全球社區網

04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苗栗 感恩親子小學堂 圓緣課程展現善與愛

感恩親子小學堂 圓緣課程展現善與愛

E-mail 列印
「桌子前面的熊熊大玩偶,太可愛了吧!」11月10日一大早到達苗栗頭份斗煥坪佛堂的小朋友,看到擺放在講臺前的熊熊布娃娃,每個人都驚呼連連。

原來今天(11/10)是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堂的圓緣課程,共有學 員、家長、工作人員五十八位參加。課務團隊精心安排五隻大玩偶,要把這禮物頒發給表現優異的學員。

◎圓緣課程 善與愛的成果

感恩親子小學堂以驗收成果的方式,檢視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專心投入,同時展示課程的圓滿。

臺上正在進行〈大夢想家〉舞曲比賽,每一組的小朋友都竭盡全力展現「大夢想家」的精神。現場所有人都是評審,大家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為每組評分,表現優秀的組別可以累積最高分,這些分數將成為交換獎品的關鍵。然而,讓人跌破眼鏡,第一名的組別竟然是班媽媽,孩子們也太捧場了。

活動中,志工江佩珊向孩子們提問:「一塊錢可以做什麼?」她希望大家還記得開學時的答案,「存起來可以救人」果然孩子異口同聲回答。江佩珊稱讚大家都很棒!並指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必須依靠更多人的幫助,越多人將一塊錢投入愛心竹筒,點滴匯聚才能夠成為大愛。

螢幕播放著感恩小學堂的回顧影片--捐愛心竹筒,以及曾經去過的臺中東大園區和頭份河背庄農園等地的畫面。每一堂課都凝聚著大家的關愛和團結,竹筒內的錢從微少到如今幾乎滿溢。江佩珊表示:「這堂課就是善心和愛心的累積,我們一起來竹筒回娘家,把握機會讓善和愛更壯大,幫助更多苦難的人。」

一群小小的身影手握竹筒,穿過由歡呼感恩的人群組成之拱門。孩子們把竹筒交給志工,再一起把錢倒入竹筒甕中,叮咚!叮咚!那是「愛心」的聲音,硬幣滾入甕中的聲響,振奮人心。

「這是要救人的!」小薇(化名)開心地抱著竹筒,平常奶奶給的零用錢,她一部分投入竹筒。奶奶告訴她,這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困苦,有些國家發生災難,需要人家幫忙,只要有善心,即使是一塊錢,也能幫助他人。

◎寓教於樂 趣味中找智慧

每個月上課都有一句「靜思語」主題,江佩珊問孩子們:「有人可以背誦出來嗎?」藉著大家的分享,一起找回了記憶中的靜思語,如「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都是幸福的人。」「每天都是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生動的文章。」以及「看人不順眼時,就要調整自己。」

「要如何讓孩子們更容易記得這些靜思語呢?」江佩珊提出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遵循她的規則,可以用畫圖或描述的方式,讓其他小組來猜謎,猜對的組別可以得二分。每組有三次機會,若未猜中,則出題者得勝。

考驗來了,「豆豆龍」在白紙上畫上一顆心,再畫上一畝田,旁邊還有一粒小小的種子。馬上就有人猜出答案:「心地就像一畝田,若沒有播下好種子,也長不出好的果實來。」好玩又有趣的猜謎遊戲,讓靜思語深植孩子們的心中。

最開心的時刻到來,大家開始結算學員的點數。這是課務團隊在開學前討論出來的構想,透過集點的方式,鼓勵小朋友專心上課。表現優異的孩子就可以獲得點數,圓緣的時候可依點數排名優先選擇禮物。

點數最高的小恩(化名)選擇了一隻黃色的小恐龍,班媽媽巫春瑛向他豎起大拇指說:「這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課堂中認真聽講,勇於回答,下學期一樣要表現這麼優秀喔!」

接下來是緊張的時刻,五隻可愛的大玩偶會跟哪位小朋友回家呢?答案揭曉,這些將頒給五位獲得「全勤獎」的同學。江佩珊請大家為他們鼓掌,因為每堂課都不缺席,這份堅持值得讚許。

小娟(化名)獲得一隻可愛的熊娃娃,實至名歸。平常阿姨若沒有接送,小娟會搭乘早上六點半的公車從竹南到斗煥坪佛堂,這六堂課從未缺席。她的努力和堅持值得被獎勵。

「頒獎就這樣結束了嗎?」志工黃淑蘭告訴孩子們:「這學期大家都表現優異,師姑們準備了一份祝福禮物。」消息一出,讓整個氣氛更加歡樂,每個孩子收到禮物,笑得合不攏嘴。

黃淑蘭很感恩班媽媽們,當得知要準備禮物時,她們紛紛貢獻出家中全新筆記本、乾淨玩偶與各種文具用品,分送給學員們。課務組也貼心準備小型樂高拼圖,希望孩子們在享受拼圖過程中明白,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付出思考與努力,才能收穫成果。

◎認真學習 心靈成長

社工張馨云感慨地表示:「時間過得飛快,今年度(2024)的課程已經順利結束。希望小朋友喜歡來這裡上課,每堂課都是由師姑精心設計,傳授許多對生活有用的觀念,並融入慈濟的人文精神。不僅讓孩子們學習,也期望這些知識能夠分享給家人和朋友。」她也鼓勵家長們參加後,還能在社區中分享慈濟的活動,就能促使更多人認識並了解慈濟。

張馨云對孩子們響應「竹筒歲月」由衷感動。他們平日並沒有太多零用錢,卻願意在小學堂中捐出來放入愛心竹筒,甚至在家中也投入自己的小竹筒。每一次的捐獻都是善心的啟發,孩子們能做到這樣,實在令人感到驕傲。

陪伴感恩小學堂多年的班媽媽巫春瑛,是慈濟教師聯誼會的老師,對這些孩子也充滿感激。她認為孩子們天真善良,儘管有時顯得活潑,只要有愛心和耐心,大家其實都很乖巧懂事。

巫春瑛在小朋友身上,看到了許多城市孩子所沒有的特質,例如容易滿足並且互相幫助。她說:「剛才看到小晴(化名)自己很瘦小,卻主動抱著一個弟弟,安撫著他不吵鬧。不認識的人可能以為她在照顧自己親弟弟,其實她是在幫忙另一位媽媽,這樣的貼心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擁有的。」

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堂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學習環境,孩子們在這裡沒有課業壓力,而是在活動中學會尊重與感恩、在遊戲中體悟行事原則,並在大自然中懂得愛地球的重要性。

期待孩子們帶著班媽媽的祝福,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腳走好路」,期待新學期的再會!

圖左 :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堂圓緣課程,進行〈大夢想家〉舞曲比賽,每一組的小朋友都竭盡全力展現「大夢想家」的精神。[攝影者:黎瑞香]
圖右 :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堂〈大夢想家〉舞曲比賽,表現優秀第一名的組別,竟然是班媽媽,孩子們也太捧場了。[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志工江佩珊(前持麥克風者)向孩子們提問:「一塊錢可以做什麼?」孩子異口同聲回答:「存起來可以救人!」[攝影者:黎瑞香]
圖右 :「這是要救人的!」小薇(化名,前一)開心地抱著竹筒,平常奶奶給的零用錢,她一部分投入竹筒。[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要如何讓孩子們更容易記得這些靜思語呢?」頭份感恩親子小學堂透過寓教於樂的遊戲,從趣味中找智慧。[攝影者:黎瑞香]
圖右 :平常阿姨若沒有接送,小娟(化名,左二)會搭乘公車到苗栗頭份斗煥坪佛堂,這學期六堂課從未缺席,她的努力和堅持值得被獎勵。[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志工黃淑蘭(左)感恩班媽媽們,紛紛貢獻出各種文具用品及樂高拼圖,分送給學員們。希望孩子們在享受拼圖過程中明白,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付出思考與努力,才能收穫成果。[攝影者:黎瑞香]
圖右 :社工張馨云(前持麥克風者),對於孩子們響應「竹筒歲月」由衷感動。每一次的捐獻都是善心的啟發,他們能做到這樣,實在令人感到驕傲。[攝影者:黎瑞香]
圖左 :在靜思語趣味遊戲中,點數最高的小恩(化名,左)選擇了一隻黃色的小恐龍,班媽媽巫春瑛(右)向他豎起大拇指說:「這是一場和自己的比賽,課堂中認真聽講,勇於回答,下學期一樣要表現這麼優秀喔!」[攝影者:林垣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