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為了配合11月份的活動主題「友善社區──服務學習,關懷社區 」,嘉義太保兒童親子成長班戶外教學,來到了嘉義縣太保市過溝里進行社區巡禮。小朋友和家長以及工作人員共六十五位參加,2024年11月10日早上集合在過溝里的鼎新宮前廣場,分成二條路線進行友善社區探索與巡禮。
過溝里本庄地名由來,以前本庄四邊都是水溝,因此稱為「過溝」。課務組月策劃志工蔡芳明表示,之前來探勘看了過溝里社區,覺得非常符合課程的主題,他請親子們「利用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探索農村社區環境,開啟認識過溝里社區的第一步。」
◎社區探索與巡禮
路線規劃走訪的場地,有串連社區的連結點,也是世代共學的人文場域,由居民共同完成美麗又快樂的過溝里「美樂地」。幫大家導覽的志工黃麗娟,詳細介紹此處的特色,「把池塘做一個臺灣的造型,上面有一艘象徵性的船,這寓意著我們每個人都在同一艘船上,要好好愛護我們的臺灣。」
接著來到「又綺健康世界」,是一個以家具銷售、木藝品製作的交流空間,以茶會友心靈療癒空間。負責人葉又綺親切熱情的介紹屋外的綠植栽環境,她希望讓小朋友能夠看到綠色的環境,可以讓眼睛放鬆,未來住的地方也可以有綠植栽,透過綠植栽讓自己可以有健康的環境,「就是上人在推的環保救地球,環保從那裡開始?就從種樹,種樹的過程要從小培養。」
屋外還有一片青翠的草地,葉又綺請親子脫掉鞋子踏草地,把腳踩到草皮接地氣,醫學研究發現,這樣可以讓身體產生粒腺體提升免疫力,提升免疫力就會抗病毒。進入室內,空氣中充滿著原木的芬多精,她請親子喝健康又養生的「老菜脯茶」,將老菜脯還有薑熬煮,小朋友說喝了心裡覺得很溫暖。新鮮的初體驗,不僅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也傳遞了健康生活的理念。
一路上經過,至今八十多年歷史的過溝古厝,為早期三合院式建築,典型農村生活型感,還有基督教堂、開心農場、也看到了圍牆壁畫,最後來到了過溝里活動中心跟樂齡長輩們一起同樂。「阿公阿嬤大家好!」「小朋友好!」慈濟志工安排許多跟阿公阿嬤互動的團康與遊戲,活動中心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里長葉隆詳也到現場陪伴大家,對於慈濟太保親子班能來走訪過溝里,他很高興地歡迎,他說長輩們很久沒有這麼快樂,活動中心也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
呂秋桂阿嬤表示,「有這些小朋友一起來跟我們活動,很開心,師兄師姊一起來帶動團康活動,大家都很快樂。」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本身是在地社區的志工黃麗娟,平時也會參與社區長輩他們的活動,她覺得,透過與長輩的互動,讓小朋友學習到怎麼對長輩,現在小孩子大部分都是跟爸爸媽媽住的小家庭,阿公阿嬤也都是獨居的,希望藉由這個機會,了解到阿公阿嬤他們是很需要陪伴的。
知足班呂冠軒說,戶外教學活動很開心,可以跟阿公阿嬤他們一起玩遊戲。志工呂碧蓮也表示,戶外教學可以跟阿公阿嬤互動,是小朋友在學校學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許多綠植栽,這對小孩的眼睛視力有幫助。
才剛搬來過溝里不久的志工林蓉美表示,過溝里社區辦活動辦得真好,戶外教學從鼎新宮一直走到這裡,看到綠植栽的環境及保留的古厝建築,都是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帶動團康跟小朋友互動,阿公阿嬤都被變年輕了,可以跟阿公阿嬤他們同樂,大家都很開心。
走訪友善社區、體驗在地文化,家長一起參與孩子成長的快樂時光,隨著〈人間有愛〉音樂,親子依依不捨擁抱阿公阿嬤,活動結束在充滿溫馨與歡笑聲中,大家獲得更多豐富的學習與體驗。
圖左 :志工蔡芳明表示,過溝里社區非常符合親子們利用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探索農村社區環境。[攝影者:林家芸]
圖右 :志工黃麗娟詳細介紹過溝里的「美樂地」的特色,是世代共學的人文場域。[攝影者:林家芸]
圖左 :「又綺健康世界」負責人葉又綺親切熱情的介紹屋外綠植栽環境,希望小朋友能夠看到綠色的環境,讓眼睛放鬆。[攝影者:林家芸]
圖右 :進入室內,空氣中充滿著原木的芬多精,葉又綺請親子喝健康又養生的「老菜脯茶」。[攝影者:林家芸]
圖左 :志工黃麗娟帶領小朋友前往開心農場,菜園中種滿各式蔬菜。[攝影者:林家芸]
圖右 :里長葉隆詳歡迎慈濟太保親子班走訪過溝里,他說,長輩們很久沒有這麼快樂,活動中心也好久沒有這麼熱鬧了。[攝影者:林家芸]
圖左 :隨著音樂〈伊比鴨鴨〉,為長揉揉揉肩膀,幫長輩按摩手部、腳部。[攝影者:林家芸]
圖右 :帶動團康讓小朋友與阿公阿嬤互動、同樂,大家都很開心。[攝影者:林家芸]
圖左 :志工陳林蓉美(右)表示,從鼎新宮一路走來,看到綠植栽的環境及保留的古厝建築,都是居民共同努力的成果。[攝影者:林家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