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佛國學子見習圓緣演繹 堅定慈濟法船向前行

佛國學子見習圓緣演繹 堅定慈濟法船向前行

E-mail 列印
「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億百千劫……」來自佛國(印度及尼泊爾)的十一位男學子,2024年11月10日在臺灣花蓮靜思堂的見習培訓圓緣會上,演繹〈行願〉法船。一開始進場的整齊步伐、精神飽滿的齊聲口 令,已振奮全場,獲得熱烈的掌聲。

◎行願演繹 熱烈掌聲不斷

進場後配合著「信!」「願!」「行!」口令,由站立姿勢到單腳跪姿,雙手由合掌,繞過頭頂畫圓到兩大腿側;單腳跪姿後、右手畫四分之一圓,用力放置大腿上。整齊劃一的動作與霹靂聲,顯露出年輕人的氣概與精神。

「耳聞,信念在風中持續呢喃,心思眺望遠方,前路太蒼茫,合十的手,莫敢遂動,寸寸履途,步步難走,守之不動。我!億百千劫,我!……」抑揚頓挫的音樂與唱頌,時而堅毅的快節奏,時而柔和的歌聲和慢節奏。

飾演鑑真和尚及侍者的兩位學子,堅毅地隨著隊伍的變換移動;承擔法船的九位學子的動作隨著音樂快慢起伏,整齊劃一。他們的演繹,獲得臺下近百人熱烈的掌聲不斷。

多位學子在印度都演繹過〈行願〉法船,第一次是2024年年初的歲末祝福,第二次是2024年2月25日菩提迦耶思龍加大愛村動土典禮,觀眾比在臺灣花蓮見習培訓圓緣還多。也許這次和觀眾的距離,與演繹的情感連結較為密切,也多了一分親切感。

音樂與歌聲停止了,法船上的槳(手)高低起落有致。掌聲中,他們起身合掌向前鞠躬。他們的表演這時還沒有結束。

◎大膽說中文 慈濟法船堅定向前

他們齊聲唸著「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口令,不疾不徐地排成一橫排,又合掌向大家行鞠躬禮。

首先他們一起說,「大家好!我們來自印度和尼泊爾。」並依序簡單說出自己的名字讓大家認識。接著,每位學子面對臺下觀眾,大膽秀中文。

莫希特(Mohit Gupta)說:「我們來臺灣學習中文四個月了。很開心來到花蓮參加見習課。剛才我們演出的是〈行願〉法船。」拉梅什(Ramesh Karki):「〈行願〉是(講述)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傳佛法的故事。」兩人用艱澀的中文,分工、分段簡要地為大家說明他們演繹的主題。

普林斯(Prince Kumar):「但是,這艘法船也象徵著慈濟人。」釋迦文賢(誠賢,Chakra Jyoti Shakya):「慈濟人齊心協力,不斷地划動這艘『慈濟基金會』的法船向前行。」

阿卡什(Akash Raj Pandey)接著說:「正如歌曲中所唱,旅程中會遇到許多挑戰。」阿米特(Amit kumar Singh)說:「但是,慈濟人有著信心、毅力與勇氣。」李白(Abhishek kumar Gunjan):「在上人及精舍師父的帶領和祝福下,慈濟法船始終堅定向前。」

帕拉雲(Praveen Rajbhandari):「慈濟人一本初衷的服務社會。」阿希斯(Ashish Kumar):「慈濟人以堅定和專注的視野,來喚醒社會的愛與慈悲。」安吉特(Ankit Kumar)說:「隨著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天的過去。」擔任法船頭的維沙爾(Kumar Vishal)總結地說:「慈濟法船也不斷擴大,變得更強大。」每個人說的內容雖簡短,但鏗鏘有力。

演繹與說中文最後,十一位學子,在臺前圍成半圓,伸出單手相接,合力喊出:「慈濟人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守之不動,億百千劫……」更獲得如雷的掌聲,以及「你們很棒!」的鼓勵。

話說,演繹前三天,練習〈行願〉法船動作後,接著練習分享的中文臺詞。誰沒有講好,或是發音不正確,就得跟陪伴志工黃釋玉(慮澤),一起走操場,邊走邊調整發音與音調,一圈又一圈、一遍又一遍。講正確的學子,才可以去打球或回宿舍。

◎用心就是專業 掌聲是最大的鼓勵

十一位學子,自10月10日起,幾乎每天利用課餘時間,聚集練習〈行願〉法船演繹一小時。一個月來,黃釋玉幾乎每次練習都陪著,並為他們錄影,讓他們有改進的依據。

圓緣當天,黃釋玉不但承擔他們的隊輔,還在音控室幫忙操控樂曲和他們分享的簡報。演繹當天,現場響起如雷掌聲時,黃釋玉激動得濕了眼眶。她說,「他們出場喊著『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現場觀眾自主性地幫他們打節拍,這是之前在印度演繹時,從未有的情況,顯示現場觀眾的情緒被他們帶動了!」

另外,黃釋玉說,前一天(11/9)上午彩排,抵達感恩堂現場時,發現舞臺和他們想像的不一樣。在僅有一小時的彩排時間,要走位、定位、貼地標等。為了增加舞臺效果,她臨時為他們編排上場走位、中文心得分享的走位動線。「果然演繹當天,效果十足!」

第一次導演成功的黃釋玉,和學子們一樣有成就感。她說:「平時陪伴練習時,提醒他們注意動作,微調姿勢,眼神聚焦,從觀眾視野的動線修飾……」演繹成功,也贏得了學子對她的信任。

11月10日,見習圓緣演繹後,黃釋玉對學子們說:「感恩你們精彩的演出,這段時間大家努力的練習,辛苦了!」現場的慈濟大學花道老師特地過來跟學子們說,「看了好感動!」

◎人生旅程大躍進 充滿能量做更多事

印度學子維沙爾第一次擔任法船頭,身擔重任,很多動作他是帶頭,領頭羊錯誤的話,全盤皆輸。練習時,維沙爾只要慢一點,大家都得重來,所以,他的壓力很大。

但是,不放棄的精神支持著他。他說,「非常高興有機會在臺灣演繹〈行願〉法船,當天收到了熱烈掌聲,讓我充滿了能量去做更多事情。」他嘗試在這麼多人面前說中文時,有一點點害怕,「因為不太確定發音是否正確,但是會努力改進。」

印度學子莫希特是〈行願〉法船演繹口令官,短小精幹、皮膚黝黑,響亮的聲音喊著「信、願、行」……等口令,到位的動作更不在話下。莫希特自謙中文發音不太正確,沒想到當天第一次在舞臺上,面對那麼多人講中文時,發音卻正確了。觀眾給了掌聲,讓他感到非常自豪。

印度學子阿卡什,在印度曾經有兩次演繹〈行願〉法船的經驗。當他在這麼多人面前演繹時,剛開始有點緊張;但當掌聲響起時,他們的勇氣增加了。他說,「我們做得非常好,表現非常出色,從頭到尾大家都不停地鼓掌。非常高興,對自己感到非常自豪。」阿卡什還說:「我們練習得非常好,師姑對此有很大的貢獻。」他非常感謝陪伴他們練習的志工黃釋玉。

印度學子阿米特,在印度非營利團體Jeevika Women Initiative擔任主任職務,並在再生能源領域工作。事前為大家寫中文分享稿的他說:「過程中學習很多,啟發了工作、想法和精神生活。」相信阿米特的專注,在他的人生旅程是個大躍進。

陪伴志工陳文忠(本照),雖另有要務人在印度,但觀看〈行願〉法船演繹影片後,很高興地捎來訊息,「你們不僅舞臺上表現出色,重要的是成為更好的人,這讓我們感到自豪,相信你們的家人也有同樣感受。」透過雲端系統,給予無限的祝福與期許。

佛國學子來到臺灣花蓮後,除了7月15日開始到慈濟科技大學(現慈濟大學)學華語外,並延續在當地(印度或尼泊爾)參加的志工培訓或見習培訓課程,在花蓮靜思堂,參與花蓮地區7月21日研習國際賑災,8月18日認識社區志工,9月8日學習慈濟環保等課程。11月10日見習培訓圓緣會上,〈行願〉法船演繹後,相信他們對慈濟四大志業八大法印,有著更堅定的信念。

圖左 :佛國學子,自2024年10月10日開始,幾乎每天利用課餘時間,聚集練習〈行願〉法船演繹,期待有很好的表現。[攝影者:黃釋玉]
圖右 :佛國學子聚集練習〈行願〉法船演繹後,2024年10月30日,他們再精益求精,希望有更好的效果。[攝影者:黃釋玉]

圖左 :2024年11月9日,見習培訓圓緣的前一天上午,佛國學子專注地彩排,期待正式演繹,有最佳的表現。[攝影者:黃釋玉]
圖右 :2024年11月9日,見習培訓圓緣的前一天上午,佛國學子在現場彩排、走位、定位及貼地標等,期待正式演繹,有更佳的效果。[攝影者:黃釋玉]

圖左 :2024年11月10日,佛國學子在臺灣花蓮參與見習志工培訓圓緣,上臺受頒書籍。[攝影者:黃釋玉]
圖右 :慈濟志工黃釋玉(前一),見習圓緣當天擔任隊輔,事前對於學子的〈行願〉演繹與中文練習,投注時間與精力陪伴與指導不虞餘力。[攝影者:不詳]

圖左 :2024年11月10日,臺灣花蓮見習志工培訓圓緣,學員們跟著臺前歡喜做運動,伸展筋骨。[攝影者:蘇達]
圖右 :2024年11月10日,見習圓緣會上,印度學子維沙爾(前)擔任法船頭,演繹結束帶領學員們,整齊、不疾不徐莊嚴地走下臺,仍獲得熱烈掌聲。[攝影者:蘇達]
圖左 :2024年11月10日,佛國十一位學子演繹後,依序說中文,簡述〈行願〉是敘述鑑真大和尚東渡日本傳佛法的故事,象徵慈濟人齊心協力,面臨挑戰時有著信心、毅力與勇氣,喚醒社會的愛與慈悲,始終堅定向前行。[攝影者:蘇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