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屏東 戶外踏青糖廠行 童年往事如泉湧

戶外踏青糖廠行 童年往事如泉湧

E-mail 列印
二O二四年11月10日,慈濟屏東潮州「返老還童心學堂」,舉辦「南州糖廠」戶外教學。

活動總窗口鄭幼芬說:「大自然是一個很療癒的場所。繼上次中山公園活動之後,學員普遍反應,很想再出來玩一玩。考慮交通及 安全問題,所以特地選定屏東縣南州鄉的南州糖廠。因為南州糖廠是學員們(七、八十歲),童年時鄰近最大的一個遊樂場所。」

五十六位慈濟志工,一早就到潮州聯絡處,張羅這次戶外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有的搬桌椅上車,準備載往南州糖廠;有的受理學員報到、有的準備餐點、有的引導學員上遊覽車……大家各司其職,顯得有條不紊。

四十三位學員,有的坐遊覽車,有的自行前往。學員與志工相約齊聚於南州糖廠,展開一場戶外踏青的「返老還童」課程。

◎大地尋寶 尋覓兒時記憶

寬廣的南州糖廠,大樹林立,陽光穿透林間,隨風閃爍,灑落滿地。漫步林間,徐徐涼風拂面,洗滌了塵囂,忘卻了煩憂,讓人身心清淨愉快。

學員沈綉枝,從上個月布達要戶外教學後,就一直很期待。她覺得,今天的戶外教學很有意義,因為大自然的景象,會讓心情更好,出去玩不是只有玩而已,也可以吸收新的知識。

志工陳淑紋在樹蔭下,首先以〈白牡丹〉及〈含淚跳恰恰〉歌曲,帶動學員們舒筋熱身,掀開了今日課程的序幕。

「大地尋寶」是今日課程主軸,講師陳麗香帶領學員們,在南州糖廠展開了尋寶遊戲,尋覓樹葉、樹枝、花草、石頭……,每個人須依找尋的一件寶藏說故事。

原以為學員會抱怨覺得無聊,沒想到一片樹葉、一塊石頭、一截枯枝……,都能勾起學員們滿滿的往日回憶。人人講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真是出乎志工的意料之外。

◎一葉一如來 各有妙用

王錦綉拿起樹葉,憶起童年遊戲。她說:把樹葉埋在土裡,讓它慢慢地腐爛,一段時間後會留下葉脈,晾乾後可以做成書籤,也可以當成標本。

吳靜怡小時候,不僅拿樹葉當書籤,她覺得樹葉也是美勞的好教材,可以拿來拓印或拼圖。

張玉蓮把葉脈,比喻為身體的血管。她說:「如果我們血管通暢的話,身體就會健康,希望大家能夠一起來運動,活化我們的身體。」

林雄華與行動不便的戴豐秋,他們夫婦撿的是麵包樹的葉子。他們說:「我們家有種一棵麵包樹,這棵麵包樹長得很漂亮,傍晚的時候,會有很多人來樹下乘涼,很高興。」

黃進登撿的是芒果葉,他說:小時候,芒果成熟時,會用甘蔗節去打芒果,撿芒果。以前房子的屋頂,都是用甘蔗葉覆蓋,被打下來的芒果及甘蔗節,往往都會落在人家的屋頂上,所以常常挨罵。

沈綉枝拿著「小金英」說:「小時候咳嗽或發燒,母親就會叫我去摘小金英,曬乾後加水,放入黑糖煮來喝,能夠退火、止咳,可以當藥用。」

◎一草一石皆有情

務農出身的洪東河,不時地看著手上的草,回憶說:「小時候養牛,每天見面的都是草,有時候要牽牛到溪邊吃草,有時候要割草回來給牛吃,從小學到初中都是這樣生活,值得回憶。」

吳熟則說,小時候自己也是放牛的孩子,草對她來說很有感情;但現在看到草,則會變得很生氣,想用除草機把草除去。她感慨的說:「這個就是時代的轉變,生活生態以及社會結構的不同,導致生活方式的差異。」

吳熟手上另外拿著七里香,讓她想到了潮州靜思堂後方的一排七里香圍籬。她兩三個星期前,發動了兩三位師姊去修剪圍籬,剪完後讓人看起來比較療癒。她說:「是被端對師姊影響到的,這位剛從銀行界退休下來的師姊,細嫩的手來整理我們的環境,讓我好感動,覺得我們也可以來做。」

許麗芬陪母親上臺,她開心地說:「小時候只有去撿過一次草,還沒撿完一輪,就開始打雷下雨。爸媽對我們很好,馬上跟我們說:『我們回去吃臭豆腐』。所以草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回憶。」

戴鄞品撿到的是石頭,石頭讓她回憶起,小時候到溪邊撿石頭打水漂。

曾錦選想起小時候到田裡拔草,她說:「拔草的時候如果聊天,爸爸就會拿石頭往我們丟過來。」

吳秀雲拿著石頭說:讀小學時家裡貧窮,不會騎車也無車可騎。每天走路上學,如果這顆石頭能夠像車一樣,載我上學的話,那就太好了!

◎樹枝憶童年 有愛無恨

樹枝是最多人撿拾的寶藏,大部分的人聯想到的記憶,都是當棍子用、當材燒、當童玩。

王盧品說:小時候就沒了父母,跟著伯父,常常被大人拿著棍子打。現在已經老了,而且現在也不能夠打小孩了。

張林淑茹則想起十幾歲時,去山上砍柴的情形。她說:小時候,我就能夠將二十公斤的柴,從山上扛下來。

郭毓義想起以前讀書的時代,犯錯唯一的處罰,就是被老師用棍子打。他說:在家時誰都不怕,當聽到老師來時,趕緊跑到廁所躲起來。

吳賴民女說:「讀國小時,不太愛念書,放學時出去玩跳繩,媽媽就會拿棍子,把我找回來。」

黃靖芸說:小時候會在樹枝的兩個頭,綁上橡皮筋,拿來當作彈弓。

曾景寬孩童時期,印象最深的是:放學後與三五好友去溪邊游泳玩水,有時候玩到忘了時間,回到家時,被媽媽罰站,先用手指擰大腿,然後用棍子打。

◎另類分享 甜蜜在心頭

後半段才分享的潘彩月,拿起麥克風就說:「該講的都被你們說完了,但是,說實在的,在慈濟永遠講不完。」她真是厲害,從一支樹枝身上,能講到證嚴上人,進而講到弘法利生,真是無處不道場。

蕭五妹最特別,她撿了一個便當盒,這個便當盒,讓她想起以前和先生第一次約會,她們騎著機車,在山腳下買了便當,到山地門約會的情景。

匡惠敏陪著媽媽來上課,她撿了一根棒棒糖的棒子。聽到學員這麼熱烈的分享,她忍不住的說:小時候要吃糖很難,媽媽買方糖,我們四個姊妹都會去偷吃。現在長大了,一堆糖在我們的面前,可是我們卻無動於衷。所以,小時候的回憶,就是這麼甜蜜。

小學的孫晨晏,喜歡跟著奶奶李秀琴到「返老還童心學堂」上課。甜美可愛的她,特地準備了一段健康操,要表演給其他爺爺奶奶看。李秀琴高興地把她分享的時間,讓出來給孫女表演,看著動感十足的孫女,流露出滿滿的疼愛之情。

◎學員樂開懷 志工付出無所求

到糖廠吃冰,是很多人小時候的渴望,也是很快樂的一件事。聽完大家滿滿的童年趣事之後,課程特別安排了讓大家吃冰棒,輕鬆的享受一段悠閒快樂時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非常歡喜。

社區志工邱佩如,總是細心的陪伴照顧著行動較為不便的學員。她說:來這裡當志工,跟著師兄師姊們,學習他(她)們的溫柔對待。她覺得,「課程都很用心設計,而且引導小志工雙手奉便當,這是一般我們沒辦法做到的。」

課程結束之際,關懷長陳碧慧說:「大家精神好、身體好,可以來參加戶外教學,戶外同樂會,真的是有夠讚!大家撿石頭、樹葉……都有不同的童年回憶,我也有喔!」

陳碧慧鼓勵大家,有活動要多參與。也提醒學員們下次上課是12月8日,要記得來上課。另外也邀請大家來參加11月24日上午十點至十二點,曹汶龍醫師的演講。

用過午餐後,學員們帶著愉快的心情整隊,踏著輕快的腳步,向南州糖廠say goodbye,今日課程圓滿落幕了。

每一場戶外活動,對志工來說,都得動員更多的人力,付出更多的心力,才能圓滿每一場活動。雖是如此,大家都甘之如飴,總是希望能讓學員們,在暮年歲月裡,留下更多快樂美好的回憶。

圖左 :香積志工一早就忙著為學員們備餐,裝完便當後,再送至南州糖廠。[攝影者:邱榮秋]
圖右 :王盧品(圖右二)說:小時候就沒了父母,跟著伯父,常常被大人拿著棍子打。現在已經老了,而且現在也不能夠打小孩了。[攝影者:邱榮秋]

圖左 :「大地尋寶」是今日課程主軸,講師陳麗香帶領學員們,在南州糖廠展開了尋寶遊戲,尋覓樹葉、樹枝、花草、石頭……,每個人須依找尋的一件寶藏說故事。[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王錦綉(圖左二)拿起樹葉,憶起童年遊戲。她說:把樹葉埋在土裡,讓它慢慢地腐爛,一段時間後會留下葉脈,晾乾後可以做成書籤,也可以當成標本。[攝影者:郭雪珍]

圖左 :課程結束之際,關懷長陳碧慧說:「大家精神好、身體好,可以來參加戶外教學,戶外同樂會,真的是有夠讚!大家撿石頭、樹葉……都有不同的童年回憶,我也有喔!」[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許麗芬(圖右二)陪母親上臺,她開心地說:「小時候只有去撿過一次草,還沒撿完一輪,就開始打雷下雨。爸媽對我們很好,馬上跟我們說:『我們回去吃臭豆腐』。所以草對我來說是很好的回憶。」[攝影者:郭雪珍]

圖左 :小學的孫晨晏(圖右二),喜歡跟著奶奶李秀琴到「返老還童心學堂」上課。甜美可愛的她,特地準備了一段健康操,要表演給其他爺爺奶奶看。[攝影者:郭雪珍]
圖右 :社區志工邱佩如(圖左二),總是細心的陪伴照顧著行動較為不便的學員。她說:來這裡當志工,跟著師兄師姊們,學習他(她)們的溫柔對待。她覺得,「課程都很用心設計,而且引導小志工雙手奉便當,這是一般我們沒辦法做到的。」[攝影者:郭雪珍]
圖左 :學生志工,在慈濟志工的教導及引導下,恭敬有禮的以雙手向學員奶奶奉上便當。[攝影者:郭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