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郭淑萍在老師教學空檔,和孩子安蘇亞(化名)互動,關心其學業進度。[攝影者:黃玉花]](/community/./images/community/F7D7FC70929E11EFBCD8533BE583BAFF_0.jpg)
2024年10月17日,馬六甲慈濟志工郭淑萍 (懿雍)到姑務淡小(SJKT Kubu)關心校園課輔計劃。這是這個月第二回,她與社區志工把握每一次能與校方學生交流的機會;而師生們一見志工,不覺揚起嘴角。負責校園課輔計劃專案的卡魯普菈瓦莉(Karupuravalli A/P Raju)老師說:「不只是我而已,我們的校長也說,只要看見慈濟人,都會心生歡喜。因為慈濟人很友善親切,對我們也很尊重有禮。」
放學鐘聲一響,負責課輔的學生到食堂享用蔬食餐,有孩子無法接受太辣口味的蔬食餐,猶豫一陣,再向老師及志工輕聲表達他們無法「光盤」的原因,並有禮地離開,而非靜悄悄將食物直接倒入垃圾桶。
◎畫時鐘練乘法
今天是教二年級數學科,年輕的蒂汝塞爾維(Thiruselvi A/P Balakrishnan)老師面對五名孩子,在白板上畫時鐘和九宮格,讓孩子填寫及幫助記憶,藉此教導乘法表,再帶來實體時鐘,加深孩子印象,從觸摸、玩樂中學習。
蒂汝塞爾維老師說,數學的方程式種類繁多,且充滿樂趣,他們想各種法子提升孩子的學習、加強輔導,讓孩子趕上進度。正如過去孩子因數學能力不佳,不懂得乘法表;從簡單的個位、雙位數開始教學,先讓孩子們享受學習的樂趣,再逐步加強訓練,如今他們已經懂得更多乘法表了。
當老師忙著批改學生作業時,志工化身愛心姊姊,走近正在書寫九宮格的小女孩安蘇亞(化名)。她指著數字,用英文背誦:「3×5=15,4×5=20……」也有孩子主動將老師批改過的作業拿給志工看,或是分享他們的志願,當志工豎起拇指歡喜讚歎時,他們即歡喜害羞地走開!
見孩子的學習絲毫不差,蒂汝塞爾維老師歡喜說,白天學校的教學,很難讓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皆掌握學習進度,此時優秀的學生特別主動,較弱的學生更沉默,容易被忽略。因此與慈濟合作的校園課輔班,可以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弱勢孩子更自信掌握知識。
尤其是處在單親家庭的安蘇亞,母親早出晚歸忙於工廠工作,白天就由外公載送上學放學、課業遇有疑問,也只能等母親放工回家才能請教,因此養成非常害羞、被動的個性,面對老師的提問,也需要用較長的時間思考及回答。慢慢地,經過多次課後補習,她有了互助的朋友,人也漸漸開朗樂觀,還主動教志工用淡米爾語說出自己的願望——醫生!
「這些孩子我都曾經教導過,現在也是安蘇亞的級任老師,正因為我們了解孩子的弱項,就有辦法讓他們趕上進度。當看見孩子有進步,我很開心、很滿足。」蒂汝塞爾維老師說。
◎拍視頻練朗讀
卡魯普菈瓦莉老師被調職到姑務淡小教書已兩年多,她察覺這所處於城市的淡米爾小學中,許多學生來自低收入家庭,且家庭功能不健全,許多單親、隔代教養的孩子,家長或監護人都以勞力維生,無暇顧及孩子學業,也沒有能力尋求校外補習,讓學習基礎不穩的孩子,無法趕上進度,因而變得沉默、自卑,需要額外幫助。
「去年(2023年)有一社團幫助學生的課外活動,而今年只有慈濟伸出援手。」卡魯普菈瓦莉老師透露,學校許多學生,希望參加與慈濟合作的「校園課輔計劃」,奈何他們平時都是靠著小貨車接送;若放學時間延後,家長或監護人無法配合接送,導致參加成為難題。
經過諮詢、篩選,最後只有十一名二、三年級的學生能參加「校園課輔計劃」,每週四天提供淡米爾文、數學、馬來文和英文補習。
過去,這些學生無法掌握基本的閱讀技巧。因此,除了課輔時間,她要求學生每週帶故事書回家,並請家人錄製孩子的朗讀視頻上傳雲端,從中鍛煉自己的閱讀與書寫能力。這不僅讓學生提升詞彙量,也促進了語言溝通能力,家長也能從旁監督,增進親子互動。
她以自身幼時經歷為例,表示父母不諳馬來文,但是他們天天要求女兒坐下讀書給他們聽,從中學習馬來文;勤能補拙,久而久之,父母也可以糾正孩子讀錯的語音。
「但是現在的父母更多時候,是埋首在手機,很少有機會聆聽和陪伴孩子讀書,學習變成是學校老師的責任。因此我經常規勸家長,孩子更多時間在家,學習可以從家裡鍛鍊起,只要家長陪伴在孩子身邊,他們一定可以克服困難。」
她舉例像小男生路易士(化名)很清楚母親的薪資不足讓他補習,因此不敢諸多要求,如今孩子和其他夥伴一樣小有進步,能夠微笑用簡單英語和志工溝通,數學成績也進步甚多,是卡魯普菈瓦莉老師最歡喜的事:「對我來說,這群孩子並不差,只是缺乏適合的學習環境和被幫助的機會,而課輔班給了他們更多學習的機會,希望這項來自社會的幫助能夠持續下去,相信他們的表現會更好!」
◎用舞蹈道感恩
八歲的麥肯尼(化名)也是「慈濟獎助學金」受惠學生,他起初學習緩慢、沉默寡言,是老師在課輔班最為傷腦筋的學生。經過六個月的耐心陪伴,他的成績不但有顯著進步,性格逐漸變得開朗,開始主動與同學交流,遇有不明白之處也勇敢舉手發問。
孩子的進步,父親維克多(化名)看在眼裡非常讚歎。他說,孩子原本無法認識太多馬來文和英文生字,經過老師慢慢輔導,他現在可以閱讀英文故事書,也可以用英語簡單會話。
「我是一名守衛,工作屬於輪班制,家裡只我一人工作,孩子的接送全由我來負責,有時各種事情碰在一起,我只能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無法安排更多時間讓孩子補習。幸好有校園課輔班,感恩有慈濟的幫助,老師用心指導,讓我的孩子愈來愈進步,我也一直透過鏡頭,記錄下孩子學習進步的點滴。」
孩子的進步讓校方和家長聲聲感念。2024年10月13日,九位參加「校園課輔班」的學生,在家長和三位老師帶領下,身著亮麗和俊俏的印裔傳統服裝,登上慈濟愛極樂環保教育站的舞臺,為屠妖節發放活動獻上精彩的印裔舞蹈表演,留下亮麗身影及難忘回憶!
對此,卡魯普菈瓦莉老師說:「其實我們學校有五六年級的學生舞者,但是當校長詢問我意見時,我立刻表示,希望帶課輔班的學生去慈濟參與演出,因為這是回報慈濟的機會。當看見孩子們上臺,家長都很歡喜地拿出手機拍照,畢竟這是他們孩子第一次上臺表演。校長看見後,當機立斷在下一次學校的歡慶屠妖節活動中,將再次邀請這群學生登臺表演。」
「因為自卑,學習較弱的同學,通常都會與老師保持距離,但這次為了要呈獻舞蹈,不但看見家長親自送孩子過來,還和老師一起為孩子的裝扮付出努力,親師生之間的感情更加深厚。感謝慈濟的支持,希望來年(2024年)可以更開心地參與!」老師感恩說。
聆聽校方家長聲聲感恩,喜歡孩子及聆聽故事的志工郭淑萍非常感動,她說,感恩有負責志工事先準備好齊全資料,讓她可以多了解學生。志工只是扮演陪伴及關懷學生的角色,她卻有感自己能夠從中更靠近孩子,認識更多有能力的志工,及感受到大人想為這群弱勢孩子,付出自己力量的真誠。
「教育是條漫長的道路,人人只是付出多一些,就可以成就孩子的進步,孩子的故事讓我疼惜不捨,忍不住想走入他們的家庭,多了解看看……」


圖左 :父親維克多(化名.左二)歡喜見證孩子麥肯尼(化名.左一)接受課輔後,成績不但有顯著進步,性格逐漸變得開朗。圖為全家合照。[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校園課輔班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提高弱勢學生的學業進度,也讓沉默的孩子變得自信。[攝影者:黃玉花]


圖左 :年輕的蒂汝塞爾維老師,用九宮格教孩子練習乘法表。[攝影者:黃玉花]
圖右 :卡魯普菈瓦莉老師在課輔班中指導學生,注重孩子的語言掌握。[攝影者:郭淑萍]


圖左 :姑務小學課輔班學生第一次站上舞臺,在慈濟屠妖節活動中呈獻舞蹈。[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校方與慈濟志工相互讚歎與感恩,一起在活動中留下亮麗倩影。[攝影者:錢福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