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0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彰化 社區關懷據點 長者心靈補給站

社區關懷據點 長者心靈補給站

E-mail 列印
2024年慈濟中區舉辦的「據愛點讚」慈善音樂會暨美展開幕典禮,11月22日在彰化靜思堂舉行。有十五個社區關懷據點,共有四百多位長者前來參加。

為了提供長者美味的點心與茶水,工作人員忙進忙出,點心多樣 化且看來十分美味可口,色彩繽紛,好有喜氣。

此次的美展除了長者的歌唱音樂表演,也特地邀約這十五個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者,共同展出平日學習的藝術創作,一起領略長者們各自不同的人生歷程與情感作品,讓長者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建立老有所安、老有所用的美善社區。

◎一起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彰化縣政府社會處王蘭心處長,祝福長者在社區關懷據點的陪伴下,可以活到老!老!老!還可以「嚼土豆、拿鋤頭」。慈濟基金會熊士民副執行長感謝各單位機關與社區村里長和所有志工的用心努力,各位長者平日就囤積福報,多才多藝,今日(11/22)的演出一定很精采。

員林市十七份社區有四個里,三多、三愛、三橋、三信,屬於都市型社區。人口達一萬三千多人,2019年四個里共用一個社區活動中心。有感於社區長者需要在地老化與在地生活,四位里長協助成立十七份社區關懷據點。

三愛里長黃雅惠說:「我們的志工有一百七十八位,都要先上基礎訓練課程認證通過,分成假日志工、環保志工、據點關懷志工。」

社區關懷據點有:藍染、捏麵、歌唱諸多才藝課程外,還有道安講座、醫學講座、防詐講座,師資來自於社區的中西醫藥診所藥局及縣府聘請的專業人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一起陪伴社區長者學習。

西斗社區位在盛產葡萄的二林鎮,農業型地區,社區關懷據點的長者多屬於長期耕作退休下來的,面對老化的身體與喪偶的情況下,會有待在家中發呆的情形,里長與志工要多加勸說出來走一走和人互動,社區關懷據點有提供飯菜點心和各項靜態、動態課程,老人家精神體力都有明顯改善。

西斗里蔡淑芬里長說:「從2023年6月開始,社區關懷據點開放有十個時段(每週五天),課程更多。剪紙、貼畫、禪繞畫都是用回收的材料完成。今天(11/22)展出的「生命樹」,用包裝水果的保麗龍網袋綁裹成一顆顆的蘋果。」

里長介紹展版上的每幅禪繞畫:「你看這些筆畫色彩都看得出長者的心情,有的畫得好細膩呀!」

◎在據點找到生命的意義

員林十七份社區關懷據點有位長者陳多女士,年近七十,原在大陸經商,退休後回到臺灣無所事事,有因緣走進社區關懷據點,她感觸很深,看到年長的,有的行動不便、有的滿臉愁容,有憂鬱症的,來到關懷據點受到志工溫暖愛心的陪伴,找到生命的價值。

現在她也投入志工行列,踏出這一步,也看到平日憂鬱的長者出現笑容,會主動打招呼。她感到能服務他人,很值得。

田尾社區關懷據點長者林銅鐘,今年九十四歲,來到彰化靜思堂活動會場,看到眾多長者,每位表演者都活力滿滿、神采奕奕,覺得自己也更顯年輕了。他牽著行動不便的妻子欣賞著每一社區提供展覽的畫作。

林銅鐘是中興大學農業相關科系畢業,早年沉浸在自己農業專業領域裏,接觸範圍較侷限,及至2018年參加田尾社區關懷據點活動後,開拓了更寬廣的視野,很珍惜每周五慈濟志工提供的各種課程,最大的收穫是喝足了慈濟四神湯「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心靈更富足了。

臺中清水區秀水里的林廷煥現年七十五歲,2002年從上校崗位退休,參加社區關懷據點也有五六年時間,到了據點,認識好多村里的人,感受人情的熱絡,來這裡交朋友聊天,也奉獻自己做饅頭的手藝,他本身原是宜蘭人哦。感謝慈濟和社區結合,照顧許多人。

中庭的音樂會告一段落後,與會的長官來賓移駕到長者的美展場地舉行開幕剪綵,志工陪著據點的長者依照動線,一站又一站導覽解說作品的意義,環保又具巧思的創作,讓人驚喜又讚歎!

◎在據點找到健康與活力

臺中清水區秀水社區關懷據點的白巧阿嬤,很開心地站在美展作品前,介紹他們的作品內容。

她家離社區關懷據點不遠,每次上課還是騎機車來的。打從國小畢業就沒碰過美勞摺紙,現在七十五歲了。六年前加入據點,各種紙藝都有不同的老師指導,越做越有趣。據點還有健康講座、交通安全說明、預防被詐騙,學了好多,她指著她的作品,是一輛腳踏車,用一張一張的紙捲成管子,再依形狀需要的長度裁切,黏貼拼組,好可愛哦,要花許多天的功夫呢!

員林市南平社區的樂太鼓表演,咚咚響,帶動全場熱鬧的氣氛。在臺上中間帶頭的是一位年輕的女孩,還以為是哪個孫女來支援,原來是指導老師。

指導老師粘玲瑄,很仔細地介紹社區的運作。她是伸港人,她們的總教頭是柯美利老師,帶動「鐵娘子」團隊,指導樂太鼓、打擊樂,小朋友到老人家的社區活動課程都會承接指導,她算是團隊的一位種子老師,那個社區有邀請,團隊就派人前往帶動。

會參加樂太鼓的長者以六十歲到七十歲居多。也有八十歲的長者參加,本來駝著身體,練到腰背都挺直了。她稱呼這些長者為大哥大姊,因為他們很有活力又認真學習,也會勇於參加各地的表演和比賽。

「樂太鼓」學習起來有複雜度,要配合音樂,要看譜記動作,能開發左右腦,是用腦多元的活動,長者學習一段時間後,思緒越來越清楚,長者很有成就感,享受「鼓槌操之在我」的自信。

◎共邀來據點相陪做伴

邱月星女士是專程由新竹過來的,因為她要陪伴住員林的姊姊來參加今天(11/22)的活動,姊妹感情之深由此可見。他說慈濟人在社區關懷據點很用心的帶動,啟發一些長者的學習能力與興趣,讓長者能手腦並用,生活有樂趣,身體也更健康。

謝惠月女士是從員林過來的。因為平時有參加社區的事務而知道今天(11/22)的活動。今天每個社區據點的表演節目都很精彩讓她很感動,因為上臺的都是有年紀的長者,能有這麼精彩的演出真的很不簡單,很有意義。

游秀枝女士是慈濟的會員,她來過彰化靜思堂很多次,都是來參加歲末祝福的。她是參加十七份舞獅團的,平時就有在社區參加練習舞獅,對舞獅團有興趣。今天(11/22)看到大家上臺表演很高興,年紀大了還能上臺表演真有意思。

游款女士是員林大埔里人,今天是共乘遊覽車來的。她是二十多年的慈濟會員,看到這麼熱鬧活潑的場面他很高興;張春回女士也是員林人,她曾參加過靜思堂的活動,她覺得政府與慈濟合作在各社區據點辦活動很好,這對年長者身心很有幫助,也是安穩長者家庭的支柱。

社區有關懷據點真好,大家一起來做伴吧!

圖左 :彰化縣政府社會處王蘭心處長(前排右六)祝福長者在社區關懷據點的陪伴下,可以活到老老老,還可以「嚼土豆、拿鋤頭」。慈濟基金會熊士民副執行長(前排右七)感謝各單位機關與社區村里長和所有志工的用心努力,各位長者平日就囤積福報,多才多藝,今日的演出一定很精采。[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員林十七份社區有四個里,三多、三愛、三橋、三信,屬於都市型社區。人口達一萬三千多人,有感於社區長者需要在地老化與在地生活,四位里長協助成立十七份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三愛里長黃雅惠(右前)說:「我們的志工有178位,都要先上基礎訓練課程認證通過。」[攝影者:徐銀娘]

圖左 :員林市南平社區的樂太鼓指導老師是年輕的粘玲瑄(中)。「樂太鼓」學習起來有複雜度,要配合音樂,要看譜記動作,能開發左右腦,是用腦多元的活動,長者學習一段時間後,思緒越來越清楚,很有成就感。[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中庭的音樂會告一段落後,與會的長官來賓移駕到長者的美展場地做開幕剪綵,志工陪著據點的長者依照動線,一站又一站導覽解說作品的意義,環保又具巧思的創作,讓人驚喜又讚歎![攝影者:鄭春金]

圖左 :田尾社區關懷據點長者林銅鐘(左二)今年九十四歲,來到靜思堂活動會場看到眾多長者,每位表演者都活力滿滿、神采奕奕,覺得自己也更顯年輕了。[攝影者:鄭春金]
圖右 :二林鎮西斗里蔡淑芬里長介紹展版上的每幅禪繞畫:「你看這些筆畫色彩都看得出長者的心情,有的畫得好細膩呀!」[攝影者:徐銀娘]

圖左 :員林十七份社區關懷據點長者陳多女士年近七十。原在大陸經商,退休後回到臺灣無所事事,有因緣走進關懷據點,感觸很深,看到年長的,有的行動不便、有的滿臉愁容,有憂鬱症的,來到據點受到志工溫暖愛心的陪伴,找到生命的價值。[攝影者:陳夢希]
圖右 :臺中清水區秀水里的林廷煥現年75歲,2002年從上校崗位退休,加入社區關懷據點也有五六年時間,到了據點,認識好多村里的人,感受人情的熱絡,來這裡交朋友聊天,也奉獻自己做饅頭的手藝,感謝慈濟和社區結合,照顧許多人。[攝影者:徐銀娘]
圖左 :臺中清水區秀水社區關懷據點的白巧阿嬤指著她的作品,是一輛腳踏車,用一張一張的紙捲成管子,再依形狀需要的長度裁切,黏貼拼組而成,好可愛哦,要花許多天的功夫呢![攝影者:徐銀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