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課程從志工方奇輝介紹各種輔具名稱與使用方式開始,分別講解說明電動病床、便盆椅、單腳及四腳枴杖與ㄇ型助行器等生活輔具的應用和注意事項。學習基本常識後,來到戶外開始實作,在郭萬發與林永軒兩位師伯的指導下,慈少學員們執行電動病床、便盆椅及輪椅清潔、消毒工作,輪流學習使用加壓水槍噴灑水柱清潔,大家認真又開心的玩水清消。
中場休息時間,所有人員愉快的享用由吳瑀嘉師姑與李鴻坤師伯準備的三明治及冰紅茶;整個活動在師姑、師伯、老師與家長的協助下,合力完成一部部輪椅的清消與修復,內心充滿喜悅,大家一起攜手合作共善。
◎莘莘學子 假日勤學
輔具志工林永軒說:「今天是星期天,很開心第一次跟慈少班的年輕人見面,同學來學習什麼叫做環保輔具(電動病床、四腳拐、輪椅),如何將收回來的輔具清洗、消毒、擦乾淨或修理,再把輔具送給下一位需要的人使用。」
年紀近八旬的志工黃美雲,與同學分享參加輔具團隊的生活點滴,首先請學員們猜猜她的年紀,大家很有愛心的回答:「十八歲!」黃美雲開心的說:「我是三十六年次啦!雖然自己老了,重的輔具搬不動,但是可以幫忙清消,也可以拿輕一點的床頭板。回收輔具跟做環保一樣,把別人不要的回收回來,清潔維修後,送給有需要的人。」
慈少班隊輔媽媽邱奕君說:「今天雖然是假日,是慈少班來跟輔具團隊的師姑、師伯學習的日子。平常家裡的長輩可能會需要用到輔具,這是他們第一次學習清洗、修理輔具。」
輔具志工郭萬發分享:「每天的活動都有新的學習,大家用歡喜心為人群付出,將來有時間還是要出來參加課程。看慈少們很歡喜學習老菩薩,把時間用在付出的當下。」
陪同上課的家長張家菱分享:「今天是例假日,帶家裡高中二年級與小學三年級的兩位女兒來參加活動。輔具可以幫助很多需要的人,但是社會上有些人不方便去購買輔具,也不見得都知道慈濟有提供環保輔具。今天認識了之後,遇到有需要的人,可以協助提供給他們這方面的資源,覺得資源再利用這件事情很好。」
目前就讀清華大學三年級卓祺恩分享:「我是今天輔具活動的學員長,也是第一次在台灣參加輔具的活動。在活動中很感動,看到便盆輪椅都不陌生,因為我阿嬤以前洗腎,也有糖尿病,晚年都是在輪椅上度過的。」
慈少班葉建勳主任提到:「慈少班的孩子有親手做的機會,讓他們知道這些故事當然很感動。今天他們有這樣的機會,一堂課的時間裡,師姑、師伯把自己實作的經驗,說自己做的在事情,會讓孩子很有印象。」
◎清消修繕 延續物命
志工方奇輝進一步的解說:「政府的輔具申請與使用期限,跟慈濟的環保輔具有所不同。政府提供的輔具申請是需部份負擔費用或減免,然而慈濟所有的輔具借用都是免費的,甚至還會協助搬運到所需的家庭裡。」
慈濟志工邱奕君歡喜分享:「我們來了兩次,第一次是修輪椅,我兒子是一個比較喜歡動手做的孩子,他回去有跟我分享只要做一個小小的動作,就可以讓本來可能要被淘汰的東西,又有新的生命,自己覺得還蠻有成就感的。」
「今天很多人都是第一次接觸到輪椅,不知道輪椅可以換好輪胎,再重新被使用。經過他們親自動手換輪胎並安裝,我覺得他們學到很多。」家長張家菱看見孩子們親手實作後又分享。
學員廖珮涵分享:「先用噴槍(加壓水槍)來洗,洗完之後要用抹布擦乾,還推去曬太陽,是很不一樣的體驗。很困難的是換輪胎,剛剛看師姑、師伯示範就感覺不是很輕鬆,自己做了之後才發現,真的不簡單,要用心用力,才能順利安裝好。」
身為家長也是志工的劉容蘭說:「很感恩慈少班的隊輔帶著我們同學,一起來輔具倉庫學習。輔具的師兄、師姊很親切,而且很細心的教孩子們把捐贈的輪椅,清洗後再拿抹布擦拭乾淨,準備送給下一位需要的人。」
練習更換輪椅的輪胎時,志工劉容蘭說:「修理輪椅更換輪胎實作並不容易,同學們都很認真用力,所以需要師伯們的幫助。完成的那一刻,同學們是歡欣鼓舞的,很感恩這些輔具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惜福造福 共善循環
指導學員修繕的志工林永軒分享:「很感恩今天有這個機會跟慈少班同學互動,他們學習的速度還蠻快的,一教就會,相互配合度也很高。在輔具團隊裡發揮個人專長,能幫社會也盡一點自己的心力,是最榮幸的事情,做了覺得很歡喜、很感恩同學的共善行為。」
慈濟志工邱奕君:「帶孩子看過兩個個案,一個是年紀比較大,終生得躺在床上,給他一張電動病床,讓他可以舒服的被照顧。第二個是十七歲的年輕人,她因病要躺在床上度過餘生,因而讓孩子重新去想一想,我們的人生可以這麼健康,要感恩父母給我們一個很棒的身體,可以去造福人群,要把握時間,能做就趕快去做。」
學員家長張家菱分享:「輔具雖然來自於社會上的資源,但是經過我們跟師姑、師伯的合作之後,讓它重新有一個乾淨的生命,讓下一個人繼續使用,輔具是可以再被利用的,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學員長卓祺恩分享:「阿嬤過世之後,我們也有把便盆椅捐出來,讓給其他有需要的人使用,今天看到這些很熟悉的器材就蠻感動的。老菩薩們就算搬不動輔具還是很認真,盡自己的一份心力去清洗輔具,讓它可以有更大的作用,再提供給其他人使用。看到這些輔具都保養得很不錯,就很感恩這些老菩薩的用心。」
慈少班學員廖珮涵分享:「民間如果有需要輔具的人,他們跟政府租借輔具需要付費,在慈濟申請輔具不需要任何的費用支付。如果我暑假有時間會來幫忙換輔具輪胎,減輕師姑、師伯的負擔。」
輔具平臺窗口方奇輝誠懇的分享:「今天的課程其實很簡單,讓學員了解平常生活上,民眾或是家裡的長輩、鄰居有使用哪些輔具。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如果發現輔具故障,就可以很輕鬆、快速的幫忙解決。甚至我們可以帶著這些年輕人一起去個案家裡服務,希望能夠藉由這個機會,一起來了解、關心家裡及社區的長輩。」
此次青少年成長班安排到新竹輔具倉庫的學習課程,不僅讓學子們從認識輔具、清消實作到學習修理輪椅輪胎的各種技能,每個人心中充滿成就感,並且感受到團隊合作的力量。藉此活動,讓所有的大、小學員都能學習到生活輔具的基本常識及體驗清消、修繕,未來可以幫助困苦需要的人,是一件開心的事。
輔具的課程是教導青少年,對於「知福、惜福、再造福」有所體悟,期盼他們回到家庭、校園及社區,同樣可以當一個手心向下良善的人,發揮大愛而共善行。
於課程結束前,輔具團隊用心準備了結緣品,包括瓷器的茶杯、蘋果與橘子,其意涵著同學們要具有慈悲心,在平安與吉祥的生活中學習,給予所有慈少班的學子、家長、老師及隊輔們祝福:「平安、健康、快樂」,並勉勵他們在生活中行大愛,創共善。
圖左 :志工林永軒(左)教小小朋友方馨葇(前)如何使用高壓水槍來清洗輔具,學員長卓祺恩(右)在旁協助。[攝影者:楊秋燕]
圖右 :慈少班葉建勳(右)主任提到:「今天慈少班的孩子有親手做的機會,加上師姑、師伯把自己實作的經驗分享,會讓孩子更有印象。」[攝影者:楊秋燕]
圖左 :年紀近八旬的志工黃美雲(左二)開心的說:「我是三十六年次啦!雖然自己老了,重的輔具搬不動,但是可以幫忙清消,把別人不要的輔具回收回來,清潔維修後,送給有需要的人。」[攝影者:楊秋燕]
圖右 :志工黃美雲(左一)、許重光(右二)、郭萬發(右一)與慈少班吳致穎一起維修輪椅。[攝影者:方惠珍]
圖左 :慈少班家長張家菱(中)帶兩個孩子廖珮涵(右)與妹妹來參加活動。[攝影者:方惠珍]
圖右 :學員家長張家菱(左一)分享:「輔具經過我們跟師姑、師伯的合作之後,讓它重新有一個乾淨的生命,用在需要的人身上。」[攝影者:吳彬福]
圖左 :隊輔媽媽邱奕君:「要感恩父母給我們一個很棒的身體,可以去造福人群,要把握時間,能做就趕快去做。」[攝影者:方惠珍]
圖右 :林永軒(左三)示範如何正確安裝輪椅輪胎,與學員一起完成。[攝影者:方惠珍]
圖左 :是隊輔也是家長的志工劉容蘭,帶著孩子劉家慈參加這是維修課程。[攝影者:楊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