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開營前,由司儀蔡安琪帶領分享(右一),並由志工楊旭丹(左一)協助翻譯,全體學員重新溫習「四威儀」。[攝影者:高筱婭]](/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9E40C50ABE211EFAAD3C6288C713F3D_0.jpg)
2024年11月8日,是慈濟菲律賓分會成立三十週年的重要日子。在此因緣下,分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菲律賓志業園區舉辦「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來自馬尼拉各區、邦邦牙、宿務、納卯、三寶顏、帕洛及怡朗等地的一百六十位學員和四十三位工作人員共聚一堂,展現慈濟大家庭的熱誠與凝聚力。
「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首次由兩位司儀——吳麗君和蔡安琪共同承擔,她們文筆斐然、字字珠璣,將每個節目的主持都展現得扣人心弦、唯美動人。她們的語言表達流露出不凡的文采,更體現靈魂的高貴與境界的優雅與韻味,令人讚歎不已。
◎承擔司儀展慧能 感恩鍛鍊促成長
慈濟志工吳麗君家住納卯,是納卯聯絡處的品書會總窗口,也是這次營隊的司儀,雖然要自掏腰包坐飛機來馬尼拉,但她很感恩可以承擔司儀,從中學習成長。
她說:「感恩慈濟家人給我鍛鍊的機會,也感恩各個團隊的合和互協,特別感恩蔡安琪和施議淞的提醒與指導。」她也提到德倍師父的提點讓她獲益良多,「師父告訴我,司儀的關鍵在於『開場要清楚,言詞要簡單扼要,承先啟後要有慈濟人文』,這些話成為我的指引。」
吳麗君進一步分享自己對活動的期待:「知道研習營承載著上人的期盼與菲律賓家人的努力,我告訴自己,一定不錯過這次難得的學習因緣,也希望以後有機會能繼續把握。」
◎無常觀隨緣自在 飲水思源續初心
另一位司儀蔡安琪則分享了她對此次活動的心態與調適。「面對臨場的變化球,我以『無常觀』視之。佛法在心,讓我能『隨緣自在』,不執著於結果,但一定會在『因』上努力。」
她回憶第一次擔任大型營隊司儀的經驗,那是在她剛受證不久的時候。「當時雖然有『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勇氣,但因為經驗不足,我還是感到非常緊張,整場活動都在誠惶誠恐中完成。」多年來,她在慈濟的歷練和上人的法薰習下,逐漸學會如何放下執著,坦然面對各種挑戰。
這次研習營準備期間,由於講師、課程與時間安排等出現諸多不確定性,蔡安琪以佛法觀調適心態,專注當下,妥善應對。她表示:「此次營隊由於時間緊迫,前期我也全程參與課務組的討論工作,這讓我更能掌握每個環節的表達重點,以及全場氣氛的營造。」
她還特別提到「三十週年感恩會」環節的構思:「課務組施議淞師兄希望『感恩會』能有生日派對的氛圍。」當時她和吳麗君對此感恩會的想像是以溫馨感人的「飲水思源」畫面為主軸,呈現慈濟菲律賓分會三十年的歷程,來符合研習會主軸「落地生根 三十而立 讓愛菲揚」,資深菩薩們從青絲到白髮,從矯健的行者到耆耆老者,他們的汗水和淚水匯聚成今天慈濟大家庭的歡聲笑語。
後來感恩會按照課務組的規劃,由分會烘焙團隊特製了一個融入菲律賓國旗元素的三層蛋糕,作為慶祝的亮點。活動中特別加入了「飲水思源」的橋段,播放珍貴的三十年歷程回顧影片,讓與會者重溫一路走來的點滴與感動。
在這個特別的時刻,邀請受證二十年、二十五年的志工,以及年滿七十歲以上的資深志工登臺,為他們戴上象徵加入慈濟年份的生日帽,共同慶祝分會三十歲的生日。這一刻,舞臺上滿溢感恩與祝福,與會者無不動容。
蔡安琪也感恩搭檔吳麗君的合作:「麗君的睿智與幽默總能啟發我的表達思路,營造出既溫馨又不沉悶的學習氛圍。」她們倆人雖是第一次合作,但彼此默契十足,只需一個眼神或一句話,就能心領神會。承擔司儀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但她的內心充滿歡喜。
蔡安琪更感恩在慈濟的每次學習,讓她不斷成長與超越自我。「菩薩道是一條不平凡的路,或許有許多人無法理解,但我相信善火之光將永續燃燒。」
◎年輕承擔續未來 把握當下共精進
學員莊幼琴充滿法喜地分享道:「看到許多年輕菩薩勇於承擔,做事快速又有效率,真是令人欣慰。他們展現了極大的擔當精神,有了這麼多優秀的新生代,我深信慈濟的未來傳承充滿希望!」她強調,「我們一定要把握因緣,將這分精神好好傳承,並細心留存這段歷史。」
學員施清清由於眼疾需要在家修養,已有一段時間未能參加慈濟活動。此次,她端坐在靜思堂內,專心聆聽課程。她深感感恩,並表示:「真的好感恩上人,這次研習營不僅有十位高雄法親,還安排了兩位精舍師父來給我們授課。看著這些師父與講師,實在是讓人非常讚歎呀!他們站著講課一兩個小時,竟然一點也不覺得累,內容也非常有法,真的非常好。」
雖然眼睛還未完全恢復,視力也不清楚,但她覺得這個因緣難得,應該好好把握。她繼續說道:「好在我們岷中區這群菩薩法親家人,知道我要來參加精進營隊,蔡燕藝師姊特意來接我到園區,而且她一直陪伴我,我心裡真的好感動、好感恩她們。」
她感受到慈濟是個溫暖的大家庭,讓她即使因久未參與而沒有付出,也不會被疏遠。她虔誠地感恩並發自內心地說:「所以啊!有健康的身體時就要把握當下,用心做慈濟。」
施清清特別提到,隨著慈濟未來要建醫院,她也會用心投入募款,幫助菲律賓慈濟的醫療志業。她鼓勵道:「咱菲律賓慈濟以後的三十年,也要靠你們這些年輕新一代菩薩繼續延續下去。」
三十年的足跡,凝聚了無數人的心血與奉獻;未來的旅程,寄望於新生代的傳承與創新。慈濟菲律賓分會,愛的接力棒將在一代代菩薩手中傳遞,繼續燃亮更多生命的希望。


圖左 :「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殊勝因緣,促成菲律賓志工與臺灣高雄慈濟志工,及菲律賓第一顆慈濟種子林小正(右二)的歡喜相聚,共同分享三十年來的慈濟足跡與感人故事。(右起:林淑娥、林小正、吳麗君、施菱菱、林仙查、廖耀鈴)[攝影者:高筱婭]
圖右 :「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首次由兩位司儀——吳麗君(右)和蔡安琪(左)共同承擔且表現的可點可圈,她們很感恩課務組窗口施議淞(中)全程的陪伴且傳承。[攝影者:施映如]


圖左 :司儀蔡安琪(左)指導「食的威儀」,隊輔施純燦(右)上臺示範。施純燦在中國經商,還是心繫分會,所以回菲參加「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攝影者:顏榮華]
圖右 :司儀吳麗君分享德倍師父的提點讓她獲益良多,「師父告訴我,司儀的關鍵在於『開場要清楚,言詞要簡單扼要,承先啟後要有慈濟人文』。這些話成為我的指引。」[攝影者:顏榮華]


圖左 :「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司儀蔡安琪分享對此研習營的心態與調適。「面對臨場的變化球,我以『無常觀』視之。佛法在心,讓我能『隨緣自在』,不執著於結果,但一定會在因上努力。」[攝影者:高筱婭]
圖右 :司儀蔡安琪(站立者)在「食的威儀」中,請學員們拿出自己的餐袋。告訴大家,拿餐袋時應該使用右手,並確保餐袋上的慈濟logo標誌朝外。此外,餐袋中的繩子打結的地方需要巧妙地塞進袋子的縫隙裡,以保持整潔和美觀。[攝影者:顏榮華]


圖左 :學員莊幼琴(右)充滿法喜地分享道:「看到許多年輕菩薩勇於承擔,做事快速又有效率,真是令人欣慰。」(圖左:洪真珠)[攝影者:高筱婭]
圖右 :學員施清清(右)眼睛還未完全恢復,視力也不清楚,覺得「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因緣難得,應該好好把握。她很感恩岷中區法親家人蔡燕藝特意來接她,而且一直陪伴她出入,讓她真的好感動、好感恩她們。[攝影者:高筱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