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校長盧西安諾(Luciano,左二)全程陪伴志工,也把發放當天桌椅的問題都解決了。他也是一位律師,就其專業為發放細節,提出辦法、解決問題,盡心盡力。[攝影者:海克特]](/community/./images/community/7E5F8D30AE5111EFAAD3C6288C713F3D_0.jpg)
繼19日,巴西賑災團隊在南埃爾多拉多(Eldorado Do Sul)市政府,舉辦本土志工培訓。11月20日又趕往聖萊奧波多(Sao Leopoldo)的保羅貝克(Paulo Beck)學校,為當地四十一位本土志工開辦培訓,帶動災區志工了解慈濟,讓愛落實社區。下午,巴西副負責人林合省,及兩位社區代表帶著美國團隊前往災區勘災。
◎善種 生根發芽盼花開
20日一早,雨直直落,天氣也轉涼了。九點半,全體志工抵達十八日曾來場勘的保羅貝克學校,舉辦本土志工培訓。
培訓課一樣兵分兩路,內場有十六位本土志工前來參與,培訓重點包括認識慈濟及發放實務。外場有二十五位本土志工,主要學習接待災民及動線引導。
內場的培訓在教室舉行,由洪良岱主持。企業家沈媽媽(沈左民佑)的大媳婦沈潘立言(Beth)昨天(11/19)第一次前來協助志工翻譯,一字一句也印入她的心田,漸漸明瞭慈濟,感動之餘,今繼續承擔翻譯工作。
「發放當天,我們會恭敬地把志工服交給你們,那就代表你是慈濟基金會的人。」洪良岱說著發放當日,本土志工被賦予的角色與責任。更鼓舞大家:「上天給你們機會幫助別人,讓你們變成有福之人。也希望你們從手心向上接受幫助,變成能幫助別人,手心向下的有福之人。」這分期許與期待,著實打動人心。
現場沒有投影機,洪良岱手持筆記型電腦播放〈一家人〉音樂,西班牙志工高薇琍帶動手語。她說:「慈濟到過的國家,就會新增該國語言的〈一家人〉版本,希望很快就會有葡萄牙語版出現。」
高薇琍也強調,語言、宗教都不相通也沒有關係,慈濟走過的國家,最後都會以「擁抱」相通。穿越藩籬的愛,感動許多人,其中有位學員哭了,一旁的厄瓜多志工珍妮弗(Jenifer Ruiz)緊緊擁抱著,暖心陪伴。
沈媽媽除了來陪伴媳婦,還帶了兩位朋友前來學習,將在發放時協助翻譯。貼心的她,早上就帶著大家先到旅館和志工們相見歡。
高薇琍解說發放時的座位,要核對及簽名的發放單、同意書、證件。再經由角色扮演,實地演練發放的場景,將流程走一遍。
培訓接近尾聲,洪良岱問道:「災難時很多人來看,有沒有人回來?我們回來了。」不忘說著,「你們快過節了,上人送來祝福,所以我們帶著愛回來了。」趕在聖誕節前,證嚴上人的祝福,溫暖團圓的日子。
「希望發放完,我們可以在這裡留下種子,繼續散播愛。如果你們願意,不管有錢沒錢,我們都會來幫忙。」她也說出自己深切地企盼,在貧瘠的土地,善種生根發芽,開出美麗的花。
◎校長 照拂鄰里助發放
另二十五名本土志工移動到校園一側的體育館培訓,他們將承擔發放時的動線引導工作。
阿德羅尤多(Adroildo)是號召本土志工的社區代表之一,本身也是受災戶,今也在培訓的隊伍中。一旁的毛藝博代替因故無法成行的媽媽,媽媽趙紅顏是巴西慈濟志工,他十七歲跟著父母從中國哈爾濱移民到巴西,說著一口流利的葡語,前來協助翻譯,是志工仰賴的好幫手。
場內各個區域的動線規劃妥當,依照當地設計草案上的圖例布置,全員仔細模擬著。
今天(11/20)是巴西的假日,學校放假,校長盧西安諾(Luciano)全程陪伴志工,也把發放當天桌椅的問題都解決了。校長本身也是一位專職犯罪和離婚案件的律師,他喜歡當律師,也喜歡當老師。照拂鄰里的校長,在學校放學後,提供十八至二十二歲成人的小學課程,讓小時候沒有機會讀書的人就學。
深思熟慮的他,為發放提供幾點建議,第一、有關假冒領卡的風險,他說這一區大家都很熟,萬一假冒,被抓到的機會很大,他不認為會被假冒;第二、因為有災難,身分證都沒有了,怎麼領?
校長也想到解決的辦法,他說:「有稅卡,稅卡上面沒有照片,但是有名字,只要邀請卡跟這個名字符合,應該就沒問題。」還有,他說現在有另外一種應用程式,可以代表他的身分,大家再商量是否憑這個方法領取。
另外校長認為,「老人家應該來領卡,可是如行動不便走不出來,請別人拍他的身分證,這個卡可不可以發?」他思慮清楚,細心明白的一樣一樣說著問題。
「從校長的提問,可以感覺到校長會去關心這些細節,他講的話,讓這三十幾個人都點頭,一直豎大姆指,因為他們都是真正的當地人。」美國志工葛濟覺仔細聽著校長的題問,也明白他的擔心,將再與團隊研商討論,讓發放更完善,真正幫助到最需要援助的鄉親。
「我常說災難來時,常會遇到像校長及西蒙妮這樣的社區領袖。」葛濟覺感受深刻,更希望藉力使力,事半功倍。而慈濟人之所以認識校長,是因為其中一位受災戶尼可(Nick),今也來培訓,他與校長是好朋友,知道慈濟在尋找場地而主動協助。一緣牽一緣,好因善緣讓力量加乘變大。
培訓結束後,巴西志工準備了素食餐盒,與大家一起用餐,其中一位本土志工帶領大家飯前祈禱,在感恩中!
十二點多,從聖保羅搭乘大巴士,長途跋涉的巴西志工也抵達學校。前置志工在校門口列隊歡迎,本土志工見狀也主動留了下來,與志工一起等待。車子一到,紛紛熱情地趨前送上大擁抱,此刻,真的,就是一家人。
◎勘災 水災後百廢待興
午後,忙完培訓,林合省及兩位社區代表阿德羅尤多及威爾遜(Uilson),帶著美國團隊前往災區勘災。透過毛藝博的翻譯,阿德羅尤多向志工說明災區情況。
沿途經過廢水處理站,阿德羅尤說明,因為馬達關閉,暴雨不斷,導致洪水無法排到另一邊的出海口,引發暴洪。水淹漫漫,如今社區還是有很多垃圾尚未清運。
緊接著,阿德羅尤多帶志工到他自己住的社區和家中走訪。一間磚造的平房,一進家門就發現簡陋的小屋中,小桌子上堆滿發放通知單。他一邊整修房子,一邊發通知單給災民。還在整理中的後院,仍飄散著潮濕霉味。
他家不僅淹水,斷電下點了三根蠟燭,外出辦事。蠟燭燒到旁邊的塑膠引發大火,水災、火災他都經歷一輪,真的是禍不單行。
眼前,殘破的屋頂和吧臺,家電壞了,他撿大家不要的冰箱,花了一百多塊買材料,自己上網學習修好。後院的洗衣機也是他花了三十塊買零件修好的。家徒四壁克難的環境,著實令志工們不捨。
他帶著一行人繞到住家後面,是一個住著五十戶人家的小社區。他指著一間平房,告訴志工:「這裡原本是一個可容納四十個小孩的幼稚園,提供孩童學習與遊樂的空間。」水災過後,牆面泡水至紅線高度,近乎淹沒,沒有電,廚房也毀損,沒有經費整修,今小孩無法上學。
孩子們只好走到距離約三十至四十公尺的地方「玩耍」,一塊銀行捐贈的地,上面有一座老舊的溜滑梯,簡陋的設施,顧不上安全。
旁邊的幾戶人家,簡單的木片和瓦爍就是一個家。地上黃土不平,仍有積水,丟置的木片、瓦爍與垃圾隨意堆置,水患後近半年了,災區還是百廢待興。沿路,葛濟覺時時提點著,向團員解說勘災時需要留意的重點與要領。
◎深耕 發放外還要培育
「我有因緣來這裡賑災,我們很用心、也花了很多錢,但發放之後的後續工作,當你往前想,如果我們能在教育上培養他們的小孩,不是發放完就走了,走了就沒有什麼因緣了。」林合省語重心長,娓娓道出他的感慨與希望。
他神情凝重繼續說著:「如果我們能來這裡修建這個幼稚園,提供小孩子教育成長的機會,那志工就能回來做長期的互動,就能夠在這裡生根,種下種子。這種子,除了我們這一代,還要培養下一代,這才是種子。」他再次提到,一代接一代,從慈濟種子、兒子到孫子,號召志工的力量才會更大,這將是無止盡的福田。不只紓困扶貧還要用心培植,愛,發人深思,在每個人心裡泛起了陣陣漣漪。
經過一整天的奔走,晚間會議時各國團隊歡喜團聚,林合省一一介紹每位志工。而大家千呼萬喚的本會宗教處王姵文,終於克服簽證的困難,平安抵達,團隊全員到齊。
志工們開始摺疊上人的慰問信及物資卡使用說明書,將卡片貼上有慈濟圖騰的貼紙。發放在即,各功能組各司其職,加緊腳步商榷人力、資源、流程等各個環節。明天(11/21)將前往南埃爾多拉多(Eldorado Do Sul)發放場地,忙前置作業,預計一整天,志工們滿心期待。


圖左 :「發放當天,我們會恭敬地把志工服交給你們,那就代表你是慈濟基金會的人。」慈濟志工洪良岱誠懇說著發放當天,本土志工被賦予的角色與責任。[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內場有十六位本土志工前來參與,培訓重點包括認識慈濟及發放實務,大家認真學習,歡喜投入。[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企業家沈媽媽的大媳婦沈潘立言(Beth,左)昨天(11/19)第一次協助志工翻譯,明瞭慈濟,一字一句也印入她的心田,感動之餘,今繼續承擔翻譯工作。[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培訓經由角色扮演,實地演練發放時的場景,志工高薇莉(右)解說發放的座位,要核對及簽名的發放單、同意書、證件。[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體育館場內各個區域的動線都設計妥當,依照當地規劃草案上的圖例布置,全員仔細模擬一遍。[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阿德羅尤多(Adroildo,前右)帶美國志工團隊到他自己住的社區和家中走訪。一間磚造的平房,家徒四壁克難的環境,著實令志工們不捨。[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透過毛藝博(中)的翻譯,阿德羅尤多(左)向志工說明災區情況。[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水患後近半年了,災區還是百廢待興,沿路,葛濟覺(前中)時時提點著,向團員解說勘災時需要留意的重點與要領。[攝影者:海克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