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雪隆分會 課輔班十年情長 愛仍在延續中

課輔班十年情長 愛仍在延續中

E-mail 列印
十年前的她十三歲,就已被委任為小老師,在慈濟聖淘沙課輔班裡指導比她小的學生;十年後的今天,她已然二十三歲,是個經過五年師資培訓的正式老師;從青澀到成熟,她除了感恩家人們的支持,更感恩課輔班團隊的陪伴與 鼓勵,讓她即將開始的執教生涯,更得心應手。

「你手起來的動作要大一點,腳要往外一點……」
「你們都要用心記得每一個動作啊,距離去靜思堂的屠妖節發放表演,我們只剩兩個星期準備而已,所以大家都要精神一點,好不好?」

慈濟聖淘沙共修處佛堂,蕾努卡(Renukah A/P Ravi)正努力地指導著學生的舞蹈動作,對於還沒完全掌握舞蹈動作的學生,她沒有怒目斥責,只有和顏悅色與耐心。而在化身為舞蹈老師前,她拿著水筆,在白板上寫出動詞、量詞的應用時,則是一名很認真執教的課輔老師

◎因材施教 孕育善苗

笑容時常掛在臉上的蕾努卡,與父母兄弟同住在聖淘沙一花園住宅區。原本小康無憂無慮的家庭,卻在2003年面臨了考驗。

當時任職化學工廠的父親,因交通意外導致左腳骨碎,殊不知康復後回到工廠時,左腳再因酸性液體滲入,導致皮膚碰到水就脫落而選擇截肢,斷斷續續治療所耗費的金錢與時間,讓身為支柱的父親不得不在2007年離職在家休養,家裡負擔就由每月薪水馬幣五百令吉(約新臺幣三千六百元)做包裝工作的母親扛起。一家五口的生活,拮据不在話下。

蕾努卡與哥哥們都是勤奮好學的孩子,成績亮眼的他們,讓做為他們父母的大人,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理念,很用心地給予栽培,唯家中的經濟讓父母深感壓力; 2014年,慈濟志工藍天白雲的身影,出現在蕾努卡與她家人的眼簾,他們協助解決了孩子們上學的交通費,也舒緩了開學時的費用壓力,更送上了真誠的祝福與鼓勵。

「我記得那時,志工們每個月都會來我家拜訪。她們來時,會關心我的功課,也會跟我分享慈濟事。一開始,她們鼓勵我去環保站做環保,但在看到我的成績後,她們則邀我和弟弟到課輔班當小老師,幫忙指導幼兒園及一、二年級的小朋友。」

當年十三歲的蕾努卡,因為志願者們的「有心為之」,進而成了聖淘沙課輔班裡最小的老師。但其實當老師並不是她的第一志願,但在課輔班做小老師後,讓她學習到很多當老師的基本條件,例如如何和學生互動、怎樣和家長溝通等的細節,讓她收益良多。

尤其接收到到訪家長告知,她幫助到孩子的學習成長時,她意識到自己做著一件很棒的事情,所以十七歲那年,她在母親的殷殷期盼下,將在第一志工欄裡的警察兩字擦掉,填上了:「老師」。

◎愛的教育 從伊開始

有機會與大家分享知識,是蕾努卡深感自豪的第一件事;成為聖淘沙課輔班老師,則是蕾努卡深感自豪的第二件事。在她心裡,知識無價,做小老師的那些年,她收穫的不只是家長們的良善回饋,更多的是生活圈的開闊。

蕾努卡不諱言,在認識慈濟之前,生活圈很小,小到只是在學校與家裡之間而已。但自從她走進聖淘沙課輔中心:「我開始學習社交,怎樣和人交流,也從志工身上學習到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對待學生,對待大眾,輕聲細語,平等對待別人等等……」

因為從中獲益,所以儘管蕾努卡就讀師訓時的五年,她從不感覺與慈濟脫節,因為她時常都會收到課輔團隊志工們的慰問,還有三不五時的鼓勵短訊,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讓她時時刻刻感受大家給予的溫暖情誼,所以在她正式任教前,先選擇到課輔班「上班」。

「為何回來?因為我是從這裡學習到如何當一名好老師啊!別人都是先從理論開始學習,而我則是從實踐開始。所以我繼續留在這邊教導,因為我覺得從這裡實現了我的理想,現在是我應該回饋的時候。

視野與社交的開闊,讓蕾努卡的生活充實與實在。除了在課輔班,她也在志工鼓勵下,穿上志工背心,跟隨志工們行善的腳步,走進一戶戶有需要的家庭。巴生聖淘沙是印裔群居的社區,因此也有很多接受慈濟援助的家庭,但因為語言不通,志工無法給予全面的關懷。蕾努卡在個案家訪,就扮演了志工與照顧戶間很重要的翻譯溝通橋樑。

「參與慈善家訪,我彷彿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因為當時志工也是每個月都到我家做家訪,長達六年。雖然每個月他們都做著同樣的事,問著同樣的問題,但他們都不覺得疲憊。就能即時提供解決方案,如此就是真正發揮到助人的良能。

◎以誠與愛 讓情永在

不論是課輔班老師,抑或走入黑暗角落,每一項活動的參與,蕾努卡都樂在其中。當還沒接到教育局正式通知任職的地點時,她很忐忑。擔心的是不知會被委派到哪裡,是否將遠離家人,無法再到課輔班了。當收到能在聖淘沙一小學任教時,她第一時間告訴了一路陪伴她的志工黃桂花。因為她不用離鄉背井,除了可以就近照顧父母,還能一如既往地到課輔班「兼職」。

「我相信這是上帝給我的指引,所以我會繼續跟著慈濟的腳步做下去。我真的要感謝慈濟出現在我的生命裡,尤其是在我的事業上對我的幫助。志工們對我的鼓勵和支持,還有他們對我的信任,雖然她們比我還資深,可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懷疑過我的能力。

感謝我的父母及家人對我的支持,我會成為今天的自己,是因為他們和慈濟志工們的鼓勵和支持;如果慈濟不曾進入我的生命,我不知道今天我會是一個怎樣的人。

看著一路陪伴著長大的蕾努卡,志工黃桂花心裡無限感慨,也無限欣慰。回想十年前的一個邀約,造就了一株造福社會的好苗,黃桂花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還記得那一年,有一個十三歲的小朋友,連基本的A到Z都不會,我們想教,卻因為語言不通而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就萌生需要由老師課外教導的念頭,課輔班就是因此開始。小老師,想不到這麼一晃就十年了。

在職教師的工作繁忙,因此黃桂花不敢奢望蕾努卡能繼續留在課輔班,因此在得知蕾努卡師訓五年畢業後,發訊息探問,殊不知蕾努卡對於在課輔教學的意願是如此之高。

「當她發訊息告知我她畢業了的時候,我就說好,那妳就回來。她沒有辜負我們對她的期望,她真的回來繼續教學生了。我們不敢講課輔班能成就很好的人,但至少他日他們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以教育為橋樑,連結自己的過去與未來。從課輔班小老師到成為正式的教師,蕾努卡用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書寫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圖左 :蕾努卡展示她用一天完成的教學素材盒,讓志工深感讚賞。[攝影者:許(音包)玲]
圖右 :一路陪伴蕾努卡多年的志工黃桂花,與蕾努卡一家人相處猶如家人般自在。[攝影者:許(音包)玲]

圖左 :看著蕾努卡成長的志工黃桂花,心裡除了感恩,還有欣慰。[攝影者:許(音包)玲]
圖右 :在等待正式教師入職前,蕾努卡依然把握時間到聖淘沙課輔班教課。[攝影者:謝新嶠]
圖左 :志工黃桂花不諱言,聖淘沙課輔班或許不能成就很好的人,但至少他日孩子們不會成為社會的負擔。[攝影者:謝新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