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1月22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印尼 印尼人醫會22週年慶 遍及全國守護健康

印尼人醫會22週年慶 遍及全國守護健康

E-mail 列印
印尼慈濟人醫會今年(2024年)已邁入22週年,自創立之初,印尼人醫會秉持著「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醫療精神,匯聚善念化為善行,透過慈濟義診,幫助貧病民眾脫離病苦。

2024年11月17日,「印尼人 醫會22週年慶」活動與以往有所不同,共有三百位人醫會成員與來賓,以及一百五十九位剛受證的人醫會成員;雅加達一百二十二位、萬隆二十一位、棉蘭兩位、山口洋兩位、泗水四位及巨港七位,匯聚於雅加達靜思堂共襄盛舉。另外,也有二十七位棉蘭、十二位巴淡及十一位北干巴魯的醫護人員,透過雲端連線受證人醫會成員。

◎用心付出拔苦 提供優質醫療

九位人醫會志工帶來鐘鼓演繹為活動拉開序幕,接著呈現印尼傳統舞蹈〈温德爾温德爾(Ondel-Ondel)〉,由醫護人員和幾位小菩薩組成的合唱團也帶來〈強者(Manusia Kuat)〉與〈我們的周圍(Sekitar Kita)〉兩首印尼流行歌曲及〈我的名字叫勇敢〉手語。

為了籌備今天的演出,大家在工作繁忙之餘,抽出時間練習。其中一位投入演出的印尼慈濟醫院護理人員諾薇(Ns. Novi Kartikasari, S.Kep)表示,「我在週二獲得通知,要我創作一首詩祝賀人醫會的週年慶,這在我預料之外的一件事,但我還是答應接下此任務。隔天,我還沒有任何構思要寫什麼,直到週四才開始動筆,在網絡上尋找人醫會的起源和資料當做參考,從身為一位人醫會成員的角度開始寫,用了兩個小時完成,然後自己錄音,檢查會不會超時,最後才真正完成這首詩。」

〈我們是印尼人醫會〉

我們因一場歷史性的事件而誕生,
一段充滿深意與情感的篇章。
將理念轉化為行動,
承載慈濟的醫療理念,
將希望落實於這片土地上。

最初,我們團隊的人數寥寥,
但我們從不畏懼,堅持不懈地努力。
腳步踏上充滿挑戰的道路,
以堅韌與熱忱為伴,
以愛心治癒無數的生命。

我們在此相聚,
因為我們有一種共同的目標:
那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眾生的慈悲。
以智慧施予,
將憐憫化為行動,
使自己成為世間更有用之人。

我們隨時準備著,
成為災難現場的第一道防線。
於帳篷中提供醫療,
用有限的資源進行手術,
在黑夜中堅守,直至黎明的曙光來臨。

我們是否感到卑微?
不,因為我們是為苦難人而存在。
我們是否感到疲倦?
不,因為當看到他們的笑容,
我們的心靈便感到無比安慰。

感謝這堅強的身軀,
承受風雨的磨鍊與考驗,
於歷練中無怨無悔地成長。
這雙手救助了無數生命,
這雙眼開啟了無盡光明,
這雙腳跋涉於印尼各角落。

感謝讓痛苦化為幸福,
讓淚水化為笑聲,
讓悲傷化為歡喜。

如今,我們已走過二十二載,
這是充滿挑戰的成長過程。
但我們仍持續奮鬥,
超越希望而更加堅強,
跨越時光而更加輝煌。

願我們始終一致,
在共同的使命中攜手前行。
我們將永遠參與每一段歷史,
因為我們是印尼人醫會。

諾薇認為人醫會不只是一個健康機構,而是真正以尊重生命為出發點,做到全人、全方位的身、心、愛之照顧與關懷,共同為社區提供醫療服務。人醫會的醫療服務已遍及印尼各角落。「我參加人醫會和慈濟義診中獲益良多,尤其是義診時,活動規劃很有方向,服務病患時和志工配合,讓整個活動滿溢慈濟醫療人文。」

慶祝活動尾聲,臺上臺下的所有人醫會成員一起比〈一家人〉手語。資深人醫會成員呼籲剛受證的成員繼續用心付出,共識共行,為求醫病患提供最優質的醫療服務,發揮良能拔苦予樂。

圖左 :五位人醫會志工呈現印尼傳統舞蹈〈温德爾温德爾(Ondel-Ondel)〉。[攝影者:吳天旗]
圖右 :由醫護人員和幾位小菩薩組成的合唱團也帶來〈強者(Manusia Kuat)〉與〈我們的周圍(Sekitar Kita)〉兩首印尼流行歌曲。[攝影者:吳天旗]

圖左 :「印尼人醫會22週年慶」活動與以往有所不同,共有三百位人醫會成員與來賓,以及一百五十九位剛受證的人醫會成員,匯聚於雅加達靜思堂共襄盛舉。另外,也有二十七位棉蘭、十二位巴淡及十一位北干巴魯的醫護人員,透過雲端連線受證人醫會成員。[攝影者:吳天旗]
圖右 :活動中,印尼慈濟醫院的護理人員諾薇(Ns. Novi Kartikasari, S.Kep)朗讀自己的創作詩句〈我們是印尼人醫會〉。[攝影者:吳天旗]
圖左 :今天現場和線上共有一百八十六位新成員受證,讓印尼人醫會的隊伍日益浩蕩長。[攝影者:吳天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