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一九七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路徑詭譎的中度颱風「賽洛瑪」於當日上午九點十分在高雄鄰近屏東地區登陸,為屏東與高屏地區帶來駭人的風災,造成高雄、台南及屏東地區的嚴重災害。
賽洛瑪颱風在高雄登陸後,持續五個小時,直至下午兩點解除警報,隨後從臺中港的臺灣海峽離開。儘管環流小,其破壞力卻相當強,導致西線鐵路及台南以南的電訊中斷,屏東的電纜倒塌,農林漁牧的損失超過數十億元。
災害造成五十八人死亡,近三百人受傷,四千三百多棟房屋全毀,逾兩萬七千棟受損,影響嚴重至極。
正因如此的因緣,上人得以此因賑災因緣而駐腳屏東,更動人的是在於全球第一個慈濟分會在屏東誕生了。
什麼是歷史呢?歷史就像是開車的後視鏡,可以鑑往知來。歷史是這麼重要,所以要好好做,將過去的經驗傳承慈濟精神去把它展現出來,上人歲末祝福屏東場次,法海區的手語演繹即從賽洛瑪颱風開始。歷史會說話,要讓屏東慈濟志工都能了解這也是學習。
要練到什麼程度?每位志工才能心、手合一,音樂到、動作整齊。手語與肢體語言的「演」出在於用心而已。肢體語言配合背景音樂的「演」出,重點著重於「情感」的表現,而不是動作的整齊劃一。
◎帶動者情感表現 關係演出的情感
企編團隊的賴春月師姊,這次上人場次歲末祝福她承擔法海演繹窗口,她抱著感恩心表達說,企編團隊從無到有,ㄧ路走過來克服許多困難走過來。要搜尋、收集相關資料,才有屏東分會的緣起的演出。
當年賽洛瑪颱風發生時賴春月才三歲,對賽洛瑪完全沒有印象。這次歲末祝福要完整的呈現,讓上人回憶起當時景象總總,當時留給弟子的法髓再呈現出。賴春月盤點自己,還做得不夠多,要學的東西卻很多,但是感恩的是身處企編團隊的ㄧ員,從搜尋資料開始,賴春月深刻體悟到成長最多也是自己,最重要的是要把慈濟精神傳承下去。
◎因上人的教誨不斷成長再成長
大約六百人的手語演繹演練,比之第二次的內容更為複雜,令人動容的是演繹手語與肢體語言的變化,總在轉眼之間將情緒帶入極端的變化當中。
更甚的是,現場舞台、法海區的燈光變化,最後加上「螢火蟲」的燈亮與燈滅之間種種的變煥。
「燈亮時……..」「燈暗時…..」謝東憲口中的燈是舞台的燈?現場大廳的燈?「螢火蟲」的「燈」…搞得大家已經混亂與模糊了。
從慈青直到如今受證為志工,一直秉持著上人「忍耐之後更要忍耐」的教導,不管現場的反應如何?一上午的排演,謝東憲的「口音」「口氣」總是表現出心平氣和平順的動人聲音,一而再再而三一次又一次的「再來一次」不曾動氣這可是比排演內容更為動人心弦的所在。
◎資深志工拄著柺杖不落人後的參與排演
委員號二千五百六十五號的志工黃滿英,清晨八點即準時拄著柺杖來到新講堂等待排演的開始。
黃滿英隸屬內埔和氣,目前大都在內埔環保站做分類。談起過往在菩薩道上的點點滴滴,她雙眼發亮地說,只要協力組長廖麗珍有派班或有大型活動,都會排除萬難參加。黃滿英自信滿滿地說:「我不曾懈怠!」
黃滿英今年歲末祝福前的法海區彩排,不落人後的參與練習。問她:「每個動作您都跟得上嗎?」黃滿英笑容滿面的說:「除了長跪時的起落不便之外,都跟得上。」
不論是精神和毅力都是後輩學習的典範。
◎人間補天的女媧 環保站中回收身心健康
神話故事裡有女媧煉了五色石補天的故事,在慈濟上人則開示除了齋戒茹素,環保減碳更是改善大氣層的靈丹妙藥。
演繹經文有破了洞的氣層描述,上人將環保菩薩比喻為「補天的女媧」。
內埔互愛的資深志工也是環保組長的古美貞師姊,一直是最盡職的環保菩薩,對於把環保志工形容成「補天的女媧」師姊靦腆的笑了。
古美貞師姊說:「很感恩上人推動環保!」而有內埔環保站,師姊同時感恩同修師兄的長期護持,娘家兄長更把把檳榔園無條件借給慈濟做環保站,免去了環保站一再搬遷的困境。
古美貞表示,環保站環保志工除了像女媧補破了洞的天,環保站也產生了溫馨的功能。年長者在家很無聊來做環保治療孤獨,憂鬱的人到環保站做環保,治療腦中徘徊的煩惱,慈濟關懷的家庭成員也來植福田啊!
歲末祝福的經藏演繹中,有一篇「藥草喻」經文裡裡有「除去腦熱得清淨,造善施恩利萬生」,這一句說明了環保站做環保的功效也包含了回收志工的身心健康哦。
◎在鍋碗瓢盆間 「演繹」著動人心弦的上人開示
早上七點未到,和氣西組隊即出現在大寮開始忙碌著。
洗米做飯、挑洗青菜做出佳餚。更為動人的是為「身心寬暢」時刻做出動人口味的點心與茶飲。
忙碌的香積沒有半點說話聲響,但是精美的菜餚與動人味蕾的點心卻準時的出現在「身心寬暢」的現場,滿足了心田與腸胃的需要。
正當忙碌打點中餐便當時,現場卻一點講話的聲響也沒有,只有杓碗碰撞的輕輕聲響。表現出慈濟人用心的「安靜」付出。
任何活動只要靜心觀察與體會,上人的開示與教導總會在活動中,比活動內容更精彩的表現出來,這也是今天第三次排演精彩所在。
圖左 :古美貞師姊說:「很感恩上人推動環保!」而有內埔環保站,師姊同時感恩同修師兄的長期護持,娘家兄長更把檳榔園無條件借給慈濟做環保站,免去了環保站一再搬遷的困境。[攝影者:李瑞香]
圖右 :委員號二千五百六十五號的志工黃滿英,清晨八點即準時拄著柺杖來到新講堂等待排演的開始。[攝影者:陳潁茂]
圖左 :企編團隊的賴春月師姊,這次上人場次歲末祝福她承擔法海演繹窗口,她抱著感恩心表達說,企編團隊從無到有,ㄧ路走過來克服許多困難走過來。[攝影者:陳潁茂]
圖右 :手語與肢體語言的「演」出在於用心而已。肢體語言配合背景音樂的「演」出,重點著重於「情感」的表現,而不是動作的整齊劃一。[攝影者:陳潁茂]
圖左 :正當忙碌打點中餐便當時,現場卻一點講話的聲響也沒有,只有杓碗碰撞的輕輕聲響。表現出慈濟人用心的「安靜」付出。[攝影者:陳潁茂]
圖右 :肢體語言配合背景音樂的「演」出,重點著重於「情感」的表現,而不是動作的整齊劃一。[攝影者:陳潁茂]
圖左 :要練到什麼程度?每位志工能心、手合一,音樂到、動作整齊。手語與肢體語言的「演」出在於用心而已。肢體語言配合背景音樂的「演」出,重點著重於「情感」的表現,而不是動作的整齊劃一。[攝影者:陳潁茂]
圖右 :從慈青直到如今受證為志工,一直秉持著上人「忍耐之後更要忍耐」的教導,一上午的排演,謝東憲的「口音」「口氣」總是表現出心平氣和平順的動人聲音,一而再再而三一次又一次的「再來一次」不曾動氣這可是比排演內容更為動人心弦的所在。[攝影者:陳潁茂]
圖左 :現場舞台、法海區的燈光變化,最後加上「螢火蟲」的燈亮與燈滅之間種種的變煥。令人動容的是演繹手語與肢體語言的變化,總在轉眼之間將情緒帶入極端的變化當中。[攝影者:陳潁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