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感性輕柔的〈一家人〉樂音響起,全體志工一起唱和,全場鄉親跟著融入,藉著手語,大家的心更加凝聚,因「我們是一家人」,今後人生的道路,有愛不孤。[攝影者:海克特]](/community/./images/community/24F0BB50B16E11EFAAD3C6288C713F3D_0.jpg)
歷經五 個多月的三次勘災及前置準備,南埃爾多拉多(Eldorado Do Sul)社區,終於在2024年11月22日正式發放。造冊名單上有五百三十八戶,發放達成率百分百。歡樂與眼淚交織的現場,留下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有感」的物資卡,助鄉親解燃眉之急,而沁入心底的愛,更讓大家在艱困中看見希望。
◎授服 翻轉手心助人
22日一早,為了首場發放,志工們早早就起床打點好一切,前置團隊五點半就出發,大巴士及第二臺九人座車於六點出發。
志工恭敬地請出證嚴上人的法相,請上人引路,期待今天圓圓滿滿,一切順利。
六點五十分,鄉親們早已來到,沿著體育館外的矮圍牆,一個挨著一個坐著等待,長長的人龍看不到盡頭。美國志工葛濟覺蹲下身子,親切地跟排隊的孩子們打招呼。巴西團隊告訴志工,原本這是一個屬於比較富足的社區,居民多為德國後裔,然而水災不分地區,今居民一樣受苦。
「感恩今天來保護我們的警察,以及這幾天陪伴我們的司機。」當地警察、司機的付出,還有本土發放志工也依約來到,浩盪長的隊伍,發放團隊由衷道感恩!
阿根廷志工洪良岱和當區志工代表西蒙娜(Simon)相見,激動萬分,相擁:「我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長長的耕耘路,如今助災民的夢想成真,這一刻,她們比誰都欣慰,感恩有彼此!
緊接著由慈濟志工為第一線本土志工,將慈濟志工背心恭敬地雙手奉上,莊嚴的「授服」儀式,任重而道遠。受助、自助、助人,翻轉手心的當下,更有志工滿滿的祝福心意。
「你們是奇蹟,你們是被祝福的人。」本土志工穿上白衣黑褲,展現人文,他們是慈濟在這裡種下的第一批種子。洪良岱再次複習整個發放流程,不斷幫大家加油打氣,由專業翻譯周佳玟逐句翻譯,確保祝福完整傳遞。
現場還準備個人資料授權同意書,含稅單及影像同意等,每位受贈的鄉親都要簽署,以符合巴西政府的規定。受災民眾需有發放通知書及身分證才能進入會場,志工易齊勇負責核實證件。
音控志工劉如珠忙著和影視設備人員商討注意事項,他們是帶動發放現場氛圍的靈魂人物,身負重任。場內兩側設有輪椅及殘障專用區,讓行動不便的鄉親進出方便。有很多帶著孩子來的父母,志工將他們的座位安排在前面,為孩子們貼心設想。七點四十五分,體育館內三百個座位已滿座。
◎一家人 我們找到彼此
「我們來了好幾個月,但是之前都沒有找到你們。」洪良岱一開場就感動人心,還好有一顆種子西蒙娜出現,才出現第一批志工。西蒙娜也感動回饋,向鄉親說起這條長情路,句句發自內心。
而西蒙娜的出現,源自於企業家沈左民佑,人稱「沈媽媽」。她今天帶來孫女及兩位朋友來協助志工翻譯,簡短地在臺前向大家致意。
「感謝慈濟賑災團隊,放下手中的工作,從各國來到我們巴西南大河州,援助水災受災的民眾。」臺灣駐巴西聖保羅經文處馮光中處長,一路關懷陪伴志工們,協助勘災、賑災、發放等,今特地來到現場,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獻上感恩心意。
「因為我們是一家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分擔分享,彼此的人生……」輕柔感人的〈一家人〉樂音響起,美國志工陳文芳帶動手語,全體志工一起唱和,全場鄉親跟著融入,藉著手語,大家的心更加凝聚,因「我們是一家人」,今後人生的道路,有愛不孤。
志工們引領著鄉親虔誠祈禱,在一個個合十的雙手,緊閉的雙眼中,向自己心中的信仰,祈願災難不再,未來平安。
現場響起葡萄牙語發音的〈竹筒歲月〉,「一人一撲滿,日存五毛錢,積沙可成丘,小錢行大善……」啟善揚愛的詞曲,溫暖人心,災民有感,紛紛投入一分愛心。
隨著流程,發放開始,發放通知單上印有每一戶的名字,身分證需要核對通過,災民簽同意書,將資料傳給電腦組發卡,才能領取物資卡。第一線志工剛開始操作時還有點生澀,與民眾互動也沒那麼多。
但同為災民,人親土親,很快就打破沉默,等待期間聊開來。本土志工發放慈濟文宣,介紹慈濟竹筒,說明五毛錢就能從手心向下,變成能助人的人,一項一項與鄉親們分享。
聽到開卡金額,他們不敢相信「會有一個上人,派他的弟子,來到這裡,給我們一筆『有感』金額的協助。」家中有一至二名成員,可以領到五百美元(約合新臺幣一萬六千元);三至四名有七百五十美元(約合新臺幣二萬三千元);五名以上領一千美元(約合新臺幣三萬二千元)。
巴西團隊說明,「五百美元,對大多數巴西人來說,大約是一個半月的薪水,相當可觀、相當有感。」此刻,再多的擁抱,都不足以表達鄉親內心的感動與感恩!
◎守承諾 愛依約回來了
「我剛好需要一筆錢去檢查身體,謝謝慈濟。」有位女士這麼說著;另一位第一線志工,她是志工、也是災民,她說:「我們把竹筒存滿帶回來。」說完與慈濟志工緊緊相擁,施與受之間,愛也跟著轉動。
慈濟簡介封面上的女士出現了,她是團隊勘災時找到的災民,家境非常貧窮,原本不是那麼相信慈濟會來發放。培訓課裡有一張簡報「鍋子煮到乾掉,鍋裡空無一物。」就是她家的寫照。當時巴西志工劉如珠滿心不捨,破例帶她去餐廳用餐,並包了一大袋炒麵讓她帶走。她吃得津津有味,說:「你們的飯真好吃。」如今志工信守承諾,愛回來了。
鄉親們拿出寫給慈濟、寫給上人的信,一封又一封。還有小小的盆栽、巧克力、甜點等分送給志工。在現場維護秩序,厄瓜多志工波里斯(Boris)及十九歲的兒子埃利安(Elian)也收到了甜點。
一位本土志工將培訓課時,拍到的慈濟人、上人法相,還有自己參與其中的照片印出來,做成卡片,寫上感恩與祝福話語,裝在禮物袋裡,送給團隊。箱子裡兩百四十封寫著心底話的信,這份回饋的大禮物,這麼多的祝福與感恩,令團隊感動莫名,也暖了大家的心。
有位女士一路哭著走出來,一路說著:「受災後沒有人關心我們,你們是第一個,物資卡對我幫助很大,我想拿來買食物和油漆。」
一旁的女士說:「今天來這裡感到非常快樂,你們是真正的朋友。」劉如珠跟著勘災團隊深入災區,做過二勘、三勘,心繫災民,今感受真切,哭得比她們還傷心。
「大水來時淹的淹、沖掉的沖掉,在這個非常需要的時候,你們來了,真的非常高興與謝謝!」一位年輕媽媽抱著三個月大的女兒向志工說著,志工也輕撫著襁褓中的小嬰兒,關愛之情盡在臉上。
還有個媽媽懷抱著五個月大的小女嬰,她是水災後出生的,家裡還有個四歲孩子,目前也懷孕中。物資卡對她幫助很大,想拿來買尿片和食物,為母則強的堅韌,讓志工深覺愛來得正是時候!不只大人,現場兩位小女孩主動跑過來,想要跟慈濟說謝謝,可愛的模樣,融化大家的心。
◎好榜樣 彰顯臺灣價值
物資卡發卡公司Pluxee的員工葛雷絲(Grace),一早特地前來確保開卡過程的順暢。在等待的過程中,經由志工解說也認識了慈濟與上人。她非常感動、眼眶泛紅,葛濟覺贈送她《靜思語》和茶葉,結分好緣,真誠感恩她的協助,讓發放落實。並請她隨機翻開一頁「靜思語」,好話映心田,她不由得會心一笑。
「我真想哭,從上人請我來,我遇到很多的困難,可是我從來都不會覺得我走不到。」承師命的洪良岱,說幸福不說辛苦,今看到那麼多人流眼淚,那麼多人在來的時候就已經寫好了一封信。「我從來沒有到一個地方,收到那麼多感恩信。」有多次賑災發放的她,走過許多國家,今天早上要出發之前,一樣習慣帶著上人法相出門,她跟上人說:「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飛越萬里,師徒心緊緊相繫。
她繼續說著:「上人很慈悲,居然給他們一個這麼大的禮物。我看到很多人聽到金額之後淚流不止,他們不能相信這是真的。」看著他們離開位置時,一邊走一邊講:「我不敢相信,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跨國馳援,真心實意的援助,讓鄉親們直到離去前,還是難以置信,感動連連!
「沈媽媽,我終於等到這一天了。沈媽媽,謝謝妳!」洪良岱不忘跟沈媽媽道感恩,她解釋,因為因緣確實是沈媽媽牽起的,才能遇到西蒙娜這麼好的一個人。沈媽媽紅著眼眶,洪良岱眼淚撲簌簌直掉,她說:「因為我等這一天等了很久很久了。」
馮光中處長也分享:「我七年前在葡萄牙服務的時候,就看到慈濟來到葡萄牙賑災。」他再次強調,慈濟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謝謝各國來的慈濟人,你們彰顯了臺灣的價值。而今天播放的勘災影片,他感性說著:「我相信今天對於所有曾經經歷過苦難的人來講,是生命中一個非常好的禮物。」
首場發放,賑災團隊三十三人,當地志工五十一人,八十四位志工攜手連心,完成不可能的任務。竹筒裡募集了巴幣三百一十三元(約合新臺幣一千八百元),災難中擎出的愛心,每一分都珍貴。
而發放同時,下午三點多,一批前置志工已先趕往聖萊奧波多(Sao Leopoldo)的保羅貝克(Paulo Beck)學校,為明、後兩天的發放布置場地。是愛,串聯了彼此,為災區鄉親,團隊馬不停蹄……


圖左 :阿根廷志工洪良岱(左)和當區志工代表西蒙娜(右)相見,激動萬分,相擁:「我等這一刻已經很久了!」助災民的夢想成真,這一刻,她們比誰都欣慰,感恩有彼此![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本土志工穿上白衣黑褲,展現人文,由慈濟志工為第一線本土志工,將慈濟志工背心恭敬地雙手奉上,莊嚴的「授服」儀式,任重而道遠。[攝影者:林綺芬]


圖左 :「我們來了好幾個月,但是之前都沒有找到你們。」洪良岱(中右)一開場就感動人心,還好第一顆種子西蒙娜出現,才有第一批志工。[攝影者:林綺芬]
圖右 :臺灣駐巴西聖保羅經文處馮光中處長(中),一路關懷陪伴志工們,協助勘災、賑災、發放等,今特地來到現場,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獻上感恩心意。[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西蒙娜的出現,源自於企業家沈左民佑,人稱「沈媽」(中),她今天帶來孫女及兩位朋友來協助志工翻譯,簡短地在臺前向大家致意。[攝影者:林綺芬]
圖右 :現場響起葡萄牙語發音的〈竹筒歲月〉,啟善揚愛的詞曲,溫暖人心,災民有感,紛紛投入一分愛心。[攝影者:林綺芬]


圖左 :發放開始,發放通知單上印有每一戶的名字,身分證需要核對通過,災民簽同意書,將資料傳給電腦組發卡,民眾才能領取物資卡。[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一位本土志工將培訓課時,拍到的慈濟人、上人法相,還有自己參與其中的照片印出來,做成卡片,寫上感恩與祝福話語,裝在禮物袋裡,送給團隊。[攝影者:林綺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