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洪良岱(右二)在開幕儀式中,逐一介紹,從左起的威爾遜(左一)、阿德羅伊多(左二)、慈濟林合省(左三)、西蒙娜(左四),「是因為有他們,才找到你們。」愛,環環相扣,感動所有人。[攝影者:海克特]](/community/./images/community/D20C4CF0B30311EFAAD3C6288C713F3D_0.jpg)
4月底巴西洪患,嚴重的災情,災民頓失所依。慈濟巴西勘災、賑災團隊,歷經五個多月的奔走,時序來到歲末,年節將至,於是發放從11月22日起,一連三天舉辦。24日團隊再度來到聖萊奧波多(Sao Leopoldo)社區舉辦第二天的發放,三場發放如期圓滿,志工們承師願,助鄉親有個平安夜。
◎因有他們 我們找到了你
賑災團隊完成聖萊奧波多的第一天發放,24日清早又來到社區的保羅貝克(Paulo Beck)學校,舉辦第二天發放。當地志工列隊歡迎團隊到來。南埃爾多拉多(Eldorado Do Sul)社區代表西蒙娜(Simone),一大早就特地來到與當地志工一起等待,當團隊出現,她們開心地跳起來,說著:「Bom dia(早安)!」活力十足,活潑熱鬧的氛圍,讓每個人都開懷。
學校外滿滿的排隊鄉親,連早餐車也看準人潮來設攤。巴西副負責人林合省發著志工背心給本土志工,厄瓜多志工波里斯(Boris)從旁協助。場內志工快速地布置場地,有了第一天的經驗,志工們更得心應手。
「今天有點悲傷,因為今天發放完,我們就要離開,而且團隊中有兩個人生病。但是,如果這裡有種子,我們會再回來,也期待這裡會有基金會。」開幕儀式中,離情依依,感人的氣氛下,洪良岱娓娓道來一路走來的心情點滴,她說:「我也不曉得我為什麼會來這裡,但是我知道這裡有災難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來。這社區全部都受災,但是我們的基金會資源有限,所以我必須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真正受災的災民。」她輕嘆著過程的不容易!
話剛落下,她緊接著告訴鄉親,是因有許多人的付出,才能夠走到今天。於是她從身旁的威爾遜(Uilson)、阿德羅伊多(Adroildo)、慈濟林合省、西蒙娜逐一介紹,「是因為有他們,才找到你們。」愛,環環相扣,感動所有人。
「為你們祈禱,為巴西祈禱,為全市受災的地方祈禱,祈求平安!」洪良岱感性引領著,帶著全員一起祈禱。此刻,不分宗教、種族,在每個人虔敬地祝禱中,願願上達天聽。
沈媽媽(沈左民佑)今和朋友一樣穿上志工背心,穿梭現場協助鄉親。從團隊拜訪她的第一天至今,沈媽媽沒有缺席任何一天,帶著家人、朋友一起投入,自始至終陪伴著慈濟團隊,是志工們最溫暖的依靠。
社區代表威爾遜和阿德羅伊多,兩個大男人在臺上哭得淚眼汪汪,志工連忙遞上面紙。他們為了幫忙造冊、發放名單、協助租用影視設備等等,先後辭去工作。巴西志工劉如珠用媽媽的愛,緊緊地抱住他們,自己也哭了。
22日,兩人先到南埃爾多拉多的首場發放學習,空檔時不好意思地問洪良岱:「能否多發二十戶的物資卡給我們的鄉親。」志工答應後,當下,兩個大男人就抱在一起大哭許久。他們多盼不要遺漏任何一位受災居民,每個極需援助的鄉親,都能領受慈濟的愛。
為發放一樣給力,力挺慈濟的西蒙娜,雙手合十彎下腰來,誠敬地帶領全場民眾,用中文向慈濟說「感恩!」。從她手腕上不離身的慈濟佛珠,心向慈濟的心意,早已不言而喻。
「臺灣早期什麼都沒有,就是有愛心。」臺灣本會宗教處王姵文以「竹筒歲月」,鼓勵大家每天發一個善念,志工們拿著竹筒走向觀眾席,沈媽媽也在其中向鄉親們募心募愛。居民不分老少熱情響應,翻轉手心,以愛來回報無私的大愛。
◎相依相信 我們是一家人
來自各國的慈濟志工團隊,在臺前排成一列,向鄉親們致意。洪良岱說她有一點遺憾:「造冊期間,神父因為名冊問題受到居民微詞,因而調職。」在發放的最後一天,她真心希望大家能為伊齊基爾神父(Padre Ezequiel)做點事,鼓勵神父,也可以錄製影片,因神父一定有機會看到,證明他當初的決定沒有錯,真正幫助到最需要的鄉親。
為了加快發放速度,團隊請志工走到位子上幫大家核對資料,幫忙借到學校做為發放場地的尼可(Nick),也穿著志工背心,協助鄉親們。
「我的快樂,來自你的笑聲,而你如果流淚,我會比你更心疼。我的夢想,需要你陪我完成,而你給我的愛,讓我勇氣倍增……」當葡萄牙文版的〈一家人〉樂音再度響起時,愛緊緊擁抱每個人,「相依相信,彼此都感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令人驚喜的是,葡文〈一家人〉主唱突然現身,在現場演唱了兩遍,還帶動民眾清唱了一段。她說:「因為是臨時通知,我完全沒有準備,以為只是來唱一首歌就好。但我沒想到現場是這麼大的一個場合,我好感動!」她是護士、也是歌手。劉如珠將中文版的音樂寄給她,她調整了部分音樂以利葡文的轉音,成就了動人的葡文〈一家人〉。在人群包圍下,彼此心貼著心,合唱著〈一家人〉,感動久久不散……
每個前來的家庭,都有個一言難盡的故事,他們在這裡得到傾聽、得到膚慰。一位兒子推著坐在輪椅上的媽媽前來,說著:「這張卡超乎我的想像,金額非常可觀。」他們非常需要幫助,但從未想到能得到這麼大的支持。
媽媽也非常感動,因為兒子平時只能靠打零工維持生計,收入不穩定。而這筆錢能讓兒子暫時陪伴行動不便的她,安心整理家務,之後再投入工作。拮据的生活得以喘息,媽媽一掃愁容。女性志工彎下腰來主動貼著臉頰獻上親吻,疼惜之情,讓老人家臉上盡是歡喜。
另一位鄉親他是水利工,激動下他緊緊抱著洪良岱,水災過後房子全毀,表兄弟告訴他慈濟要來,令他沒想到今天領到的卡片,金額這麼多,也沒想到會有這樣素質的一批人前來幫助他。他坐在很後面,專注地看著影片,一臉認真告訴志工:「我現在認識上人了,感恩所有的慈濟人。」
「你可能不認識我們,但我們將上帝的愛帶到你的心中。如果有一天你的生活變得更好,希望你不要忘記,將這分愛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洪良岱在志工黃榮惠的翻譯下,將溫暖傳遞,她溫言暖語繼續說:「即使是微小的善意,也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最需要時 慈濟真的來過
發放井然有序進行著,民眾靜心等待。擁抱無所不在,鄉親們主動要求在上人的法相旁和志工合影,都想記錄下這溫馨的一刻,「慈濟真的來過」在最需要的時刻!
「阿嬤的眼神令人心疼,她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智能障礙,一個正常但沒有工作,目前僅靠她微薄的退休金維持生活。」志工說著滿心的不捨,大水過後,阿嬤什麼都沒有,要重新恢復到以前的生活,其實是非常困難的。這筆錢對她而言,是救急、救命的幫助,她要把家裡本來有的家當再買回來,趕快把家安定下來,所有的苦難都在本土志工的膚慰擁抱中,找到出口。
另一位阿嬤擁抱著志工,說了一連串感恩與祝福的話,雖然語言不通,但心意相通。有位小女孩跟志工張金花說:「妳可以給我爸爸一些咖啡嗎?」純稚的童真說著小小的孝順心意,也許在她的心裡,志工無所不能,張金花抱了抱她疼惜著。感人的故事說不完,現場一個攙扶、一個擁抱,都是最及時的幫助。
美國志工帶來了很多結緣品,趁空檔分成許多小包裝,分送給活動期間曾協助志工的人士。志工陳淑燕、朱台柏,分別代表致贈上人的「福慧紅包」及愛的吊飾給警察,感恩他們一起完成發放。
負責發放控管人潮的波里斯,三天來將整個發放動線維持得十分順暢。他用無線電與場外志工聯繫,總是第一時間邀請災民進入會場休息,以免在炎熱的太陽下曝曬。
巴西志工林謝春滿是林合省的太太,之前因腰部受傷,穿了鐵衣三個月。這次堅持要來參與發放,協助人文真善美與災民互動的翻譯。小兒子林富偉不放心,特地陪她搭機往返,同時也協助翻譯及電腦組的工作,一家人都有愛,為發放竭盡心力。
巴西志工黃榮惠精通葡文,哪裡需要翻譯隨時補位溝通協調。為了參與賑災,她把自己的禮品店歇業一週,全心全意投入。
毛藝博代替因故不能前來的媽媽,負責內場動線,這次參與慈濟活動學習很多,他很喜歡跟人接觸。活動中也有遇到挑戰,包括安排特殊座位時,雖然有解釋,但還是有人不滿意,「那你就得忍著沒有辦法,這就是你的責任,你就要承擔。」滿心收穫的他笑著說:「今後如果再遇到這種組織性的場地管理工作,這次經驗肯定很有幫助。」
◎愛恆心田 化力量伴天明
發放幾近完成,鄉親也紛紛誠心致贈上人與慈濟感恩信函與禮物,志工們收穫幸福。在眾人的努力下,發放較昨日提早二個小時完成,團隊現場舉辦圓緣,本土志工輪流分享感動!
「能夠將我的時間捐獻給基金會和受影響的人們,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我很高興能夠提供幫助,這些日子對我來說非常特別,我的內心充滿感激。」來自聖萊奧波多的迪奧瓦娜(Diovana Gabriela)更期待在未來能再與愛重逢,因她說:「慈濟基金會和你們所有人,都是我生命故事的一部分,也永遠在我的心中。」
還有巴西本土志工索蘭吉(Solange)也回饋:「能夠與世界各國的慈濟家人一同圓滿完成任務,所有的疲勞與身體的不適都是微不足道,感覺是不可思議的!」這分值得驕傲的付出和無限的感恩,永銘在心。
而團隊中生病的兩位志工,美國志工葛濟覺及阿根廷高忠成醫生,在法親家人的悉心照料下,逐漸恢復,平安健康。
葛濟覺代表美國團隊,誠摯說道:「此次巴西賑災之行感受許多也感動滿滿。一路諸多考驗,發放通知單、食物卡、匯款、人力支援、場地確定等,在抵達前一週,無一真正的落實。」
然而地主巴西家人與四國志工趕來助緣的團隊,他感恩在心,強調團隊智慧分工,合和互協,三次前勘感動了僑胞,沈媽媽帶著家人全程參與;而受災社區領袖踴躍回應;學校校長三天前方聽聞慈濟,後三天陪伴不懈……點點滴滴,集結眾人的心力、願力,一起化「不可能」為「圓滿」。
今天領取物資卡有七百五十四戶,達成率百分之九十七。總計南大河州賑災,三日共發放兩千零三十四戶,受惠數達百分之九十九點二。巴西水災,因愛相遇的發放,團隊趕在年節前完成,在感恩中落幕。而患難中迴盪心底的愛,將刻印在每個人心田,化成力量,伴鄉親迎向天明!


圖左 :賑災團隊完成聖萊奧波多(Sao Leopoldo)的第一天發放,24日清早又來到社區的保羅貝克(Paulo Beck)學校,舉辦第二天發放。[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沈媽媽(右)今和朋友一樣穿上志工背心,穿梭現場協助鄉親。從團隊拜訪她的第一天至今,沈媽媽沒有缺席任何一天,自始至終陪伴著慈濟團隊,是志工們最溫暖的依靠。[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社區代表威爾遜(Uilson,左)和阿德羅伊多(Adroildo,右),兩個大男人在臺上哭得淚眼汪汪。他們為了幫忙造冊、發放名單、協助租用影視設備等等,先後辭去工作。[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洪良岱感性引領著,帶著全員一起祈禱。此刻,不分宗教、種族,在每個人虔敬地祝禱中,願願上達天聽。[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臺灣早期什麼都沒有,就是有愛心。」臺灣本會宗教處王姵文(中左)以「竹筒歲月」鼓勵大家每天發一個善念。[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葡文〈一家人〉主唱(中)驚喜現身,在現場演唱了兩遍,還帶動民眾清唱了一段。大家彼此心貼著心,合唱著〈一家人〉,感動久久不散……[攝影者:海克特]


圖左 :阿嬤的眼神令人心疼,這筆錢對她而言,是救急、救命的幫助,她要把家裡本來有的家當再買回來,所有的苦難都在本土志工的膚慰擁抱中,找到出口。[攝影者:海克特]
圖右 :在眾人的努力下,發放較昨日提早二個小時完成,團隊現場舉辦圓緣,本土志工輪流分享感動![攝影者:海克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