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菲律賓 高雄講師引領 菲國精進研習成長

高雄講師引領 菲國精進研習成長

E-mail 列印
「菲律賓家人可再利用明天午齋後的時間提問,因為高雄家人能量滿滿,連充電器也帶來了。」高雄講師方漢武以幽默風趣的語氣鼓勵大家,希望學員能把握機會,多多提問,「入寶山不空手而回」。

2024年11月8日 ,適逢慈濟菲律賓分會成立三十週年紀念,為此,11月7日至9日,分會特別在菲律賓志業園區舉辦「菲奔30年精進研習營」。本次活動共有一百六十位學員及四十三位工作人員熱情參與,場面溫馨而莊嚴。

為了帶給學員豐富的法髓與學習機會,臺灣花蓮靜思精舍德倍師父、德霈師父,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執行長顏博文,以及十位來自高雄區的慈濟志工專程遠道而來,投入授課與交流,為學員傳遞慈濟法脈精神。

◎法水潤心田 交流啟智慧

11月8日晚上藥石過後,師父們及高雄講師團隊分別在六個教室空間,與學員們進行「飲一杯智慧法水」分組座談。透過輕鬆的互動與法的分享,彼此交流,讓學員們在法喜中汲取智慧,充實心靈能量,期許帶著滿滿的法水回到各自社區,繼續行菩薩道。

在教室裡,高雄講師潘機利、方漢武和王獻聰與學員們圍坐成圓圈,進行一場深入交流。學員們紛紛提出自己在社區或個人所遇到的問題,彼此分享經驗,尋求解決方法。

學員施娜丹提問:「我們納卯區的委員很少,要接引人真的很難,該怎麼辦?」 學員楊偉順也表示:「我們三寶顏地區宗教信仰多元,要接引人加入慈濟更是困難重重。」

高雄講師王獻聰給予回應:「法無定法,遇到事情要自己想辦法。我們在接引人的時候,應該用我們所做的事情去感動他們,但千萬不能強迫他人去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他接著分享,雖然每個人的宗教信仰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的點,那就是「愛」!「我們要從他們的需求出發,讓他們真心感動,自然而然就會想要加入慈濟。因為愛無國界,當愛的力量傳遞開來時,慈濟的善種子也會遍地開花。」

講師方漢武則補充說:「上人最近常常提到『學與覺』,如果我們學了很多法,卻不懂其中的道理,也沒有身體力行,那是沒有用的。」他繼續勉勵大家要不忘初心,應該覺得很慶幸,大家很有福報才能在今生跟著上人,要學上人的法就有法度。

用生命來印證自己的慧命,要天天聽法、聞法、傳法,講法不只是講給別人聽,也是講給自己聽,要把四大八法融入生活中,上人講菩薩在人間,要生活化,上人的舉止行動讓靜思弟子們尊敬。「或許有千千萬萬的困難,但就看看我們願不願意付出。人少只要有一尊菩薩發願,將會成為每一位苦難人的貴人。」

最後,高雄講師團隊回應了學員們關於志工難召集、募心募愛困難等挑戰,建議大家要「多用心、搏感情」,主動關懷、聯繫彼此,唯有如此才能凝聚善的力量,成就更多人間菩薩。

◎法親真情暖 智慧法水盈

在另一教室舉行的「飲一杯智慧法水」座談,由高雄講師黃建中與蔡慧玲帶領,與學員們進行了一場溫馨的交流。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座談中,來自岷中的學員施珍娜分享了一段感人的故事,讓現場氣氛充滿溫情與感動。她回憶起過去與菲律賓執行長楊國英的一次特別互動,這段溫馨的回憶,也再次觸動了楊國英執行長的內心,讓他忍不住拭起眼淚,滿懷感恩地說著對大家的關懷與疼惜。

那段時間,楊國英執行長為操持合心樓的建設,辛勞過度而中風倒下。在他療養期間,菲律賓的法親家人們不僅為他祈福,更自動自發地發起募心募愛,為慈濟的使命與願景持續努力。

施珍娜提到,有一次楊國英康復回到園區,平日節儉的她為了鼓勵楊執行長,特意說道:「要善款嗎?您走過來擁抱我一下,我就捐一個榮董。」當時,楊國英執行長以顫巍巍的步伐走向施珍娜,給了她一個真摯的擁抱。這一幕深深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大家都忍不住流下淚水,因為他們看到的是楊國英執行長對慈濟、對眾生的那分無私大愛。

座談交流接近尾聲時,楊國英執行長溫馨叮嚀:「請家人們放心,我會積極做復健,不讓大家擔心,也祝福大家好好把握這次的精進研習營,給自己充電,將法入心。」

整場座談會在法親間的溫馨互動中圓滿結束,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滿載法喜,帶著智慧法水繼續前行。

◎訪視與陪伴 素養與修養

三天的研習會中,高雄講師團隊除了對全體學員分享各自的專業功能課程,還進行了多場分組交流,為學員提供了深入的學習與實務指導。

在「慈善訪視」課程中,三位講師蔡慧玲、林淑娥及廖耀鈴分享了臺灣不同類別的訪視個案,詳細說明了從提報、初訪到後續陪伴的完整過程。黃建中講師則補充提醒,雖然分享的是臺灣個案,但在實際操作時,須以菲律賓政府的福利補助政策為主,臺灣案例僅供參考。

另一堂課程「幹部的素養──慈濟人的素養與修養」,由講師黃建中主講,他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帶動學員積極分享。

黃建中問:「在付出中,有沒有遇到態度不友善的人?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學員戴愛群分享,參與慈濟活動時,雖然付出的人很多,但每個人習性不同,難免遇到態度不佳、不夠調和的法親家人。她坦言:「剛開始我也會生氣,但心裡會想,或許他是為我好,也會用上人的法善解包容,轉念面對。」

學員蔡寶莉則分享,她聽到黃建中講師幽默分享的「茹素不眨眼睛」故事後,深受啟發,表示:「從現在開始,我要多茹素,減少殺業,也要帶動身邊的親朋好友一起茹素。」

◎陪伴與成長 感恩與學習

在「慈青及年輕人接引、帶動及陪伴」座談中,講師溫玉香分享,自己能陪伴慈青三十多年,是因為心中有愛。講師潘機利則表示,要改變他人,必須先改變自己,陪伴年輕人要隨時做好調適。講師施宏典則勉勵學員,強調互相感恩、善解與包容,遇到問題才能有進步的空間。菲律賓慈青陪伴媽媽楊旭丹也分享她的感受:「孩子的成長取決於我們願意付出多少、投入多少。」

溫玉香講師進一步以自身經驗,與岷西副和氣隊長龔奕善討論,如何在2024年募心募愛達成目標後,策劃更有效的菩薩大招生,並提升2025年的目標戶數。午休的片刻,學員林仙查把握機會迅速向溫玉香請益,如何更好地陪伴慈青孩子們。

高雄講師團隊的身影,更讓學員們深受觸動。無論他們的身份或地位如何,當螢幕上播放上人的開示影片時,他們都謙卑而虔誠地記錄筆記,這份專注與虔敬的態度,成為學員們學習的典範。

在圓緣會上,全體學員向高雄講師團隊表達深深的感恩。此次課程不僅傳授了佛法知識與慈濟精神理念,還涵蓋了人文關懷、慈善工作技能,以及合作溝通、協調領導力,並教導學員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大家期許,能將研習營中所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持續學習,增長慧命,將慈濟的精神發揚光大。

圖左 :岷中的學員施珍娜回憶與執行長楊國英(左一)的一次特別互動,這段溫馨的回憶,也再次觸動了楊國英執行長的內心,讓他忍不住拭起眼淚,滿懷感恩地說著對大家的關懷與疼惜。[攝影者:邱必成]
圖右 :高雄講師潘機利、方漢武和王獻聰與學員們圍坐成圓圈,進行一場深入交流。學員們紛紛提出自己在社區或個人所遇到的問題,彼此分享經驗,尋求解決方法。[攝影者:邱必成]

圖左 :高雄講師林淑娥(左三)和廖耀鈴(左四)與學員們進行「飲一杯智慧法水」座談。透過輕鬆的互動與法的分享,彼此交流,讓學員們在法喜中汲取智慧,充實心靈能量,期許帶著滿滿的法水回到各自社區,繼續行菩薩道。[攝影者:邱必成]
圖右 :楊國英執行長(右)溫馨叮嚀:「請家人們放心,我會積極做復健,不讓大家擔心,也祝福大家好好把握這次的精進研習營,給自己充電,將法入心。」[攝影者:邱必成]

圖左 :講師溫玉香分享,自己能陪伴慈青三十多年,是因為心中有愛。[攝影者:翁淑理]
圖右 :講師施宏典(左三)則勉勵學員,強調互相感恩、善解與包容,遇到問題才能有進步的空間。[攝影者:邱必成]

圖左 :課程「幹部的素養──慈濟人的素養與修養」,由講師黃建中(左一)主講,他以幽默風趣的方式帶動學員積極分享。[攝影者:高筱婭]
圖右 :菲律賓學員利用午齋後的時間,向高雄講師團隊潘機利、王獻聰和方漢武請益。[攝影者:邱必成]
圖左 :當螢幕上播放上人的開示影片時,高雄講師團隊都謙卑而虔誠地記錄筆記,這份專注與虔敬的態度,成為學員們學習的典範。(第一排左起:方漢武、王獻聰、潘機利和施宏典)[攝影者:顏榮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