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孩子送上感恩卡,老師心中暖暖的,願成長路上,大手小手繼續攜手相伴。[攝影者:羅秀娟]](/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C48BFF0BDAC11EF821C3BDFAAF57DAD_0.jpg)
◎愛能激發潛能
今年就讀中 二的卓忠錦,之前在慈濟柏淡芙魯共修處課輔班志工老師印象中,是較同齡生魁梧、卻異常沉默膽小的男生。這天卻一直笑瞇瞇,一見平時家訪關懷的志工,也是在課輔班的數學卜秀芬(明淯)老師來到,趕快歡喜上前,牽引她來到「感恩角落」,閱讀他所寫的感恩卡。
「我想學卜秀芬老師的招數,她很厲害、很快就算出答案……」卓忠錦對老師的佩服,從書寫的感恩卡可看出端倪。「我很感謝卜老師教導我數學,我不會的題目,她會一點一點的教我,她的算數非常地快,我還沒算好,她就算好了,我就想那要是我,該多好呀……」
從小沒有太多朋友的卓忠錦,被志工發現各科成績比較弱,卜秀芬老師在慈善日家訪時嘗試問:「你能來課輔班嗎?我們會教導你數學、英語、國語、華語……」原本因慢熟怕生而抗拒的他,經不起志工勸說,於2024年加入課輔班,沒想到數學成績進步很快,分數從不及格回升,他因此愛上這一班,結交不少好朋友。
欣喜看見孩子逐漸放開胸懷、投入和進步,卜秀芬老師欣慰直說,孩子有進步了;一旁的卓忠錦開心像個小孩說:「真的嗎?老師說的是我嗎?」
引述從杏壇退休後,去年(2023年)開始在慈濟會所課輔班輔導孩子的符華英校長所言:「我們老師是扮演輔導的角色,不是教會孩子更多深奧的知識,最重要是矯正孩子們學習的心態,讓他們愈來愈有信心及愛上學習。其實教育孩子是很快樂的一件事,只要孩子心態好,學習什麼都沒問題。」
◎共享喜悅時刻
慈濟課輔班,分布在三個地點及線上課輔;2022年起每年3月開始,每週不間斷,嘉惠不同年齡層的中小學學生。除了每週兩天的線上英文課輔之外,還有週五在K7慈濟青年中心的英文課輔;週六在慈濟馬六甲分會的國語課輔,及柏淡芙魯共修處的國語、英語、華語、數學等多科目課業輔導。線上課輔和柏淡芙魯共修處的課輔,主要讓慈濟照顧戶孩子報名,K7慈濟青年中心和慈濟會所的學生,則開放給更多低收入家庭孩子報名。
課輔班的師資方面,有退休老師、高中、大學生、專業人士等各年齡層無私奉獻;還有負責協調大小事項、準備餐食的志工群,也是課輔班很重要的角色。
2024年,四班五十五位學生當中,全體獲頒全年結業證書,還有六位學生獲頒全勤獎、九位學生的進步,得到肯定與見證,他們用簡單英語或華語分享參與課輔班的歡喜和進步。
今年十四歲,2022年開始參與慈濟會所課輔班的林耀滿上臺分享:「我遇上印裔荻帕老師(Deepa Soundrarajan),荻帕老師不會華文,她用國文或英文向我解釋,因為必須用英文回答老師的提問,我從一開始不敢講英文,後來可以用簡單的英語對話,現在我的英文進步了。」
「Thank you Tzu Chi for allowing me to represent my class to say a few words. My name is Lee Yu Jie, I joined the Friday English enhancement class taught by Ms Judy since April this year. My friends and I enjoy our English lessons. Ms Judy makes the lessons interesting and she encourages us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English. Ihave learned to write better sentences now……」來自K7慈濟青年中心課輔班的小學生李宇婕,淡定地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
◎真心與回饋
今年初中一的達斯維妮(Thasvinni A/P Yogeswaran)和哥哥在單親家庭成長,父親是守衛,沒有多餘的錢讓他們補習;幸好去年(2023年)開始有機會參與線上英文補習,老師很耐心地教導,她的成績明顯進步。她很珍惜能夠有這樣學習的機會,想告訴老師:「謝謝老師,您的真心付出,我將以真心回饋。」
從實體到線上課,連續三年有機會參與英文科補習的吳杏潔說,過去她的英文表達能力很弱,在面對友族朋友的時候,會比較害怕說話。「謝謝老師的用心指導、教會我英語會談,現在我初中三,和同學可以侃侃而談,成績從五十分進步到七八十分,我開始對英文感興趣。」
「我經常去K7社區中心學書法,一天,我注意到一張關於慈濟補習班的傳單,它引起了我的注意,看起來很有趣,所以我決定報名。」
今年甫加入課輔班的簡妙怡,結交了許多新朋友,課程也幫助她成績進步了。除了學術知識以外,每一回上課前,志工們都會引導他們投零錢到竹筒撲滿、為自己祝福,也為社會造福,她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暖心的舉動。
「我希望明年(2025年)能繼續參加這個補習班,我真的很喜歡這裡。」她說。
◎重拾活潑笑容
列席參與課輔班圓緣的家長徐秀月說,孩子的語文科比較弱,卻很希望能考好成績,但是從事勞力工作的丈夫,卻無法負荷三個孩子,每人一科逾百令吉(約合新臺幣七百多元)的補習費。今年很幸運能參與慈濟課輔班,老師在愉悅環境下教學,讓孩子重拾活潑笑容,即使下大雨也不願缺席。其中就讀小學的孩子鄭成泳說,他和姊姊妹妹一起學習很有趣,他很喜歡,馬來文和英文都有進步了。
印尼籍媽媽張小萍對孩子梁凱勝關愛甚深,雖不善於表達,卻不曾缺席每一年的課輔圓緣時刻。她說:「只要孩子每一次有來慈濟會所,我一定都會來,我想要看看孩子一步步成長……」
今年六年級,在柏淡芙魯共修處參與實體課輔及英文線上課輔的梁凱勝,圓緣當天是小司儀,也是全勤、進步獎的得獎者之一;孩子每一次上臺,張小萍都會拿起手機,拍下孩子的身影,心中無不為孩子感到驕傲。
梁凱勝正邁入青少年階段,話不多;在慈濟共修處是個暖心的孩子,會主動幫志工掃地、抹櫥櫃,分擔志工的辛苦,母親看見孩子愈來愈好,無比歡喜。看似對一切毫不在乎的梁凱勝,當聽見母親的肯定,默默放下手上的電話遊戲、專心聆聽。
「老師!老師!謝謝你,謝謝你,教我們生活倫理、數學和國語;老師!老師!謝謝你,謝謝你,忍受我們的頑皮……」在感恩環節,一群柏淡芙魯課輔班的學生首次站上舞臺呈獻〈師恩深一生深〉手語,感謝在場所有的志工和老師們,活潑的身影令全場樂開懷。
在場老師們報以熱烈掌聲,也不吝回以祝福:
「同學們,你們是幸福的,因為你們參與我們大家庭,有我們陪伴你們成長……」
「好好學習,你們的進步,就是我們教下去的動力!」……


圖左 :孩子把握年度最後相聚時刻,寫感恩卡,感恩志工老師長時間的付出。[攝影者:羅秀娟]
圖右 :照顧戶孩子們首次站上舞臺,呈獻活潑的手語,感恩諸位志工老師們的付出。[攝影者:羅秀娟]


圖左 :溫馨小班制的慈濟課輔班,開放給照顧戶孩子和低收入家庭孩子報名。[攝影者:羅秀蓮]
圖右 :因為家貧而缺乏課外補習機會的達斯維妮,很珍惜慈濟提供線上課輔機會,讓她進步甚大。[攝影者:劉志彥]


圖左 :一年歲末,課輔班學生領取結業證書,既是孩子逐年成長的印記,也是大眾的祝福與見證。[攝影者:劉志彥]
圖右 :課輔學生梁凱勝(左)搭配志工黃秀萍,成為圓緣活動的司儀之一,表現淡定從容。[攝影者:羅秀娟]


圖左 :見證孩子在老師和志工陪伴下,表現愈來愈佳,家長張小萍(左二),每一年都不願錯過出席課輔圓緣的機會。[攝影者:劉志彥]
圖右 :歷經三年,從實體課到線上課輔,吳杏潔的英文越見進步,也讓她愛上這科目。[攝影者:顏玉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