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雲林 雲林環保專書的撰寫歷程與心靈成長

雲林環保專書的撰寫歷程與心靈成長

E-mail 列印
雲林區的文字志工,目前或許可用「稀罕」兩個字來形容。但當決定寫「環保專書」時,這群少少的人數無一人推辭,反而有股凝聚力。一路上,大家用心克服困難,攜手走到目的地;而且圖像志工在緊要關頭時,也能及時提供 照片。這些點點滴滴都讓我感動,是一件很欣慰的事。

◎ 用感恩的心 把握分享

2024年歲末祝福雲林場的溫馨座談,於12月22日上午在大林志工佛堂進行。感恩雲林區給了人文真善美二十分鐘的分享機會,同時感恩團隊讓我及李玉如師姊代表分享「雲林環保專書」撰寫歷程、心得、小故事。

李玉如分享雲林慈濟志工與公部門合作的環保推動,以及罹患巴金森氏症的黃曄蓁、雙膝開刀的陳黃玉燕,兩位環保菩薩克服病痛做環保,做出生命價值的溫馨小故事。

我分享的是──促成我們能夠毅然決然,果斷接下任務的兩個好因緣;還有運作、盤點的心得與學習寫作歷程。

◎ 有好因好緣 做就對了

第一個因緣,源自於兩年前(2022年)出版《深耕二十布法雲,共善愛灑遍成林》雲林二十周年的慈濟大事記專書。這是一本社區史,那時也把實體書及電子檔送回文史處留存。因有這本書,讓自己儲備一點點的小經驗。

第二個因緣,去年(2023年)回花蓮參加人文真善美二十周年精進研習營,巧遇認識多年的文史處同仁吳瑞祥、沈昱儀。他們表示看到雲林二十專書的環保資料寫得很豐富,有環保站溯源,也很有故事性。

久違後的碰面,似乎有聊不完的話題,兩位鼓勵:「你們應可把書中的環保資料,抽出來編寫慈濟環保專書,有現成的資料再補訪,就比較容易。」、「嘉義與屏東都已有出版,雲林要有信心,應可成為慈濟的第三本環保專書。」當聽到兩位同仁這席話,很心動。

雲林被認同,心中有種海闊天空沒有壓力之輕鬆感。帶著這樣的心境,招呼在現場的李玉如與張麗敏師姊;也讓她們了解環保專書出版後,會上架。

兩位夥伴,聽了很阿莎力說:「可以喔!」因為環保菩薩很有智慧,又有感動的故事。當場,三人就把這勤務「標起來」,要愛上人所愛的人,要做上人想做的事。雖是口頭答應,但同仁需帶回去透過開會程序、決定對接窗口,才能正式與志工進行。

◎ 盤點再盤點 家中有寶

從營隊回來,把這第一手好消息告知和氣人文真善美幹事;自己也利用活動日,找知音合心,當面說明。聽到者都很贊同。弟子受用於上人常開示叮嚀:「盤點生命的價值。」而深覺要做的第一步,就要趕快著手「重新盤點」。

盤點如尋寶,想到《法華經.信解品》的窮子喻。其實雲林很富有,有很多寶珠啊!我們不只留史,還要讓寶珠發光傳出去照亮,讓更多人一起愛地球。於是整理後,把資料、圖片提供給團隊參考,同時傳給文史處志工窗口黃湘卉,她負責挑稿、挑圖。

雖然,黃湘卉不是雲林志工,但是她很用心了解雲林的環保站(點)特色、地理環境,以及環保志工故事。有時候,她也會客觀接受雲林文字志工的想法。

◎ 從挫折成長 增廣見聞

啟動之前,黃湘卉來電告知:「出版一本專書,至少要六萬字。」我聽到這數字,有些吃驚!告訴她:「第三本的環保書,雲林希望跟之前的兩本不一樣,要有雲林的特色。」隨即在心中盤算數字……

雲林有五個和氣,各和氣平均一萬二千字,若一篇文稿寫二千四百字,一個和氣只需五篇。這樣多嗎?一年寫五篇,我們不能說有困難。「若無法平均,能寫的和氣就多寫,也可以補位幫忙。」在雲林專書團隊的線上開會中,我以此分析給夥伴們了解。

回憶撰寫過程,對於「六萬字」概念,如「六度萬行」。其中一篇溯源文稿,去了被退、退了又去、再退,退了四次,往返八次。從三千多字因併稿變成八千多字,再修到二千多字又退回,最後編輯為三千五百字的經典版,才交稿成功。

大家愈挫愈勇,沒有挫折感只有更用心再接再厲,在線上共修聆聽賴睿伶主任剖析,從中我們得到另有的見識,開闊視野而成長。終於完成二十四篇文稿,字字珠璣,也希望能做到如上人所言的「擲地有聲」。

◎ 共修的力量 補位記錄

因為出版者,非慈濟雲林,所以,文史處同仁端也同時進行運作。在2024年3月2日賴睿伶主任與同仁趙姿如、志工黃湘卉,來到雲林聯絡處召開出版的說明會。

這天,除了人文真善美團隊,與會者有宗教處同仁黃慧蓉、甘萬成、雲林環保幹事、和氣組隊長,還有知音合心余天助、楊秀麗也一起關心,約有四十位志工來陪伴盤點,「我們何其有福,有這麼多的愛做後盾,當然要全力以赴。」

經盤點,發現斗南和氣一個小不點的古坑環保點,只有七坪,沒水沒電、沒門,十五年來,所幸在啟用當日有拍照,這個點的環保志工都是簡麗娟師姊帶出來的會員,他們走過五千多個日子,不斷告訴鄉親要清淨在源頭……令地主劉新居感到做了一件很對的決定。這是過去漏失的寶,後來盤點,自己去補位記錄,找回這個點的溫馨故事。

◎ 往目標前進 不怕路遙

在說明會那天,睿伶主任有介紹出版的意涵、目標、架構。讓大家知道上架的書受眾大都非慈濟人,要跳脫同溫層推廣環保。撰文者有了目標就知道方向在哪裡,一本書先要建立架構,使文稿能有層次的寫作風格等等。

黃湘卉說明作業進度、編輯重點。希望大家能按照進度交作業,出版才能順利。而在編輯重點方面,她說一本書要讓人喜歡閱讀,而且要有啟發性,才有價值。

啟動一開始,在line群交流。黃湘卉負責接稿,有些編過的文稿,第二次經她修潤、建議補訪,更精質,然後再互相確認。她很有毅力也很積極,感恩有她來一起追蹤作業。後端,還有沈昱儀同仁為文稿、圖片品質把關,統整善後。

之後的共修,睿伶主任進一步啟發我們寫作的方法、下筆的力道,引導轉型,因為寫書與寫大藏經不同,我們已長期定型在大藏經的寫法,要「轉型」才能突破瓶頸。睿伶主任就像充滿動力的火車頭,帶著我們克服困難,一起往前走。

◎ 雲林特色 在三大篇章

克服過程中,睿伶主任規劃三大特點,第一篇〈在地耕耘.社會共善〉、第二篇〈以環保為法門.人間菩薩招生〉、第三篇〈以心靈為道場.淨化人心〉。團隊就朝這三大方向進行,每篇章裡都有雲林在地特色。也因整合新舊文稿、相關報導,而有了十六位撰文者之多(目前雲林僅有六、七位),圖像採用二十九位攝影者的作品。

留史很重要,撰文者完稿之後,都上傳大藏經,也LINE在群組,彼此觀摩、勉勵。大家努力半年,到了9月14日,睿伶主任與湘卉師姊再度來到雲林聯絡處,進行落版單的確認。

當時序來到12月中旬時,文史處已完成主文排版,進行校對階段。預計在2025年元月出版。團隊以感恩的心,希望更多人來寫大藏經,願為地球永續傳揚環保的美善;更期盼這本專書,能讓人開卷有益,人人可隨手做環保。

圖左 :雲林合心人文真善美幹事張如容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雲林環保專書的寫作歷程與盤點心得。[攝影者:吳婕盈(擷取網路畫面)]
圖右 :虎尾和氣人文真善美幹事李玉如與上人溫馨座談,分享雲林環保專書中她所撰寫的菩薩故事。[攝影者:吳婕盈(擷取網路畫面)]

圖左 :2024年3月2日在雲林聯絡處召開說明會,賴睿伶主任說明專書的意涵、目標、架構等,讓大家知道怎麼進行。[攝影者:黃炳添]
圖右 :說明會中,文史處志工窗口黃湘卉說明進度、編輯重點,讓大家瞭解。[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2024年9月14日,賴睿伶主任來與人文真善美志工進行落版單確認。後排左起,吳婕盈、陳如雅、余景昇;前排左起,張如容、李玉如,用心注視螢幕。ˊ[攝影者:蔡宜達]
圖右 :在雲林聯絡處進行落版單確認時,坐在最後排的知音合心余天助與簡麗娟一起關心,合心環保幹事林永吉(右一)帶資料來與會。[攝影者:蔡宜達]

圖左 :進行落版單確認時,前排左起的宗教處同仁黃慧蓉及黃湘卉,也一起聆聽賴睿伶主任提出的事項。[攝影者:蔡宜達]
圖右 :在雲林聯絡處的說明會中,知音合心余天助感恩文史處賴睿伶主任、志工窗口黃湘卉的說明與帶動。[攝影者:黃炳添]
圖左 :2023年回花蓮當參加人文真善美二十周年精進研習營,張如容(左)與美編志工張麗敏(右)上臺分享「雲林二十專書」的出版心得。[攝影者:李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