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課輔愛伴學子 德育希望生根

課輔愛伴學子 德育希望生根

E-mail 列印
慈濟麻坡支會關懷清寒家庭的孩子開設「課輔班」;今年(2024年)開始走入三所學校進行「校園課輔補助計劃」,為孩子的學習路鋪上堅實的基礎。

麻坡慈濟志工多年來,致力於關懷清寒家庭的孩子,在家訪過程中發 現許多孩子,因學習環境不足而無法專注學業。2016年關懷患橫貫性脊髓炎的女孩陳美金(化名),因家庭貧困、行動不便而失學,為此,志工每週都到她的家中授課。

考慮到其他照顧戶孩童,同樣有課業落後及課後輔導的需求,因而2017年2月成立課輔班,為他們免費授課。透過陪伴和指導,幫助孩子們找回學習的熱情與自信。課輔班的師資來自各行各業的退休人士,他們以愛與耐心,為孩子的學習路鋪就堅實基礎。

◎小班課輔 成績顯著

2024年3月,慈濟麻坡首次走入校園宣導「課輔補助計劃」,攜手三所小學展開嶄新合作。主要針對國語及英語科提供小班制輔導,每班限最多十名學生,確保每名孩子都能獲得充分關注與指導。慈濟同時補助師資津貼及學生的蔬食午餐,讓孩子吃得營養均衡,提高學習效率,老師也能專心教學。

此計劃特別關注B40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他們因家庭環境或學習困難,可能面臨學業落後甚至輟學的風險。慈濟與校方配合,營造安心的學習氛圍,助孩子完成課業,重建自信,減少行為偏差的問題。九個月下來,超過半數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績顯著提升,令老師、志工和家長倍感欣慰。

2024年12月8日,慈濟麻坡支會舉辦「課輔班圓緣」。當天的活動氣氛格外溫馨,四十一位學生、四十一位家長及十三位師長齊聚一堂,另有四十六位工作人員全程投入協助,共同見證這場圓緣。

活動上,學生透過手語表演、手寫感恩卡、奉茶等形式,向老師表達謝意。老師與學生也上臺分享心得,場面溫馨感人。學生製作香蘭葉花束,附上感恩卡送給老師,有孩子則將花束帶回家送給母親,讓志工們深感孩子的孝心和懂事。
 
◎學業品行 雙管齊下

今年四年級的林俊傑參與課輔班後,英文成績有了顯著提升。他的母親張舜芬驚喜地表示,這是孩子第一年參與課輔班,沒想到效果如此明顯,她感激慈濟為孩子們創造這樣的學習機會,讓學習能力稍弱的孩子能夠追上進度。

林俊傑也分享,來課輔班很開心,這裡人數少,老師能和他們有更多互動。課堂上老師雖然嚴格,但課後會和他們聊天開玩笑,還會獎勵贈送小禮物,讓學習變得有趣多了。

此外,他也坦言,自己曾在背後說同學的閒話,幸好課輔班老師及時指正他,讓他明白尊重他人、言行得體的重要性。這次的經歷,不僅讓他在學業上取得了進步,也讓他在品德上有所成長,學會了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

人醫會醫護人員張秀華長期投入教導英文,她笑言,與其在家虛度光陰,不如將時間投入有意義的事。儘管不是專業教師,她在教學過程中摸索學習,認為這是彼此成長的過程。

「每次教學,我都要準備教案,其實這也讓我重新學習一遍曾經遺忘的知識。」她分享,教學不僅幫助學生,也成就自己,更深入思考教育的意義。她強調,學業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品德更是一生的必修課。她會教導學生如何待人處事,例如提醒孩子不能在背後講閒話,因為這是「造口業」。

另一位退休校長李瑞雲,選擇加入課輔班,將育人的熱忱延續下去。她指出,每堂課前,志工都會安排人文教育和靜思語教學,教導學生待人處事的智慧與美德,建立良好品行,這是孩子一生的必修課。

◎校園課輔 提高效率

來自東甲啟明二小的四年級學生劉子皓,國語成績從原本的困難重重,到如今能熟練拼寫許多詞彙。媽媽蘇玉欣見證了他的進步,內心充滿感激。

「我以前也試過在家教他,但孩子總是不聽,反而老師的話他就聽得進去。」

「校園課輔班雖然是新計劃,但欲速則不達,我們需要一步步來,確保質量勝過數量。」該校的徐梽葳老師表示,小班制教學讓學生吸收得更快,能隨時提問和得到回應,三分之二的學生在國語上都取得了進步。

麻坡領嶂淡米爾小學(SJK(T)Ladang Temiang Renchong)的羅哈斯莉老師(Lohashree A/P Ganesan)認為,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帶領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她義不容辭承擔此任。

許多參與課輔的孩子,來自單親或多子女家庭,家中缺乏指導課業的條件。這些孩子平時可能跟不上進度,但課輔班和免費餐食補助,讓他們能飽腹學習,專注力提升,避免荒廢時間。

她感謝慈濟的助力,認為這不僅改變了孩子的學習態度,也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根植家鄉 守護希望

「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多少,我們應該做什麼,這一生才不會浪費掉……」臺上,來自東甲啟群華小的學生用手語詮釋歌曲〈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動作整齊劃一,向每一位老師與志工訴說心中的感恩。

臺下,盧慧蘭老師熱淚盈眶,用手機記錄下孩子們的一舉一動。她的激動,不僅是為孩子的精彩表演,更是為這群學生一路走來的努力與蛻變。

「你們都做到了,老師為你們感到驕傲!」

盧老師分享,這班學生剛在全國統一學期末考試(UASA,Ujian Akhir Sesi Akademik)中達標。他們從練習手語時的羞澀,到舞臺上的自信,孩子們的成長令她倍感驕傲。

盧老師在啟群華小教書二十年,這裡不僅是她任職的學校,更是她的母校。有人曾問她,為何不申請到大城市的學校當副校長或校長,享受升職加薪的機會。她總是笑著搖頭,堅守在這個偏鄉小村。這裡的孩子,許多來自單親家庭、隔代教養或外籍背景,需要更多關懷與支持。

校園課輔班的設立,讓這群孩子有了額外的學習機會。盧老師說,孩子們進步神速,課業信心逐漸建立,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學習資源,學生出席率幾乎百分百。

當慈濟邀請課輔班學生參與圓緣日的表演,盧老師親自帶領孩子們練習手語。起初,孩子們放不開,畏懼舞臺。盧老師以鼓勵與耐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最終,他們在舞臺上展現自我,從容大方,令她深感欣慰。

其中一名學生林駿翔雖未參與手語表演,但他感激盧老師細心地講解,幫助他聽懂國文,讓他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與成就感。他說:「因為聽得懂,所以學得更開心,也找回了自信。」

◎感恩之心 溫情流露

「謝謝老師這一年來的教導。」(Thank you for everything. We love you.)活動中,學生們親手奉茶給老師,並製作卡片與香蘭葉花束,將心中的感激化作文字與花語,獻給老師。其中,有位學生遲遲不寫感恩卡,志工起初以為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便建議他簡單寫句「謝謝老師」。

然而,他卻低聲詢問:「可以不要把花束送給老師嗎?我想帶回家送給媽媽。」

這個男孩來自單親家庭,母親忙於工作未能出席。志工見狀,悄悄拿出一束備用花束送給他,並告訴他,如果想保留卡片給媽媽,就親口向老師說謝謝。男孩的孝心與體貼,讓在場的志工們感動不已。

慈濟課輔班及校園課輔不僅注重孩子的學業,更關注品格教育。有志工說:「課輔班不求孩子考取優異成績,但希望他們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穩定立足於社會。」這一番話,也獲得家長和學生的高度認可,學生們在學業和生活上都有所進步。

正如志工和老師們所言,課輔班不僅是課業的提升,更是為孩子心靈埋下善與感恩的種子,讓這些種子在未來的歲月中生根發芽,開出希望的花朵。

圖左 :來自啟群華小的學生用手語詮釋歌曲〈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向每一位老師與志工訴說心中的感恩。[攝影者:倪文正]
圖右 :學生送上一杯感恩茶、一束花,讓老師歡喜不已。李瑞雲校長(右一)。[攝影者:倪文正]

圖左 :張秀華長期投入教導英文,每次都會先準備教案,讓她得以重新學習新知識。[攝影者:楊春燕]
圖右 :蘇玉欣(右)見證兒子劉子皓(左)的進步,母子共同寫祝福卡給老師。[攝影者:倪文正]

圖左 :羅哈斯莉老師認為,教師的責任在於帶領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攝影者:倪文正]
圖右 :活動結束後,來張大合照。[攝影者:倪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