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4年12月21日是雲林區添丁的大喜日子,四十九位新受證,從見習到培訓,歷經兩年的時間,實踐慈濟利他的精神理念。[攝影者:張麗敏]](/community/./images/community/E8DF0580C988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七十二歲陳素鑾 用「跑」的做 慈濟
「我已七十二歲,沒胃、沒膽,兩腳膝蓋也都換過,做慈濟的因緣較慢,所以我要用『跑』的做慈濟。」虎尾和氣新委陳素鑾,生命與時間賽跑,慶幸能受證,成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
陳素鑾2023年退休後,因義賣素粽團隊志工曾玉華邀約幫忙包素粽,牽起與慈濟的好因緣。她很感恩曾玉華與團隊給予付出的機會。「布施的當下和師姊們一起共事非常開心,想到義賣的款項可以護持大愛臺及國際賑災,就做得很快樂。」
經過一年的相處,在包素粽的過程,曾玉華常會和她分享上人的法語,曾玉華說:「素鑾覺得慈濟的師姊蠻特別,不會說人是非,大家工作時,和和氣氣,互相關心,很認同慈濟,因此鼓勵她參加見習、培訓,她一口就答應了。」
陳素鑾感恩大家的鼓勵及接引,讓七十從心所欲的年紀,還能將生命發揮更大的價值。但參加培訓期間,要填寫資料及心得,對於字認識不多的她,一度想打退堂鼓。
素粽團隊志工陳玉盆,一直鼓勵她要往前邁進,「不要有退轉的心念,趁身體可以付出,要把握機會。」
志工的提醒,陳素鑾非常明白自己的身體狀況,胃已全部切除,食物直接由食道接小腸,膽也拿掉,年初,兩腳膝蓋又開刀,2022年肺部檢查,又切除左右前葉肺腺。
「雖然很多器官都切除,但沒有胃,反而不用再忍受胃痛的折磨,我告訴自己意志要堅定,自己在慈濟還有用,不能輕言放棄。」陳素鑾珍惜每個月的醫療志工、一週兩次的環保回收、香積等活動,因她知道,走入慈濟是對的選擇。
陳素鑾受證後,自我鼓勵,要照顧好身體,只要有體力就要一直做下去,直到最後一口氣,生生世世願意跟隨上人,做利他的事,精進於菩薩道。
◎吳佳倩二度罹癌 走入慈濟找回生命的價值
新受證的斗六志工吳佳倩五十九歲,是國中退休老師,任教二十八年,五年前(2019年),發現罹患癌症,吳佳倩心中非常沮喪絕望,在治療期間,受到大林慈院醫護人員及志工們的照顧,心中種下想當志工的心願。
由於父親是大林慈院、臺大斗六分院的社區醫療志工,常常分享在醫院的點滴,看到父親助人的快樂,潛移默化中,吳佳倩也感染到父親的喜悅。平日雖忙於教學,但有時間會撥空參加慈濟的社區歲末祝福、浴佛節、七月吉祥月等活動,與慈濟結緣已有二十多年。
生病後,開始發覺健康的重要,興起退休的念頭,但為了陪伴學生到國三畢業,於2021年正式退休,退休後,在主任的邀約下,偶爾到學校兼課,半年後,想要開始當志工時,晴天霹靂,又發現第二個癌症,內心受到嚴重打擊,身心疲憊。化療期間,開始掉髮,對外觀變得沒自信,也討厭生病的自己。
直到有一次回學校拿功德款收據,巧遇社區志工曾淑雅,在她熱情的邀約下,2022年加入雲林兒童親子班擔任隊輔媽媽的工作。「從教職退休後,加入親子班,又重新燃起我對教育的熱情。」吳佳倩說。
在親子班當志工時,戴著帽子,沒有人有任何異樣的眼光,讓她坦然面對,不再擔憂外貌的改變,也不再糾結假髮、帽子。
「生病變得沒自信的我,開始勇敢站在眾人面前分享,這個轉變,讓我更想了解慈濟。」吳佳倩決定和曾淑雅一起參加見習跟培訓,不再討厭自己。
培訓期間,開始擔任醫療志工,看到年輕女孩洗腎,許多比自己更嚴重的癌症患者,以及多位也罹癌的志工,沒有被命運打倒,仍然將生命活得快樂精采。體會上人說的,見苦知福,「我才發現自己的生病不算什麼。」吳佳倩有了新的體悟,開始傾聽別人的聲音,放下自我的執著,心情變得愉悅。
吳佳倩祈願自己身體能一直健康,盡心力去助人,讓生命活得有價值,跟著上人的腳步,把愛傳播出去,將上人的法,實踐於生活中。
◎石輝弘捐出人生 守護生命守護愛
在雲林崙背鄉開業的石輝弘醫師,是雲林人醫會的一員,能圓滿受證,很感恩志工及人醫會許森茂醫師的陪伴。
邀約加入人醫會的因緣很不可思議,兩年多前認識在北港開業的許森茂醫師,因他將退休,有一些醫療器材,想和他結緣。
石輝弘醫師看了很滿意,想出錢購買,許森茂醫師告知他不用,感恩他願意延續物命。石醫師決定將器材的費用捐出,許森茂醫師靈機一動說:「你不用捐錢,把你的人捐出來就好。」他聽到很訝異!在說明人醫會每個月一次的週日偏鄉義診,為偏鄉的弱勢付出,石醫師答應了。
每個月參加義診活動,石醫師走入偏鄉、深山,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醫師、護理師、志工一同用愛關懷弱勢及長者,視如己親的態度,石輝弘醫師感動也做的很法喜,體悟上人說的,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走進去。
許森茂醫師更鼓勵他,「上人期望弟子能人間菩薩大招生,貢獻醫師的專長及良能,將義診的感動再延續下去。」知道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石輝弘醫師便答應說:「好。」
兩年的見習、培訓石輝弘醫師在許森茂醫師的陪伴下,圓滿受證。石輝弘醫師非常感恩許醫師的陪伴、志工們的關懷,「我從懵懵懂懂不知如何走入慈濟,到走進慈濟,確實感受到慈濟人的關心,不管是對個案以及家屬的關心,都感到相當溫馨,深深的感恩。」
石輝弘醫師期待未來能秉持,上人慈悲為懷的胸懷,奉獻所長,在人醫會的路上,繼續關懷救治貧苦的患者,守護生命守護愛。
受證不是畢業,是承擔的開始,右肩挑起如來家業,左肩挑起慈濟精神,胸前呈現個人修養氣質,雲林新委發心立願,敬師愛師,師志己志,生生世世跟隨上人,從利他中改變生命,實現自我的價值。


圖左 :虎尾和氣新委陳素鑾,生命與時間賽跑,慶幸能受證,成為上人的第一代弟子。[攝影者:張麗敏]
圖右 :陳素鑾沒胃、沒膽,珍惜每個月的醫療志工、一週兩次的環保回收、香積等活動,因她知道,走入慈濟是對的選擇。[攝影者:張國徽]


圖左 :陳素鑾(左一)歲末祝福經藏演繹彩排時,認真練習,手語志工李香萩(右)從旁指導。[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新受證的斗六志工吳佳倩是國中退休老師,二度罹癌,退休後,加入親子班,重新燃起對教育的熱情。[攝影者:張麗敏]


圖左 :吳佳倩(左)在曾淑雅(右)熱情的邀約下,兩人一起見習、培訓,12月21日順利圓滿受證。[攝影者:鄭彩緁]
圖右 :2022年歡喜加入雲林兒童親子班,擔任隊輔媽媽(左一)的工作。[攝影者:許原榮]


圖左 :在雲林崙背鄉開業的石輝弘醫師,是雲林人醫會的一員,12月21日順利圓滿受證。[攝影者:張國徽]
圖右 :人醫會許森茂醫師(右)邀約石輝弘醫師(左)加入人醫會的因緣很不可思議。[攝影者:張國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