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少冬令營到案家訪視,孩子唱歌、比手語,讓個案李阿嬤很開心:「很久沒跟這麼小年紀的孩子互動了」,一掃長久抑鬱的心情,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攝影者:吳婕盈]](/community/./images/community/D78E72D0C923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兩天一夜的課程安排,從慈善訪視課程、慈善的故事、 到實地訪視與心得回饋,自己動手做-「豐衣足食」、午齋學佛行儀課程、潛能開發、人文之夜、365永續淨零十指口訣等課程,透過豐富多元課程和實地訪視,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啟發慈悲心和社會責任感。
◎慈善課程分享 見證愛與關懷的力量
慈善訪視課程,社工廖又萱向學員們介紹慈濟的慈善服務及社區「安美專案」。詳細說明慈濟慈善線上申請流程,並介紹如何提報個案、長期濟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以及居住環境改善等服務。
張瑩貞社工分享訪視過程中應注意的要點,並設計四道訪視狀況題。透過電腦轉盤抽取組別,進行分組討論,實地訪視,常遇到的各種狀況,應如何處理,藉此提升孩子們居家訪視應對能力。
訪視個案過程,有許多感人勵志的故事,志工蔡宜達和吳婕盈,透過分享社區慈善故事,志工點滴付出與共善的力量,翻轉照顧戶的未來,啟發孩子們的菩提心。
志工蔡宜達分享,居家關懷社區長者個案,九十多歲的長者,因封閉心靈,與外界隔離,北港慈濟志工們愛的接力,長期陪伴及備餐,也將長者列入「安美專案」名單,協助安裝扶手及輔具,志工愛的關懷與陪伴,啟發子女的孝心,也讓原本不與親人互動的高齡長者,敞開心門,接納子女的關心,協助起居生活,拉近親子距離。
志工吳婕盈分享,志工在社區如何用愛陪伴關懷案家,動員訪視關懷與清掃、修繕個案介紹等真實感動的故事。志工們在凱米風災後,暫放下自己的事業、家業,優先幫助需要的人,遵循證嚴上人對弟子的開示,「有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要走進去」,拔苦予樂,付出無所求。
在場的慈少孩子,很用心聆聽社工和志工們的分享。看完幾支影片報導,吳婕盈問在場的慈少孩子,「我們可以用父母給我們有用的身體做什麼?」慈少孩子林家榮:「我可以賺錢(給父母),還可以做善事。」慈少許佑萱聽完補充,回饋靜思語:「行善行孝不能等。」利用父母給我們的健康身體做善事、孝順父母,回報父母恩。
◎見苦知福 造福人間路
營隊第二天上午,由主責志工向孩子說明案家概況與注意事項,再將慈少學員分八組,由北港訪視團隊八位主責志工吳林月秀、林寶霞、黃玉枝、林昀蓁、林秋子、張秀桂、吳明君、吳婕盈,帶領學員與隊輔爸爸媽媽到案家實地訪視。
訪視過程中,孩子們和案家噓寒問暖,充份運用在慈少班所學手語及團康來帶動氣氛,看見獨居的阿公阿嬤很孤單,便鼓起勇氣主動和他們聊天,並貼心幫案主阿公阿嬤按摩、捶背,與抹乳液,這暖心貼心的舉動,拉進了彼此的距離,也從阿公阿嬤神情中看見了感動。
學員許立楠說:「之前跟媽媽去參加訪視,我跟案家沒有太深入互動,這次我把握機會,幫一位獨居的阿嬤抓龍按摩,她開心的稱讚我按摩很到位,一抓(按摩)就按到痛點了,按摩後身體很舒服。」獨居長輩們需要我們的愛與關懷。
看到另一位照顧戶臥病在床,因憂鬱症使身體漸漸出現狀況,最終導致身體虛弱不堪,骨瘦如柴,這讓許立楠覺得,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健康過生活。
家住北部的學員莊濰瑄,每次上課特地搭車回雲林參加慈少班,這次參與實地訪視,看見個案阿公長年臥床,兒子小兒麻痺,生活需依靠輪椅,一家五口身體都有疾病,生活辛苦。
反觀自己有健全的身體,就覺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希望可以利用這個健全的身體,去幫助更多人。」
學員龔翊昕之前曾去大林慈濟醫院當志工,看到那些身體有病痛的人,實在是不知道怎麼去安慰他們,這次訪視後發現「真正的安慰不是用言語讓他開心,而是關懷與陪伴。」所以龔翊昕相信,「溫暖的手牽上他的手,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
◎播下愛的種子 收穫是快樂的果實
每一組的慈少孩子各顯身手與案家互動,慈少孩子唱歌、比手語,讓個案李阿嬤很開心:「很久沒跟這麼小年紀的孩子互動了」,孩子們輪流幫阿嬤按摩,張芷瑜貼心的和阿嬤抱抱,就像抱自己的阿嬤,讓李阿嬤很感動,把孩子抱得緊緊的,一掃長久抑鬱心情,臉上露出久違的笑容。
貼心的學員陳芊容,看見個案阿公,走路不便需要持拐杖,手有些龜裂,就幫他塗乳液和按摩,然後唱祝福歌送給他,讓阿公很感動,陳芊容覺得很開心,「原來幫助別人最快樂的是自己。」
誠如靜思語所說:「身體健康能為人付出就是幸福,精神愉快能完成服務就是美滿」,透過這次訪視,讓孩子們在付出中感受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
志工吳沛汝平時因上班少有機會參與訪視,這次跟著慈少班的孩子訪視,「一到案家的時候,真的是嚇一跳,無法想像生活週遭有這麼多的苦難人,貧病交集的家庭如實呈現在面前」。
訪視志工「憫念貧苦病患,奔走長街陃巷」,無所求付出,哪裡有需要,慈濟人菩薩身影就出現,這次跟慈少孩子到案家互動,吳沛汝也從孩子身上學到:「把歡樂帶給案家,付出無所求,內心得到喜悅。」
證嚴上人說:「懂得付出的孩子最有福。」本次冬令營讓志工和孩子們見到人間疾苦,感觸良多,見苦知福,化小愛為大愛,學習不同關懷和互動方式,孩子們帶著歡樂與陽光,學習付出愛與關懷,為需要幫助的人,注入一股溫暖,共普出有溫度又熱情的幸福時光。


圖左 :社工廖又萱向學員們介紹慈濟的慈善服務及社區安美專案,並介紹如何提報個案、長期濟助、居家關懷、急難補助以及居住環境改善等服務。[攝影者:吳婕盈]
圖右 :慈少孩子們進行分組討論,實地訪視時,常遇到的各種狀況,應如何處理,藉此提升孩子們居家訪視應對能力。[攝影者:吳婕盈]


圖左 :訪視幹視暨人文真善美幹事蔡宜達,分享關懷社區長者個案的溫馨感動故事。[攝影者:吳婕盈]
圖右 :慈濟志工在社區如何用愛陪伴關懷案家,吳婕盈問慈少孩子,我們可以用父母給我們的有用的身體做什麼?慈少孩子林家榮:「我可以賺錢(給父母),還可以做善事。」[攝影者:蔡宜達]


圖左 :學員許立楠(左二)藉由訪視,有感獨居長輩們真的很需要我們的愛與關懷,看到照顧戶因心病導致身體生病,覺得一定要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健康過生活。[攝影者:吳婕盈]
圖右 :家住北部的學員莊濰瑄(左二),經由訪視看見案家的苦與不便,希望自己可以利用健全的身體,去幫助更多人。[攝影者:吳婕盈]


圖左 :學員龔翊昕(左)參與訪視後發現:「真正的安慰不是用言語讓他開心,而是關懷與陪伴,溫暖的手牽上他的手,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攝影者:吳婕盈]
圖右 :冬令營「豐衣足食」課程單元,孩子們體驗自己動手做的午餐,原來用心做就會好吃。[攝影者:吳婕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