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國際獅子會成員,也是慈濟志工的張海清(左),兩位來自馬來西亞短期遊學生寄住家庭的「Home爸」。毛欣慧(右一)和Erika May兩位女孩闖完十關,挑選結緣獎品。[攝影者:彭慧美]](/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CE70D50CAA7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厚衣,戴帽,眾人不畏新竹寒風,騎車、開車、搭乘大巴遠道而來。來自馬來西亞二位短期遊學高中生,適逢假日,寄住家庭的「Home爸」見機會難得,帶來參加慈濟歲末祝福,體驗不同國度的文化,享受慈濟的溫馨。
靜思堂一到三樓設了三十五個站,會眾進門就投入熱鬧的園遊會中。闖關休閒,吃喝玩樂動腦筋,寫字塗彩話當年。整個互動區包括闖關和主場領紅包,過十關就送結緣品。
祈福點燈平安麵,靜思資糧、春聯書法、環保闖關、創作DIY、童玩、音樂舞蹈、演唱、手語、繪畫展覽、蔬食、咖啡、茶道……百寶齊聚智慧挑戰體驗。祝福感恩會的時間減少了,留在靜思堂的時間增加了。
◎珍惜世間靈山會
老會員依舊年年來歲末祝福,一年一度像回家。
一九八四年就加入慈濟會員楊熾能回憶,當年在「廢工廠」鐵皮屋到現在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也已二、三十年了。期間除了新冠狀肺炎,還有一年日期錯過,幾乎每年都來。
「如果沒來,我覺得好可惜。」楊熾能的太太張玉嬌歡喜說。
楊熾能表示,今年人流比較疏散,比較輕鬆一點,沒有那麼擁擠,但是會場也是很莊嚴。還有師兄、師姊都是很熱誠的來招呼,有回家的感覺,很溫馨。「禱唸聖號佛號本師釋迦牟尼佛,就好像找回自己的本性。回到這裡我就覺得非常像回到自己的母堂一樣,就是回到自己家一樣。尤其是祈禱,人心要淨化、社會要祥和,天下無災無難。」
「來到這裡心靈上的一種淨化沉澱,我就禁不住眼淚就會掉下來,我沉浸在這個氣氛中,好像我沒有和佛陀離開過,我好像坐在靈山會上,在法華會上。所以,每次來到這邊,好像又見到我的媽媽一樣,像見到父親一樣,這是心靈上的一種慰藉,我是很喜歡。每年都來!」楊熾能哽咽,拿出手帕拭淚。
拭去淚水,楊熾能接著說以前影片內容以國際賑災比較多,這次是以在地的新竹社區為主。回到我們本地,就會有感受到慈濟除了照顧國際之外也會照顧國內。張玉嬌強調:「慈濟人,真的是只要做善事都跑第一。」
◎跨國來臺初體驗
「她們從馬來西亞來的。」第一次接手寄住家庭的張海清,帶著毛欣慧和Erika May兩位女孩,來到巧手工坊環保創意DIY,找了空位坐下來後,向大家介紹。他進一步說:「臺灣臨時的爸爸、媽媽。不是只有來住宿而已,行程都要包。禮拜六、禮拜天剛好是家庭日,家庭日就是他她來接觸我們家有什麼樣的活動。剛好我們這裏有歲末祝福,當然要帶她們來呀。」
「你拿一根,我拿一根。」「右手在吸管捲捲的三分之一,壓住、壓扁,你跟著我做。」「毛毛蟲」教作志工說。毛欣慧和Erika May各自挑選吸管,跟著志工一步一步做。完成了,兩人露出滿意的笑容玩著「毛毛蟲」。志工多拿了幾支「毛毛蟲」成品,讓她們帶回馬來西亞分享。起身準備往下一站,廣播正催促參加第二場的會眾進場。
第一次接觸慈濟,第一次來參加歲末祝福感的毛欣慧說,「到了這裡『Home爸』告訴我,我才知道有這樣一個『教會』的啊,我也是第一次,要感謝『Home爸』帶我來見識這裡,感覺這裡的人都很好。這裡會遇到很多天災啊、地震,我們那裡是不會有天災,不會有地震。」
「福慧紅包是上人給大家的祝福,裡面有靜思語。」張海清說,他請毛欣慧唸紅包上的靜思語:「福不是用求的,是要自己去『造』的。」張海清鼓勵來自古晉和詩巫的毛欣慧和Erika May,有能力要去幫助人,把愛散播出去。回馬來西亞去找慈濟,參加當地的慈少班。
Erika May一直默然不語,大家鼓勵Erika May說話。她以流利的英語分享,再由毛欣慧翻譯,「這裡的文化跟我們那裡是很不一樣啊,然後她看到視頻覺得很觸動,就是講我們那裡不會遇到這些東西,覺得這裡的人都很善良,會幫助人。」經過大家鼓勵,Erika May用國語講了一句:「新年快樂!」
試著拿著繩子跟著站主示範繞線,擲出環保陀螺。經過幾次的練習,毛欣慧成功。Erika May不氣餒,一試再試,陀螺終於轉了。接著玩「環保數獨」,由慈少劉小絹解說規則,二人競賽快速完成。張海清正在思索下一站去哪。已經過十關的劉小絹馬上說:「我帶她們去闖關。」
三個同齡女孩,就這麼一站又一站,童玩、氣球、彩繪、靜思茶道、靜思語……
◎菩薩道從學到覺
「正念勤修學與覺,精進力行菩薩道。」
三樓講經堂的主場,德渙師父請大家唸出上人今年給大家的祝福。師父希望大家將它駐入在八識田中,並守住正念。德渙師父繼續說,正念是人間很難得的東西。積沙可成塔,積少可成多;上人一開始用竹筒歲月來讓我們明白道理。
德渙師父問大家,知道竹筒歲月是多少錢開始?
「五毛錢。」
「上人說我只要你五毛錢,你可以來救世間,可以來救苦救難。大家雖然心中懷疑,但是師父說了,她就做了。」五毛錢的力量,德渙師父告訴大家:「後來發現五毛錢真的是可以救人的,大家就開始互相去傳遞,才有今天的慈濟世界走到136國家遍及五大洲。」
德渙師父提及在影片中看到日本的能登半島,瞬間一個地震把堅固的馬路、房子就像河流,這樣沖著走,很恐怖。我們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可是今年的臺灣也有很多的地震,遇到了災難就是不得已。我們都是有福的人,有力量去幫助別人。
「上人說手心向上是求人,手心向下是助人。」德渙師父希望「我們都要生生世世發願,我們都是可以幫助別人的人,永遠都有力量可以幫助別人。」「活菩薩都在我們家,當然就要走出來呀,要走出來跟好人相處,走出來行善造福,讓我們的家有春(有餘)、有福,可以剩,可以照顧人群永遠不缺乏。」
德渙師父希望藉著大家聚在一起點滴善的力量,為世界、為全人類祈福。
◎創作祝福心喜悅
新竹社區歲末祝福感恩會活動窗口,也是經藏演繹成員的鄧月雲表示,今(2024)年歲末祝福社區場跟往年不一樣的是讓會眾進來靜思堂就開始逛,一樓有唱歌節目,二樓有演繹帶動,三樓講經堂也是其中的一站,一天有八個場次在主場領福慧紅包,而這一站相較於以往縮短了大約一、二十分鐘。
鄧月雲進一步說,每一個層樓都有互動闖關,很熱鬧,比以往有溫度,給人有家的溫暖。一至三樓共有三十五個站,都沒有重複,承擔的各站是八個和氣或功能,各自邀約社區的團體或志工、老師來承擔以呈現該區亮點,都很受歡迎。今年的司儀年輕化,大都是二、三十多歲,都很優秀。主持跳出框框不拘束又不失人文,呈現自己的特色與風采。
以書法結合寫心經的彩墨書法林建宏老師說,希望大家能夠拿起毛筆簡單的寫一兩句心經,寫的好壞沒有關係。只要你能夠理解心經的空,除一切苦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
「人家喜歡,我做得也很高興。」志玄篆刻班學員林秀立笑得開心的說。他說,篆刻班同學討論以紅包袋蓋上老師和同學的篆刻作品,再結合書法寫上過年祝賀字語。紅包袋結合篆刻和書法,是很好的創意,可以做公益又討喜,買的人也實用。林秀立接著說:「去年第一年就一炮而紅,訂單接不完。」
「如畫人生粉精彩」這一站展出新竹靜思堂C據點長輩的作品,此外還有咖啡、泡茶、桌遊和量血壓區。王秀如表示,「這兩天最大的收穫就是愛心箱滿滿,就覺得很高興。長輩的作品受到會眾大德們的喜愛,也與很多人結緣,除了愛心匯聚到大愛共善,也是對長輩們的肯定。」
◎人人共善聚福緣
三樓講經堂播放「2024慈濟大藏經」和「新竹社區大事記及演繹」,恭請師父發福慧紅包暨帶領大家祈禱。
「今年一進來就感覺不一樣。」張家菱說。
大學是慈青,幾乎每年都會帶著家人參加歲末祝福的張家菱表示,今年是配合孩子跟著慈少班的活動參加。她感覺到今年社區場歲末祝福的形態,是園遊會方式闖關活動,讓更多人可以在遊戲中認識慈濟。在活動上流程有稍微簡短一點,讓大家在生活中學到、體驗到佛法。在會場中看到了新竹的災害,看著畫面就回到當年,有省思的作用跟一些回憶。
張家菱接續分享:「環境真的是一年比一年還差,大環境加上天然災害越來越多,希望我們大家都可以茹素,大家可以盡一點心力,哪怕是一個禮拜一次也好,我們是可以在生活中做到愛護地球,讓地球不要惡化得這麼快。」
張家菱的妹妹嘉倫覺得一個毛毛躁躁的人,來到慈濟可以把心靜下來,然後讓自己可以修改不好的脾氣。
祈禱時,德梃師父請大家將燈舉高齊眉,「心口一念,化解惡緣結善緣,祈求天下無災歲歲年年。我們用最虔誠的心共同為我們的家園、我們的社會,為全世界的人祈禱發願,願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
德梃師父祈願,「迎接新的一年,共同一心為普天下的人做普天下的事,人人發心立願行在菩薩道,請大家時時都要有虔誠的心,學習口說好話、心想好意、身行好事,願人間菩薩能夠從一生無量。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心念願力皆向善,行善造福,皆能消滅災難。」
「大家虔誠的心念一定能夠上達諸佛菩薩聽。上人也以最虔誠的心祝福諸位所發的好願,願願皆圓滿、願願皆成就,願人人共善聚福緣。」


圖左 :「巧手工坊環保創意DIY」由巧藝昉志工現場「毛毛蟲」教作,志工陳雪蕊(右)說:「你拿一根,我拿一根。」「右手在吸管捲捲的三分之一,壓住、壓扁,你跟著我做。」[攝影者:黃敏祥]
圖右 :靜思精舍德梃師父發福慧紅包給小朋友[攝影者:楊德芳]


圖左 :新竹靜思堂社區歲末祝福,在三講經堂舉行。[攝影者:楊德芳]
圖右 :靜思精舍德渙師父發福慧紅包給會眾。[攝影者:楊德芳]


圖左 :社區歲末祝福的「如畫人生粉精彩」這一站,展出新竹靜思堂C據點長輩的作品,此外還有咖啡、泡茶、桌遊和量血壓區。王秀如(左二)表示長輩的作品受到會眾大德們的喜愛,愛心匯聚到大愛共善,也是對長輩們的肯定。[攝影者:楊薏平]
圖右 :以書法結合寫心經的彩墨書法林建宏老師說,希望大家能夠拿起毛筆簡單的寫一兩句心經,寫的好壞沒有關係。[攝影者:張淑慧]


圖左 :志玄篆刻班學員林秀立說,紅包袋蓋上老師和同學的篆刻作品,再結合書法寫上過年祝賀字語,是很好的創意,可以做公益又討喜,買的人也實用。作品大受歡迎,做得也歡喜。[攝影者:張淑慧]
圖右 :一九八四年就加入慈濟會員楊熾能(右)回憶,當年在「廢工廠」鐵皮屋到現在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也已二、三十年了。期間除了新冠狀肺炎,還有一年日期錯過,幾乎每年都來。今年和太太張玉嬌(左)一起來參加。[攝影者:彭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