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高雄 溫馨座談 齊心協力榮董團隊

溫馨座談 齊心協力榮董團隊

E-mail 列印
「上人您有平安嗎?您有好好的嗎?我們高雄的弟子大家都很想您!」歲末年終,以往這個時候上人都會和弟子們齊聚一堂,第一次上人沒有來參加歲末祝福。

志工王獻聰說:「但是,我們的精神都一樣,會努力打拼地做, 把高雄這個家顧好。早上在顏執行長的帶領之下,有將近三十多家實業家來參加企業共善,最後有三十家圓滿簽署參加企業共善,大家一起做善事。」

2024年12月30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行的溫馨座談中,榮董團隊分享的主題是——「菩薩招生勤相伴、世代融合齊揚善」,一年來團隊在高雄榮董合心幹事薛蔡美雲與林維揚以及整個榮董團隊的陪伴下的溫馨故事。

◎齊心協力 榮董團隊

薛蔡美雲分享,這一年來很感恩蔡雅純和林維揚這一對年輕人,他們可以說是全心、專心、用心,全力地投入,無論是活動的企劃或者是年輕族群的陪伴和帶動都有這非常亮麗的成績,來年希望能更加努力把榮董團隊做的更好,就像上人教我們的「老的要顧、少年仔要箍」(臺語)希望愈來愈好。

林維揚感恩每一個人在團隊中的付出,不止榮董團隊而已,其實整個高雄都對他和雅純都很相挺,他說:「初步承擔這個勤務,尤其遇到細節上若有不了解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提醒我們,獻聰師兄、明玲師姊把棒子交給我們的其實有很多無微不至的叮嚀。顏子傑師兄、三見客師兄、明珠師姊、羅秀純師姊,每一個人只要是團隊的一分子,都給我們很大的助力,真的非常感恩!」

林維揚又分享,昨天(12/29)功能場歲末祝福演繹,不論是發願或演繹真的都是打從心底裡面喊出來的。大家覺得感動嗎?感動!我們就欣慰了。這真的是不眠不休拼出來的,再好的劇本都需要有好的演員才有辦法呈現最好的成果,感恩昨天有投入的,不論是入經藏或是工作人員,都是最好的祝福。

◎榮董團隊 帶動善效應

榮董團隊的拋磚引玉,昨天包括教育團隊、慈警、人醫、骨捐、也都貢獻了他們今年的年度捐款,甚至於每一個人願意「竹筒回娘家」的人,都是這個數字的一分子,這雖然只是個數字,但代表的是昨天這一場功能場所有人的愛心。

林維揚分享2024年初到年終榮董團隊所做的事,除了例行的事情之外也重視心靈層面的提昇。其中六月份的義賣會,看到許多實業家放下大老闆的身段,努力地叫賣自家產品,知行合一,以身作則,真的是學習的典範。

另外一個是在澎湖舉辦靜思生活營,花蓮結束後來高雄,榮董團隊把整個澎湖團隊照顧的無微不至,包括活動也讓澎湖團隊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善效應展開,團隊中有人非常感動,回去之後就馬上就捐榮董。

◎企業共善 美善循環

「0403花蓮地震」在臺灣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聽到的時候大家都非常不捨。親幫親鄰幫鄰,高雄實業家團隊馬上發起愛心義賣,同時也呼籲更多人一起來參與,啟發每一個人的愛心和善念。

「你認識很多麵包店,可以邀請他們一起來參加這個盛會嗎?」志工方漢武接到電話邀約,當下一念單純的心:「好啊!很好!」可以邀約大家一起來參與這件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參與這個愛心活動,馬上撥電話邀約一直到晚上十點還未停止,善的效應就在一通又一通的電話中展開。遠從宜蘭做蜂蜜蛋糕的老闆夫婦也一起來共襄盛舉,方漢武表示:「臺灣的烘焙業真的富有愛心,麵包、餅乾、禮盒是愛的天使能夠傳遞愛,真的令人感動。」

參與企業共善,除了自己好也希望旁邊的人一起好,潘機利因社團因緣接觸到「杏一藥局」連鎖店的老闆,與老闆聊慈濟目前在推企業共善、企業的合作,邀約杏一合作一起幫助更多人。之後,杏一的老闆與團隊開會討論,慈濟第一次到桃園杏一拜訪,做簡報訪談獲得共識,第二次順利成形,在桃園靜思堂國議廳邀約許多企業家一同參與盛會舉行簽約儀式。

潘機利分享,實業家是一個方便法門,可以接引很多人,當天分享0403、0918花蓮地震以及後續的颱風,慈濟實際做了些什麼?企業家如何負起社會責任,付出的當下得到的是什麼?獲得的又是什麼?分享的當下與會的人都深受感動,大家都非常認同慈濟在做的事情,也更深一層了解慈濟對社會的付出,當下有人也變成了會員。

◎見苦知福 惜福造福

2025年受證的蔡明諺分享:「以前自己的我慢心很強,捐榮董我有捐啊!蓋學校我也有捐啊!做善事我也有在做啊!為什麼做善事就一定要進慈濟?」

直到2022年,因為經藏演繹而接觸慈濟,演繹過程中聽到一句「我願意!」蔡明諺心裡想,就算自己心裡有千百個願意,但也是沒有資格,當下就向已受證十年的妻子表明自己要進來慈濟參加培訓。

蔡明諺記得曾經聽他的太太提到,「我們大家都是有習氣的好人,大部分都是因為上人的理念進來慈濟,可是有很多人都是因為別人而離開慈濟。」他害怕自己的道心不堅定,所以害怕那個別人會是她,如果是這樣乾脆不要,所以條件是兩人不要一起參加勤務。

於是選擇黃琨明來陪伴,輾轉認識謝貴妹而接觸輔具這個區塊,蔡明諺目前還沒有退休,只能夠利用假日送輔具,送好輔具並且完成教導如何使用,看著案家的眼神似乎在訴說著:「我終於不用在輪椅上睡覺了。」讓他深受感動。送輔具的過程中讓他體會到做得愈多,自己收穫愈多,很感恩上人開這樣的法門讓他得以增長自己的慧命。

◎啟發善念 克服困難

也是2025年受證的孫振霖,由方漢武代為介紹:「孫振霖真的是上人的好弟子,他後天會回到高雄,在全世界都有他的事業,在美國的時候看到有很多窮困的人,很想幫助他們,可是受騙了,後來振霖想,一定要找一個好的團體,應該跟隨好的團體一起來做善事,這樣才是真正的做善事,後來找到了慈濟。」

孫振霖不知道要怎麼樣進入慈濟,方漢武跟他也不認識,因為孫振霖在臺北、在全世界,後來是社區的志工告訴方漢武有這一個人,於是接上線,方漢武剛好要回靜思精舍半個月製做壽桃,方漢武告訴孫振霖這半個月都在精舍,如果有時間可以來精舍找他。

後來孫振霖要培訓,培訓的期間,有時在日本、有時在美國、有時在臺灣、有時在大陸,在大陸又不知道在那個地方。感謝宗教處同仁劉丹莉的協助,雖然不認識大陸那裡,慈濟人就是有那一份愛,有上人那種人間菩薩招生的使命。

開車十幾個小時參加見習,有的人可能就此放棄了,但是他沒有,他告訴自己一定要成為慈濟人,一定要成為上人的弟子。以前就是做電腦的生意,有一次「綠色奇蹟」跟他提起要捐電腦,他馬上發心捐四十部電腦,那一天下大雨他去搬。

疫情期間,跟他說上人現在發心要捐五百萬劑的疫苗,他是生意人,五百萬劑的疫苗要多少錢你知道嗎?方漢武說:「我們知道啊!上人做好事從來沒有想到錢在哪裡,他只想到愛心在哪裡!」下著大雨的當下,他說他也可以,可以捐榮董。

◎心量寬闊 以愛傳承

來自馬來西亞,也是老師的德惟師父開示:「今天這個聚會,真的是讓我感覺到,這個高雄的這個團隊怎麼有那麼大的那個「凝聚力」,大家的心真的是做到上人的好弟子,就是這一分勤,那個『勤』。剛才我們的年輕人分享,那個勤,是那個勤快的勤,『真勤相伴』,是真的很勤勞的那個勤,花那麼多時間,花那麼多精力,就是分分秒秒,就是上人要做的,把握分秒然後去跟每一個有機會可以分享慈濟的,所以今天簡單的跟大家分享,我今天的感動,就是大家的凝聚力,非常感恩!」

德懷師父開示,非常感動,剛剛也聽到很多大家講的,就是看到任何人都要度他,他每一次的帶領都是用心的去,剛剛講勤,就難怪講「靜思法脈勤行道」,就是勤,「慈濟宗門人間路」,就走入人群去度化,做事也非常踏實。

就是資深的心量很寬闊,然後讓年輕人就勇於去嘗試,所以他沒有後顧之憂,都是只有鼓勵,沒有指責,這是好重要的一個觀念,所以他做,其實他有用心規劃,用心規劃,勇於嘗試,怎麼樣讓年輕人可以一起做。

其實有很多,我想很多慈濟的,上人的,很多的智慧,用大家很多時間講不清楚,一定要主動深入了解,我覺得做慈濟就是你主動,你自動,不要等人家叫都來不及了,一定要主動、自動,你就會多了解。他要呼喚,這些全呼喚的菩薩,呼喚他很好叫,一叫就來,不要說找很久還很忙,就是想辦法。

那也很感恩青年團隊,青年團隊,我一直說要有福田,我一天到晚跟他講說,一定要有福田去耕,你才會深入了解;因為慈濟是做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你唯有做,慈濟去做,「做慈濟」,所以上人這個話好經典——「做慈濟」,做了才有體悟。

上人也在線上,昨天(12/29)他有回饋訊息說,非常感動,非常感恩大家!上人現在應該也在連線,我們師父們也在,所以我們就希望上人調養,繼續帶領我們,所以我們有十一位師父來到這裡,所以非常感恩實業家,實業家菩薩,就是我們要做菩薩,就是覺悟的有情人,我們歡迎有機會常常回到精舍,我們所有的師父都感恩大家,也祝福大家,歡迎常常回到心靈的家!

圖左 :高雄榮董合心幹事林維揚(左)分享:「初步承擔這個勤務,尤其遇到細節上若有不了解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提醒我們,獻聰師兄、明玲師姊把棒子交給我們的其實有很多無微不至的叮嚀。顏子傑師兄、三見客師兄、明珠師姊、羅秀純師姊,每一個人只要是團隊的一分子,都給我們很大的助力,真的非常感恩!」(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
圖右 :「0403花蓮地震」在臺灣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聽到的時候大家都非常不捨。親幫親鄰幫鄰,高雄實業家方漢武(中)邀約很多糕餅業者一起來參與,啟發每一個人的愛心和善念。(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

圖左 :企業共善,除了自己好也希望旁邊的人一起好,志工潘機利分享:「因社團因緣接觸到杏一藥局連鎖店的老闆,聊到慈濟目前在推企業共善、企業的合作,於是邀約一起合作,幫助更多人。」(螢幕截圖)[攝影者:許淑椒]
圖右 :來自馬來西亞,也是老師的德惟師父開示,今天這個聚會,真的是讓我感覺到,這個高雄的這個團隊怎麼有那麼大的那個「凝聚力」,大家的心真的是做到上人的好弟子,就是這一分「勤」,那個勤。(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

圖左 :德懷師父勉眾:「那也很感恩青年團隊,青年團隊,我一直說要有福田,我一天到晚跟他講說,一定要有福田去耕,你才會深入了解,因為慈濟是做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你唯有做,實際去做,『做慈濟』,所以上人這個話好經典——做慈濟,做了才有體悟。」(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
圖右 :2025年受證的蔡明諺分享:「以前自己的我慢心很強,捐榮董我有捐啊!蓋學校我也有捐啊!做善事我也有在做啊!為什麼做善事就一定要進慈濟?」直到2022年,因為經藏演繹而接觸慈濟,演繹過程中聽到一句「我願意!」蔡明諺心想,就算自己有千百個願意,也是沒有資格。(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

圖左 :志工方漢武表示,臺灣的烘焙業真的富有愛心,麵包、餅乾、禮盒是愛的天使,能夠傳遞愛,真的令人感動。(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
圖右 :全臺烘培業者一起投入為0403花蓮地震義賣園遊會,遠從宜蘭做蜂蜜蛋糕的老闆夫婦也共襄盛舉。(螢幕截圖)[攝影者:吳姿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