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慈濟大學建國校區於2024年12月25日,舉辦第一次歲末祝福感恩會。[攝影者:羅瑞鑫]](/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883FD90CC09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每年歲末年終,慈濟基金會都會在各地舉辦歲末祝福感恩會,慈濟大學於2024年8月與慈濟科技大學合併後改制成為中央、介仁、建國三個校區。今年,慈濟大學建國校區於2024年12月25日,舉辦第一次歲末祝福感恩會。在學校圖書館六樓大禮堂隆重進行「2024年慈濟大學歲末感恩會」,有三百多位五專部、二技及四技一年級新生與教師、同仁共同參與,如同今年主題「正念勤修學與覺,精進力行菩薩道」,期待人人能領悟證嚴上人的殷殷叮嚀與期許。
◎細說歲末祝福
「雖然疫情和緩平息,但是透過媒體的畫面,很多的天災人禍提醒著我們……」游孟雅提醒大眾,要珍惜平安的日常,用慈悲利他的精神,凝聚善念,共同成就福德因緣。
慈濟五十九年來以善以愛照亮全球,大愛足跡遍及全球一百三十六個國家地區,「2024年慈濟大藏經」見證過去一年來,全球各地天災人禍,慈濟人走到每一苦難的地方,消弭災難,拔苦與樂,讓人人都有安穩之處,都能有安心無憂的生活。
「從過去到現在,從影像裡面看到苦難的地方就有藍天白雲的身形。」游孟雅再以柔和的聲音鼓勵面前的同學們,一起來做好事,力量才會增大。她殷殷說著:「好事需要大家共同來成就。」
佛陀成道之初,即為眾生開示八種轉凡成聖的正確修行方法,稱為「八正道」,分別為「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意謂達到佛教最高理想境地(涅槃)的途徑。
慈濟大學每年的歲末祝福都有經藏演繹,透過經藏演繹認識慈濟的人文之美。今年的經藏演繹曲目是《八正道》,透過三十位親善大使近一個多月的演練,呈現最美的肢體動作,為2024年劃下句點,同時也提醒同學們,從經藏義理中體會佛法的深奧,端正自身行為,成為社會一股愛的力量進而影響更多人。
◎分享生命故事
「攝諸心念正定法、心不移動能靜定、心靜定則道能通、正信才能夠正定……」在動作整齊劃一,震撼人心的歌聲中,慈濟大學親善大使將《八正道》完美詮釋,臺下一年級新生給予熱烈的掌聲作為最佳的回饋。
「別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來自四技護理系四年級生黃玉嫻同學代表參與演繹的同學,以這句靜思語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2019年底,最愛她、支持她的母親被診斷出癌症,於2021年她的生日那天,媽媽就永遠睡著了。黃玉嫻分享這一段傷心卻也是鼓舞著她能走出悲傷提起勇氣堅定走護理這一條路的往事。「我也想要用自己的力量及所學,幫助像我媽媽這樣的人,而這也是對我媽媽的懷念。」
四年大學生涯,黃玉嫻參加很多課外活動,但是來自課業繁重的壓力常讓她有喘不過氣的感覺。「多學一樣本事,就可以少說一句求人的話。」她常以這句話自勉,盡可能地以自己所能及的力量去參與,黃玉嫻並鼓勵同學們勇於嘗試,「其實勇敢並不是缺少害怕,而是在害怕中找到你想呈現的成就,它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決定,一種對自己的堅持。」
「護理這條路不簡單,一定要加油堅持下去。」她再次呼籲,大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相信自己,唯有精進自己,修正錯誤,才可以成為優秀的「超人」。
◎深體悟八正道
五專二年級護理系李沛均同學,2023年加入親善大使,這次參與《八正道》中〈正語〉這一段的手語演繹。十月中開始排練,過程中她發覺學習手語需要靜下心來,也要去理解歌詞的意義,才能較輕易地熟記手語動作。
對〈正語〉中「最易造業因是口」她感觸頗深:「有時候說話太過衝動,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別人。」李沛均提醒自己,平常說話之前都要先想一下,就可以避免對同學說出不好的語氣,或是有磨擦出現。
在就讀慈濟大學附屬中學時,就開始參加慈濟的歲末祝福,家住桃園的顏小芹目前是五專護理系三年級生,因為「每次看到世上有苦難的人就想要去幫助。」從小就有一顆想要幫助別人的心, 促使她選擇就讀護理。
2024年曾經到土耳其參加滿納海學校發放,看到「慈濟大藏經」影片中,慈濟人善的足跡,加深顏小芹對國際賑災與醫療方面的興趣,更為自己設定職涯規劃,繼續往護理發展,期許若有因緣,能到國外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參加親善大使讓她有很大的成長、學習很多,一如時間規劃、接各種變化球反應能力與團隊合作等。這一次參與《八正道》〈正念〉的演繹,「多貪眾生不淨觀」這句她印象特別深刻。「不要因為貪心,染上不良習慣,也不要因為欲念讓行為偏差掉。」身為佛教徒,顏小芹希望在未來人生道路上能更精進,為社會付出,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師父的深期勉
「師長與慈懿會如春風化雨,以耐心與智慧為我們編織愛的保護網,讓我們在多元環境中成長茁壯……」在司儀游孟雅的引言中,「慈濟大學大藏經」帶領大家回首過去一年來校園的點點滴滴。
全臺七家醫院提供實習場所,國際學生交流熱絡開拓學習視野,偏鄉學校電腦無距離,讓慈濟大學學生發揮專業之外,也能有功能性的實踐,醫院、教養院、殘障機構、義診活動,從服務中找到自我價值;慈濟大學學生更在地震過後投入志工行列;宜蘭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與花蓮慈濟醫院及慈濟科技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為護理就學或就業生涯做好規劃。
而大家殷殷企盼的時刻,由靜思精舍德安師父與德慇師父發送「福慧紅包」,同學們依序上臺領受師父的祝福。「福慧紅包是師公上人致贈的,也是人人的智慧法財,期待人人都能夠福慧雙修,用感恩心來領受這一分祝福。」一旁,游孟雅為大家解說「福慧紅包」的由來與意涵。
福慧紅包以菩提葉圖案設計,象徵慈濟世界充滿覺有情,人人的生命故事就像一片片菩提葉;紀念幣正面是慈濟五十九週年的LOGO與法船,另一面是靜思大殿。「靜思精舍是靜思法脈的源頭,也是全球慈濟人心靈的故鄉,期待人人莫忘初衷守住清淨心,行菩薩道。」而宇宙大覺者,在浩瀚的虛空中撫慰著地球,默默地陪伴,菩提樹與菩提葉交織著地球,就是提醒大家疼惜大自然。其中一段經文提醒人人,要有慈悲與智慧,能夠向善並平安、法喜。
「什麼是孝?口裡無嗔吐妙香,面上無嗔真供養。」靜思精舍德安師父專程前來為大家祝福,他並以證嚴上人對母親的孝順鼓勵莘莘學子們,要盡孝。上人很孝順,媽媽生氣了,他就跪下來說:媽媽我錯了,你打我……上人也非常勤勞,每天三點起床、十一點就寢,身體不好還要做天下事。「你們要不要學習師公上人的孝順和勤勞?」德安師父隨即請大家一起誦唸:「感恩賺錢給我讀書,煮飯給我吃,我會永遠孝順你們,祝你們活到一百歲以上,愛你們,我不會送你們去老人院。」期勉大家牢記盡孝。
◎靜思語的領悟
為表揚在學生社團及社會服務等有傑出表現之學生,使其以標竿典範的方式來鼓勵慈濟大學學生在追求課業成績之餘,也能重視對社團及服務的表現,慈濟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舉辦113學年度社團「耀星專案」優秀青年選拔,並在感恩會中頒獎。
「慈濟大學優秀青年選拔的113學年度耀星專案十位同學,不但追求課業成績之餘,也在社團社會服務工作有傑出表現。」透過不同獎項,介紹每位得獎個人或團隊:學士後中醫學系林世峰同學,經營管理學系何詠綸同學,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蕭禾汶同學,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吳逸宣同學……由前校長,現任榮譽校長羅文瑞與何縕琪副校長頒獎。
第二次參加歲末祝福的二技護理系一年級生黃雅晨同學覺得,這次和讀五專時感覺不同。她侃侃說著:現在會去理解福慧紅包上的靜思語的意思,在未來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她打開手中的福慧紅包,細細讀著:「福不是用求的,是要自己去『造』的。」黃雅晨體會到,「造」字是造福別人,想要去幫助更多人,去學會怎麼對人家好好說話,學會怎麼與人溝通。「這句話放在我心裡,很開心能夠拿到這個。」
二技一年級護理系張欣香同學也是繼五專部一年級之後,第二次參加歲末祝福。每次看了「慈濟大藏經」,慈濟人深入苦難的地方,幫當地居民安身、安心,她都很感動。「看到慈濟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到偏僻的國家。」尤其看到不同國度的民眾也跟著一起吃素,張欣香深覺他們「很偉大」並鼓勵她願意盡己之能努力改變飲食習慣,往茹素邁進。
「經過這麼多年,大家都還是一樣,不變的心。」從也是自慈濟科技大學五專部參加過歲末祝福的二技護理系一年級的楊繐甄同學,抱著一樣的感恩心參加活動。她祈願能夠順利畢業,到醫院臨床上工作,並期許,一如福慧紅包裡的靜思語,「自造福田,自得福緣。」將來在臨床幫助病人,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福報,更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師父懿德祝福
每年都參加慈濟大學舉辦歲末祝福,來自臺中的懿德媽媽林阿純,今年陪伴二技護理系新生。一直以來,她都很鼓勵同學們參與這樣的活動,期待能從「慈濟大藏經」及「慈濟大學大藏經」中更深刻認識慈濟大學、知道慈濟的脈動,更能從精舍師父手中領受福慧紅包,接收到上人的祝福。
承擔懿德媽媽十五年,林阿純有滿滿心得。她認為,懿德就是如師亦友,和班導師一起陪伴與關心孩子,不僅在懿德日的課程設計上帶給同學慈濟人文,並結合慈濟故事及分享懿德爸媽的生命故事,引導他們如何面對逆境、克服困境,希望他們未來在職場上能多一分的勇氣與毅力,朝著更正確的方向走下去。
來自新竹,二技護理系一年級懿德媽媽蔡智玲,曾任榮民總醫院麻醉師,目前是慈濟人醫會聯絡窗口,她展露笑容表示,每年慈濟大學的歲末祝福只有一年級生有「優惠」可以參加。「孩子有些話不好講出來,藉此機會讓孩子們把心裡想要祝福的人,可以表達出來。」蔡智玲希望在這樣溫馨莊嚴的氛圍裡,同學們能體會到學校辦這活動的意義。
十二年來,蔡智玲一直都很期待,同學們在懿德媽媽陪伴過程中,能獲得滿滿的愛,也從老師、志工的分享中,讓他們知道知福、惜福、再造福等善知識的理念,回饋到社區或是臨床的病人身上,形成愛的循環,造福更多人。
「你我有緣,生在這個時代,我們一同在上人創辦的學校裡……」靜思精舍暨慈濟大學教師德慇師父期勉同學、教師及同仁們:大家共同在這個像家的校園裡一起成長,今天共聚在這裡,希望大家記住這一天感動的時刻,一起為普天下的人做普天下的事。
師父以上人的教導,「我們不能忘恩。」提醒人人,「恩」字在心中有一個因,因就是種子,是開啟智慧與慈悲的種子,當行走在在菩薩道上,就是要發心立願,做一個能服務眾人的人,做一個手心向下、能關懷人的人。


圖左 :德慇師父(右)期勉同學,做一個能服務眾人的人,做一個手心向下、能關懷人的人。[攝影者:羅瑞鑫]
圖右 :在動作整齊劃一,震撼人心的歌聲中,慈濟大學親善大使將《八正道》完美詮釋。[攝影者:張進和]


圖左 :「別小看自己,人有無限可能。」黃玉嫻以這句靜思語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攝影者:張進和]
圖右 :慈濟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指導組舉辦113學年度社團「耀星專案」優秀青年選拔,並在感恩會中頒獎。[攝影者:羅瑞鑫]


圖左 :德安師父,他並以證嚴上人對母親的孝順鼓勵莘莘學子們,要盡孝。[攝影者:羅瑞鑫]
圖右 :張欣香每次看了「慈濟大藏經」,慈濟人深入苦難的地方,幫當地居民安身、安心,她都很感動。[攝影者:蔡翠容]


圖左 :蔡智玲希望在這樣溫馨莊嚴的氛圍裡,同學們能體會到學校辦這活動的意義。[攝影者:李志成]
圖右 :由靜思精舍德安師父(右)發送「福慧紅包」,同學們依序上臺領受師父的祝福。[攝影者:張進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