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志業體活動報導 菩提種子萌芽 身心奉行菩薩道

菩提種子萌芽 身心奉行菩薩道

E-mail 列印
2024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三重場,於12月10日展開為期五天的研習課程。來自印度、尼泊爾、新加坡、日本、泰國、緬甸、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九個國家地區,共五百二十六位學員精進研習,以及 接受上人的授證與祝福。

◎面對無常 悟生命道理

年輕學員曾奐珣在營隊中總是笑臉迎人,她來自馬來西亞吉打,出生於1997年,父母都是國小教師,也是虔誠佛教徒,曾奐珣不到一歲就皈依三寶。

提早面對無常的考驗,曾奐珣八歲的時候,父親在學校誤踩白蟻蛀蝕的辦公室樓板,從二樓摔落地面意外往生。小小年紀的她,還不明白死亡是什麼的時候,卻被迫提早了解生老病死、世間萬物皆無常。

曾奐珣說:「其實是用很長時間慢慢療癒,媽媽帶我和弟弟勇敢面對死亡、學習接受,處理傷痛,然後慢慢放下。媽媽提到爸爸這輩子就是來度我們學佛,他用自己的生命教會我們生命無常。」曾奐珣的父親生平喜愛寫書法,曾寫過一句對聯「但願眾生得離苦 不為自己求安樂」曾奐珣長大後回頭看,很驚喜這跟上人教我們的佛法是一樣的。

面對無常,悟出真理,曾奐珣聯想到悉達多太子,出城門看到生老病死無常之後,毅然決定出家求道。她感恩自己在小時候就體悟到無常,之後能夠學習去面對其他事情了。

曾奐珣十歲時,配合馬來西亞「全球觀音大法會」殊勝因緣,自願茹素三天,之後就不再吃葷食,一直茹素至今。曾奐珣感恩父母讓她從小接觸佛法,了解護生不殺生的道理。

◎一串佛珠 串起慈濟情

第一次認識慈濟並深刻印象,是在2009年12月,當時她十二歲,與媽媽任職的華文小學師長一行人,到臺灣慈濟中小學取經,學習人文教育。之後也參訪花蓮靜思堂、花蓮慈院、慈濟大學、大愛電視臺。回到精舍時,精舍師父與每人結緣一串佛珠,曾奐珣非常珍惜,這串佛珠戴在手上已經十五年了。

媽媽於2010年加入慈濟,就帶曾奐珣參加慈少班。2012年12月媽媽回臺受證慈濟委員。媽媽常說:「師公上人是我們的大導師,我們要跟著上人走。」在懵懂的青少年時期,師公上人就已經在曾奐珣心中種下一顆種子。

她感恩自己很有福報成為慈二代,跟著媽媽在吉打做慈濟,靜思堂就像她的第二個家。從小在各個慈濟活動中當小幫手,也有機會見苦知福。曾奐珣說雖然童年成長缺少了父愛,但在慈濟裡長大,有很多師姑、師伯的關懷與陪伴,大愛填補了她心中愛的缺口,讓她有富足的愛,可以傳播給有需要的苦難人。

◎小小年紀 發揮大良能

小小年紀也在慈濟發揮良能,曾奐珣十三歲那年,吉打發生大水災,她跟著師姑、師伯挨家挨戶去發放救濟金,並對災民讀上人的慰問信。十四歲時,跟著真善美志工記錄人間菩薩身影,因什麼都不會,就幫忙舉著「大愛」麥克風,後來也有承擔新聞與《大馬慈濟情》紀錄片的旁白過音,用聲音來傳法。

在慈少營隊裡承擔手語團康,學習在活動中各功能補位。曾奐珣與慈少夥伴一起成長,那時候她與慈少夥伴相約,將來要一起去受證。她回憶過往,笑著說:「其實十幾歲的我們,並不懂受證意味著什麼,只當作像上學要畢業一樣的必經之路。」

十九歲時,到美國加州聖何塞州立大學修讀新聞系,跨越半個地球,在舉目無親的國外,仍然有慈濟家人陪伴。她到美洲的第一天,就去北加州分會園區報到,第三天便參與2016年全美慈青營,承擔真善美日誌記錄。三年美國慈青生涯,大學校園承擔慈青社社長,以及參加多次的北加州賑災發放及各項活動記錄。

2017年12月回臺參加海外慈青營,再一次回到花蓮心靈故鄉。曾奐珣默默發願要學好英文,能精準地幫師公上人傳法,也期許將來回到志業體當職工。2018年暑假,申請到大愛臺新聞部實習二個月,豐富了專業上的理念與實踐。

◎夢寐以求 火金姑佛珠

大學即將畢業時,曾奐珣卻有疑惑,做好人好事一定要選擇慈濟嗎?一定要有宗教信仰嗎?面對五花八門世界的種種選擇,她有過掙扎與困惑。曾奐珣感恩當初師公上人在她心中種下的種子,默默地,卻又穩穩地扎根,最後她決定留在北加州慈濟分會成為職工。參與了美國加州山火賑災發放,坎普山火中長期重建項目,協調北加州溪口重建中心事務與真善美記錄。

在見證苦難與承擔使命的過程中,曾奐珣開始解開心中的疑惑。原來慈濟不只是救苦救難,而是讓弟子們修行成為人間菩薩的殿堂。

疫情的時候,2021年離開美國回到馬來西亞吉打,曾奐珣參與慈濟週年慶《法華經》共修,〈火宅喻〉與山火災民相應,觸動心靈。想著「氣候時鐘」在倒數,但我們還在火宅裡玩耍嬉戲。那一刻,她深感來不及了,培訓受證不可再拖延了。

十二歲時,曾奐珣戴上精舍師父結緣的佛珠,十五年來心心念念有一天能受證,得到師公上人親自的祝福,也讓手上的佛珠換成和師姑們一樣會發光的佛珠。

經過見習培訓二年,終於在今年(2024)12月13日,如願成為師公上人第一代靜思弟子,也如願收到像火金姑會發光的佛珠。清秀的臉龐散發出堅定燦爛的笑容,她發願契佛心、承師志,讓自己的微光為苦難人引路。這顆飽滿的菩提種子已萌芽,深信日後將在慈濟大家庭裡發光發熱。

圖左 :曾奐珣(後排左三)十三歲時,媽媽黃麗根(後排左一)帶她參加慈濟青少年成長班(簡稱慈少),很多師姑、師伯的關懷與陪伴,填補了她心中愛的缺口。[攝影者:曾奐珣]
圖右 :曾奐珣回到起點,承擔慈少班級營隊的課程規劃,第一次承擔課務,她很感恩師姑、師伯全力支持與陪伴。[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自2024年12月10日起為期五天的「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曾奐珣(右二)與第三十八組學員們歡喜合影。[攝影者:李德美]
圖右 :曾奐珣接受專訪,雖然年紀輕輕,體悟佛法,堅定方向,發願受證靜思弟子,是一位很精進的慈二代典範。[攝影者:曾奐珣]

圖左 :曾奐珣(右)參加2024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在慈濟三重園區講經堂精進共修。[攝影者:楊麗祺]
圖右 :2024年「慈濟海外培訓委員慈誠精神研習」,12月14日學員們回到花蓮靜思精舍尋根,並與精舍師父合影。(曾奐珣第二排左一)[攝影者:林群傑]
圖左 :參與坎普山火中長期重建項目,協調北加州溪口重建中心事務與真善美記錄。[攝影者:曾奐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