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新委發心立願,簡述初心法喜。[攝影者:吳函芸]](/community/./images/community/36531330CCAC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翻轉無常困境 創造生命價值
回眸來時路,新委廖麗娟歷經無常的考驗,險些打垮她的初發心,還好耳邊時常響起上人常說「多用心、盤點生命」,讓她鼓起勇氣再次投入志工行列參加慈委培訓,她發願也要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廖麗娟育有一雙兒女,先生曾是貨車司機後來轉職園藝工人,她則做居家清掃工作和水果攤的包裝人員,勤儉刻苦又知福。921地震前,夫妻倆就開始做快樂志工,那時東大園區正在開荒拓土,經常利用假日一起除草、搬石頭,揮灑汗水做得很開心,也一起上社區志工課程、出勤務、香積、出坡、助念等,日子過得充實又幸福。
哪知有一天里長廖阿月,匆忙趕到她兼職的水果攤說:「你先生做工作做到暈倒,送急診了,你趕快去!」
廖麗娟的先生腦溢血,加護病房昏迷十三天才甦醒,生活無法自理,且需要長期復健治療。醫生催促她們趕快去排病床,因健保床二十八天就要換醫院,還好兒子已經高三,主動負責病床排班,一次要排三個醫院,哪家有病床就往那裏送,轉換了六家醫院,病情穩定後,才得已出院。
先生病痛折磨幾年後,變得很不愛說話,也很敏感,更無法接受異樣的眼神,那時常常推他出去散心,只要別人多看他一眼或竊竊私語,他就認為自己很沒用,而偷偷流眼淚。廖麗娟明白先生很憂鬱,他也不想這樣。她不解也不能接受,明明他們都那麼善良,為何會遇到這樣的事情,讓人不知所措。
她四處求神問卦、看電視聽眾法師講經,侄子在中台禪寺當志工,鼓勵她去禪修靜坐,她的心才稍稍平靜。慈濟志工也常來電關懷,甚至邀她一起去看個案,看看別人的處境,互相加油打氣。廖麗娟苦笑:「自己苦的都快滲出汁,哪有辦法再去安慰別人?」
善心人士的相助讓廖麗娟感受社會的溫暖,雖然遇上這樣的事,但身邊湧現那麼多的貴人,水果攤老闆在出事當天就包兩萬元,鄰居好友知道後也包了三萬,還有很多人都包錢要幫她,但是她覺得壓力好大,都不敢收,推不掉的只好等先生出院後再歸還。
廖麗娟想著這輩子這麼辛苦,沒有造福反而在消福,將來怎麼還?學校幫兒子申請一筆十萬元獎學金,還有人告知很多單位可以申請補助,慈濟也一直要幫孩子申請新芽獎學金,她怕還不起大家的恩情,一一婉謝。
慈濟志工陳淑婉說:「阿娟,我們是法親,你不能拒絕我們的好意,將來有能力再去幫助人,也可以做別人的貴人。」就在陳淑婉帶著幾位志工和訪視合心幹事蔡明模要去她家關懷前,志工都還沒踏進門,先生就往生了,關懷變成助念。
廖麗娟眼眶泛淚感恩的說:「我只是個社區志工,先生受病痛折磨六年,走時能得慈濟志工助念八個小時,我真的很感動又感恩,這也是先生的福報和善終,祝福他今生了業,來世可以好好的再修行。」
雖然所有心力都在照顧先生,沒時間陪伴兩個孩子,但他們都乖巧懂事,很認真讀書,接受慈濟的育成計劃,兒子已順利完成碩士學業,女兒明年碩畢。他們贊同媽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志工也鼓勵加入慈委培訓。
廖麗娟說:「我覺得答應了就要承擔負責任,我怕做不好,也怕無常,總是猶豫再猶豫,但每每聽到上人說:『多用心、盤點生命的價值』,就會激起想助人的心和想付出的動力,不想人生就這樣原地踏步,我的人生也要有價值,以前受很多貴人相助,我也要成為別人的貴人,要跟著師父走,跟著志工們一起行在慈濟的菩薩道上,精進力行,讓生命更有價值。」
◎緣深不怕境來磨 精進力行菩薩道
如願讓上人親自授證、佩戴委員證的新委呂佩玲,授證的當下,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力量,激勵著她發心立願,從今爾後,是使命的開始,不但要善盡己能,做好本份事,更要聞法傳法結好緣,在菩薩道上精進永不退轉。更要感恩培育團隊愛的鼓勵和成就及溫馨的陪伴。
呂佩玲說話輕柔細氣,談起上人時瞬間紅起眼眶,顫抖的表示,心裡想著只要能遠遠的看到上人,就會覺得很滿足很感恩,沒想到一次比一次的距離更近。第一次上人來茶軒,因為上人眼睛畏光,便跟著大家趕忙去拉窗簾遮光,第二次是到臺中分會參加溫馨座談會。此次回花蓮尋根,被安排在最前排,如此近距離的親近上人,覺得既驚又喜又感動,汨汨的淚水潸然而下,彷若洗淨她多年的委屈,讓苦寂的心靈得到慰藉。
女兒出生後她主動繳善款成為慈濟會員,直到女兒讀國安國小,才發現原來東大園區離她們家那麼近,就在學校的隔壁。歡喜的她進園區加入巧藝志工,和女兒很喜歡到佛堂禮佛,享受心靈富足和平靜的感覺特別殊勝。
志工邀約做福田做香積,只要時間允許她都跟著去,後來因長輩需要照顧,也患有紅斑性狼瘡不能太累,萬分不捨的她只好中斷。有天遇到熟識的巧藝志工來社區愛灑,當時猶如看到久違的家人,激動的抱在一起哭了很久。
女兒求學階段十六年,她也不斷成長與承擔,期間加入學校教育志工、家委會、家扶中心志工,因緣聚匯下成了特殊生教助員。呂佩玲說:「東大靜思堂在興建期間,帶著學生望向東大,告訴學生,等落成我們一起去。現在不但夢想成真,也找到了心靈的家,家的感覺真好,我知道何去何從,從此不再失落徬徨,每天都感覺好快樂好幸福。」
參加慈委培訓回花蓮尋根充電,更能感受到心靈的成長和寂靜,精舍師父們和藹可親,以風趣話語傳揚佛法,並想方設法將佛法的宏偉,紮根在心靈,帶大家經行體驗不同修行方式,每堂課都很充實,也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寧靜,之前不安空蕩蕩的心,終於找到心靈歸依,慈濟就是家的歸依處,真令人欣喜和感動。
呂佩玲的先生林肇基目前任職臺中監獄股長,時常接觸各個宗教團體到監獄辦活動關懷受刑人,慈濟志工也會去帶動手語辦講座。呂佩玲表示,先生喜歡閱讀各類書籍,對佛法也略有涉獵鑽研,培訓課程指定要讀的書本,先生也會一起看,林肇基說:「這些書都很棒,外界對慈濟的誤解都可以解釋」,佩玲隨口俏皮的說:「好喔,我等你喔!」
去店家勸募愛心零錢箱,看到志工李冠慧個頭小小的,卻承擔那麼大的責任,也因此知悉了輔具平台的訊息。臺灣已經邁入老年化社會,輔具可以幫助很多人,同時不忍心李冠慧那麼辛苦,便央託讓她承擔收送愛心零錢箱,也保證自己一定會衣著志工服及注意服儀整齊。
李冠慧的信任讓她很感動,佩玲也邀請先生和先生的同事一起加入輔具志工,畢竟只有親自去做、去看,才會了解做輔具的辛苦和不易,尤其那份付出的感動值得去堅持。呂佩玲堅定的說:「慈濟路彎彎繞繞這麼久才走上這條菩提大道,知道這終究會是我的使命,我會好好把握因緣,不怕承擔責任,善盡完成每次的任務。」


圖左 :2025年1月4日東大靜思堂舉辦組隊聯誼暨迎新活動,新委廖麗娟(左四)穿過福善門花圈,接受眾人的祝福。[攝影者:李三字]
圖右 :新委呂佩玲發心立願,從今爾後,是使命的開始,不但要善盡己能,做好本份事,更要聞法傳法結好緣,在菩薩道上精進永不退轉。[攝影者:童茹棠]


圖左 :培育幹事與新委合影。[攝影者:廖名修]
圖右 :眾人齊心準備茶點。[攝影者:李惠伶]


圖左 :四位新委感恩資深志工的陪伴。[攝影者:李三字]
圖右 :2025年1月4日東大靜思堂舉辦組隊聯誼暨迎新活動。[攝影者:李三字]


圖左 :大大小小跳著竹竿舞,愉悅氛圍隨之渲染開來。[攝影者:李惠伶]
圖右 :組長林文秀(左)贈結緣品給新受證委員。[攝影者:童茹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