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4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延續環保初心 迎新入大家庭

延續環保初心 迎新入大家庭

E-mail 列印
「我做志工二十七年……」「我做環保十八年……」「我做環保超過十年了……」烏日區的七位新委、慈誠參與志工的長年歷程,都是做環保守護地球的快樂志工。直到參加慈濟培訓,才深深體悟到慈濟人的使命。

從做環保 初心,兩年培訓投入品書會、薰法香聽聞佛法,甚至投入慈善訪視、醫療志工及福田等各項勤務。更深入慈悲濟世的精神理念,個個像似脫胎換骨那般,容光煥發地分享自己受證後的心靈風光。

◎找到路 不怕緣來的遲

2025年1月5日的新年頭,臺中烏日環中環保站舉辦一年一度的迎新活動,有二百三十七人共襄盛舉。

志工提前地動員,做菜頭粿、包仔粿、紅麴米糕、大補湯等等菜餚,不管是香積、茶點還是場布,都是懷著一分喜事臨門的心情,迎接新的成員加入慈濟的大家庭。

同樣做環保進而培訓的賴秋煌,是維護長春公園的管理者。位在九德環保站的公園,是他每天必經之路。他看見一群志工熱心做環保,不由自主地走入環保站,加入環保的行列。

七十六歲的賴秋煌,膝關節退化,走路一跛一跛的。甚至培訓慈誠,得不到太太的支持。幸好有兒媳的認同與祝福,他才得以克服總總的困難,完成受證慈誠。雖然是含飴弄孫的年紀,他還能動就要來。他發願發願:「我每天在環保站做中學、學中覺。往後會更認真地行菩薩道。」

接觸慈濟有二十七個年頭的吳淑也,是最資深的社區志工。當天她的母雞——曾美玉是陪伴最久的一位。她回憶起1998年,參加慈濟義賣活動。因為買地瓜時,受到年輕老闆吳淑也的注意:「請問妳是慈濟人嗎?」

吳淑也曾聽朋友推說加入慈濟,不僅能幫助人,也能增長智慧。所以她想要成為慈濟會員。

吳淑也當年是以烤地瓜維生,那一念初發心,透過開環保車做回收、慈濟事,她樂於參加,當一個快樂的志工。今年好不容易穿上慈濟旗袍後,發現才是責任與學習的開始。

「只要緣深,不怕緣來得遲。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遙遠。」曾美玉用上人的靜思語,誠摯地祝福。

駕駛環保車的女中豪傑王日滿,也是樂於布施的榮譽董事。臉上洋溢著笑容地表示,「很開心能走進慈濟大家庭。我做環保有十八年了。過去只想做一個快樂的志工。但是現在才知道,環保志工是在門外,慈濟委員是在門內,真正成為委員才能學習得更多,也知道往後人生的方向,我真的很感恩。」王日滿心中的喜悅,有說不盡的感動。

王日滿經營紙箱廠,歷經鉅款倒閉、罹癌等人生巨變。幸而有上人法語相伴,度過重重難關,也積極投入環保。在培訓過程中學習到調和聲色,改善家庭氣氛,提升人際互動的關係。透過在慈濟的付出,她不僅智慧成長,更深刻感受到慈濟大家庭的溫暖與力量,滿懷感恩。

◎歡喜冤家 到同心同道

「我曾一個人在探尋,何處是慈濟大門,經過那靜思的指點,發現精舍就是芳鄰……」一首〈問心〉妙手生華的演繹,道盡今年七位新受證後,心所歸依靜思精舍修行的志向。

新委洪仲榮、林麗芬夫妻檔,從歡喜冤家,到同師同道,兩人是愈做愈有價值。洪仲榮坦言年輕時的火爆脾氣,喝酒、抽菸、賭博樣樣都會。雖然婚後收斂不少,但兩人卻也常常為了芝麻小事爭吵不休,誰也不讓誰。

洪仲榮任職空壓機公司的主管,2014年起往返大陸工作有五年時間。林麗芬與兩個女兒則留在臺中烏日的家。夫妻兩地相隔,聚少離多,倒有小別勝新婚的感覺。

就在2016年,林麗芬加入環保回收的隊伍。她做環保的歡喜,也影響著洪仲榮,進慈濟之前即把惡習戒掉。於2019年一起加入環保回收行列,非常地精進。從環保到見習委員,兩人參與薰法香,聞法精進,也在學與覺當中努力學習。

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洪仲榮還是覺得要用鼓掌的雙手繼續做環保之外,還要承擔更多,把心念照顧好。由於自己信受奉行的成長,讓心胸更開闊。他希望菩薩道上有更多的人能夠一起學習,走在慈濟道路上是很平坦。誠如上人所講的「對的事,做就對了!」

「我終於受證了,我很感恩走進慈濟,讓我的心不起煩惱。」個子嬌小,做事俐落的林麗芬,總給人樂觀正向的溫暖。她上臺感恩坐在臺下的公公,給予他們的支持,讓他們順利的為人群服務。她說:「也讓自己的心很自在快樂,最重要是做志工很充實,我很感恩。」

◎「活出精采高齡人生」講座

「請問在座超過六十五歲的人,請站起來!」講師黃明朝蒞臨分享「活出精采高齡人生」。他以親切的南部腔調問。臺下許多長者起身,他讚許道:「大家身體都很健康!真好!」接著,他鼓勵尚未參與見習培訓的人,務必聆聽上人的開示,學習「學與覺」的精髓。「學」就是持續學習,找到人生的方向與目標;「覺」,則是付出與造福人群。唯有不斷的學習與付出,才能活出精采的人生。

黃明朝固定在全省的長照據點服務,在長照認識一群平均年齡有八、九十歲的長者。他覺得要活得健康快樂,重要因素就是生活態度要健康。

國寶級的趙慕鶴老師,近一百零九歲高齡壽終正寢。他的智慧人生,令黃明朝敬佩與感動。趙慕鶴老師是鳥蟲體書法家,一生不斷的學習與付出。在九十五歲考上研究所。九十八歲以論文《中國書法美學研究—以鳥蟲體為中心》取得南華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名列金氏世界紀錄。

他說。趙爺爺一百歲要去學電腦,小姐跟他回說「阿公您學這個做什麼?」趙爺爺說,「我活到老、學到老。」

趙爺爺一百零六歲舉辦書畫展,義賣所得二百多萬捐給清華大學。為了要學習他的智慧,黃明朝憶起十六年前,與爺爺上三天五萬塊的課程,目的是為了幫學校募集建校基金。

「如果我一百零五歲,對人有幫助,我應該跟你們去。你們年輕可以等,我不能等,說走就走。」趙爺爺的生活智慧點滴,一輩子幫助別人,充滿光明正面。黃明朝以他招牌的灰諧風格分享,臺下的聽眾笑中帶淚,真情流露地表露無遺。那一刻,趙爺爺的豁達與生命力,深深感染了每一個人。

冬日的煦陽,暖暖照耀在大地。也在黃明朝分享中,人人臉上看見無比的光彩。尤其有新委、慈誠的發心立願,震撼人心。以「愛」為起點,人人回歸竹筒歲月,迎接嶄新的一年。

圖左 :2025年1月5日的新年頭,臺中烏日環中環保站舉辦一年一度的迎新活動,歡迎烏日七位新委、慈誠加入慈濟大家庭。[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新委左起林麗芬、吳淑也、王日滿等三位,在資深委員桑紅梅及曾美玉陪同,共度迎新活動。[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為了迎新,組隊前一天動員香積志工,一起合力準備豐富菜餚。就像辦喜事的心情,迎接菩薩。[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新慈誠梁文瑞(右一)向接引他入慈濟的嫂嫂謝良梅奉茶致意。[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環保志工彭佩華上臺響應參加見習委員培訓。她會中淚流不止地說:「很感動!」只想好好把握與慈濟的因緣。[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講師黃明朝帶動現場志工參與見習培訓的人。贈予一塊印有趙慕鶴老師的鳥蟲體書畫的檀香木。[攝影者:許順興]

圖左 :以「愛」為起點,人人回歸竹筒歲月,迎接嶄新的一年。[攝影者:許順興]
圖右 :現任烏日東園國小校長湯正茂,是慈濟志工。吹奏薩克斯風助興,悠揚的樂聲為活動增添了熱鬧氛圍。[攝影者:許順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