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臺灣最大的水災。記得在八八水災之前,上人曾提及八七水災難以忘懷大災難。2009年莫拉克風災有七百八十九人罹難。(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community/./images/community/AA999B90CCC2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2024年12月31日在高雄靜思堂舉行高雄慈濟志工與精舍師父們溫馨座談,主題是2009年8月6日莫拉克風災,預計分享者有四位,資深志工林景猷分享,上人指示,在災區實行六安計畫,志工難行能行的援建行動;公傳及外語隊志工何敏滄分享,慈濟在災區的救難行動,受到國際媒體肯定;教聯會志工朱妍綸校長分享課後輔導善效應;資深志工高蔡敏子分享,軍民一家親在杉林園區不分日夜,為大愛永久屋鋪設連鎖磚,讓鄉親安身享團圓入厝的喜悅。上人雖在臺北無法親臨現場,仍然透過直播陪伴著弟子們。
◎世紀的災難 慈濟人給希望
現年七十九歲的志工林景猷,於1993年受證,法號惟裕。林景猷分享,2009年莫拉克颱風(簡稱八八風災)已超過十五年。當時的災難比1959年的八七水災更大。他記得在八八水災之前,上人曾提及八七水災造成的災難。談到此林景猷笑著表示:「上人稍微點一下,弟子要認真聽。」
八八水災所下的雨水,差不多是高雄一年份的水量;因為雨量大,於8月10日高雄靜思堂首次幹部會議與本會連線時,宗教處王運敬轉達上人的指示:「要借重景猷師兄國際賑災的經驗,投入莫拉克救災工作。」林景猷表示:「當然做弟子的是義不容辭。」
隔天(8/11)林景猷邀請志工陳也春和林忠賢兩人,一起進入災區啟動勘災任務。林景猷說:「首先是到旗山關懷師兄、師姊,當時旗山已成立臨時辦事處,為了幫助災民大家都很忙碌,電話接不停……」
接著來到旗山國中,正好國軍用直升機載著山上災民降落在學校操場上,災民的家屬都集合在那裡,林景猷接著說:「當時的現場又吵又雜又亂,當下我馬上打電話給靜思堂協調中心的李義輝師兄,請求即時到旗山國中成立服務中心,將帳篷、桌椅、物資都載到那裏服務災民。」
他們三人前往旗山醫院,當下看到有一些往生者大體都放置旗山醫院內,場面哀戚,林景猷說:「再打第二通電話給協調中心,趕快聯絡人到旗山醫院助念。」事後他看到,報紙上刊登志工助念的照片,場面非常莊嚴。
後來林景猷一行人來到旗山鎮公所,剛下車就聽到從辦公室傳來很大的聲音說:「慈濟人來了!慈濟人來了!我聽了心很酸,但是也很感恩,慈濟人長期在全球社區付出,讓社區會眾感覺慈濟人可以依賴、依靠、期待和希望。」
◎回首來時路 八八賑災盤點
現年七十七歲的公關志工何敏滄,2004年受證,法號本杲。莫拉克的大災難,引來國際媒體前來關注,當時接待外賓的何敏滄分享:「在2009年8月11日當時的公關近二十人,早上七點二十五分公關團隊抵順賢宮。」
他們馬上進行場佈慈濟服務處、醫療站,將訊息傳回協調中心,陪伴災民家屬並接待中外媒體。何敏滄說:「特別安排李宗民和鄭武男兩位師兄,到旗山國中和旗山醫院,工作結束後又去尋訪八個地方,廟宇、醫院和教堂,目的是去發放和關懷愛灑。」
何敏滄表示,從8月至12月公傳和外語志工,接待許多國內外媒體和來賓,光是在順賢宮外國媒體,包括英國的BBC、紐約時報、路透社、美聯社……等等,有國內二十八個媒體,還有來自國外的十七個媒體,也有陸續單獨來訪的團體,都一一向他們報告,慈濟救災的經過與災後重建說明。
有一些感人的故事,本身也是受災戶的志工方上榮,當時在順賢宮對著何敏滄說:「有一個災民一直想不開想去跳水……」方上榮擔心之餘,總是寸步不離陪伴在旁,對於方上榮的陪伴行動,何敏滄說:「真的令人感動。」
在旗山醫院旁推放兩座貨櫃冰庫,是存放大體不全的屍塊,志工會陪伴他家屬認屍,當家屬在短暫時刻情緒崩潰,志工必須給予溫暖和肩膀依靠。
何敏滄特別提到,慈濟公關陪伴衛報的特派員和華爾街日報的記者。9月27日公關陪伴衛報記者到軍區採訪,晚上回到高雄靜思堂做簡報;何敏滄說:「當時已經傍晚,考慮如何為他們準備晚餐,我就想給他們泡香積飯,讓他體驗一下。」
沒想到效果很好,何敏滄接著說:「讓他們知道香積飯是秉持克勤、克儉、克難,省水、省電的精神。」衛報記者到達臺北,特地去參訪環保站,回去時他告訴何敏滄,將寫一篇文章登在衛報上,讚揚慈濟。」
從2010年開始,慈濟基金會成立莫拉克風災重建的辦公室,何敏滄承擔接待國外來賓政府官員等等,參與國內的開會,每年的研討會和政府機構、民間團體做協調的工作。當年3月4日以色列甘若非大使來參訪後說了一句話:「他以慈濟為榮。」他到世界各地都跟大家分享:「我就是慈濟人。」
3月27日美國國防部的中將古德曼,來訪問時讚揚慈濟,他說:「我們有能力快速地救災,但是我們做不到你們這麼樣快速的重建,還有長期的陪伴。」
2011年6月,歐洲氣候變遷小組有一些水手來參訪,何敏滄帶他們到長老教會拜訪,連明仁牧師說:「過去對慈濟有所誤解,現在感恩慈濟,未來希望慈濟能像幫我們一樣,繼續幫助受苦受難的人們。」
後來行政院決定成立一個永久性的一個機構,當年是2012年10月20日開會,三個月在臺北行政院內開一次會,何敏滄說:「我都有參加。」
2014年8月8日,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六樓也成立一個六百多坪展示館。裡面有一座非常大的3D立體的電影劇場,電影的結尾就是用上人的智慧法語「驚世的災難,要有警世的覺悟。」
◎大愛課輔班 大捨無求善效應
由於慈濟人在八八風災的救災工作若想詳述,三天三夜也說不盡,而溫馨座談時間有限,因此有許多人未能一一分享。例如杉林園區永久屋的入厝、學童的課業輔導所產生的善效應,志工雖未能現身分享,卻能從簡報中得知大家的菩薩行。
外型年輕看不出已六十五歲,志工朱妍綸校長於2000年受證,法號慮佳。莫拉克風災後在杉林園區援建大愛永久屋,朱妍綸校長遵循六安計畫,帶領教聯會志工到杉林園區設立課輔班輔導學童,長此下來產生不少的善效應。
令人鼓舞的杉林園區課輔老師們,榮獲2022年高雄市社會教育貢獻獎,志工朱妍綸表示:「老師們更當戒慎,慈悲喜捨清淨愛,教師宏願育英才。」
朱妍綸以簡報分享,在杉林園區舉辦藝術人文夏令營,整整五天的營隊,學生都能主動積極、歡喜學習,扎實地厚植美善資糧,令人欣慰。從孩子們的畫作看見希望與光彩;課程結束後,孩子們還會主動整理環境,真讓老師們疼入心裡。園區的孩子陳家宜已就讀大學,總會假日回來課輔班當志工,協助教學環境佈置、課程陪伴、資料整理,用心的程度不亞於慈濟老師們。
長大後孩子的回饋,已經就職的陳家興,每天下班後就會到課輔班,陪伴夜間課輔的學弟學妹們溫複習功課,還能承擔課輔,為課輔老師們分憂解勞。陳家興說:「我要一直當志工,像慈濟的師姑、師伯一樣,照顧學弟學妹們,讓他們心裡不再徬徨,讓他們看見希望。」當杉林課輔圓緣時,陳家興邀約杉林園區內的朋友,與他共同協助課輔班的學弟妹們,展現期末最好的成果。
杉林園區還設有「蕙質蘭心班」媽媽們於每次課輔班的師親會,都會主動提供自製的餐點,並勤練手語,滿心歡喜迎接每一位家長的到來。活動中,他們主動整理、布置學習環境;平時,他們持續關懷園區的學童,看見慈濟人文已然入心田。
有一位愛布施的媽媽雖不富裕,對於課輔班的布施從不吝嗇。有次她生病十多天,慈濟老師去關懷她,她高興到全身一直流汗,感動地說:「感恩你們都來關心我,我感覺我的病好了,晚上可以繼續去蕙質蘭心班上課了。」
有位孩子常常不進教室,卻又喜歡來課輔班或跑、或跳,住在隔壁的鍾謝菊賢阿嬤,那天晚上她也陪著孫子來上課。阿嬤知道這位不乖孩子的家庭狀況,把孩子拉入懷裡說:「媽媽不在身邊,不要難過,慈濟老師都在,我也可當你的阿嬤,你有任何的困難,阿嬤可以幫助你。」
這一幕「祖孫對話」溫情的畫面,更堅定教聯老師們,持續用愛鋪路,打造杉林園區成為有愛的家園。
◎希望家園 鄉親歡喜入厝
高齡八十二歲的志工高蔡敏子,於1995年受證,法號慮力。她分享,當初在杉林園區援建永久屋時,國軍弟兄們進駐大愛園區支援,軍民合力完成一條街的連鎖磚鋪設,大隊人馬一字排開,傳遞連鎖磚,讓她有軍民一家親的感覺。
當時馬英九總統在大愛屋前拉綵球,為住戶祝福「歡喜迎新厝、迎新年」典禮。陪伴鄉親入厝的高蔡敏子說:「鄉親打開大門進入屋內,看到志工為大家準備齊全的入厝禮,內心充滿感激,感恩慈濟人的幫忙,讓他們獲得重建家園的喜悅。」
◎正念勤修學與覺 精進力行菩薩道
溫馨座談最後由德宸師父開示:「八八風災的時候是真的很困難,剛剛講到了,有些單位不太認同我們去做這樣的事情。」可是上人秉持著這樣毅力,所以在〈十在心路〉當中就告訴大眾,在苦難中要長養慈悲,碰到困難的時候,就要激發自己的韌力,可是大家都做到了。
回眸八八風災時,慈濟人的菩薩身影已經深入在高雄每一個受災鄉親的心上。德宸師父表示,這也就是上人一直教導慈濟人要有「正念勤修學與覺」,然後就會「精進力行菩薩道」。所以慈濟人要勇猛精進的緊緊跟隨上人,行在這條康莊的菩薩道上面,每一個人都成為眾人所尊重的大菩薩。


圖左 :莫拉克風災後,許多大體放置旗山醫院內,場面哀戚;2009年8月11日,慈濟人在旗山醫院臨時靈堂助念。(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於8月10日高雄靜思堂首次幹部會議與本會連線時,本會王運敬轉達上人的指示:「要借重景猷師兄國際賑災的經驗,投入莫拉克救災工作。」林景猷(左一)表示:「當然做弟子的是義不容辭。」(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為了讓災民吃到熱騰騰的便當,志工於早上九點送出,共兩千一百七十六個熱便當送到屏東佳冬。(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慈濟公關陪伴衛報記者到軍區採訪,晚上回到高雄靜思堂做簡報;何敏滄(右四)說:「當時已經傍晚,考慮如何為他們準備晚餐,我就想給他們泡香積飯,讓他體驗一下。」(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3月4日以色列甘若非大使(左二)來參訪後說了一句話:「我以慈濟為榮。」他到世界各地都跟大家分享:「我就是慈濟人。」(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莫拉克風災後在杉林園區援建大愛永久屋,朱妍綸校長(左一)遵循六安計畫,帶領教聯會志工到杉林園區設立課輔班輔導學童,長此下來產生不少的善效應。(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左 :長大後孩子的回饋,已經就職的陳家興,每天下班後就會到課輔班,陪伴夜間課輔的學弟妹們溫複習功課,還能承擔課輔。(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圖右 :在杉林園區援建永久屋時,國軍弟兄們進駐大愛園區支援,軍民合力完成一條街的連鎖磚鋪設,不分日夜趕工。(螢幕截圖)[攝影者:黃玉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