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葉勤,在綠蔭大道上默默的清掃落葉耕福田。[攝影者:彭春蘭]](/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0DA70C0CE88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一畦畦的菜園,綠亮亮的蔬菜,葉面上的嫩芽 透著淡淡菜香,高麗菜層層包裹,顆顆清脆;包葉A菜的生長形態宛如花朵,紅鳳菜的葉片厚實飽滿。除了土壤改良和有機液態肥的精心施作,這裡的蔬果幾乎沒有蟲咬痕跡,現採的蔬菜也很乾淨,而這些來自於這個園區的園丁悉心呵護。
清晨,園丁陸陸續續的來到農園澆水,依照四時節令翻土耕作、播種插秧。每個小畦往往種植上百株幼苗,等待它們茁壯成長。在這過程中,園丁們怕幼苗被大風吹、狂雨下、蟲子咬,有些作物需要立竹竿支撐,有些則需加套網子保護;還要拉水管澆灌、勤除雜草、掃落葉,絲毫不能懈怠。
當冬瓜盛產、芥菜豐收之時,園丁們忙於採收外,還投入手工製作釀冬瓜。釀冬瓜需經過切片挖洞、高掛日曬等過程,最後製成香醇的蔭瓜。芥菜的醃製則需掛竹竿晾乾、撒鹽輕揉脫水成型。此外,還有其他志工也提供自家種植的南瓜、白蘿蔔、香蕉及蔬菜,一起響應義賣活動。
農園成立至今邁向第三個年頭,負責第一期農園的志工是彭春蘭,原先她不會務田,也沒拿過鋤頭,但是勇於承擔的一念心,她請教專業人士、參訪其他農園,邀請長照班的長者共同開墾這片荒地,接引環保志工認養菜園,如今彭春蘭已經是位種植達人。
搭建帳篷作為綠蔭休息區、搭雨棚存放工具、鋪設地草蓆、使用電動鋸修剪樹木等,這些工作都需要許多人力支援。許多人自發性的捐款贊助,每一份真誠的愛心共同讓這片土地熠熠生輝。
一月二日,正值歲末感恩會,特別邀請眾多志工參與聯誼活動,暫時放下忙碌的農事一同歡聚談笑。春蘭感性地說:「大愛農園的歡喜志工們,不畏懼夏日豔陽下揮汗如雨,也不畏懼寒冬冷風颼颼,一直默默地照顧著每一株蔬菜的生長。園圃志工團隊相互切磋,勤耕這塊福田,種植義賣所得全數捐於「弘法利生」專案或共修處。以歡喜心付出是一種享受,隨喜讚嘆。」
志工宋春蘭讚嘆:「志工薛乾昌自掏腰包,開闢一塊福田供大愛農園種植茼蒿,長得非常好,又有經濟效應。」薛乾昌謙虛的回應:「大家讚美收到了,感恩!」他補充道:「當初這塊菜園是為了栽種苦瓜,才開始動工發動募捐、募工,才有了今日的茼蒿。我只是一隻閃著微光的螢火蟲而已,微不足道,我也經由大家的熱誠參與,而從中獲得很多的喜樂。」
這一天大家起早,便開始忙碌準備前置工作:排放桌椅、架起大鍋,現採茼蒿準備煮湯圓,意味著圓圓滿滿好兆頭。大家各司其職,即便冬日低溫持續籠罩,氣氛卻是熱情洋溢。年長的志工們穿著厚重的毛衣,頭戴帽子、圍巾禦寒,人員陸續來到農園,有些人還帶著結緣品,場面好不熱鬧。
結緣品被擺上餐桌:豆干、海帶不可或缺,花生、木耳也來報到。九樣佳餚配上湯圓,為這冬日增添溫馨。一共十六位志工共餐,大家一起合十唱起供養歌。志工王德志分享說:「從菜園到餐桌,零距離的體驗,真的很棒!」熱呼呼的湯圓端上桌,伴隨著農園四周飄散的花果香、菜香與志工們的德香,一群志工談天說地,開口說慈濟、做慈濟,念念都在善的循環,大家互相交流都是法,每個行動,無不充滿正念,人人都有一顆歡喜心。


圖左 :志工周玉蘭準備手工製作醃製冬瓜義賣,檢視器具及需要的食材確保安全衛生。[攝影者:陳美鳳]
圖右 :志工曾玉媚及長者班長者林雲棋教授一起合力以電動鋸修剪樹木,以免日照遮蓋影響土壤及植物。[攝影者:彭春蘭]


圖左 :一月二日正值歲末感恩會,相邀眾多志工一起參加聯誼活動,放下忙碌的農事一起談天說地,感恩大家一起完成大愛農園的義賣。[攝影者:王德志]
圖右 :志工彭春蘭負責大愛農園的第一期種植,邀請長照班的長者開墾這片荒地,接引環保志工認養菜園,如今已經是種植達人。[攝影者:彭春蘭]


圖左 :志工韓福安將地面石頭挖平要鋪地草蓆。[攝影者:彭春蘭]
圖右 :三位志工分別是彭欽鈺(左)、王德志(中)、彭順裕(右)在大愛農園合力搭建雨棚。[攝影者:彭春蘭]


圖左 :志工彭詩然(左)及曾玉媚(右)合力醃酸菜。[攝影者:彭春蘭]
圖右 :志工薛乾昌幫忙農作,他也是第二期土地負責人,自掏腰包開闢一塊福田,供大愛農園種植茼蒿,長得非常好,又有經濟效應。[攝影者:彭春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