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5新年度,大中區舉辦一場專為年輕人打造的社區歲末祝福,搭配《父母恩重難報經》 演繹,將於1月12日在臺中靜思堂隆重展開。
這是一場由青年團隊自導自演、自己承擔工作人員的大型活動。有別於前年(2023)《無量義 法髓頌》,在這次的活動,年輕人除了是舞臺上的演繹角色,也以雙重或多重角色擔負協調、企劃、歲末祝福工作人員、宣傳設計、舞監、音控、機動、接待等各項任務,展現年輕人旺健的活力。
◎曲終人不散 青年組成軍願承擔
2023年7月,大中區《無量義 法髓頌》謝幕,感動的效應在年輕人心中漾起漣漪。演繹結束,曲終人不散,法髓頌的「我願意!」是每位參與演繹者烙印於心的slogan,但不是口頭上的口號,而是實際付諸行動。
青年團隊以地緣關係在各區推出一位窗口,將當區的年輕人集合起來,在平日舉辦讀書會、聯誼,以上人《靜思妙蓮華》法語為依歸,隨時充實靜思人文精神,彼此分享在社區參與活動或出勤的所得,維繫感情,讓人人不因演繹結束而散掉力量,此外也集結一群對演繹有興趣的青年,組成十四位成員的企劃團隊。
陪伴這群年輕人的陳品如說:「去年(2024)在豐原舉辦七月吉祥月活動時候,他們整群年輕人,號召彼此來到靜思堂,告訴我要承擔最後一場,稱為『年輕人的企劃場』。年輕人勇於承擔,我們甚感動,也歡喜地鼎力支持。」
陳品如讚歎年輕人的精進,在歲末證嚴上人行腳到臺中靜思堂時,也企劃上臺演繹一場,以無聲語言傳承靜思精神孝敬上人。年輕人理解力強、反應、動作都快,讓陳品如讚許有嘉,「主要是他們的行動力很強,又勇於嘗試,讓師姑、師伯很放心!」
然而青年團隊對自己的期望更高,他們希望藉著自己的力量,凝聚更多年輕人來認識慈濟,進而願意為社會盡一分力。可是,要怎麼讓更多年輕人走進慈濟的道場?
於是,團隊經過集思廣益,決定舉辦一場「青年版」的社區歲末祝福,讓年輕人學習平日「師姑、師伯」在承擔的各項工作,以了解歲末祝福的整個流程。協調組之一的劉子甄認為,自己承擔後,或許他們就會邀請各自的朋友進慈濟道場來。「歲末祝福搭配演繹,我們規劃《父母恩重難報經》,讓年輕人透過演繹認識孝道,也藉機向社會上的年輕人弘揚孝順的重要性。」
這場命名為「青春力 揚起善孝應」的青年社區歲末祝福,工作團隊的成員來自大中區,他們是2023年演繹《無量義 法髓頌》的白衣青年,有的是慈濟家庭的第二代、也有慈青學長,還有一部分在2018年演繹《父母恩重難報經》音樂手語劇和〈揮灑人生的彩筆〉的靜思鼓隊成員。
◎謙卑精進 向資深慈濟人取經
《父母恩重難報經》曲目有十幕,演繹時間只有半個小時,演繹聚焦在「孝」與「善」,捨去〈懷胎〉、〈十恩》和〈親情〉,從〈跪羊圖〉、〈序曲〉、〈子過〉、〈報恩〉、〈終曲〉和〈最美的笑容〉謝幕。
從開始動員到演繹,大約兩個月,但是企畫團隊早在2023年8月即開始醞釀,包括對經文、歌曲含意的理解,身為統籌的劉子甄不斷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如陳品如、劉容泔。
而劉子甄本人,從統籌曲目到導劇,又兼公關招待的角色,須比別人更認真,做的功課更多。每天上下班的八十幾分鐘時間,是她精進不斷聽歌的時刻,讓歌詞深烙心髓,倒背如流。
「黑衣下去了!」當幕次來到〈子過〉,劉子甄快速請「黑衣」退場,然後飾演兒子的林承均須上場。他,被一群不良少年圍毆,劉子甄再轉過頭去,兼顧一雙父母的「師姑、師伯」是否上場?
「師姑、師伯,我跟您說,看到您的小孩被打,您不可能笑著衝過去,一定是連滾帶爬跑去保護您的小孩!我們再試一次好不好?」「師姑、師伯」點頭應允,她轉身,向著背後四樓的音控室,提高聲浪請他們重播〈子過〉的音樂。
12月29日下午,合集排練,出場、退場反覆練習,每一幕次,什麼人該出場、退場,劉子甄扣準每個拍點,兼顧演繹者情感的詮釋,必要的時候,自己上臺手把手指導,向演員表達曲目的意涵。她告訴演繹人員,「唯有把自己帶進那個角色,融入情感,才能有同感地詮釋出情緒和表情。」
一個下午的排練,演繹人員可因幕次不同稍休憩,劉子甄一站就是三、四個小時,沒喝水也沒喊累,這樣的承擔力在臺下觀摩的許多資深慈濟人的眼裡,唯有拍手讚歎了。
陳品如說,「他們要我四點再來,我來看了一下,覺得他們沒什麼問題,不管功能執掌或演繹詮釋,都很認真在接軌,我們只要在『法脈、法髓』上,幫忙提點、補充一下就可以了。」
雖是如此,劉子甄對自己、對團隊的要求希望達到高標準,她說:「我們辦了一場這麼大的活動,號召了這麼多人,就是希望帶給觀眾一場非常感動的演繹,要能真正觸動到他們的內心,所以在演繹人員身上我們的要求很高,希望他們把情緒帶入,去渲染觀眾。」
◎合作好搭檔 一致目標揚善與孝
二、三十歲的年紀,步調走得快,年輕人有家業,也須拚經濟,溫度的留存考驗著整個團隊。不過,劉子甄還是很感恩每一位撐起這場演繹的青年團隊,「要把年輕人留住的難度很高,但是為了辦這場歲末祝福,我們大力號召中區的青年,發現只要他們有承擔工作,都願意走出來,各司其職地幫忙,這是讓我感動的地方。」劉子甄也很感恩最佳搭檔吳玉華,與她共同承擔協調組,搭起與組隊「師姑、師伯」的連結橋梁。
沒有彩排的非假日,吳玉華檢視整個活動該留意的細節,必要的時候,請求組隊支援。她說:「感恩這幾年有跟著師姑參與多場大型活動的課務和組隊的勤務,才能在這次的活動中,不至於瞎子摸象,也很感恩師姑、師伯很疼惜年輕人,都願意教我!」
當然,活動中難免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困難也會有,吳玉華忍功十足,遇到人事物無法排解時,她就回家請教也是慈濟志工的媽媽賴淑暖。媽媽是她的避風港和善知識,吸足了媽媽的愛,回到團隊,整裝再出發。她總是笑嘻嘻地喊著:「師姑、師伯,感恩您喔!」、「好唷!」讓人不疼也難。
彩排時,吳玉華緊隨著劉子甄,協助提點演繹人員該注意的拍點,劉子甄站多久,她就站多久,時而還須兼顧小蘿蔔頭是否要上臺排練《跪羊圖》了?「羊咩咩在哪裡?」她靠近小孩童,親自為他們戴上羊咩咩帽。小小個子的她,時而與他們玩在一起,半哄半推,就像孩子們的大姊姊般呵護著。
另個轉身,她又時時守護著年輕人的心,「這次是年輕人的盛會,你們不只演繹,也要當許多工作人員,賺很大唷!」
吳玉華說,「以前跟著師姑、師伯們辦活動,我們只須做好該做的事;年輕人辦活動,就要年輕人自己去處理很多事情。剛好藉此機會讓年輕人了解,平日師姑、師伯幫我們做了多少事。」不過團隊很有信心,合作無間,互相補位,完成不可能的巨大任務,大家朝向同一個目標,青春力揚善與孝,祈願迎來更多年輕人。
圖左 :劉子甄(前左)示範逆子的角色,告訴「爸爸、媽媽」詮釋對兒子的擔憂。[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2024年中區青年志工自己企劃在豐原靜思堂演繹,以「健康蔬食,平衡生態,我願意」為主題。[攝影者:李彥緰]
圖左 :青年志工自2023年《無量義法髓頌》演繹後,曲終心不散,每個月共修,凝聚情感。[攝影者:廖偉辰]
圖右 :劉子甄(左)扣準每個拍點,兼顧演繹者情感的詮釋,必要的時候,自己上臺手把手指導。[攝影者:張麗雲]
圖左 :資深慈濟人陳品如(左一)說,「年輕人認真接軌,我們只要在『法脈、法髓』上,幫忙提點、補充一下就可以了。」[攝影者:張麗雲]
圖右 :身為統籌青年社區歲末祝福演繹的劉子甄(右)謙虛請教有經驗的前輩如陳品如。[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青年團隊是青年社區歲末祝福的工作人員,身兼數職,也上臺演繹。[攝影者:曾富春]
圖右 :吳玉華(右)是協調組之一,她也身兼歲末祝福流程,更是劉子甄的好搭檔。[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吳玉華親自為孩子戴上羊咩咩帽,時而與他們玩在一起,就像孩子們的大姊姊般呵護著[攝影者:簡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