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啟動打掃機制 營造 居住空間
十二月七日這一天細雨綿綿,志工們依約來到林先生的家,門前有一個庭院,院裏擺放著一盆一盆看似待洗的衣服、置物箱、裝滿水的水盆及不要的廢棄物,空氣中彌漫著一股臭味撲鼻而來。
林先生家的正門,被屋內堆滿的雜物擋住打不開,志工從邊間的門進入,只見冰箱、洗衣機也被垃圾掩蓋,無法正常使用,只剩一條小通道可到達客廳。從客廳到廚房的狹小通道、唯一的房間、廚房,每一處都堆滿垃圾、廢棄物及損壞的傢俱,很難想像這裏可以住人,客廳的角落躺著一座已損壞的沙發,沙發上有件毯子、枕頭,看起來是案主棲身之處。客廳裏唯一的長桌上,電鍋、食物、垃圾放在一起,桌面都是水,分不清桌上的食物是否可以吃。
慈濟志工黃秀燕表示,林先生成長過程蠻辛酸的,家裡面都是垃圾,木頭床鋪腐爛了,連一個躺著、休息坐的地方都沒有。他智能不足,沒有辦法跟大家互動,很容易暴怒。又因安養院不收他,因此動用人力來幫他打掃環境,下午會請輔具志工送單人床、棉被來,讓他有一個整潔的屋子,有一個可以睡的地方。
◎志工的心願 給他一個家
志工們一人拿一個一器具,掃把、垃圾袋、鏟子進到屋內,快速的將瓶瓶罐罐撿起往垃圾袋丟,有的拿鏟子當畚箕,將垃圾一一掃進鏟子裡、裝袋,有的拿著鏟子一鏟一鏟的將垃圾鏟進袋子裏,在清出一袋又一袋的垃圾後,終於可以看見地板,大型損壞的傢俱,也有通道可以搬移至屋外,移不動就用滾的方式清出。
青年志工紀宜均收到邀約,把握因緣參與付出,她說有機會去幫助別人,應該要好好的把握,面對不好聞的味道,既然發心願意出來做志工,就要努力的去克服一切的障礙。
一家三口都來的志工林賴阿寶說,平時大家都忙,兒子也忙於工作,一家人可以見面的時間就是來到慈濟做志工。她說:「沒有苦難眾生,菩薩哪裏有修行的地方,很感恩他讓我們付出,幫他打掃得很乾淨。」
林賴阿寶的兒子林仕豪很開心,一家人可以一起來打掃。他說案家的屋裡到處都是螞蟻、蟑螂、蛆,還有老鼠的窩,屋主只能在客廳活動,房間、廚房都沒有辦法進去,我們把他家中不必要的垃圾都清出來,男眾志工把大型傢俱清出,女眾志工把地上的小東西,寶特瓶、鍋碗瓢盆做清潔,最後再清洗地板,整個家就會很乾淨。
志工蔡邱滿的兒子也在打掃行列中,她說兒子都來了,她一定要陪伴。看到案家的狀況,蔡邱滿說:「嚇死人!垃圾都滿出來了,蟑螂、老鼠,非常多。他好像活在地獄,我們把這裡打掃乾淨,讓他有地方可以睡覺,我們今天來做就有價值了。」
◎眾志成城 迅速完工
志工們眾志成城,一個早上四小時就將案家裏裏外外,整理得乾乾淨淨,也把案家要留下的桌子、椅子、鍋碗瓢盆等物品刷洗乾淨再擦乾,再依其意思擺放定位。案家位在山上的一隅,清出的垃圾、廢器物先堆放在里民大會堂前的廣場。
志工黃秀燕說:「由於里民大會堂地形特殊,市府環保車無法到點清理垃圾,志工會先去基隆靜思堂開小型環保車來,將這邊所有垃圾、廢器物搬上環保車後,再載到山上里長指定的地方堆放,然後再請市政府的環保車來載走,這樣搬上、搬下,來來回回至少要四、五趟,除了負責載送的志工,還會有二位師兄騎著摩托車跟著,到指定地點一同將垃圾搬下來。」
早上清潔告一段落用完午餐後,下午志工林峯亮及闕旺秋馬不停蹄的,再開著車子到輔具倉庫載來了單人床送到案家,志工幫忙定位並且把床板擦拭乾淨,鋪上薄被,放上厚實保暖的棉被,整個居所環境變得更明亮舒適,案家終於有一個可以好好睡覺的床。
參與打掃活動的志工,最年長的有八十歲、年輕的二十多歲,有母子檔,也有一家三口一起來的,大家同心協力,完成清掃任務。天氣寒冷,下著綿綿細雨,志工們身上濕漉漉的,看不出是汗水,還是被雨水淋濕,看到案家有一個乾淨、可以安身的家,大夥臉上露出滿意的神情。
圖左 :志工從客廳開始清掃,將地上廢棄物裝袋清出屋內。[攝影者:張泰元]
圖右 :志工蔡邱滿說,能夠讓他(案家)有個地方可以睡覺,今天來做就有價值了。[攝影者:廖春長]
圖左 :青年志工紀宜均(左)收到邀約,把握因緣即時付出。[攝影者:廖春長]
圖右 :一家三口都來幫忙打掃的志工賴阿寶(左)表示,沒有苦難眾生,菩薩哪裏有修行的地方,很感恩他讓我們付出,幫他打掃得很乾淨。[攝影者:廖春長]
圖左 :志工林仕豪(中)很開心一家人可以來做打掃,讓案家有一個乾淨的家。[攝影者:廖春長]
圖右 :廢棄物都清出後,開始清洗物品及地板。[攝影者:張泰元]
圖左 :志工將大量的廢棄物搬上貨車,運送到指定地點待環保局垃圾車載運。[攝影者:張泰元]
圖右 :移出的廢棄物,志工們先進行回收分類。[攝影者:廖春長]
圖左 :清掃完畢後,志工林峯亮(後排)及闕旺秋立即載來單人床,案家終於有一個可以好好睡覺的床。[攝影者:張京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