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新竹 歲末圍爐善循環 中醫齊來保健康

歲末圍爐善循環 中醫齊來保健康

E-mail 列印
2025年1月12日的早晨,太陽從原本灰濛濛的天空中露臉,儘管溫度仍低,但溫煦的陽光一掃志工們內心的憂慮,必竟低溫對部分居住偏遠的照顧戶而言,外出的動力相對較低,何況對身體微恙者更是阻力!慈濟人的大愛 也隨著這一束束的陽光,為照顧戶注入一股暖流。

◎良善循環 感動化行動

由於新竹靜思堂附近的交通幹道,正趕著農曆年前進行道路刨除加封,因而大部分來參加歲末圍爐的照顧戶,行程都稍微受到延誤,當他們抵達會場看見熟悉的志工,臉上無不露出安心的微笑。竹北和氣長期關懷五峰的慈濟志工林劭芸,一眼看到何雙慈女士(化名)和二位孫子即上前招呼。

劭芸表示,志工們長期上山關懷這家祖孫,他們雖然生活清苦,但奶奶仍積極面對人生的種種關卡。何女士平日雖忙於於生計,但對孫子的教養仍不遺餘力,更以身作則克勤克儉,教導孫子時時心存善念。一家人更力行五毛錢精神,隨時將零錢投入竹筒,希望幫助更多人,讓更多人得到溫暖。劭芸也覺得很有緣與這家人相遇,讓她看到社會良善的一面,也看到良善的循環。

何女士表示,每年雖只有新芽獎學金的頒發,以及歲末圍爐二次來到新竹靜思堂,但她都會把握機會帶竹筒回娘家,這是因為長期關懷的志工林紹芸,每個月上山關懷她們祖孫,那分虔誠的心感動了她,她也將感動化為行動,用回饋社會的心來回饋慈濟的關懷。

何女士分享說:「每次投竹筒是祝福自己也祝福別人,所謂施比受更有福,希望福氣傳遞下去。」何女士平日除固定擔任廚工外,假日也會打零工貼補家用,二位孫子看在眼裡,心中自是明白。孫子陳柏清表示:「希望奶奶身體健康,不要過勞,好好愛自己。」行孝行善的美德,從這祖孫的身行中表露無遺。

另一位家住竹北的吳春暉女士(化名)今天和先生一同前來,她表示很感恩慈濟訪視志工詹春媚對她一家大小的關懷,也很感恩她接送參加歲末圍爐,讓她感受到如同過年般的熱鬧團圓。因此她希望盡點心力,將涓涓細流的零錢匯入慈濟的功德海,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她表示:「人在困頓時,若有人願意伸手援助,就如同迷航時的那盞燈塔默默地指引著,往光明走去。」受人恩惠點滴也化作行動,讓人間處處有溫暖,就如同慈濟溫暖她的心一樣。

◎健康諮詢 中醫來關懷

今年健康諮詢依舊相當受歡迎,在短短的時間內就有四十一人次接受此項服務。今年最特別的是中醫科,因為考量一樓空間的區域性運用及看診的私密性,志工們特別在「源流館」搭設福慧隔屏做為診間。人醫會資深中醫師曾文馨,儘可能的將機會給新伙伴周琬詅中醫師,讓她可以有更多機會付出。

周醫師為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在慈大就讀時即常參加台北慈院平溪等偏鄉義診,因此對義診及慈濟活動相當熟悉,所以當有機會回新竹工作時,便主動找上人醫會。「在過往義診經驗中,我們會發現偏鄉不僅僅只有醫療資源不充分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用不同的醫療方式,改善這些居民的健康,增加更多正確的觀念,這相對也會改善他們的生活與環境。」

她分享著過往的看診經驗,在大醫院的病患幾乎重症者佔大部分,治療上困難度和患者面對治療的心態都不同,所以現在在診所看診,都會努力讓大家了解很多疾病可以事前預防,更可透過中醫的多元治療來改善。她笑著說:「有些人以為中醫只有針炙而已!」她說曾有位病患手掌生皮屑非常嚴重,經皮膚科治療未見改善,身體也因吃藥而有副作用產生,但經過一週的處置已改善大半,這就是要從身體內部根本去處理方為有效。

在就讀後中醫前,周琬詅本科學的是化學,因為有著一分對能直接幫助病苦人的心,而改學中醫,「後中醫的學生有一定的社會歷練,也有不同的原職業專長,因此非常清楚自己的從醫目標,使命感都比較重。」面對今天看診的照顧戶,除了細心問診外,也不時溫暖的提醒生活上應特別注意事項。

她表示現在人們生活工作壓力大,暈眩、酸痛、胃食道逆流及失眠問題多,這些都可以透過中醫,調理身體從源頭改善,而不會只達到表面症狀治療而已。周醫師也表示願意用過去工作經驗及義診得到的互動模式,更用心照顧每一位患者。

在溫馨熱鬧的圍爐後,新竹區資深志工和榮董代表各八位,依序引導照顧戶以「每戶」為單位,在「長情關懷聚大愛」的口令下,以感恩的心將祝福包送到他們手上,最後在主責志工陪伴下圓滿活動、互道祝福。

圖左 :吳春輝女士(化名)將涓涓細流的零錢匯入慈濟的功德海,期待讓人間處處有溫暖。[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何雙慈女士(化名)以身作則克勤克儉,教導二位孫子時時心存善念,在家力行五毛錢精神,利用回靜思堂機會,讓竹筒回娘家,希望幫助更多人。[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長期在五峰關懷的志工林劭芸(右),開心的向人文真善美志工蔣淑鈴分享照顧戶的善心毅力及點點滴滴。[攝影者:邱俊良]
圖右 :照顧戶在健康諮詢前,均會替每位來眾量血壓等前置工作,做好基本健康數據的登錄,讓流程更順暢。[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年關近了,需要牙科診療的比例較高,但處理的時間也較長,因此志工在等待區耐心陪伴待診人員,同時消除大家緊張的心情。[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慈濟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的周琬詅中醫師,仔細為照顧戶把脈,並用豐富的義診經驗,溫馨提醒病患正確的用藥常識。[攝影者:卓麗真]

圖左 :四位牙醫師就現場的設備,為照顧戶診療牙科問題,現場數十位牙科助理更熟練的做好準備及支援工作,是義診群中默契最好的一群。[攝影者:卓麗真]
圖右 :家醫科健康諮詢中,范文勝醫師除了給予相對的診療外,也不時提醒流感等疫情嚴重,外出仍應隨時佩戴口罩。[攝影者:卓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