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懷念圍爐的滋味 暌違五年慈濟冬令圍爐重啟

懷念圍爐的滋味 暌違五年慈濟冬令圍爐重啟

E-mail 列印
慈濟照顧戶鄭先生才踏入慈濟大雅共修處,情緒就激動了起來。因為五年前(2020年元月12日),他陪著爸爸也是來到這裡參加圍爐活動,和爸爸一同用餐,也夾菜給爸爸吃,和爸爸一同欣賞台上的表演…...

後來 因為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每年必辦的圍爐活動也因此暫停。這一停就五年之久,終於在2025年1月11日重新舉辦,鄭先生再次來參加圍爐活動,可是這一次,他的爸爸卻缺席了。

鄭爸爸在不久前過世了,鄭先生想到不能再陪爸爸一起來參加圍爐,也不能再為他夾菜,不爭氣的眼淚怎麼都停不下來。

◎迎新迎心 修門面顧身心

元月11日才上午七點左右,大雅區慈濟志工們已開始忙進忙出,從報到區、義剪區、健康諮詢區、春聯結緣區…等。即使第一波寒流也搶來報到,外面天氣冷颼颼,但引導志工一聲聲「新年好」、「歡迎您」、「請隨我來」…,一句句溫暖了大家的心,歡喜迎接慈濟照顧戶的到來。

「義剪區」四位美髮師已早早就定位,準備年前來為大家整修門面。其中曼都髮廊大雅店有三位美髮師也來響應義剪服務。店長林千閔表示,雖然年關將近,店內生意正值忙碌之際,但仍願意排除萬難,抱著回饋社會的歡喜心來參與。她們甚至比上班時間再提早半小時來到共修處,只為能多服務幾位案家。

今日「健康諮詢區」由中區人醫會郭儒綺醫師來為大家服務,她是聖原中醫診所的院長,也是已受證慈濟志工。每逢大雅社區辦圍爐活動或是社區的健康講座,郭醫師總是義不容辭來幫忙。今日她也特地帶了二位員工來當一日志工,為大家服務。

郭醫師表示,因為今年冬天特別冷,很多照顧戶會有關節疼痛、高血壓和肩頸酸痛的問題,她特別將診所的紅外線燈及電療儀器搬到共修處來。經過拔罐、熱療及電療後,應該可以緩解痠痛不適的症狀。

◎大愛共善 歡樂一家親

農曆新年將至,圍爐聯歡活動就以熱鬧的舞獅表演做為開場,祝賀大家新的一年,萬事平安吉祥。志工也用最經典的歌曲〈我們都是一家人〉帶動全場,大家一同歡唱,一起共享快樂相聚的時光。

緊接著是圍爐最高潮的「上菜秀」,二十位志工每人手端第一道菜「五福臨門」大拼盤,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上菜。用餐期間,活動組還安排了許多團康帶動、歌曲猜謎、魔術表演等節目。現場席開十八桌,有近一百五十位的慈濟照顧戶、居家關懷戶及貴賓,一起享受家庭和樂圍爐的氛圍。

今日特地邀請大雅區里長來參與,上楓里里長鄧兆堂先生上台致詞,表達對慈濟的欽佩和感恩,當然最重要的也呼籲民眾遇到難關千萬別放棄,最快和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找里長幫忙。

鄧里長表示,現今社會有許多慈善團體,就像慈濟會賜與溫暖共度難關。而臺中市政府社會局這邊有馬上關懷急難救助,也有提供安置的服務。民眾遇到困難,可以先到各里辦公室找里長幫忙,透過里長共同協尋各項社會資源,這樣就能讓民眾度過難關,也共同體會到社會的溫暖。

◎翻轉助人 因為知道沒錢的甘苦

圍爐活動中,安排了三位大雅區慈濟志工陪伴關懷的個案上臺分享。首先分享的是朱女士,早期和先生靠撿拾回收物維生,後來先生生病了,無法負擔醫藥費用。經社會局轉介給慈濟基金會。2007年由大雅訪視團隊開始陪伴,這一路朱女士歷經喪夫、車禍受傷…等狀況,她很感恩志工的陪伴,她說:「慈濟就像是她的娘家,讓她有依靠。」

朱女士從2010年2月開始,只要有空就到環保站做志工。現在的她,也開始每月捐款,雖然金額不多,但她覺得非常開心,因為她很了解沒有錢的「甘苦」。

另一位分享者洪女士,2019年面臨先生罹癌過世,且正逢新冠疫情升溫,影響工作收入。二個女兒皆讀高中階段,親友也無法援助,經濟頓時陷入困境。2020年提報給慈濟基金會,慈濟志工一路陪伴洪女士一家人度過難關。

令人振奮的是案長女去年(2024年)大學畢業,順利就考上高考,九月已分發至竹北國稅局上班,對家庭經濟有了很大的幫助。洪女士從那一刻起發願做志工。2025年新的一年,她開始利用假日至大雅環保站學習垃圾分類,也發願要將那份愛再繼續傳給更需要的人。

案長女陳小姐也到場分享:「我要感謝慈濟在我們需要幫忙的時候伸出援手,感謝菩薩讓我們在這裡,感謝慈濟師兄、師姊幫忙,感謝媽媽在爸爸生病的時候為我們遮風避雨,讓我能努力讀書,考上高考。日後會當媽媽的依靠,好好孝順媽媽。」

◎見苦知福 最有福

最後一位分享者洪先生上台,他要感恩慈濟及長期陪伴關懷的蔡麗紅師姑,讓他們一家生活可以進入正常軌道。麗紅師姑就像家人般的關心他們、保護他們。

從小父母離異的洪先生,後來爸爸再婚,也多了一個妹妹,可是繼母不幸於2015年罹癌過世,在臺中慈濟醫院社工的提報下成為慈濟照顧戶。之後外婆來家裡照顧兩兄妹,但2020年外婆和爸爸相繼罹癌,家庭生活更陷入困境。

讓他最害怕的是,若爸爸、阿嬤都不在了?他跟妹妹要怎麼辦?但他並沒有沮喪,反而是更堅強、更懂事去照顧生病的爸爸及阿嬤。他從國中開始就會利用假日打工賺錢,分擔爸爸的經濟壓力。一直到考上大學,為了能照顧家人,選擇騎機車上下學,往返於臺中彰化間,放學後又繼續到家樂福打工。

2023年初,洪爸爸最終不敵病魔往生了。洪先生大學畢業後,也找到了穩定工作,仍盡心照顧好阿嬤的和妹妹,陪伴阿嬤定期回診。他沒被命運打倒,反而成為更上進的青年典範。發願未來生活穩定後,也能參與志工行列。

任職於聖原中醫診所的員工劉霈萱小姐,首次參加健康諮詢區的一日志工,對於個案洪先生的分享格外有感觸。劉小姐表示,自己有四個孩子,身為媽媽的她,聽到分享,不忍鼻酸起來,這孩子怎麼懂事到令人不捨。

再想想今日健康諮詢的看診者,也想到自己平時不管是孩子或是家人遇到身體不舒服,就有郭醫師幫家人把關,完全不用擔心看醫生的問題。劉小姐今日所見所聞,如《靜思語》所云:走入人群去付出,從人生的苦難,體會自己的福,自我警惕生活節儉些,就能幫助很多人,此即「見苦知福」。

◎懷念圍爐的滋味

照顧戶鄭先生一踏入慈濟大雅共修處,情緒就忍不住激動起來。因為五年前(2020年元月12日),他陪著爸爸也是來到這裡參加圍爐活動,和爸爸一同用餐,也夾菜給爸爸吃,和爸爸一同欣賞台上的表演…。

然而這一切都已成追憶,因為爸爸在不久前過世了,鄭先生想到沒有爸爸一起來圍爐了,不爭氣的眼淚怎麼都停不下來,一旁的媽媽也哭了。

一旁陪伴的志工陳美足立即上前安撫媽媽,除了誇讚鄭先生的孝順,也請他將淚水化為力量,照顧好媽媽及妹妹。「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耳熟能詳的一段話,便是道盡了此時鄭先生的心境。

首次參加圍爐活動的獨居長者呂先生,沒有吃素習慣,志工問他:「吃得習慣嗎?」呂先生靦腆說:「我覺得你們煮的素食比葷食好吃耶!尤其那個滷筍干,特別好吃。」

呂先生表示,自從雙親過世後就一人獨居,平常吃飯就自己一個人,就算過年也一樣,今天能夠和這麼多人一起吃飯,內心感到非常窩心和溫暖。

同樣也是獨居的陳先生,平時也是一人過活。第一次參加慈濟圍爐活動,感恩慈濟幫助他度過難關。回想過往年輕意氣風發時,也曾捐錢幫助過別人,也曾有家人在身邊…,話說至此,陳先生眼眶泛紅,當下也發願,未來要是再有能力,必當幫助他人。

圍爐當中,耳邊不時聽到「我好想你喔!」「回家的感覺真好!」「想念師姊煮的素食,好好吃喔!」「好懷念這麼多人一起吃飯的感覺喔!」…,志工與案家一聲聲的問候與感恩,如同寒冬裡的暖爐。活動最後,慈濟志工雙手恭敬送上冬令物資及林清棠醫師發心捐贈的毛毯給案家們,圓滿了「大雅社區冬令圍爐發放聯歡」活動。

未來的道路或許還會有波折,但因為有彼此的陪伴與關懷,終會在困境中尋找到溫暖,並將這份愛傳出去。讓我們一起帶著這份愛與感恩,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圖左 :任職於聖原中醫診所的劉霈萱小姐(穿志工背心),首次參加慈濟健康諮詢區的一日志工,對於個案洪同學的分享,看到他的懂事,令人鼻酸與不捨,也反觀到自己的幸福。[攝影者:許素真]
圖右 :「義剪區」四位美髮師準備年前來為大家整修門面。其中曼都髮廊大雅店三位美髮師雖然年關將近,店內生意正值忙碌之際,但仍排除萬難,抱著回饋社會的歡喜心來參與。[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現場席開十八桌,有近一百五十位的慈濟照顧戶、居家關懷戶及貴賓參與,一起享受大家庭和樂圍爐的氛圍。[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個案朱女士(右)感恩慈濟志工十幾年來一路的陪伴,她說:「慈濟就像是她的娘家,讓她有依靠。」她現不但投入環保志工行列,更翻轉手心捐款助人。[攝影者:羅承易]

圖左 :個案洪先生(右)上台感恩慈濟,以及長期陪伴的蔡麗紅師姑(左),讓他們一家生活可以進入正常軌道,她就像家人般的關心他們、保護他們。[攝影者:羅承易]
圖右 :個案洪女士(右)與案長女陳小姐(左)上臺分享,案長女感恩慈濟在她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感謝慈濟志工的幫忙、感謝媽媽在爸爸生病時,為她們遮風避雨,讓她能努力讀書考上高考。日後要當媽媽的依靠,好好孝順媽媽。[攝影者:羅承易]

圖左 :呂先生(右)表示,自從雙親過世後就一人獨居,平常吃飯就自己一個人,就算過年也一樣,今天能夠和這麼多人一起吃飯,內心感到非常窩心和溫暖。[攝影者:羅承易]
圖右 :慈濟志工雙手恭敬送上冬令物資及林清棠醫師發心捐贈的毛毯給予會案家,圓滿了圍爐發放聯歡活動。[攝影者:羅承易]
圖左 :照顧戶鄭先生(右一)一踏入慈濟大雅共修處,情緒就忍不住激動起來。因為爸爸在不久前過世了,想到此次沒有爸爸一起來圍爐了,不爭氣的眼淚怎麼都停不下來,一[攝影者:羅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