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3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青年的影響力 長者感受到了

青年的影響力 長者感受到了

E-mail 列印
對郭俐妘來說,2025年1月12日是相當特別的日子,除了承擔青年場「青春力 揚起善孝應」社區歲末祝福的工作人員,也要參加培訓委員說明會,她頻繁地在臺中分會樓上樓下奔走,雖忙碌卻充滿活力。

◎追隨父母 茹素 大愛臺引入門

父母茹素超過四十年,郭俐妘從小就跟著吃素,先生也是素食者,婚後生下鍾明恩、鍾明家兩個胎裡素寶寶後,郭俐妘退出職場,全心照顧家庭。為了讓孩子能吃到健康安心的素食,他們的午餐便當都是郭俐妘親手準備,她對兩個孩子最大的期望就是「終生茹素」。

郭俐妘十幾年前首次踏入彰化靜思堂,是為了上壓花課,多年來上過各種課程,這期間歷經懷孕生子,兒子讀小學時,在教育志工的推介下,她帶著一雙子女進了親子班,也開始知道慈濟有許多活動可參加。

「我其實是被《草山春暉》吸引,從此愛上大愛臺的節目。」郭俐妘從大愛劇場認識慈濟,上人的開示屢屢讓她感受良多。接著,又發現每個節目都很有意義,也讓她了解到慈濟對社會的付出。「真正接引我的是大愛電視,讓我真正了解慈濟。」

郭俐妘也加入大愛媽媽,走進校園說故事,進而成為社區志工。搬到臺中後,參加見習培訓,但她卻在「當快樂志工就好」與「一起報名培訓委員!」的兩個聲音中搖擺不定。

◎不應只是隨喜 要提起勇氣承擔

郭俐妘喜歡在線上聽分享,曾聽全球志工總督導黃思賢說到,「慈濟門內好修行」,讓她印象很深刻,「慈濟家大、業大、人多,在共事上多多少少一定會有摩擦,慧命是自己的,怎麼能讓這些摩擦阻礙自己往前走?」她心裡這麼想著。

有一次,在彰化靜思堂舉辦的歲末祝福,她抽到一張《靜思語》籤,「切莫空過︰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不要心存等待,等待才會落空。」大愛媽媽圓緣時的結緣品上的《靜思語》,正面寫著︰「人事的艱難,不但是智慧的磨刀石,也能長養智慧與勇氣」,背面寫著「藉改良態度來改善表現。」這些都化解了郭俐妘的猶豫,雖確定自己會參與培訓,仍覺得不一定要在今年。

「同樣是女性,為什麼上人可以有這麼大的願?為什麼有那樣大的力量影響世界上這麼多人?」想到上人的偉大,郭俐妘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也想到有師姊跟她談起當快樂志工只是隨喜(隨自己喜歡而做),讓她覺得不應如此,應該要更精進。

「該做的事情就去做。」與先生討論時,先生認同地推了她一把。又想到黃思賢說過的話,「沒有受證等同於沒有修業完成,只是在旁聽,可以進進退退,而受證就是一種承諾,志向堅定,就像蓋了章,要在菩薩道上往前走。」

因此,就在1月11日,青年社區歲末祝福的前一天,郭俐妘終於拋開所有顧忌,完成自傳並交出報名表,她不再只當隨喜的志工,決定做勇於承擔的慈濟委員。

◎小小年紀愛閱讀 立願追隨母親受證

郭俐妘的一對子女鍾明恩、鍾明家也參加青年社區歲末祝福的《跪羊圖》演繹,他們在1月4日的彩排現場,沒滑手機,也沒嬉笑玩鬧,而是各自捧著一本書,很認真地閱讀著。

就讀雙語學校,且又十分喜歡看書,厚厚一本英文故事書,鍾明家很快就能讀完,喜歡的書還會一讀再讀。除了常買書,也經常收到親友送的二手書, 因此家中充滿多樣化的書籍,閱讀也就成了他們最好的精神糧食。

就讀國一的鍾明恩,從國小一年級就在彰化靜思堂上親子班,現在也是親子班的小志工。他很喜歡參加慈濟活動,也很愛跟同年齡層來自不同地區的小志工交流。

「父母恩很難報,要隨時隨地幫爸爸媽媽做事,減輕他們的負擔……沒有報父母恩,會成為此生最大的遺憾。」演繹的情節,深植在鍾明恩心中,〈報恩〉的曲子他尤其喜歡,每天晚上都聽。

就讀小學五年級的鍾明家,幼兒園中班時,跟哥哥一起在彰化靜思堂上親子班,兩年前從彰化搬到臺中,仍持續在民權會所上課,「親子班安排的活動都很好,很有趣,而且每次的課程都不一樣,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鍾明家是媽媽廚房中的最佳幫手,平常會幫媽媽洗菜、切菜、煮菜,也會跟爸爸撒撒嬌、按摩。在父母的疼愛中成長,她覺得很幸福。

兄妹倆自小浸潤在慈濟的境教中,持續參加慈濟活動,也都說長大要加入慈青,以及參加慈誠委員培訓。有一年的歲末祝福,精舍師父跟鍾明恩說「你一定要當慈誠喔!」他一直深記在心。

◎給母親最好的生日禮物

郭俐妘選在歲末祝福這天提前為媽媽慶生,特別邀父母從桃園來臺中靜思堂,參加歲末祝福也看演繹。第一次走進慈濟道場,媽媽郭呂美玉止不住地讚歎說,「這裡的空間感很好,可以讓人靜心沉澱,環境莊嚴又清雅,會讓人還想再來……」爸爸郭枝壽也認同地附和著。

郭俐妘除了送上精心準備的禮物,還特別安排參加這場別開生面的歲末祝福,讓郭媽媽非常開心,「大家都很親切地招待,就如對待家人一般,真的很貼心!」郭媽媽很享受臺中靜思堂溫暖的人情氛圍。

「這些年輕人真棒,邊走邊比手語,還比得那麼整齊,連那麼小的孩子都這麼會比!」坐在貴賓席第二排,看演繹特別清楚,〈報恩〉那段手語讓郭媽媽開了眼界。

看到這麼多年輕人用心演出《父母恩重難報經》,郭媽媽非常感動,她覺得現今的社會很功利,不注重孝道,很需要這樣的帶動。「他們把孝道的意義都呈現出來了,這樣的效果很好,可以教育現代人,這群年輕人讓我覺得很有希望。」

看著這群有能力與執行力的年輕人,郭俐妘不禁反思自己在這樣的年齡,都在做些什麼?「能在這個年紀,就發心來慈濟付出,而且做得這麼好,他們真的好棒!」雖未能參與演繹,郭俐妘仍為他們讚歎,也很高興自己是工作人員之一。

圖左 :「這些年輕人真棒,邊走邊比手語,還比得那麼整齊,連那麼小的孩子都這麼會比!」《父母恩重難報經》中〈報恩〉的手語演繹讓郭媽媽開了眼界。[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讀國小五年級的鍾明家(中右)十分喜歡閱讀,厚厚一本英文故事書,她很快就能讀完,喜歡的書還會一讀再讀。[攝影者:曾富春]

圖左 :郭俐妘(前二)承擔捧燈、報到組的工作人員,歲末祝福當天她報名培訓委員,心裡踏實多了。[攝影者:范森發]
圖右 :看著舞臺上為這場歲末祝福用心付出的年輕人,郭俐妘雖然無法參與演繹,仍為他們讚歎,也很高興自己是工作人員之一。[攝影者:林萬教]

圖左 :〈天雨天花〉時,演繹菩薩手接花朵的姿態靜定而優雅,讓人陶醉其中。[攝影者:楊凱誠]
圖右 :「媽!」那石破天驚的一呼,演繹負恩兒的廖偉辰,感情的投入,讓人深刻感受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懊悔。[攝影者:簡鴻海]

圖左 :歲末祝福結束後,鍾明恩(右一)與鍾明家(左二)陪外公外婆到火車站搭車回桃園。[攝影者:郭俐妘]
圖右 :鍾明恩(右二)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在彰化靜思堂上親子班,現在已是國中一年級,仍在親子班當小志工。[攝影者:李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