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21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中 寒冬圍爐 溫暖感恩戶的心

寒冬圍爐 溫暖感恩戶的心

E-mail 列印
2025年1月天寒地凍,心田聯絡處廚房從9日起炊煙四起,陸續有慈濟人為11日圍爐備料;10日更是如火如荼的進行,製作素蝦、菜頭粿、幸福丸子……,五個和氣至少四十五位的香積團隊都使出渾身解數,製作出美味 又營養的料理。

今年承擔香積總窗口的潭子區志工陳麗敏,利用沒有帶孫的空檔,9日上午就自己先去採買,她對上人的理念克勤、克儉、克己信受奉行,在香積領域經驗十足,所有食材都經過詢價、比價後,再配合菜色挑選食材,希望能以最低的價位食材做出高檔的餐品。

陳麗敏也是溝通、協調高手,五個和氣再加五個組長,每個人都各有想法,尤其是香積幹事都有一定的原則,一起共識如何分配各自所負責的菜色,如何同時在廚房運作,在在都考驗著香積團隊的向心力,也考驗著陳麗敏的溝通能力。

她說:「比如第一道是冷盤,就由各和氣去認養菜,我們總共有八道菜,每個和氣認養幾道菜,共同完成。菜色方面是以最簡單的、當季的,最天然的食材下去設計手工菜。比如說潭子區的素魚還有素蝦,都是手工菜,都是自己做的,完全沒有不該有的加工配料。特色是以一般我們自己要吃得做法,來給會眾吃的菜,就是讓他們就是有一個溫暖的感覺。」

陳麗敏表示,圍爐是慈濟功德會成立以來,上人對於照顧戶的疼惜,他們正在經歷困苦,就是在歲末這個時候,請他們回來吃吃飯,讓他們有一個很溫馨的時刻,我們是以這樣心態來舉辦,這就是慈濟的歷史,所以我們要秉持上人的理念,延續下去。

潭子區做粿團隊,志工余文建和同修吳秀梅聯手,在照顧戶圍爐的菜餚上準備一道創意菜頭粿。余文建說:「我們農曆過年,家家戶戶的年菜都會有一道菜頭粿,象徵好彩頭,所以這次照顧戶圍爐,我們特別研發創意菜頭粿,不只是白蘿蔔,我們還加了南瓜和紅蘿蔔口味,變成三色菜頭粿,擺盤起來很喜氣,就是要照顧戶感受到我們的用心。」

北屯區資深香積志工姚容敏,從事便當業,平常自己製作素料,早在幾天前就開始準備,她貢獻她的專長,自己製作素香腸、素鴉、花生豆腦全部貢獻出來。

她說:「今天的感恩戶大部分是葷食,要讓他們接受素食,需要多一點心思,先有點味道、香氣,讓他們留下好印象,下次再邀請才能如魚得水。」她昨晚把花生豆腐做好,已經十點多,擺盤後再加素羹和素丸子和松子,不輸一般辦桌菜,美味、豐富、營養,色香味十足,真正表現慈濟人的誠意。

北屯區製作素魚翅丸,以杏鮑菇、金針菇、在來粉、糯米粉再加調味、胡椒粉,和成丸子,蒸熟後,再炸過就可以擺盤。工序非常繁複,需要很大的耐心。另外看到盤子上綠色小愛心上在擺上蕃茄切成紅色小愛心,象徵心心相印,愛心連連。

◎十全大補陽 溫暖人心

寒冷的天,圍爐年菜中,十全大補湯是最貼心的一道佳餚,溫暖人心。最能溫暖心房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愛與關懷。

北屯志工張敏燕表示:如果圓桌上有一鍋熱熱的湯,身體暖了,心裡更溫暖,所以用心的準備十全大補湯,要來暖暖照顧戸的胃。十全大補湯裡食材很豐富,以麻油、紅棗、薑先熬成湯底,再用猴頭菇、黃帝豆、玉米、丸子、山藥、美白菇,這些食材先燙熟,再一一放進湯鍋,再加入湯底,就成一道美味的大補湯。

資深志工王碧雲說,油飯要煮得好,是要有訣竅的,米要先泡水,再用熱水川燙,再撈起蒸20分鐘。 食材配料先炒好,有青豆仁、紅蘿葡、芋頭、香菇、杏鮑菇、小麥卷,紅、白、綠、黑搭配,色香味俱全。
油飯先裝在圓紙盒內,再回扣在盤子上,油飯面點餟些腰果,再搭配炸魚翅丸,就是一道飽足感十足的香Q油飯,讓人垂涎欲滴。

「上菜了!」二十四位慈誠師兄穿著整齊制服、頭頂戴上廚師帽,雙手端起美味膳食,恭敬的上菜,音樂﹤甜蜜的家﹥環繞著會場,幸福的氣氛洋溢在講經堂裏面。大圓桌鋪上粉紅色的桌巾充滿喜氣,志工們懷著感恩與恭敬心獻上菜餚,每道菜色帶有濃濃年味,圓桌上的火鍋冒著熱氣,熱呼呼的補湯,希望照顧戶的身體暖了,心裡更溫暖。

剛受證的志工林昆騰,第一次來參加上菜秀,就來這裡服務照顧戶。還有一位也是剛受證的志工陳英雄,用歡喜愉快的心,來服務感恩戸,祝福他們新的一年,平安健康。

潭子區照顧戶黃小姐第一次參加圍爐,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孩子乖乖坐在位置上真不容易。她說:「就是心存感恩,沒想到剛搬到潭子區,去年五月時,先生車禍,粉碎性骨折,不能工作,我自帶兩個小孩,生活陷入谷底,幸好有慈濟。非常感恩慈濟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讓我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愛。以後我們有能力了,我們會想要一起參加慈濟活動,一起出來幫助大家。」

她表示:剛才看到影片九二一地震時,我深有所感,因為我差點被埋在裡面,逃出來那剎那一轉頭,房子整個垮掉了。幸好人員平安都沒事,所以只要是提到地震都會讓我震驚不已,所以抱著感恩心,我們也以這樣感恩心教育孩子。

北屯區照顧戶朝女士帶著女兒田小姐參加圍爐活動。她說:「我們已經來好幾次了,覺得菜餚很豐盛很精緻又好吃,可以感受到慈濟師兄師姊的用心,我覺得蔬菜多吃比吃肉更好。」她述說幾年前在家裡突然腳無力,接著兩隻腳骨折就打上鋼釘,從此生活陷入困境,幸好慈濟來幫助他們,最近已經嘗試打零工,但雙腳仍然不能久站。女兒田小姐長得很清秀,會幫忙媽媽做家事,對大補湯情有獨鍾,直說好喝,已經喝兩碗了。

誠如陳麗敏所說,歲末邀請照顧戶,回到聯絡處吃一頓熱騰騰的飯。是慈濟慈善志業的重要里程碑。慈濟以人為本,以愛以善為宗旨,慈善一直都是慈濟的根,只要根札得深,慈濟這棵大樹就會很穩固,千年永在。

圖左 :圍爐菜餚總共有八道,每個和氣認養幾道菜,共同完成。菜色方面是量以最簡單的、當季的,最天然的食材下去設計手工菜。[攝影者:林麗娟]
圖右 :潭子區的陳麗敏(右一)說:素魚還有素蝦都是手工菜,都是自己做的,完全沒有不該有的加工配料,特色是以一般我們自己要吃得做法,來給會眾吃的菜。[攝影者:林麗娟]

圖左 :素蝦都是手工菜,都是自己做的,完全沒有不該有的加工配料,特色是以一般我們自己要吃得做法,來給會眾吃的菜,就是讓他們就是有一個溫暖的感覺。[攝影者:林麗娟]
圖右 :潭子區做粿團隊,志工余文建和同修吳秀梅聯手,在照顧戶圍爐的菜餚上準備一道創意菜頭粿。[攝影者:林麗娟]

圖左 :余文建說:「我們農曆過年,家家戶戶的年菜都會有一道菜頭粿,象徵好彩頭,所以這次照顧戶圍爐,我們特別研發創意菜頭粿,不只是白蘿蔔,我們還加了南瓜和紅蘿蔔口味,變成三色菜頭粿,擺盤起來很喜氣,就是要照顧戶感受到我們的用心。」[攝影者:林麗娟]
圖右 :王碧雲(右一)說,油飯要煮得好,是要有訣竅的,米要先泡水,再用熱水川燙,再撈起蒸20分鐘。[攝影者:林麗娟]

圖左 :油飯先裝在圓紙盒內,再回扣在盤子上,油飯面點餟些腰果,再搭配炸魚翅丸,就是一道飽足感十足的香Q油飯,讓人垂涎欲滴。[攝影者:林麗娟]
圖右 :北屯區資深香積志工姚容敏(左),從事便當業,平常自己製作素料,她前一晚把花生豆腐做好,已經十點多,擺盤後再加素羹和素丸子和松子,不輸一般的辦桌菜,美味、豐富、營養,色香味十足,真正表現慈濟人的誠意。[攝影者:林麗娟]
圖左 :二十四位慈誠師兄穿著整齊制服、頭頂戴上廚師帽,雙手端起美味膳食,恭敬的上菜。[攝影者:林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