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陳宗亮(右)對於行動不便的長輩,噓寒問暖、親切地招呼。[攝影者:李弘文]](/community/./images/community/BD9D82F0D74011EFBE0205E52B7E8F1B_0.jpg)
受邀參加的照顧及居家關懷戶共計 七十四戶,有一百二十二人,動員一百七十八位工作人員,共同參與圍爐感恩盛宴。
◎夫妻熱心公益 廣結善緣入慈濟
大甲靜思堂內,慈濟訪視幹事陳宗亮忙著四處打點,將要送給照顧戶與居家關懷戶的物資和結緣品,再仔細審視,並查看行動不便長輩行走動線,是否順暢!
陳宗亮是臺中市大安鄉人(臺中縣市未合併前的舊行政區名),父親陳村田曾任大安鄉鄉長十年、以及大安鄉農會總幹事,任職期間奉公守法、無私奉獻,為大安鄉建樹良多、造福鄉里,深受鄉民們的敬重。孩子們也深受父親的影響,謹守父親的教誨。
陳宗亮大甲高工電子科畢業之後,在臺北一家電器公司上班,之後與王麗薰認識,進而結為連理。1986年,陳宗亮自行創業,在大甲開設通信公司,當時家裡沒有錢資助他,創業的資金還是跟親戚借來的,夫妻兩人胼手胝足努力工作,創設大甲數一數二的通信公司。
事業有成之後,二十六歲的陳宗亮就參加大甲國聖獅子會,陸續加入大安青工會、大甲救國團、大安國小以及文昌國小副會長、順天國中家長會長、大甲觀光協會。王麗薰也參加婦聯會以及大安婦女會,她謙虛地表示:「我們是抱著感恩和回饋的心在學習。」夫妻兩人廣結善緣,對於慈濟日後推展週年慶靜態展,參訪人數上衝到萬人,有很大的助益。
王麗薰回憶說:「2003年初,我去美髮院洗頭,遇到莊瑞容師姊,她邀請我參加慈濟列車,去花蓮靜思精舍參訪。因為不曾接觸慈濟,只聽聞慈濟是個良善的團體,剛好我的兩個兒子都念國中,就起個念頭帶孩子去認識這個善的團體。」
在列車上,王麗薰聽到志工們的分享而感動。呂萬得住院沒人照顧,莊黃雪親自去照顧他的法親之情;還有李蓮珠分享募心蓮以及投竹筒的願力,都深深影響她。她的內心遂起了一個念頭,「如果有一天,我能像師兄、師姊一樣出來幫助別人,將是一件非常值得的事。」
慈濟列車回來之後,王麗薰將所見所聞和陳宗亮分享,先生也非常認同。白天工作很忙,就在晚上十一點,他們一起看大愛電視臺八點檔重播。王麗薰在培訓委員期間,將證嚴上人的書放在家裡最顯眼的地方,讓先生有機會閱讀上人的著作。
2004年,王麗薰受證慈濟委員,委員號17372號,法號明薰。之後承擔培育功能幹事十多年,目前是大甲和氣區副組長,也是靜思花道的認證老師,在臺中市清水區志玄文教基金會,終身學習社會教育中心擔任靜思花道講師,也在大甲和氣區開班授課,接引學員參加慈濟活動、上社區志工課,用上人的法來菩薩大招生。
陳宗亮在高中時期,與同鄉紀建振相識,當紀建振參加慈濟勸募委員時,陳宗亮是他的第一批慈濟會員。後來也在好友志工楊紫銓鼓勵之下,參加慈誠、委員雙培訓,於2007年受證,法號本亮。剛受證之後,他就從志工黃正木手中接下互愛訪視幹事,接續和氣訪視幹事一直至今。
◎電話不關機 訪視關懷跑第一
「師兄,我女兒回來了,你趕快來我家勸勸她!」手機傳來阿櫻(化名)急促、無助的語音訊息,陳宗亮一刻不停息趕緊前往。
阿櫻是柬埔寨新住民,先生過世之後,挑起全家生活重擔。在婆婆過世之後,接棒生前慈濟的環保回收工作,她覺得做環保愛護地球很有意義。因為語言、文化不同,對於孩子的教養遇到很大的困難,但她很有智慧,生活中不管遇到任何問題,都會向陳宗亮請教。
陳宗亮也不吝常常和阿櫻的兩個女兒互動,並鼓勵他們。知道阿櫻小女兒高中就讀升學班,常常溫習到很晚,因為怕打擾媽媽休息,希望自己有一個獨立的空間,陳宗亮就鼓勵她要孝順媽媽,成績有進步就幫助她達成心願。孩子也知道用功讀書以後才有前途,成績真的進步了,陳宗亮依照約定,自掏腰包幫她買一組新的床組,讓孩子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間,能夠安心讀書。大女兒有一段時間比較叛逆,經陳宗亮慢慢溝通之後,也改變了,現在和媽媽相處融洽。
「謝謝師伯幫我申請獎學金,也謝謝師伯和師姑們的幫助。今年(2024年)去領新芽獎學金,聽到王秀如校長分享;因為想要回饋社會,所以選擇當老師來栽培學生,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以後,我也要像王校長一樣,有能力就要為社會付出,回報過去我接受別人的幫助。」照顧戶的孩子使用Line通訊軟體,和陳宗亮分享參加新芽獎學金後的感想。
陳宗亮善用通訊軟體,他的手機和Line都是二十四小時開放,有如7–11便利商店一樣,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當關懷照顧的家或孩子們遇到困難時,隨時可以和他聯絡。另一方面,承擔訪視幹事,有關社區發生的緊急意外災害,他隨時待命。
◎用心用愛陪伴 啟發善根做環保
陳宗亮訪視每個家庭都很用心、深入,會先去拜訪新個案的里長和鄉鎮公所,初步了解其家中狀況,再探訪鄰居,幫助訪視人員了解實際生活情況。因為來自十方的善款不容易,要給真正需要的人。
阿明(化名)是陳宗亮2017年關懷的對象,他是一位吸毒者。王麗薰第一次陪陳宗亮去探訪時,被他邋遢的樣子嚇一跳,頭髮長長又瘦巴巴,家裡沒有洗手間和浴室,環境髒亂不堪,還有一個孩子遊手好閒。
「你會抽菸或喝酒嗎?當你想吸毒時,你用抽煙來取代吸毒。」要戒毒很困難,通常一百個之中才有一兩位成功,因而陳宗亮運用過去參加反毒宣導課程中所學的方法,幫助阿明。另外,陳宗亮也引導他去做環保,還和福東環保站志工李月鳳站長共識,幫忙做一本每天報到的簽到簿,鼓勵阿明天天去做環保,從中不僅轉移想吸毒的念頭,又能種善因、植福田,成功幫他戒毒。
吸毒者如果給他金錢,會讓他有機會再去買毒品。因此,陳宗亮每次去探訪時,除了分會定期物資之外,都會再從家裡帶民生物資過去。他還幫阿明準備環保餐具,讓他在環保站用完午餐再回家。一開始阿明很不習慣,陳宗亮便常常去環保站關心他,並且和李月鳳聯繫,只要知道阿明一天沒有去環保站,陳宗亮就馬上聯絡,鼓勵他:「做環保不但愛護地球,又可以鍛鍊身體。」
做環保改變了阿明的生活習慣,服裝儀容也煥然一新,讓陳宗亮很感動。想到他家裡沒有衛浴和廁所,於是向慈濟營建處申請,幫助整修廚房和蓋浴廁。阿明非常感謝慈濟人的陪伴和關懷,更發心投入環保。
在大家愛的陪伴之下,做環保成為阿明生活的一部分,原本在家一天大約要抽一包煙,去做環保時他都不敢抽,直到往生前一年煙也戒掉了。2020年阿明罹患癌症,還是每天去環保站報到,在癌症末期,陳宗亮到家中去關懷,當時躺在床上的阿明,還念念不忘做環保,在化療結束的隔天,仍舊去環保站報到。阿明在生命最後的旅程,善的種子也在他心中萌芽。
◎為弘法利生 步步踏實做
對於法親的關懷,陳宗亮夫妻兩人都不遺餘力。志工張玉錦感恩地提及,2016年小兒子往生,陳宗亮一聽到消息,馬上和王麗薰趕來家中關懷,還協助她度過經濟不佳的難關。
2024年12月7日至12月13日大甲媽祖建醮活動,齋戒一個星期,大甲靜思堂舉辦「蔬食共善聚福緣」活動,免費提供素食與社區會眾結緣。陳宗亮利用空檔的時間,參與香積工作,拿著大鍋鏟炒菜。
為了啟發前來用齋會眾們的愛心,志工陳正和臨時提議,邀請花道班準備小品花做義賣,陳宗亮協助王麗薰接住這顆變化球,做她的後盾。陳正和說:「花道班團隊用了十二個小時完成第一批作品,期間花材不夠,陳宗亮大清早四點多去豐原花市採買花材。當義賣的小品花只剩下幾盆,他隨時待命去補貨,起早趕晚,為了弘法利生,步步踏實做,真是上人的好弟子。」
夫妻兩人在家業、事業以及志業上互相扶持,彼此做對方最好的後盾,是一對令人稱羨的慈濟菩薩道侶。「參加慈濟之後,我們對名利更加淡泊,上人所做的事都讓我們感動不已,上人的身形就是最好的典範。在黑暗的角落,給苦難的眾生一盞明燈,慈善訪視工作讓我們見苦知福,提醒我們知福再造福,看見生死更能體悟生命存在的價值。」陳宗亮分享自己深深的感觸。
「『做中學,學中覺,覺中悟』更珍惜當下每一個善因緣,把握當下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明師難遇今已遇,何其有幸!祈願自己能日日菩薩行,步步地藏經。」陳宗亮和王麗薰對自我也有極深的期許。


圖左 :來自十方善款不容易,要給真正需要的人。因此,陳宗亮(右)會先去拜訪新個案鄰居,幫助訪視人員了解其家庭實際情況。[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王麗薰擔任靜思花道講師,也常發揮所長,在社區活動中融入,藉花道課程接引大眾。[攝影者:李弘文]


圖左 :陳宗亮親力親為,投入苗栗縣通霄鎮慈濟關懷家庭修繕房屋工作。[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建醮活動,大甲靜思堂舉辦「蔬食共善聚福緣」活動,免費提供素食與社區會眾結緣,陳宗亮(左一)利用空檔時間參與香積工作。[攝影者:洪利當]


圖左 :陳宗亮(左一)為苑裡關懷家庭居家清潔打掃,只要案家有需要,他總是義不容辭,有求必應。[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慈濟志工幫案家修繕房屋後,訪視團隊還為他們煮湯圓慶祝入厝。[攝影者:李弘文]


圖左 :臺中市大甲鎮瀾宮建醮,大甲靜思堂推素供齋期間,陳宗亮(左一)擔任引導人員,只要哪裡有缺人,他就自動到哪裡補位。[攝影者:李弘文]
圖右 :王麗薰(左二)在臺中市清水區志玄文教基金會,終身學習社會教育中心擔任靜思花道講師,也在大甲和氣區開班授課,接引學員參加慈濟活動、上社區志工課,用證嚴上人的法菩薩大招生。[攝影者:李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