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4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臺南 膚慰地震受災鄉親 志工送應急金

膚慰地震受災鄉親 志工送應急金

E-mail 列印
2025年1月21日凌晨嘉義大埔鄉發生芮氏規模6.4的地震,威力堪比兩顆原子彈,而鄰近的臺南市楠西區不敵強震摧毀,許多建築物受到損傷,災民被迫撤離家園或斷水斷電無法煮飯。當日(1/21)臺南區慈濟志工 即已啟動熱食供應,次日1月22日志工在楠西老人文康活動中心旁的防災應變中心發送愛心便當,也啟動安心家訪發放祝福禮和應急金,同時人醫會成立醫療站,給予鄉親即時免費的醫療照護。

◎暖呼呼 以食為營散播愛

「要吃飽喔!」
「拿這樣夠嗎?」
「晚上記得來拿晚餐喔!」

慈濟志工們就像每個人的媽媽一樣,不厭其煩地叮嚀著前來取餐的鄉親,慈濟駐點的服務中心就是一個「家」的概念,志工殷殷叮嚀鄉親們肚子餓了記得回到這裡。

購物袋裡裝著吃完的便當盒來歸還給慈濟志工,王小姐小心翼翼地拿出來並說:「我有洗得很乾淨喔!真的很謝謝你們!」第一次吃到慈濟愛心便當的王小姐,她的家前不久剛蓋好,雖然這次的地震並沒有造成受損,但水塔沒水無法煮食,她表示其實很不好意思來領愛心便當,所以是由先生來領取的,一家大小在冷冷的天氣裡有了熱食食用,讓她非常感動,因而鼓起勇氣藉著還便當盒來感謝慈濟志工們,同時她更是意外,原來素食可以這麼好吃。

在災難中透過食物的溫度傳遞溫情,句句關懷都是安穩的依靠,也是支持災民的力量。期間更是有一箱箱的物資從貨車上被人力接龍護送下來,彷彿是一群同舟共濟的螞蟻小尖兵。

◎心驚驚 修復之路漫漫長

1月22日中午後志工開始啟動鄰里安心家訪,為受災戶送上祝福禮和應急金,志工與動員雲嘉南各地的社工兵分多路偕同關懷。

住戶陳先生與太太和兒子同住,他才剛入睡沒多久地震就來了,上下左右天旋地轉,伴隨著響亮的警報聲,他與太太呼喊著兒子的名字,不料兒子的房門被倒下來的書桌硬生生卡住,他們合力將之移除才順利從房間逃出來,順著照明燈的指引來到門口,但大門被地震的威力給震歪變形,只能用腳拼命狠踹,腦中一片空白只管往外衝去。

在十萬火急的情況下,陳太太居然還理性地捉了外套和毛毯,她把外套披在受驚的先生和兒子身上,這一夜的溫度降得好低,「佛祖保佑!人平安就好。」陳先生這樣說。

訪視志工送上的不只是祝福禮和應急金,更是最直接的關懷。陳先生表示雖然家裡被震裂的地方不計其數,甚至連主樑都裂了,但經濟上還負擔得起,所以他收下紅包袋表示已收到志工們帶來的心意了,然而訪視志工仍希望陳先生收下應急金,這時陳太太提議說:「這筆錢我們先收下來,之後會捐出去幫助更需要的人。」

目前他們依親在七股的親戚家中,也將會在那過年,雖然有諸多不便,但已很感謝了,同時也希望能盡快修補地震帶來的裂痕,回到自己熟悉的家園。

◎淚潸潸 團聚硬是被打散

另一位住戶涂太太身形瘦弱 ,口罩也遮掩不住疲憊的面容,她急匆匆地回到已被貼上「災害後危險建築物」黃色單子的家中,連日來不斷的餘震使家裡的裂縫越來越大,但為了拿取生活必需品仍會回到家中,數度哽咽的她不敢相信住了這麼久的家,第一次經歷這種無常,要再回來的路遙遙無期。

涂太太與先生被安置在附近的避難所,婆婆與兩個孩子則安置在曾文水庫附近的避難所,一家子在這艱困時刻本該團聚取暖,卻無奈被分隔兩地。

涂太太前腳剛離開,七十八歲的婆婆後腳騎著摩托車回來,她們都想家了。婆婆跟訪視志工說她待在避難所心裡很想念家和老鄰居,所以就回來看一看。訪視志工時而聽她訴苦,時而膚慰她鬱卒的心情,偶爾拍拍她的肩膀給予溫暖。

◎黃澄澄 冬日裡一抹暖陽

訪視志工吳秀美雖然平時就經常去做訪視,但她表示「安心家訪」和一般訪視的過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因為一般訪視是有人提報,所以當志工進入到那個家庭時就已知道他們的生活是困頓的,而此次的「安心家訪」是意外無常所致,因此面對的住戶情況相對多元,志工要透過聊天關懷來了解住戶目前面臨的困境,有些家境是不錯的,但間接也發現有些人的經濟狀況不是很好。

房子不能住的住戶有去依親的或安置在避難所的,在曾文、玉井那邊都有避難所讓受災戶能夠暫時安身,當然避難所的空間很有限,一家人也未必能在同一處,面臨分隔兩地的他們會有思親的情懷,所以會有住戶回到他們的家看看狀況、看看老鄰居,志工給予的更多是安撫他們受驚的心靈,畢竟地震一搖幾分鐘的時間,一瞬間什麼都沒有了,這衝擊產生的裂縫需要很多的愛與時間來弭平。

同時人醫會成立醫療站,給予鄉親即時免費的醫療照護。慈濟志工竭盡所能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善的能量也往外擴散開來,屏東枋寮佛緣寺的法師送來了炒麵、法鼓山的常湛法師送來了平安米 ,都希望為這次地震帶來的傷害盡一分力量。

無常擊敗了平凡的日常,回頭一望怎麼熟悉的家園已遍體麟傷,受災戶受驚的神情透不出一絲光,經由愛心便當、即時的提供物資、安心家訪、人醫會的醫療照護,都是希望他們的脆弱能一一被承接住,雖然修復是條漫漫長路,但至少在災後的關鍵時刻能有安危與共的慈濟志工陪伴,相信一定能再次建構那個屬於自己的避風港。

圖左 :慈濟駐點的服務中心就是一個「家」的概念,志工殷殷叮嚀鄉親,「肚子餓了,記得回到這裡。」[攝影者:洪素芬]
圖右 :2025年1月22日展開安心家訪,總計關懷三區、 三里,動員二十一條動線,志工齊聚,整備出發。[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要吃飽喔!」「拿這樣夠嗎?」「晚上記得來拿晚餐喔!」,慈濟志工就像每個人的媽媽一樣,總是不厭其煩的叮嚀著。[攝影者:洪素芬]
圖右 :王小姐(左)來還空便當盒,他們一家大小在冷冷的天氣裡有了熱食食用,讓她非常感動,同時她更是意外,原來素食可以這麼好吃。[攝影者:洪素芬]

圖左 :訪視志工吳秀美(中)表示「安心家訪」和一般訪視的過程還是有很大的區別,需要透過聊天關懷來了解住戶目前面臨的困境。[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法鼓山的常湛法師(左三)送來了平安米 ,希望為這次地震帶來的傷害盡一分撫慰力量。[攝影者:李雅貞]

圖左 :涂太太身形瘦弱 ,口罩也遮掩不住疲憊的面容,連日來不斷的餘震使家裡的裂縫越來越大,數度哽咽的她不敢相信住了這麼久的家,第一次經歷這種無常,要再回來的路遙遙無期。[攝影者:李雅貞]
圖右 :人醫會成立醫療站,給予鄉親即時免費的醫療照護,安住鄉親的心。[攝影者:李雅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