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照顧戶歲末發放 生命故事再見艷陽天

照顧戶歲末發放 生命故事再見艷陽天

E-mail 列印
慈濟麻坡支會舉辦「照顧戶歲末發放」,希望新年來臨之際,也能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人情的關懷。

「歡迎回家過年。」
「好久不見,大家都好嗎?」
「感恩慈濟,圓滿我的心願,我終於吃到一餐團圓飯了!」

◎充 滿喜慶 迎賓表演

2024年12月22日,麻坡靜思堂張燈結綵,洋溢著濃厚的節慶氛圍;慈濟志工舉辦「照顧戶歲末發放」,迎接三十八戶華裔照顧戶、七十二人齊聚一堂,在溫馨與喜悅中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

大家臉上洋溢著笑容,相互打招呼,溫馨的話語,猶如家人般親切。這是一場充滿祝福、互道感恩的相聚;更是大家每年的約定,一起回家吃團圓飯。

對許多弱勢家庭而言,「團圓」與「慶祝」或許是一分遙不可及的渴望,經濟壓力讓節日的喜悅蒙上陰影;志工希望藉此讓弱勢的一群,新春之際也能感受到節日的溫暖與人情的關懷。

活動內容多姿多彩,有環保鼓隊表演、人文書法展示、剪紙體驗、舞蹈表演、蔬果服裝秀與財神爺送祝福、派柑等,讓所有人沉浸在濃濃的年節氛圍中,處處洋溢著喜氣,歡快的氛圍感染著每個人。

一開場,二十位環保鼓隊帶來充滿喜慶的迎賓表演,為活動揭開序幕。一百三十七位志工全心投入,其中包括十二位首次參與生活組的慈少,場面溫馨感人。

◎蔬食團圓 心靈滋養

課輔班的學員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蔬果服裝秀,以此推廣蔬食理念,向大家展示蔬食的健康與美味。

香積志工為了提供色香味俱全、豐盛的菜餚,早在幾天前就開始忙碌,從前菜到主食再到甜品,每一道佳餚皆誠意十足,溫暖了照顧戶的胃,也滋養了他們的心靈。

「團圓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自從受傷後,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夠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一餐團圓飯,感謝慈濟圓滿了我的心願。」照顧戶杜正雄(化名)感動地說道。

他感慨地表示,一餐團圓飯對他們而言,可望不可及;家裡亦是孤零零,新年總是無法歡樂起來。今年,是他第二次與家人來到靜思堂,感染了新年的氛圍,嘴角的笑意不曾停歇,他對志工表示:「很高興,很高興。」

「以往人家過年,我是坐在床上哭。」杜正雄非常感慨。

杜正雄的生活歷經坎坷,二姊中風、三姊罹患精神疾病,兩人生活無法自理,全靠泰籍妻子悉心照顧。妹妹因難產腦部缺氧,智力受損,無法養育幼女,他與妻子毅然將其撫養,視如己出。儘管生活拮据,一家仍樂觀以對。

然而,2021年一場意外改變了一切。杜正雄在廁所滑倒,後頸骨受傷,神經受壓,下半身癱瘓,無法工作,生活瞬間陷入困境。在最艱難的時刻,慈濟志工伸出援手,提供經濟援助與精神支持。杜正雄在志工的鼓勵下堅持復健,如今已慢慢嘗試獨自行走,甚至可以開車。他感激志工的陪伴,讓他在逆境中重拾希望與力量。

「我沒有吃過這樣好吃的素食。」他讚歎當天的素食,即美味又多樣化,也感恩志工的細心準備,讓他體驗到了久違的團圓。

「祝福大家新年快樂,身體健康。」杜正雄開心地向大家拜早年。

◎汗水耕耘 果實豐碩

另一位獨居照顧戶陳凱威(化名)格外珍惜與大家相處的因緣,他開心地表示:「很溫馨,有回家團圓的感覺。」他坦言平日很少接觸素食,對當天的菜餚非常讚歎,原來素食也可以好吃又健康。

今年開始,應志工邀約,他騎著摩托車,每個星期四來靜思堂打掃,也開始投入環保的行列。問及打掃會累嗎?陳凱威笑容滿臉堅定地回答:「不累。」

「慈濟每個月都來關懷我,現在我用我的雙手來回饋慈濟的愛。」

他曾經協助種植花草,當看到靜思堂園區開滿花海,他歡喜不已;原來用汗水、雙手耕耘出來的果實,如此有意義及充滿成就感。

「我出來勞動後,身體比較健康,走路也比較靈活了。」陳凱威付出歡喜又健身,感到很值得。

他表示,從志工身上學習怎樣「做好人」,也感謝大家願意邀約他一起出來付出。現在,他不再埋怨也更加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他笑言:「慈濟點亮我的生命,讓我做起事來很順利。」

◎牽手人生 愛滿人間

歲末發放中,照顧戶上臺分享生命故事,感謝志工在最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希望與溫暖。

「慈濟牽著我的手、牽著我的人生。」
「志工就像我的朋友,不厭其煩地聽我訴苦。」
「慈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未來我也要成為別人的貴人。」

單親媽媽黃美芹(化名)居住在吉隆坡,與丈夫離異後獨自撫養三個孩子。2022年,長期操勞的她突發中風,癱瘓在病床。麻坡娘家的哥哥與妹妹不忍,出院後就接她回來麻坡的療養院休養,孩子就留在吉隆坡求學,大女兒負起照顧兩個弟弟的起居生活。

住進療養院後,面對現實生活的無助,讓她一度陷入深深的困境,甚至產生結束生命的想法。然而,癱瘓的身體無法配合,她身心交瘁,幾度陷入絕望。

龐大的經濟壓力,讓家人負荷不了,向慈濟麻坡尋求協助。2022年4月12日,慈濟走入她的生命,不僅及時解決費用問題,當得知她有輕生念頭後,志工頻繁探訪,帶來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鼓勵,幫助她逐漸走出陰霾。

「慈濟給我很大很大的愛,讓我重新站起來。」走過煙霾,踏出一步,再見艷陽天。

志工接力的愛讓她感動不已,每個星期陪伴接送去針灸、聽她訴說內心的苦楚、開解她,讓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開始積極接受復健治療。

四個月後,黃美芹重獲新生,不僅能夠重新站立、逐漸恢復自理能力,重新找回生活的節奏,過去的陰霾終於被驅散,生活重新展現光彩。

她親手繪製一幅水墨畫贈予志工,感謝志工讓自己從絕望中看到光明,如畫中的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釋放大愛的光芒。她讚歎及感恩證嚴上人的大愛遍布全球,讓如自己般的苦難人得以重見陽光。

「慈濟與上人的大愛深遠無垠,即使相隔萬里,愛的力量依然遍及世界各個角落,溫暖著處於困境中的人們。」黃美芹感激志工的陪伴與鼓勵,並發願成為助人的力量,從受助的手心向上,轉變為施助的手心向下。

如今,雖然步履仍不穩,但她不願再蹉跎時光。不僅加入志工行列,參與環保活動,更報名新進志工課程,期盼走進人群,助人為樂。

「慈濟是我生命中的貴人,未來我也要成為別人生命中的貴人。」

「今天真的很開心,很溫馨。我還能帶著八十六歲的媽媽一同參加,彷彿置身於大家庭,感受到滿滿的新年氛圍與正能量!」行善行孝不能等,如今她可以減輕家人的負擔,自己勤於復建之餘,也幫忙照顧年邁的媽媽,每個月還乘搭巴士到吉隆坡與孩子相聚。

◎三代同堂 溫馨共享

「一踏進這裡,第一眼就看到財神爺,還有許多老老少少,氣氛熱鬧,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

照顧戶關素華(化名)滿臉笑容地說,每次來到靜思堂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溫暖的氛圍讓她心頭一暖。

她的姊姊因身障多年,早年罹病後需頻繁手術,更需長期更換尿袋,讓原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所幸,慈濟的援助和志工的關懷,為一家點燃了希望的燈火,使她們得以堅持下去。然而不久前,姊姊最終不敵病魔而離世。關素華雖然悲痛,卻感恩志工們不間斷地鼓勵與陪伴,讓她逐漸走出陰霾。

「希望媽媽可以放下喪女之痛,來到這邊,感受到滿滿的愛。」這天,她特意帶著年邁的母親參與活動,希望母親能在這溫馨的氛圍中,慢慢撫平喪女的傷痛,重拾笑容。

「這是志工用心用愛,做出來一道道的愛心素食。」她對素食佳餚讚不絕口,感激志工以滿滿的愛心烹調,讓每位品嚐的人都能感受到用心與關懷。

當看到女兒陳姿穎(化名)在慈少行列,捧著菜餚投入服務,讓她眼前一亮。

「她長大了也懂事了,會獨立把自己的事處理好。」女兒在慈少的蛻變,媽媽看在眼裡,非常欣慰。

「感覺這是一幕很溫馨的畫面,一家人可以同聚一堂吃飯,很不容易的事。」家中歷經諸多變故,陳姿穎深知一家人能團聚共餐實屬不易,因此格外珍惜這分難得的團圓感,當看到媽媽與外婆投入慈濟大家庭、一起團圓的畫面,非常開心。

「希望在新的一年可以越來越好,成績金榜題名。」她希望自己在學業上加把勁,不讓媽媽煩心,並且計劃利用學校假期打工,為家中分擔經濟重擔,為母親減輕些許壓力。

一家三代同堂,雖然歷經風雨,但因愛而緊緊相依,正如靜思堂內那分溫暖與關懷,讓人感到歲末的幸福不僅存在於物質之中,更在每一刻親情與陪伴的交織裡,悄然綻放。

歲末發放,是志工與照顧戶之間心靈的聯繫。在這特殊的日子裡,愛與希望超越物質的匱乏,溫暖每顆渴望團圓的心。歲末之際,大愛如光輝般傳遞,牽手共行,讓愛的力量在每個生命中傳遞綿延。

當財神爺將象徵喜氣的柑橘,派送給照顧戶時,眾人的眉宇舒展,露出久違的笑容,欣然接過這分充滿祝福的心意。

圖左 :慈少初體驗,學習為人服務,歡喜又自在。[攝影者:羅宗進]
圖右 :課輔班學員穿上可愛的蔬果裝,來到會場推素。[攝影者:倪文正]

圖左 :陳凱威(化名.左)來慈濟付出,回報慈濟的愛。[攝影者:羅宗進]
圖右 :志工用心為「家人」服務,關懷備至。[攝影者:倪文正]
圖左 :貴人相助,黃美芹走出陰霾,並積極加入志工行列。圖為黃美芹(站者左二)在吉隆坡郊外嶺萬年花園環保點做環保。[攝影者:周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