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遭一位約莫六十歲民眾騎車撞上,造成志工廖秀蘭左腿、左手手指骨折。經過將近半個月的休養,臉上的瘀青腫脹稍退,五腑六臟也稍稍舒服。兩位精舍師父一聽,不斷說很不捨。[攝影者:林宏謀]](/community/./images/community/BF2D7780CB6811EF973CC77D65A79A3D_0.jpg)
◎准許請假一次 下次要趕快歸隊
車子行走在狹窄汐平路上,一路蜿蜒穿梭來去,來到汐止名勝姜子寮絕壁,馬路變寬了。到了姜子寮公園,車子往左邊陡峭的路上開去,在志工廖秀蘭的家門口停下。志工廖秀蘭剛從花蓮靜思精舍主堂打掃完,回到汐止走在人行道上,正在等先生開車過來接時,卻被後方一輛摩托車直接撞擊。
遭一位約莫六十歲民眾騎車撞上,造成廖秀蘭左腿、左手二手指骨折。經過將近半個月的休養,臉上的瘀青腫脹稍退,五腑六臟也稍稍舒服。兩位精舍師父一聽,不斷說很不捨。
德杭師父坐下來細細地觀察廖秀蘭的狀況,並柔言暖語的說明,古諺語早已說明,傷筋動骨一百天就好,要忍耐痛。廖秀蘭回應,醫生說不用開刀,六週後就可以拆石膏。德杭師父馬上以自身脊椎損傷的經驗回饋給廖秀蘭,說其平常就積福,加上醫療進步,才能減緩傷痛。
德杭師父以俗家外婆經驗鼓舞,六十歲時外婆跌倒造成骨折,當時醫療技術不如今日,只有到國術館敷石膏。等到傷好拆開石膏才發現長短腳,小時侯要一週兩次跑兩小時回家,幫忙外婆煮飯、洗澡、整理家裡。
德瑝師父發現在座位旁,有《妙法蓮華經》經典。這是廖秀蘭向合心志工吳春榮商借,廖秀蘭表示雖然身體生病了,但是心靈不能生病,所以剛好應用修養這段時間來薰法香。在一旁的和氣志工李素梅馬上向精舍師父說明。有一陣子推廣薰法香時,廖秀蘭特地學騎機車,每天早上四點多起床,摸黑騎著摩托車到秀峰環保站薰法香。
「那時天還很黑,難免會害怕有形、無形的事物出來嚇人,後來想想我為什麼要怕?不是我傷害他們,趕快念經迴向給它們。」廖秀蘭的精進,贏的現場志工讚歎。精舍師父詢問日常生活廖秀蘭怎麼處理?有家人幫忙嗎?廖秀蘭馬上稱讚女兒李凱莉很貼心。
「她會把所有的事情都準備好才去上班,中午師兄師姊會送便當過來,晚上回家後就會全程陪同,直到睡覺晚上陪我一起睡,我要上洗手間女兒一叫就醒。」廖秀蘭指指桌上的營養品跟精舍師父報告:「每天女兒叮嚀我一定要吃鈣片,吃鈣片就一定要吃維他命C。」
一旁的志工一聽到馬上跟精舍師父報告,不只女兒孝順,廖秀蘭的先生也是熱心公益,這一路的花草是他種,公園也是他整理,連姜子寮步道的階梯也是先生一步一步鋪上去。後來里長感動,也開始找志工上來幫忙。精舍師父讚歎再讚歎,真的是菩薩家庭。
廖秀蘭與精舍師父分享,以前上人所說身是載道器還不能理解,直到這次發生意外才知道身體不好那,裡也出不去:「所以我開始跟身體商量,我們兩個互相合作趕快好起來,才可以繼續做志工。」吳春榮再補充:「廖秀蘭每三個月就會回經思精舍幫忙打掃,還承擔女眾的窗口。」
德杭師父收起笑容,正色說道:「這一次因為妳身體的關係,所以讓你『請假』一次,下次一定要回來。」廖秀蘭開心不斷地點頭答應。
◎做環保很重要
車子駛離寧靜的山區,回到汐止繁華的忠孝東路上,來到「摩登家庭」社區,看望環保志工周楊焦。今年三月因為脊椎開刀,現正積極修復中。周楊焦很獨立,因為開刀不便走路,所以買菜都是託女兒跟媳婦幫忙。其他打掃、洗衣服,也是自己慢慢來獨立完成。
「能做就自己做,不要再麻煩大家,孩子有自己的事要做,就不要讓他再掛心。」周楊焦從小就獨立,不喜麻煩他人,雖然孩子就住在附近,但是能獨立完成,也盡量不要麻煩。養成今日獨立習慣,是因為從小的環境造成。目前不能走遠,而且必須拿雨傘幫忙慢慢走,要靠自己顧好顧滿。
德杭師父詢問為什麼開刀?周楊焦搖搖頭,不免說道一切都是命運。原來是脊椎側彎壓迫到神經,結果腰沒有痛,反而是腰部以下的腳都麻痺,每走一步路都很艱難。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那麼嚴重,覺得身體很重沒辦法忍耐,她懷疑膝蓋有問題,就去看骨科。
骨科說膝蓋沒問題,改看神經外科,神經外科醫師的一番話讓周楊焦對人生失去希望:「醫生說因為壞的很嚴重,沒有辦法治療,沒有人敢開刀,那我是不是就坐著等殘廢,那裏都不能去?醫生叫我先做復健看看。」周楊焦開始做復健,做幾個月也沒有效。
有一天護理師表示,這樣不行一定要開刀,並推薦醫生。周楊焦趕快掛號,醫生一看之後馬上說可以開刀。她表示很多人都說不要去那一家醫院開刀,因為都開不好,但是她認為「先生緣,主人福」。同樣一家醫院不同醫生不同說法,不用坐車,醫院走路就可以到,這是她堅持的原因。
德杭師父以自己脊椎開刀經驗,脊椎加了八根釘子,曾經痛到半夜都睡不著,至今一切都復原了。德杭師父表示心開意解,事情看開一點,骨頭就會長得很好,但是預防跌倒很重要。周楊焦雙手合十感恩精舍師父的關懷,她很積極的在復健,年後就會回去環保站,一場病讓她體驗能做環保真好。
人生無常病苦磨,精舍師父語法親至誠的關懷,期待注入更多能量,加速法親趕快復原。


圖左 :廖秀蘭與精舍師父分享,以前上人所說身是載道器還不能理解,直到這次發生意外才知道身體不好,那裡也出不去:「所以我開始跟身體商量,我們兩個互相合作趕快好起來,才可以繼續做志工。」[攝影者:林宏謀]
圖右 :來自花蓮靜思精舍的兩位常住師父及志工,前往環保志工周楊焦家關懷。[攝影者:林宏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