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林女士(左)命運多舛擁愛逆風築夢,在志工謝菊美(右)陪伴,與眾分享,人生遇逆境,如何心開念轉福運來。感恩慈濟志工的愛與關懷,是她堅持不懈最大的力量。[攝影者:楊榮書]](/community/./images/community/9FCE4610E03C11EFBE0405E52B7E8F1B_0.jpg)
◎寒冬送暖 詠愛傳唱
溫馨的大庭院,門庭若市。 有人前往守護健康區量血壓、看中醫。環保心樂園,備有環保DIY,大人小孩愛不釋手。義剪區,新年新氣象,換個嶄新的髮型,自己清爽,別人看了也歡喜。逛累了來到了休息區,享用著餅乾、茶水,吃在嘴裡甜在心坎裡。還有特別為小朋友準備的兒童區,手工勞作、桌遊,益智又好玩。
科技日新月異,志工郭淑華、黃玉櫻徵得同意,協助不懂3C手機的長者們註冊,加入慈濟Line官網。忙碌中讓心停泊,網路內容有慈善活動可以參加,心靈的成長、聽看慈濟故事、個人專區、靜思語、心靈療癒、人間菩提等。
志工當場請會眾抽靜思語,可解開心裡的煩惱與困擾。「生命的意義,要用心學,再精進。」另有一位則抽到「佛學不是鑽研而是要身體力行。」有小朋友說可以看〈證嚴法師說故事〉。
戶外熱鬧滾滾,室內的廚房裡的志工們,正如火如荼地準備著豐盛的蔬食佳餚。火鍋食材有高麗菜、金針菇和其他菇類、青菜、紅蘿蔔等。還有什錦炒麵、清蒸油飯料多味美周圍還以金黃色小饅頭點綴等,尤其「黃橙水中月」是以花生、太白粉、玉米粉製作,最後淋上南瓜汁,色香味俱全,不禁令人垂涎三尺。
大廳古箏演奏樂音揚起,喜氣洋洋,有〈歡樂中國節〉、〈鳳陽花鼓〉、〈滿山春色〉、〈市集〉、〈誠心祈三願〉,一掃寒冷的天氣,暖意上心頭。
由慈濟志工組成的慈詠合唱團美妙的歌聲獻唱,曲目有〈大愛讓世界亮起來〉、〈風吹的願望〉、〈三月裡的小雨〉、〈念阿彌陀佛歌〉、〈祝你幸福〉。人人沐浴在優美的歌聲中。團員年齡加起來超過千歲,由慈濟志工組成,團長丘蕙芳(右一)自稱「千歲團」詠愛傳唱,把快樂帶給大眾。
◎職志合一 服務他人是福氣
志工一對一陪伴著等候著,護理師陳姿伶為大家守護健康量血壓,她在二十幾年前,從電視上看見慈濟人救災的畫面,便在心中種下善的種子。她祈願自己一心一意跟隨證嚴上人的腳步,更積極參與人醫會與訪視,實踐自己的承諾。
對長者親切有禮,服務他人是很有成就感及歡喜的。陳姿伶說:「每次的感恩圍爐我都會參與,感受到慈濟人的溫暖與貼心,心裡總有滿滿的感動。能為大家服務,是自己的本分事。」
陳姿伶是虔誠的佛教徒,她說:「佛弟子每日誦經拜佛,覺得學佛重要的是要修行自己。而修行是在人與人之間,事與物之間。」能將職業和志業合一,將心比心同理對待患者,幫助需要的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備感幸福。
◎努力向學 翻轉人生
「家」是每個人溫暖的避風港,林女士是道地臺中人,自幼父母離異,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下,遭受許多不公平的待遇及虐待。出生至今命運多舛,卻依然對未來充滿期盼。國小三年級便有輕生的念頭,她感謝恩人小阿姨,關懷陪伴她度過第一個黑暗期。
因從小缺愛,嚮往幸福家庭,在第一段婚姻中患了焦慮症與憂鬱症,當時並不曉得為什麼會生病?失婚後覺得自己沒有條件選擇,為了與孩子有安身之處,踏入第二段婚姻。先是甲狀腺亢進、梅尼爾氏症,最後嚴重身心受創收場。兩次的婚姻沒有讓她看清,三年後,又進入第三段感情中,生下老三後,她的憂鬱、焦慮一起復發,暈眩症一直看不好,最後轉成恐慌症。
林女士表示,原以為自己度不過這次的關卡,是慈濟充滿愛的大家庭,志工一直緊握住深陷疾病的她,一路陪伴不離不棄,耐心陪伴在她與孩子身邊。給予他們精神與實質的幫助,時常探望送上物資及慈濟月刊。更邀請她加入線上品書會,學習正確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知識,改善自身認知與行為,引領她到充滿愛與光的地方。
「要做一個手心向下的人,不要做一個手心向上的人」這句話成為她的信念,於是開始訂定每一年的目標並努力實踐。她雖然國中畢業,仍努力向學。以吳寶春條款,取得乙級證照滿五年、視同專科畢業,於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就讀,一年級時已補修大學十二個學分才符合政府與學校的規定,目前她是在職碩士班。
很幸運的在2024年學校第一次與紐約配合的海外研習,對她而言,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機會。志工謝菊美為她努力爭取慈濟濟助學習的機會,為日後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林女士說:「對慈濟師姊及師兄們致上十二萬分謝意,是你們成全了我不可能的夢想。你們的愛與溫暖,是我堅持不懈最大的力量。」她感謝老天給的每個境遇,讓她歷練人生許多不同課題,從中得到成長的養分,所有的挫折與打擊,都是成就獨一無二人生的重要基石。
一個人認知覺醒後的選擇,才是改變命運的關鍵。但在信仰與陪伴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內心的力量與見解。「對於人生種種苦難與困惑,我們或許無法找到答案。」林女士分享:「關懷與愛的力量能慰藉心靈,讓我們一起把這樣的力量散播給每個人,一起變好。」她翻轉手心向下,每月捐善款幫助更需要幫助的人,雖不多但盡微薄力量。
並且鼓勵大家可以從三善五施做起,心善、嘴善、眼善、顏施(微笑)、言施(讚美)、心施(誠懇)、眼施(友善)、身施(助人)。林女士期許未來能成為一個影響他人一起變好的人,這對她來說就是成功的定義。
◎不畏生活苦 讀書是翻轉人生的希望
彭女士是個全職家庭主婦,兒子因毒癮,牢獄進進出出,與媳婦離異,兩個孫子的教養全落在兩老身上。原本先生是家庭經濟支柱,但是先生往生後,在人生低潮期,她慶幸有慈濟及其他慈善團體的濟助。彭女士因為髖關節到臺中慈濟醫院手術,手術費用皆由慈濟負擔,目前復原狀況良好,可行走了。
大孫子大莊就讀虎尾科技大學一年級,雖然家裡的環境與經濟不比其他人,但他很知足,感恩就學一路走來,遇到很多貴人,老師、同學們相挺相助,讓他有勇氣堅定地向前走。
在沒有父母的陪伴與關愛下,年紀輕剛開始他不知道該怎麼走出人生的路,選擇讀書來翻轉人生。他說:「三餐能吃飽,讀書、有衣服可穿不受寒受凍,在成長的路上,有阿公、阿嬷的陪伴與關懷。真的要知足,要有上進心,不要偷懶。」
很感謝天公伯(臺語,老天爺之意)保佑,有慈濟「師姑」溫暖的關懷與陪伴,沒有讓他走偏,往正確的方向而行。期許自己要更認真讀書。他感謝阿嬤從小帶著他們旅遊,讓兄弟倆不因家庭因素,與別人有所不同。
小孫子小莊讀新光國中時,年紀小就要擔起家中的事耽誤學習,常進出學校的事務處找老師請假簽名。目前就讀臺中市大里高中體育班,瘦小的體格,讓人很難聯想到曾經是出國祕魯比賽六十七量級的舉重選手。
體育班的教練看上他,鼓勵他練舉重,但是他不想練,想退又不能退。當遇到困難與挫折,無法突破,教練鼓勵陪著他練習。就讀大里高中二年級,曾經到臺北參與全中運,得到個人第二名榮耀。努力的結果總是有所收穫,有成就感才激勵他繼續往前走。
「不管遇到任何困難,我會克服,不羨慕別人,別人有的,我們也一定會有。」小莊說:「日子怎麼過是看自己,不要去管別人,好好地生活下去,自己喜歡就好。」
如今高中三年級即將畢業,將來目標是考上勤益科技大學。他很感恩,一路走來國中、高中教練及家人的支持與鼓勵。很感謝慈濟「師姑」的幫忙,讓阿嬤手術順利,解除苦痛。祈願自己往後的路好好堅持下去,繼續好好練習,永不放棄。
◎蔬食料理蒸騰 香味四溢
上菜囉!志工合齊的隊伍,一一將菜送到各桌,同時每桌都有一位桌長為大家服務。色香味俱全的蔬食佳餚,經過加熱在鍋裡蒸騰著,蒸氣繚繞香氣四溢。其中志工林淑惠(站立)去年受證委員,首次參與冬令圍爐,為會眾服務。
她簡單的介紹用餐流程,幫忙拿備用餐具,夾菜、煮火鍋。為牙口不好的人夾軟一點的食物,為雙手顫抖的人盛湯,讓照顧妻子進食的爺爺有時間自己也吃口飯。林淑惠感恩自己能夠參加,服務人群,自己真的很幸福。
一百九十八位志工熱誠為大家服務,八十六戶家庭一百八十七人享用著熱呼呼的佳餚,溫暖在心頭。賦歸時刻,惜福愛物區的二手衣物、圍巾、電器用品等,會眾挑選自己需要的禦寒羽絨外套、衣物、圍巾,人手拎著大小包,準備歡喜過好年。


圖左 :一百九十八位志工熱誠為大家服務,桌長林淑惠(站立)去年受證委員,簡單的介紹用餐流程。除了也幫忙拿備用餐具,夾菜、煮火鍋,為牙口不好的人夾軟一點的食物,為雙手顫抖的會眾盛湯。讓照顧妻子進食的爺爺有時間自己也吃口飯。[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右 :彭女士(左二)和兩個孫子(左一哥哥、右一弟弟),以及訪員志工黃麗玉(右二)合影。彭女士感恩慈濟的濟助,於慈濟醫院,讓她平安順利的完成寬髖骨手術,兩個孫子能安住心於學業。[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左 :廚房裡的志工們,正如火如荼地準備著豐盛的蔬食佳餚。火鍋食材有高麗菜、金針菇和其他菇類、青菜、紅蘿蔔等。還有什錦炒麵、清蒸油飯料多味美周圍還以金黃色小饅頭點綴等,尤其「黃橙水中月」是以花生、太白粉、玉米粉製作,最後淋上南瓜汁,色香味俱全,不禁令人垂涎三尺。[攝影者:吳陳梅燕]
圖右 :冷颼颼的天氣,護理師陳姿伶(左一)為大家守護健康量血壓。陳姿伶說:「每次的感恩圍爐她都會參與,感受到慈濟人的溫暖與貼心,心裡總有滿滿的感動。能為大家服務,是自己的本分事。」[攝影者:楊榮書]


圖左 :人醫諮詢區,志工一對一陪伴大家在太平共修處等候量血壓,以及健康醫療諮詢。[攝影者:楊榮書]
圖右 :還有透過手機加入慈濟Line官網,志工郭淑華、黃玉櫻相互支援,了解操作程序後,便得心應手。長者們不懂3C手機,徵得同意,志工幫忙註冊,指導他們如何進入。有慈善行動可參加,心靈成長(靜思語、心靈療癒、人間菩提等)、慈濟故事、個人專區。[攝影者:楊榮書]


圖左 :慈詠合唱團美妙的歌聲獻唱,曲目有〈大愛讓世界亮起來〉、〈風吹的願望〉、〈三月裡的小雨〉、〈念阿彌陀佛歌〉、〈祝你幸福〉。團員年齡加起來超過千歲,由慈濟志工組成,團長丘蕙芳(右一)自稱「千歲團」詠愛傳唱,把快樂帶給大眾。[攝影者:楊榮書]
圖右 :八十六戶家庭享用著熱呼呼的佳餚後,賦歸時刻,「惜福愛物區」備有二手衣物、圍巾、電器用品等,會眾挑選自己需要的禦寒羽絨外套、衣物、圍巾,人手拎著大小包,準備歡喜過好年。[攝影者:楊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