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臺灣 花蓮 一場注入法髓新血 充滿法喜的感恩會

一場注入法髓新血 充滿法喜的感恩會

E-mail 列印
「上人曾說過︰如果我們一直想著他,他就在我們身邊。」與先生一起受證的林佳蓉分享,與同修師兄一起參加受證典禮就像走入結婚禮堂般隆重,今天上人能蒞臨會場為他們授證就如「證婚」般,兩人都抱著喜悅的心情,同行 菩薩道,更要在社區關懷據點及骨髓幹細胞捐贈關懷小組更精進耕耘。

2025年元月18日,一場隆重的歲末祝福感恩會,除了聚集了全球的慈濟志工,還有社會青年與年輕學子及書軒小小志工,大家同在花蓮靜思堂講經堂及法華坡道上,一起回顧2024年慈濟大藏經,共同發心立願同行菩薩道,同時同霑法喜、共沐法華精神,以《無量義經》精髓共學到覺,勤行道共精進。

◎珍惜培訓過程 更多體悟

花蓮靜思堂內,充滿道氣的唱誦聲響徹雲霄,人人同心共震,傳揚佛法與靜思精神。在這一場莊嚴法會中,資深慈濟志工喜迎將受證的新進志工,期以延續慈濟精神與傳承靜思法脈,而四十五位新進志工則人人謹記佛心師志,人人發心立願,在慈濟路上精進。

今年受證委員的慈濟志工林佳蓉,看到大愛臺報導真人真事的故事,她很感動,並送孩子到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小學部就讀。個人也在社區參與大愛媽媽,開始深入接觸慈濟。參加慈濟後,她心境更沉穩,步調也慢慢調整,停看聽多觀察身邊人事物,也學會主動伸出援手。

常看大愛臺節目的花蓮區新受證志工施亦亭因鄰居十多年前邀募媽媽成為慈濟會員而與慈濟有了連結,也曾受邀參加慈濟活動。「十多年前見習,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沒有繼續,這次培訓課程全勤,覺得蠻開心的。」說到此,施亦亭想起十多年來的種種,如釋重負般露出笑顏:感覺好不容易才可以受證。

多年來對慈濟總有良好印象的她,從大愛臺看到關於慈濟完整的報導,更加了解慈濟在做什麼,也因此參加見習志工培訓,更發現自己的改變,從以前是一個很被動的人,變得比較會主動與人互動。

來自高雄,目前是慈濟大學任研究助理的陳盈竹,出自慈濟家庭耳濡目染,就讀慈濟大學醫學資訊系碩士班二年級時,他便追隨父親腳步,參加慈濟志工培訓。「去年參加培訓就覺得自己正在走爸爸的路,他也是很年輕就參加慈濟志工培訓。」

今日受證,陳盈竹很是感恩,也很開心。看到上人的辛苦與孱弱身軀,他衷心期望老人家多保重身體,也希望自己多精進、了解佛法。「受證以後,就是真正的慈濟志工了,有和爸爸分享今天受證的喜悅,他說以後要叫我師兄了。」

◎感受滿滿的愛 心存感恩

因公公、婆婆生病而選擇自婚紗公司會計工作退休以照顧兩老的臺東周秀芳,因緣際會就在慈濟於臺東成立長照居家關懷據點時,在此找到職業第二春,也因服務老人工作,令她個性變得較為沉穩。

加入慈濟會員已有二十年,周秀芳在一次「長照尋根營」回到花蓮靜思堂,一部《如常》影片,看到公婆余輝雄、宋美智的身影,從他們日常生活細細比照,及他們為慈善訪視的無私付出,她看見公婆將慈濟志業與家業都顧得很好,心生感動,於是當下就決定要跟隨兩老腳步,報名參加見習培訓,受證為慈濟委員。

「很感恩上人創造慈濟世界。從大愛電視臺看到上人的大愛照顧全世界,自己也在職志兼顧下,對慈善訪視與手語區塊比較多接觸。」除此之外,周秀芳也期許能在香積、人文也能多加涉獵,在慈濟菩薩道上多付出。

同樣來自臺東的潘瑋婷,外婆是親人中第一位慈濟會員。1983年出生在高雄的她,在十六歲那年,於輔英科技大學護理科就讀時,臺灣發生了921大地震。從大愛電視臺潘瑋婷看到慈濟志工藍天白雲的身影,在第一時間就投入災區救災,潘瑋婷深受感動而萌生要加入慈濟的想法。「就這樣,暑假就到花蓮參加生活禮儀學習營,在營隊中感受到隊輔爸爸媽媽滿滿的愛……」

也因為這次的感動,她積極行動,十七歲加入高雄區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承擔幹部,參加四大八法活動與各項關懷、服務行動。除此之外,潘瑋婷也利用回到花蓮慈濟醫院服務時,善巧接引媽媽親近慈濟後再受證為慈濟委員。

雖因升學、結婚轉換工作崗位,潘瑋婷卻不曾離開慈濟,就在2023年初,她看到「慈青薪傳營」招募慈青學長一日精進的訊息,她報名參加。「記得上人開示:『邀請大家挑起米籮,人人都有一分力量,一群人匯合起來,那一片黑暗的天空會閃爍、閃閃發亮,人間需要點滴的微光匯合起來,就變成美好的天空。』」她希望能成為那一顆小微光,就鼓起勇氣報名見習培訓……

受證,潘瑋婷感觸頗多,五味雜陳……通過見習及培訓兩年的考驗,她很開心,心中卻又感到很難過與不捨。因為今年上人留在臺北慈濟醫院療養,授證典禮上人法座是空的,又加上媽媽目前也在大林慈濟醫院住院,無法到場參與她的受證觀禮,總是掛念著上人和媽媽。

潘瑋婷感恩十七歲的自己加入慈濟,二十餘年來,受到許多法親家人的關懷,慈濟人為她填滿愛。「沒有慈濟就沒有現在的我,感恩上人成立慈濟世界,願生生世世跟隨上人,感恩有上人。」

◎家屬親臨觀禮 共霑法喜

看著這一群慈濟新血輪,資深慈濟委員羅素娥給予他們愛的叮嚀,希望大家受證以後,繼續行菩薩道。「受證不等於結束,受證是承擔,永遠承擔下去。」她殷殷期盼,新進年輕人要接棒,年輕的要摳、老的要顧,法親多關懷。她更自勉,要以身作則陪伴他們行菩薩道,一直走下去。

除了資深法親的叮嚀,感恩會中還有家人親友的祝福。新受證慈濟志工潘瑋婷今天有先生黃健育、孩子及帶著在醫院休養的太太的祝福前來的爸爸的祝福。黃健育表示,因為是慈濟家庭,他們一家人都很支持潘瑋婷做慈濟。

同樣是來祝福太太黃舒敏受證新委的王智凌先生,歡喜分享太太慈濟因緣,是因為岳母中風在慈濟醫院住院醫治,黃舒敏看到志工對媽媽的愛與照顧,觸動她發願想參加慈濟做志工。從太太的行動中,他認為,加入慈濟志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以幫助別人,自己也很開心。「雖然有時候,看她投入很忙碌,不過只要她開心就好。」

王智凌認為,黃舒敏參加慈濟後改變很多,說話不再那麼急、比較柔和,而且會關心更多身邊的人。「今天很替她開心,也很想來看一下這盛大的場面。」

以前沒接觸、只是聽過慈濟的他深感慈濟很棒,是很棒的地方。「看到慈濟都在幫助大家,也看到太太在慈濟很開心,這是重點,而且也看到她交到很多各地的好朋友,往更好的方向走。」

因此,太太參加慈濟的種種改變及分享,影響了他想進一步了解慈濟。「今天帶著小朋友來看這光榮的時刻,只可惜沒有看到上人。」手中拿著福慧紅包,王智凌眼角上揚,很是歡喜。

除了授證及家屬與有榮焉的歡喜,在舞臺前還有一群書軒小志工及慈濟青年一起同霑法喜。慈濟大學一年級「慈濟青年聯誼會」成員林鈺娟,從慈青幹部群組獲知感恩會訊息,她感恩有此因緣可以一起參與。「就是想要把握這因緣,能夠跟師公見面的機會,在這活動也看到了很多的感動。」

不論是法具或是演繹,她以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深深受感動。今天她與一些慈青夥伴及書軒小志工一起發願,聲聲句句她都非常感動。「我們會謹記上人的叮嚀,敬天愛地聚福緣,修身立德凝祥瑞,色身即為載道器,人人皆為妙法器,我是法器……」

「感恩上人如明燈,普濟眾生恩德深,智慧引領慈濟路,大愛無疆傳世間。」當聲聲發願說及此處,她不覺哽咽流淚。從小就在基隆社區參加慈濟親子成長班、慈少班,上大學,慈濟大學是林鈺娟的第一志願,慈青自然也是她參加社團的首選。「我有發願要成為慈青,要做師公上人的孩子。」

◎喜悅受證榮董 愛的延續

除了慈誠委員,受證浩蕩長的隊伍還有榮譽董事,人人秉持善盡一分心力,施比受更有福的理念,投入善與愛的行列。

在大陸上海工作的彭文龍先生,因太太是慈濟志工,他笑稱自己是半個慈濟人。從臺北特地到花蓮靜思堂受證,他幽默說著:師父都在這裡。原來是常年都在上海的彭文龍,這次回臺時程安排,這一場花蓮歲末祝福感恩會最為適合,因而成就來到花蓮受證因緣。

為什麼捐榮董?「一起做慈濟,一起做功德。」由於目前事業較忙,他希望先以財布施方式做慈濟,以後時機成熟再投入做志工。一直以來,彭文龍都有個心願,希望能夠為慈善貢獻一點心力。今日的受證可說是他願望與理想的達成,彭文龍很開心,願望終於實現。

新受證榮董長長的人龍隊伍中,除有來自各地護持的鄉親外,也有穿著慈濟制服的熟悉身影穿插其間。花蓮區慈濟志工陳玥靜謙柔身影隨著隊伍緩緩步上舞臺,接受靜思精舍代證嚴上人授證。

「每一位菩薩,我都希望可以成就他;所有身邊的親人跟好朋友,希望可以年年都為他們植福。」儘管截至今年陳玥靜已經成就二十個榮董,她還是抱著感恩心,持續堅定發心。

就是因為恩師證嚴上人創辦慈濟世界,依循著導師慈悲喜捨的心,陳玥靜延續近三十年來初心不變,希望每一個當下都可以做對的事。「因為上人說生生世世,都要讓自己的慧命增長;希望每一個當下都能有上人的精神跟佛心師志。」

2000年受證慈濟志工,來自花蓮富里的謝統生,先後為父母及太太圓滿榮董,今年為自己圓滿心願。「覺得很法喜,聽上人的話,護持上人所做,圓榮董是慈濟人最大心願。」初次發心捐榮董是源自2011年《水懺》演繹的感動,就先為爸爸圓滿。謝統生期許兩個女兒有圓滿榮董的意願,讓愛延續。

慈濟大學師培中心同仁涂依欣感恩爸爸為她圓滿榮董,也是慈濟志工的父母特地從臺南前來觀禮,令她無限歡喜,笑容滿盈分享他們從志工生涯中得到的收穫與成長。

在行列中一家三口一起受證榮董的何貞緯和媽媽王玉美、哥哥何昌運一起圓滿心願,她滿懷感恩。「很感恩這輩子還有辦法靠一己之力,幫上人做天下事的付出。」何貞緯哽咽思及兩年前往生的爸爸,收起心中的思念,她歡喜表示,今天爸爸由哥哥代表受證為慈濟榮董。看到上人空的法座,何貞緯祈願上人快快恢復健康,帶領大家為天下付出。

◎警消把握因緣 祝福祈願

「跟剛剛影片看到都一樣,就覺得災難現場都會看到慈濟人。」剛調職任花蓮吉安分局長的林俊廷受慈濟志工邀約前來參加歲末祝福感恩會,一方面想來看看上人,另一方面是因為花蓮是慈濟的發源地,既然調職到花蓮,就想更深入了解慈濟。

林俊廷分享,在這莊嚴的活動現場,看到這麼多慈濟人的演繹或現場的氛圍都讓他覺得很感動。再次提及慈濟大藏經影片,每一片段林俊廷都印象深刻,腦海中浮現慈濟在所有災難現場,對民眾的幫助,尤其是警察與消防在現場也都會有慈濟人前來幫助。他更在莊嚴道場裡,許下心願,希望治安平穩,民眾安居樂業,父母身體健康。

在消防局人事室主任任內便與慈濟結緣的藍汎偉,現任花蓮縣政府人事處擔任退輔福利科長。從以往經驗,他深覺參加歲末祝福很有意義,今年他便主動向慈濟志工表示想要參加。歲末祝福對他的意義,藍汎偉細細分享:忙碌了一年也衝了一年,能來這邊沉澱一下心靈,看師兄姊做的一些事情並為上人祝福,接受上人的開示與指導,跟著大家一起成長,跟著受惠。

0403震災之後,他發現大眾隨時都會受到苦難,心靈一定要有時間沉澱,當時仍在消防局服務的藍汎偉,就時時打開Youtube聽《祈禱》歌聲。「心靈就會沉澱很多,跟著昇華到更高的層次。」他憶及當時家裡雖只有小受損,但是消防弟兄深入災區衝鋒陷陣,藍汎偉感同身受,還有太魯閣火車事件,種種災難現場震撼的場面,人人心中難免受創、留下陰影,他認為《祈禱》這首歌也可以撫平心靈,可以是一種依靠。

在感恩會的「祈禱」當下,配合著虔誠歌聲,他祈求無災無厄,家人平安順利、身體健康。

消防局副局長李龍聖也分享多年來參與歲末祝福感恩會的心情,他清楚說起今年是第十一次參加,因為臉書紀錄著足跡。「這段期間也蠻感謝我們慈濟對於消防工作的幫忙,尤其是在今年的0403,還有康芮颱風等一些風災的緊急應變,都可以看到慈濟師兄師姊。」

三十二年消防工作生涯中,從基層隊員做起,李龍聖有二十餘年是在花蓮地區服務,花蓮有如第二個故鄉。而十一年來,他感恩有因緣能夠持續一年參加兩次慈濟大型活動,一是浴佛,二是歲末祝福感恩會,是感恩每次接觸慈濟志工都感到他們是無比和藹可親,也是要把握因緣。

李龍聖提及,慈濟的氛圍展現大愛無私的精神,為社會貢獻,為民服務,這讓身在公部門的他很感動的。李龍聖表示,那公部門的資源有限,還是需要靠慈濟志工幫忙解決一些社會上的問題。「今天沒有看到上人,還是有一點遺憾。」李龍聖祝福上人法體安康,早日康復,能夠繼續帶領大家往前走,繼續保護花蓮的公共安全,無災無難。

雖然未能見到上人,心中難免有些許遺憾,而從精舍師父領到的福慧紅包卻讓他和珍藏在辦公室的十份祝福一樣珍惜。李龍聖分享紅包內的兩個字:福慧,就是希望有福、有智慧,也是給自己的祝福。「去年花蓮是一個不安靜的年,發生這麼多災害,卻展現花蓮人的韌性,從災害重新站起來。」他希望未來的一年不要再有這麼多災害,有喘息的機會,讓花蓮更繁榮、更平安。

圖左 :看到這麼多慈濟人的演繹或現場的氛圍都讓林俊廷覺得很感動。[攝影者:陳光華]
圖右 :慈濟大學是林鈺娟(法具左)的第一志願,「我有發願要成為慈青,要做師公上人的孩子。」[攝影者:劉鴻榮]

圖左 :太太參加慈濟的種種改變及分享,影響了王智凌想進一步了解慈濟。[攝影者:羅明道]
圖右 :一直以來,彭文龍都有個心願,希望能夠為慈善貢獻一點心力。[攝影者:王嘉彬]

圖左 :看到上人的辛苦與孱弱身軀,陳盈竹(右三)衷心期望老人家多保重身體,也希望自己多精進、了解佛法。[攝影者:劉鴻榮]
圖右 :花蓮靜思堂內,充滿道氣的唱誦聲響徹雲霄,人人同心共震,傳揚佛法與靜思精神。[攝影者:鄭啟聰]

圖左 :潘瑋婷感恩慈濟人為她填滿愛,「沒有慈濟就沒有現在的我,感恩有上人。」[攝影者:郭俊杉]
圖右 :在行列中一家三口一起受證榮董的何貞緯(右)和媽媽王玉美、哥哥何昌運一起圓滿心願,她滿懷感恩。[攝影者:陳光華]
圖左 :羅素娥給予愛的叮嚀,希望大家受證以後,繼續行菩薩道。「受證不等於結束,受證是承擔,永遠承擔下去。」[攝影者:李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