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以智運命 開啟幸福門

E-mail 列印
一年之計在於春,正是談心好時機;元旦,慈濟馬六甲、淡邊、芙蓉和居鑾四個據點,五百七十位志工及民眾齊聚一堂,聆聽雪隆家人分享如何以智運命,開啟幸福門的生命故事,共同打造「心年快樂」。

2025年1月1 日,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新進志工課程」,邀請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志工張梅玲(慈帆)及黃觀進(惟諦)蒞臨,所分享皆是在場諸位所關注的課題,因此除了靜思堂滿滿人群,多功能課室及後方齋堂都開放視訊或聲音連線,全場及工作人員近七百人都有機會一起來精進。

◎見苦知福

在居鑾,有一老媽媽與么兒陳正雄(化名)相依為命,他染上毒癮,戒毒所釋放出來後自暴自棄、過著非人般生活。老人家臨終前,將兒子託付給2000年開始關懷的慈濟志工,希望「幫助孩子恢復正常的生活」。自此,志工與他展開長達數年的拉鋸戰。經過多次反反覆覆,終於答應讓人清理,志工還得多次確認,以免出現變卦。

從影片中可見,陳正雄一直催促志工剪去盤結了五六年厚厚的髒髮、長如鉤的指甲,修剪後對方鬆了口氣;由此可見,長時間的困擾早已壓得他喘不過氣。志工再清理屋內所有穢物,形象煥然一新,他終能如母親所願。事後他還能做環保,與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可惜不久病倒了,2005年9月21日撒手人寰,志工全程處理後事。

相隔十九年再播放的影片,依舊撼動不少人心,堪稱經典。有年輕的藥劑師說,這是我所嚮往無所求付出的精神。來自芙蓉的劉仁桃,三姊妹攜手上臺分享時感嘆說:「他之前是非常好的人,因為毒品而毀了人生。幸好有慈濟人把他當家人般照顧,才有翻轉的機會。志工這分大愛,令我非常感動,也更堅定走在慈濟路上。」

「影片讓我想起中學時期,也曾和志工去幫助一個個案,看見他大小便溺在床很震撼,但是志工並沒有嫌棄案主家髒臭,反而以一顆很尊重的心去幫對方清理,我很感動……」見習志工鄭偉彬所說的是來自淡邊的印裔個案維克多(化名),因車禍癱瘓在床,脾氣不好,親人遠離。

2006年當地志工得知後,不避髒臭、鍥而不捨地靠近雙腳萎縮、手部僵硬,傷口潰爛見骨的他,協助清理環境,運送就醫,並慢慢引導家人重新接納直到往生。

當時善心記憶猶新,如今鄭偉彬陪伴新人參加課程,從分享中得到充電,也看見自己的幸福而知足。

◎心開運轉

眼觀各年齡層的出席者皆有,年輕活潑的志工張梅玲(慈帆),開場即用擅長的客家和福建方言,與在場諸位拉近距離。投入慈濟十八年,智慧增長的她,今次抱著感恩回饋之心,與眾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

出生在九位兄弟姊妹的大家庭,小學遇上學校假期,同學們關注的是「去哪裡玩?」她卻關注「去哪裡打工?」從小生活在大人長輩圈子,年紀小小輟學,青少年時期因為媽媽氣在頭上的一句話,憤而輟學離家工作,想證明自己不是壞小孩,卻在燈紅酒綠、作息顛倒的生活中,健康受損;無法凱旋而歸,她滿懷羞愧、情緒不穩,自殘被救後,長期必須服藥及掛號精神科。卻在有意識、清醒的一刻告訴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想要自我救拔。

後來,她結婚組織小家庭,孕育兩位乖巧女兒,人生遭遇加上受教育不高,讓她成了拼命三娘,為了給孩子良好教育,一天打三份工,龐大壓力喘不過氣,導致家庭不和睦,孩子也承受許多苦。直到遇到慈濟,積極投入參與活動,一天拜訪二十多戶助學家庭;為了訪視工作,她學會了馬來文;看見別人比她更不幸,她驀然發現自己的幸福。

接觸上人的法,她學會轉念、轉變壞脾氣,看見自己的價值,成功贏回家庭和樂,更獲得家人肯定,孩子也參與志工服務;親子善用父母給予的身體行善,愈做愈幸福。

來自居鑾的杜小宛,把握孩子長大、自己可卸下些許工作重擔的機會,投入志工服務,第一場就參與《浩瀚父母恩》經藏演繹,也在朋友邀約下參與這次課程。她說,影片中的個案,其實就在附近而已,但他們卻不知道有這樣的家庭,了解故事後,非常佩服志工的耐心和毅力。

這次張梅玲的故事也讓她留下深刻印象。她說,自己也是童工,九歲就開始工作,但是和主講者的際遇不一樣,她能夠從燈紅酒綠的夜生活轉變過來,非常不容易,也需要很大的勇氣。

「她遇上了貴人,心境轉變、生活隨著轉變,她也提升了自己,把孩子教育得那麼好。我看過許多家庭,知道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幸好她改變得快,孩子也很善良,才不會步上後塵。」她從故事分享中深刻有感,女人不再受限於家庭角色,小人物也可以做大事。

◎生命教育

「因為無常,讓我的生命不完美,也因為不完美,成就了今天的我。」「生命勇者」黃觀進不曾想過,有一天會坐著輪椅、以殘缺人士身分上臺分享他的故事。

他從事餐飲業二十多年,擁有十多間奶茶連鎖店,生意火紅、意得志滿;不料2020年疫情爆發,被迫結束連鎖店以減低損失;卻在中央廚房收拾時,不慎從十九尺高處跌下,導致下半身癱瘓。太太無怨無悔地照顧讓他感動,想要重新擔起一家之主責任。好不容易迎來Take 2人生,妻子卻心臟病驟逝,留下稚子相伴。這重燃希望再墜落谷底之痛,他一度想放棄自己。

當時他的姊姊正巧參與《靜思法髓妙蓮華》品書會,不忍弟弟受苦,遂邀他一起參與經藏演繹,期間志工的關愛,讓他得到家人般的愛護,也顛覆自己對「人情味不值錢」的看法。

2022年,他參與新進志工課程,年杪有機會與證嚴上人連線座談,上人透過視訊鼓勵他善用生命與身體、成為典範,用人生故事去教育人心,矯正迷途人生。自此,他到各處分享故事,還考取殘障人士駕照,報讀社工和心理學課程,翻轉手心幫助更多人。2024年杪時機成熟,他到臺灣,得到上人授證為慈誠。

「人生看似很長,真正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人在世間各有使命,遇到考驗嘗試去接受,不要埋怨、逃避或放棄它,如果你們覺得上天不公,請看看我吧……」他勸解諸位,真實面對人生,放下攀比之心,放過自己,學習去愛護他人,期待更多人因為在場諸位伸出援手而得到幫助,有所改善。

他的故事,感動不少人,不時響起鼓勵掌聲。學員陳靖康是公司高層,有感地說:「我也是一名生意人,也許很會做各種盤算及預估,卻無法知道無常什麼時候來到。」

「他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生意人,因為從事飲食業真的很不簡單,他從這麼高的地方跌下、再經歷那麼多考驗;一般人只有兩種選擇,一是結束人生,二是改變及轉念,很慶幸他選擇了第二種。剛剛我看見他在上臺,真的是天壤之別,他真的有入法……」

◎智慧轉命

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分享對命運的迷思和體悟。她從小對生命感到好奇,很喜歡布施,也很喜歡找算命師。1988年她跟隨夫婿劉濟雨從臺灣來大馬投資設廠,其中一小原因也是算命師鼓勵而促成。後來接觸慈濟,知道「自種福田、自得福緣」,要改運不是去寺廟求,而是要「行善改命運,積德蔭子孫」。因此信受奉行、拳拳服膺,才有了現今慈濟善種子遍布在中南東馬,夫妻倆無私捐獻的廠地,也成為菩薩培育道場,嘉惠本地更多善心人。

命運是否天注定?這一生面對不好的命運,有辦法改運嗎?

她舉例雪隆有一位印裔照顧戶,在志工解說下,堅持天天投零錢,也許下一分善與祝福;漸漸地,原本酗酒家暴的丈夫回家、改掉陋習;健康有狀況的孩子遇到了好醫生;她也找到了穩定的工作,更是受證委員去助人。

「命是過去生帶來的,自己的福要自己播種,自己的善念要自己耕耘。」她強調,改運是透過內在力量,找到煩惱的根源,下定決心修正。慈悲和善念是人性最美的價值,行善的法喜能壓制習氣,改變命運,去惡向善,修心積德才是改命的根本。

「我很感恩此生有緣來到馬來西亞,淳樸的本地人,將受困家庭當作自己家人一樣去幫助,才有今天馬來西亞善心處處,遍地開花。」她呼籲人人把握住此刻善念,有緣相牽,再播種出去,讓善成為傳家寶。

修學佛法已久、也在善團體隨緣付出的麥志輝夫婦倆認同說,要「運命」要先去付出、「行善改命運,積德蔭子孫」的道理,即是父母身體力行行善,可以庇護孩子身邊處處有貴人;只要遇上對的時機,遇有善因緣、善知識提點,身在迷途中孩子也能回歸正確軌道,盡人事的父母只要耐心等待,創造善因緣。

◎善心力行

影片播放居鑾個案故事,深深打動黃楚璇一家人。年輕的黃楚璇表示,她無法想像一個人可以活得如此絕望,眼神流露對生命的放棄,彷彿置身人間煉獄。然而志工的堅持和關懷,卻奇蹟般地將她從谷底拉回,喚醒她對生命的熱忱。

她進一步分享參與課程的初衷,是希望自己能從工作與家庭的忙碌中抽身,更希望帶母親黃麗屏一起參與:「我媽媽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感恩她的身體依然健康,還能走、能吃。我一直希望她能多參與慈濟活動,讓心靈更富足,也能領悟生命的真正意義。」

黃麗屏對影片中故事感觸尤深:「原來這樣震撼人心的個案,是志工在背後默默付出。我很感動,也希望未來能盡自己的力量,為慈濟出一分力。」

黃楚璇的先生洪偉銘在聽完黃觀進的分享後說:「他的人生充滿挑戰,但他沒有放棄生命,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激勵人,真的很讓人佩服。現代人忙碌於追求名利,卻忽略了心靈的提升。這次活動讓我明白,生命的意義在於當下行善,要做有意義的事情。」

「今天的活動讓我們全家都深受感動,我覺得這個早晨過得非常有意義,也非常值得。」黃楚璇強調。此外,她們一家也領養了竹筒撲滿:「過去或許會誤以為慈濟只是常在募款,但今天我明白了竹筒的真正意義。每天捐五毛錢,是提醒自己天天行善。如果每個人都能日行一善,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好。」

「我參與慈濟感到很開心,尤其在做環保時,分類過程好像情緒釋放,特別開心,有人好奇問我,是真的開心嗎?我說是真的!」單純可愛的黃金葉,去年(2024年)9月丈夫中風後,她一人在家特別難受,小女兒見狀便提議,不如到慈濟當志工。沒想到她甫坐上志工車,第一句話便問:「我可以穿你們的制服嗎?因為我覺得能穿上慈濟制服,很驕傲!」經解說才知道,要精進投入,符合條件才行,今天課程,她再大聲說道:「如果能換上制服,我願意!」

什麼是幸福?有人說,心不隨境轉、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最幸福;上人則說,能夠造福人群,提起天下菜籃的人最幸福。今日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慈瑞)看濟濟一堂、逾半人數舉手,表示願意攜手福慧同行時,無不歡喜鼓勵及讚歎,祝福人人天天起心動念都是善,積善之家有餘慶。

這是南馬志工在雪隆志工陪伴鼓勵下相互砥礪,為「一甲子專案」所展開的第一場大型活動,冀望在2026年慈濟一甲子時刻,成功廣邀更多人加入志工行列,不計年齡身分,付出中提升生命價值,人間菩薩網更密集,有需要則及時動員。一年之計在於春,今日的課程,率先為大家心靈注入滿滿正能量,再闊步前行。

圖左 :慈濟馬六甲分會舉辦新進志工成長課程,冀望更多人一起來行善。[攝影者:鄧遂嶸]
圖右 :來自芙蓉的劉仁桃(左一)和姊妹攜手上臺回饋課程心得。[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曾經的拼命三娘張梅玲,接觸慈濟調後整想法,真正做到「心開運轉福就來」。[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來自居鑾的杜小宛,對張梅玲的分享留下深刻印象。[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生命勇者黃觀進與眾分享,他越戰越勇的生命經歷。[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慈濟雪隆分會執行長簡慈露,鼓勵大眾運用智慧,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黃楚璇(中)特別帶家人出席新進志工課程,還把慈濟竹筒撲滿帶回家,存小錢行大善。[攝影者:郭巧雲]
圖右 :元旦,濟濟一堂的志工及民眾,出席聆聽如何以智運命,開啟幸福門的生命故事,皆帶回滿滿收穫。[攝影者:郭巧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