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18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歲末發放暖心宴 溫馨團圓賀新年

歲末發放暖心宴 溫馨團圓賀新年

E-mail 列印
每年春節前夕,慈濟例行為長期援助和關懷的照顧戶,舉辦「圍爐及物資發放」(簡稱:歲末發放),這不只是關懷,更是一次次相聚的約定,讓照顧戶在年節前感受滿滿的愛與年味,也是一些弱勢家庭年年期盼的日子。

2 025年1月5日一早,馬六甲慈濟靜思堂洋溢著濃濃的新春氣息,歡樂的新年歌曲在耳邊回蕩,四周張燈結彩,處處喜氣洋洋,志工列隊熱情地歡迎家人們(照顧戶)回家團圓。有志工負責接送,有志工推著輪椅或攙扶長輩步入會場,也有全家盛裝出席,或是獨自到來的身影。不管如何,人人臉上洋溢著笑容,共計二百一十二位照顧戶及家屬出席。

與此同時,廚房裡,志工們正忙著準備豐盛的團圓飯;剪髮區的美髮師雙手俐落修剪頭髮,讓大家煥然一新迎接新年;另一邊,慈濟志工帶領著照顧戶體驗春節的傳統文化,參與新年禮儀遊戲、親手製作年節飾品,還有現場揮毫送春聯等活動。每個角落都彌漫著濃濃的新春氣息。

◎傳遞感恩與祝福

場內鑼鼓聲響起,大人和小孩興奮地抬頭張望,期待已久的舞獅登場,熱鬧的採青表演將活動氣氛推向高潮。隨後,一連串精彩的傳統新春舞蹈,傳遞著新年的祝福,舞臺上的歡樂感染了臺下,孩子們興奮地模仿著舞蹈動作,開心地手舞足蹈。

當天,馬六甲多位官員與社會人士也蒞臨現場,包括甲州企業發展、合作社,及消費人事務行政議員謝守欽、馬六甲社險機構(PERKESO)代表官員、馬六甲雙溪烏浪監獄心理輔導事務高級官員(Pegawai Psikologi Kanan, Penjara Sungai Udang, Unit Pengurusan Psikologi)等貴賓,與志工和照顧戶一同歡慶新春。

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繡甄(慈瑞)代表上臺致詞,感恩各界的支持,並分享2024年慈濟馬六甲分會為八萬六千五百七十九人次提供慈善補助,涵蓋濟弱扶貧、急難救助、教育補助、醫療援助、二手輔具無償租借等等援助。因為大眾的愛,讓照顧戶獲得援助,讓志工有機會能付出,讓彼此在佳節中團聚、共享歡樂。

行政議員謝守欽代表馬六甲州首長出席獻上祝福,恭祝大家2025年新年快樂!致詞時表示,慈濟這一個大家庭,為不同族群舉辦佳節團聚,今日大家回來慶祝新春團圓。感謝慈濟志工長期投入對甲州弱勢的關懷與援助,其精神值得敬佩與學習,政府需要非營利組織,一起為社會的福祉貢獻及服務。

貴賓與慈濟志工一一送上新春佳節禮包給每一戶照顧戶。同時也向大家介紹禮包內的淨斯產品,來自證嚴上人和精舍師父們,用心耕種愛護大地清淨無染的意義和益處,祝福大家佳節也能吃得安心、健康。

◎期待每年的團圓

「我要來剪頭髮,『美美』過新年!還能透過影片看見上人,以及世界各地志工在各處助人的身影,還有與許多曾經上門關懷過我們一家的志工相見,很開心!」照顧戶黃美芹(化名)每年期待歲末發放活動,因為這是她一年中最熱鬧、最溫馨的時刻。

十多年來,黃美芹每年必定與志工相聚吃團圓飯,只因一家五口中四位兄姊分別有程度不一的精神障礙,沒有親戚朋友往來,因精神狀況生活自理能力弱,與鄰居不睦,一家人生活顯得孤獨與寂寞。年節對他們而言,似乎也無特別意義,唯獨黃美芹內心期待華人新年,至少能有熱鬧和應景的氣息,因此每年志工邀約出席慈濟歲末發放,她總是滿心歡喜與期待。

今天由志工彭凱莉(慮沄)接送她與一位姊姊前來,一下車,志工熱烈的歡迎,替姊妹倆別上迎賓緞帶,耳邊傳來熱鬧的新年歌曲,兩人眼睛都亮起來,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黃美芹帶著姊姊先前往剪髮區剪個漂亮髮型,再來與大家團圓慶祝新年,感受久違的新春氣氛。
 
黃美芹嘴裡吃著新年柑橘,甜蜜地喊著「很好吃!」請志工趕緊嚐嚐美味。每一道佳餚,她都不忘邀請志工一起享用,滿臉笑容沉浸在新年的歡樂中,表示明年(2026年)還要再來,感恩上人,感恩志工!

另一位獨居長者照顧戶安娜貝尼(化名),手上拿著慈濟愛心竹筒撲滿、拄著拐杖,歡喜與會。因行動不便,也無法上下巴士,日常所需皆請鄰居採買,多數時間幾乎足不出戶,也沒什麼親戚朋友來訪。她曾盛情邀志工屠妖節時來家裡同慶,但志工因身體不適而缺席,讓她倍感落寞。志工了解到她獨自一人渴望有人陪伴,因此即使是慶祝華人新春,也特地邀請並安排交通接送她出席。

關懷志工黃秀萍(慈凱)表示,安娜貝尼年年期待參加歲末發放,不願錯過,即使疫情期間無法舉辦,安娜貝尼仍惦記著捐獻慈濟愛心竹筒,這是自從她2016年第一次參加歲末發放,看見照顧戶們響應愛心捐款,發現原來自己有能力助人,自此她開始存下愛心零錢,年年帶著竹筒捐獻。

安娜貝尼愉悅地說:「今年的歲末發放很特別,去年(2024年)因疫情不穩定性,所以用餐盒方式讓大家拿回家享用。今天終於能一起吃團圓飯了,如宴席般一道道精緻的菜餚隆重地端上桌,吃得好飽,又有精彩的舞獅和舞蹈表演。」

◎重溫親情的溫暖

獨居、八十六歲的照顧戶駱美玲(化名),膝下無子,先生十多年前往生後,她從吉隆坡搬回馬六甲家鄉租房而居。居住在一個小小的房間,只有電視機的聲音陪伴她度日,也因房東限制無法烹煮三餐,只能就近外食。日復一日,逢年過節無豐盛的餐食,無應景布置,獨自一人顯得格外落寞。

兩年前開案,慈濟開始援助其生活,志工每個月上門關懷至今。今年受邀第二次參加歲末發放,前幾天駱美玲還特地去剪個新髮型,今天她早早準備好紅色的新年裝,滿心期待等著志工賴桂蘭(慈熠)前來載送出席。

當她開心地與志工和其他照顧戶話家常,突然〈財神到〉的音樂響起,財神爺和財神婆喜氣洋洋現身,接到財神爺送上的福氣喜糖,她笑得合不攏嘴表示,祝福大家身體健康!

此外,在場內欣賞一系列的精采節目,她豎起姆指表示,舞獅、舞蹈真好看,還送上健康的年節禮盒,這些是上人和精舍師父的祝福,很感恩!當看見滿桌的佳餚款待,還有「撈生」慶團圓,駱美玲感觸自己已很久沒有好好坐下來,與一桌人吃上一頓豐盛餐食,更不記得上一次撈生是何時。

感嘆同一輩的弟弟們已往生,沒有什麼親戚來往,志工待她如家人般,有什麼需要志工都樂意協助,活到這一年紀還能重溫親情的溫馨。「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我真的很開心也很感恩!」

一路關懷和陪伴的志工賴桂蘭分享,駱美玲就如同自己已往生的母親,看見她一切安好,自己也很歡喜,尤其歲末發放是慈濟大家庭志工和照顧戶團圓的日子,志工用心籌辦,讓照顧戶們能感受新春團聚的歡樂。

◎感恩生命的陪伴

「2024年因為入院截肢,無法出席歲末祝福,感恩2023年有機會出席,還替我們拍下一張專業的全家福,這是我截肢前的最後一張全家福。」

照顧戶吳正義(化名)的話言猶在耳,歲末發放新年慶祝場景依舊,只是今天只有他的太太鄭美華(化名)帶著孩子出席,吳正義已於2024年8月往生,而那張全家福也成為最珍貴的紀念品。

鄭美華心中難掩悲傷,指著遠處眼眶濕潤地說:「之前我們一家坐在那一桌歡喜慶祝新年。」弱智的孩子拿起手機,向志工展示一系列父親生病到往生的照片,天真地敘述父親的情況,鄭美華眼眶紅了又濕。母子倆仍在先生、父親往生的情緒、場景裡。

吳正義因糖尿病曾多次截肢,2018年開始洗腎,生活完全依賴太太協助。當初一家生活陷入困境,2019年慈濟開案給予生活援助和醫療補助至今。

2019年初次受邀參與歲末發放圍爐慶祝新年,吳正義以洗腎不便為藉口,其實是因坐輪椅自卑不願意來,但鄭美華卻很想出席,因長期在家照顧先生和孩子,新春期間,需凌晨四點起身烹煮佳餚,來款待先生的親友,讓她身心俱疲,她也想要單純感受佳節輕鬆快樂的氣氛。

2019年初次參加,之後因疫情至2023年才再度參與,今年2025年再次出席,心情與心境完全不同,從一開始懵懂單純想要體驗佳節,到全家歡樂參與拍下全家福,再到今年先生將永遠缺席的新春聚會。

長期關懷的志工戴金龍(濟澤)表示,先生剛往生,為了讓母子倆可以感受年節的氣息,也讓他們暫時擺脫悲傷情緒,無論如何特地邀約他們出席。席間也與他們聊天,帶動歡愉的氣氛,下一步也預計將接引鄭美華踏出家門,投入環保暫時轉移生活的重心。

鄭美華了解志工的用心,再看著一道道豐盛的團圓飯,百感交集,她是過來人知道準備這樣一桌菜,給兩、三百人需要付出的時間、精力、人力等等的辛勞。千言萬語道不盡,她感恩慈濟這些年來援助生活,讓一家度過困境,也感激志工長期關懷的點滴,謝謝志工為大家準備的團圓飯……志工的陪伴與鼓勵,為了孩子她會振作,預計能種些菜和香草等販賣自力更生。

「讓我們像一家人一樣,來分享感動化解迷惘,用最溫柔的目光看彼此成長,張開臂膀打開門窗,讓愛照在心上。也許你我故事不一樣,卻都在這被愛被療傷,這裡是談心歌唱,陽光眷戀的地方……」最後,志工以柔美的手語獻上祝福。

圖左 :活潑喜氣的財神爺與出席者合照送祝福,令長者歡喜不已。[攝影者:周世清]
圖右 :行政議員謝守欽(中),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繡甄(右一)和副執行長曾廣發(左一)一同領受舞獅新春祝福。[攝影者:錢福權]

圖左 :貴賓與慈濟志工一一送上新春佳節淨斯禮包,給每一戶照顧戶,祝福大家新年快樂。[攝影者:王淙鋕]
圖右 :志工熱烈歡迎,耳邊傳來熱鬧的新年歌曲,黃美芹(化名)帶著姊姊歡喜出席,年年最期待的歲末發放。[攝影者:李經志]

圖左 :黃美芹(左一)前往剪髮區,準備剪個新髮型與大家圍爐慶新春。[攝影者:李經志]
圖右 :安娜貝尼(化名.左一)年年期待出席歲末發放,也不忘帶著愛心竹筒撲滿捐獻。[攝影者:饒于莉]

圖左 :2025年1月5日,馬六甲慈濟靜思堂席開三十桌,款待慈濟長期援助與關懷的照顧戶。[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志工戴金龍(左一)與鄭美華(化名)母子話家常,帶動歡愉的氣氛,紓解他們的悲傷情緒。[攝影者:李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