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熱鬧氣氛帶動下,大家齊撈生,慶祝萬象更新。[攝影者:羅秀娟]](/community/./images/community/CE39FF90D96011EFBE0205E52B7E8F1B_0.jpg)
「親愛 的嘉賓大家好!辭舊迎新一年,每一道菜代表一分祝福,我們先來一道素食撈生,第一撈平安健康,吉祥如意,第二撈……」
◎豐盛美食
2025年1月5日,迎接照顧戶團聚的日子,香積志工準備了「素食撈生」、「一帆風順」冷盤、「素宜翅」羹湯、「芥蘭花宮保齋扒」、「有味八寶餘」香飯、「吉祥如意」甜品……各種宛如宴會佳餚般的團圓飯,每道都喻意新年新氣象的吉祥,及慈濟志工不變的虔誠心意。
每道佳餚皆由照顧戶熟悉的訪視志工,身穿最隆重制服,在熱鬧滾滾新春歌曲播唱下列隊出菜,把一道道佳餚捧到餐桌上,服務每一位座上賓;還有調皮的財神爺合照送祝福,將氣氛掀起高潮。這是志工向照顧戶表達「五心」級(愛心、貼心、用心、耐心、恆心)的招待與祝福。
「撈生要多人一起享用才好吃,雖然我喜歡撈生,但是在家沒幾個人,我不會想要特別做來吃。」看似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年菜,照顧戶卻少有機會接觸。一位越南籍媽媽說,在越南經常會生吃一些蔬食,但是嫁到馬來西亞後,家人較喜歡熟食,讓她也入鄉隨俗,較少為自己做準備。此刻在馬六甲分會,她不只撈得歡喜,也吃得開心。也有照顧戶說,原本不愛素食撈生裡其中一種食材,此刻卻把碗盤清光,表示將祝福收下。
十一歲的小朋友曾家億,先吃「素食撈生」時舉起拇指說「好」;接著志工把冷盤端上,他連連吃了好幾種,頻頻讚說,這是我心中的第一名;志工再捧來「素宜翅」羹湯,他說:「這太好吃了!」因為羹湯裡有他喜愛的食材。
最後,摸著圓圓肚子的他、捧著年柑與財神爺一起合影時說:「每一道菜都很好吃,明年(2026年),我可不可以前一晚就開始空腹再來慈濟?這樣我可以吃更多……」在旁志工啞然失笑。
◎用心籌劃
負責此次活動的香積志工劉渼嬌(慈茹),欣喜聽見享用者回饋,認為這是對團隊最大的回報。平時擅長準備彩虹餐食的她,這次承接以後,才知道是要準備逾五百人的宴會餐食。感恩有團隊相互支援,五組共數十人分工準備所有食材,除了講求豐盛、溫飽和營養之外,還要顧及長者容易吞嚥,小孩、友族喜愛的口味,及食材成本計量等,她為此好幾天徹夜不眠。
「從家裡準備三五個人吃飯,到慈濟三五百個人用餐,壓力如山大。但是我堅信有愛心,用心煮的飯菜,一定會好吃。希望這次回家吃飯的人們,能享有一餐溫飽,感覺被尊重,也藉此感恩無怨無悔付出與承擔的志工們。」
而負責「素食撈生」的新手李瓊妹說,這是首次準備「素食撈生」給照顧戶,又是第一道出菜佳餚,她感恩志工對她的信任,自己卻戰戰兢兢。為此和團隊提前就不斷試吃,重複檢視驗收十多種被切細、刨絲的食材,再貢獻自己珍藏的芝麻醬,調製成醬料,務必將準備給「家人」吃的年菜,讓大家都吃得歡喜!
在志工黃玉鳳(慈旭)接引下,結伴到來準備「一帆風順」冷盤的蕭志永老師和佛子寺佛友們,動手製作猴頭菇、黃梨、小番茄及日本黃瓜組成的沙爹串,手工豆腐丸及手工春捲。他們四天前就開始籌備,蕭老師代表團隊說:「這是給照顧戶的祝福,感恩他們穿上最美衣服、長途跋涉過來,我們也要獻上最有誠意的料理,讓人人體驗素食的美味,祝福他們一帆風順,不畏挫折,朝著目標繼續前進。 」
◎遊戲樂園
「鼠、牛、虎、兔、龍、蛇……」除了誠意滿滿的美食與節目,擅長寓教於樂的教育組志工,也不讓照顧戶們「空手而回」。她們將國議廳和音樂課室空間,打造成不同分站,計有春聯展、春節打卡區、年節飲食觀、送禮送祝福、DIY手工裝飾品、新年禮節和習俗體驗,不同的分站遊戲,讓人人更加深入了解新春習俗與禮儀,傳承豐富的春節文化。
只見到來的照顧戶們,首先被引領到打卡區來張全家福,有喜迎蛇年的布置,也有濃濃中國風的室內居家,任由照顧戶選擇在哪一種場景合照。
其中最吸引就是大人小孩動腦筋的遊戲體驗區,設有十二生肖排列、認識家譜(家庭樹)、了解新年禮節和習俗等。例如「新年貼春聯」、有「祈求新一年喜慶和好運,紅色代表著吉祥和避邪,能帶來平安和幸福」的寓意;另一提問:「為什麼要互相去拜年?」答案是「相互表達美好祈願與祝福,增進彼此的關係,讓心靈更加親近」的意義。
有孩子說,最喜歡「十二生肖」這一站,因為容易記得,也有小孩翻開前一年的電子課本,說自己要熟背它,因為要去挑戰家庭樹,最後贏得小小結緣品,以示成功戰勝自己。
不僅如此,照顧戶們還可以透過蔬食團圓飯食譜解說中,了解適合自己的飲食餐盤,蔬食可以多樣化,吃對了可以讓營養均衡及零負擔。此外,人人還可帶回春聯,或寫祝福語,或選擇用紅包袋剪裁成可愛裝飾品,這又是另一收穫。
◎闔家歡樂
拄著拐杖、看著孩子在各體驗區玩得不亦樂乎,自己也在十二生肖站開心排列的照顧戶丘國慶(化名)說,自己曾經幫人看風水,所以特別熟悉十二生肖。曾經在數年前中風的他,從與輪椅為伍到持著單腳拐杖,已經是很大的進展。
「今天來到這裡,看見有馬來人,也有印度人,不分種族,一家人團圓,我很感動,很喜歡這樣的場景。」對年初一也開工撿拾紙皮的他而言,農曆新年並沒有特別張羅,因為印裔妻子煮得較簡單,家境也不允許。幸好有慈濟志工多年關懷扶持,在疫情期間不曾忘記援助他們,更幫他解決家裡堆滿回收物的窘境,為表感激,今次歲末發放,一家人總動員出席。
丘國慶的長子正雄(化名)也說:「今天來這裡很熱鬧、很開心,我在這裡學到剪紙、製作燈籠,還有了解一些新年習俗。還沒有看過這麼好看的舞獅表演。」
全家一起拍照打卡,對他來說也是很珍貴的一個時刻。因為平時在家,家人都各有事做,很少有這樣的相聚時刻。
「我們去拜年時要說祝福語、拿到紅包要說感謝……這些禮節,令我回憶起過去熱鬧吃年夜飯,去親友家拜年、領紅包的日子。這些對我來說都很遙遠,幾乎都已經忘了,因為爸爸中風以後,我們很久沒有去親戚家拜年了。」
今年,正雄的新年願望很簡單,就是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飯,一起玩煙花,開心熱鬧。
另有一對母女、特別從偏遠的亞沙漢(Asahan)市鎮,騎電單車一小時過來參加歲末發放活動,爽朗的媽媽楊美津(化名)說:「我就是好奇來看看,慈濟辦的是什麼活動,沒想到第一感覺是,哇……很有新年氣氛!」
自從母親往生後,從更偏遠的郊區搬到亞沙漢,她面臨一時困難,慈濟給予短暫支援。今次活動,志工原本建議她和兩名孩子一起坐電召車來慈濟,但她為了省下一趟馬幣百多令吉的費用,寧願載著女兒、看導航,母女倆結伴到慈濟,希望所節省的費用,讓慈濟去幫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她也說,平時新年,家人習慣吃圍爐,較少接觸今日的豐盛佳餚,不僅吃得很開心,她還藉著做紅包燈籠小手工,重溫多年拿手的興趣。由於女兒有空都會打工,母女倆平時少有機會相聚在一起,今天是親子很難得的親近及放鬆時刻,令她直呼早起得很值得!
「來慶祝、來祝福,老朋友一起歡呼,經過這些年,重逢就滿足,前塵和往事都歷歷在目,原來已經值得慶祝……」新春歌曲重複放送,四處氛圍充滿著「春節已來到」的氣息,慈濟志工誠懇祝福朝氣蓬勃新一年,人人諸願皆圓滿。


圖左 :首次準備年節佳餚給照顧戶們,李瓊妹(中)謹慎把關。[攝影者:王淙鋕]
圖右 :認識新春習俗與禮儀,感受傳統佳節的獨特與意義。[攝影者:郭巧雲]


圖左 :只要花心思,回收再用的紅包封,也能化身成春節裝飾品。[攝影者:羅秀娟]
圖右 :排列十二生肖順序,對丘國慶而言是小兒科。[攝影者:王淙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