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社區網

03月26日
  • Increase font size
  • Default font size
  • Decrease font size
首頁 全球新聞、活動 亞洲 馬來西亞 馬六甲分會 歲末祝福感恩會 愛的行動與力量

歲末祝福感恩會 愛的行動與力量

E-mail 列印
每年歲末年終,慈濟南馬各分支聯絡處舉辦一年一度的「歲末祝福感恩會」,這是慈濟與長年護持的社區會眾大團圓時刻,一同回顧一年的善行,也是祈福與表達感恩的歡喜日。

「2024年慈濟馬六甲分會共動員逾12萬 人次志工,在慈善上援助了86,579人次,醫療義診服務則讓7,020人次病患受惠,教育上有28,860人次的學子獲得課輔、獎助學金、電腦等協助。同時邀約53個企業共善,讓二萬多戶次家庭獲得食物銀行援助,以及環保一年回收超過228萬公斤等等。」

慈濟馬六甲分會執行長羅綉甄(慈瑞)向護持的會眾嘉賓報告2024年志工走入社區關懷貧病孤老,關心弱勢孩童教育,關注環境保護等,從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等志業推動,以及透過影片觀看一年來慈濟在國際間行善的足跡。每一個數據、每一幕苦難畫面,背後總有志工一雙溫暖的手與依靠。

◎大愛無疆暖人間

2025年1月12日,慈濟馬六甲靜思堂一連舉辦三場會眾歲末祝福感恩會,邀請長期護持慈濟的法師、政府官員、會員大德,以及與慈濟共善做好事的企業、學校校長老師等貴賓和志工,近一千五百人齊聚一堂。

螢幕上一幕幕畫面閃過,雖只有短短數秒,卻是慈濟一路走過五十八個年頭的辛勤耕耘。羅綉甄執行長向會眾誠摯地道感恩,感恩政府、會眾、企業、學校等各界長期支持與信任,每一分愛心捐款、物資捐贈或人力付出,都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為慈濟志業注入永續的力量,讓更多生命重獲希望。這不僅是經濟上的助力,更是一種愛與善信念的傳遞。

為了感恩大眾的護持,證嚴上人將過去一年來的著作版稅所得,以及精舍師父們辛勤工作所得,製作成象徵祝福與智慧的歡喜有緣福慧紅包,上面的圖騰、字句蘊涵了上人無限感恩與祝福。

今年上人給予歡喜有緣福慧紅包,主題為「勤行學與覺,大愛滿人間」。每一顆愛心累積成就大愛的力量,而每個紅包都有一句靜思語,人人拿到的都不一樣,是上人的祝福,期勉大家將法記在心中,運用在日常生活中,也期盼更多人加入大愛的行動,恆持善念,以善以愛讓社會、國家更祥和安定。

◎受助再助傳愛心

當日,八位法師和二位修女親臨現場給予支持和肯定。看見點滴愛的足跡,理德法師讚歎表示,從影片中看見志工付出的身影,身口意能夠恆持走在菩薩道上,靠的就是那分菩薩心和佛陀的教法。「從以前到現在,在各種天災、人禍艱困的環境之下,慈濟志工沒有分別心,沒有逃避參與,一直都勇敢地走在前面,幫助需要者,帶動更多人向善,非常難能可貴。」

現場嘉賓李英坤深有所感說:「2002年父親突然往生,貧困家庭根本無法應付家庭變故,尤其我的大學學費。感恩慈濟幫助,我才能順利從馬大完成學業。我是親身經歷,見證慈濟真的在做善事。」

如今李英坤事業有成經營製衣廠,回憶 2020年新冠狀疫情爆發,當時人心惶惶,情況緊急又資源短缺,志工無懼病毒威脅,為社會所需積極尋找資源與管道,最終聯繫上他。由慈濟提供PP防護衣服材料,他提供工廠、人力、技術支援,三個月內縫製上萬件PP防護衣給予前線人員,舒緩政府與醫療組織資源不足困境。「感恩讓我有機會,可以與慈濟攜手共善,回饋慈濟與社會大眾當時援助的愛。」

初次參與歲末祝福感恩會,有感現今世界各地戰爭、災難不斷,李英坤表示,只要人人出一點力,不分國家、種族、宗教,互助互愛,這個社會將更美好。

另一位從事廣告業的實業家曾添興一家四口與會,他認同地表示,兩個孩子八歲,此次特別帶他們來參與,從小接觸與培養孩子的善念。一旁的兒子透過螢幕看見災難現場覺得恐怖,他指著桌上的慈濟竹筒撲滿說:「我有這個撲滿,裡面已經存二十令吉了。」

曾添興欣慰地向孩子說:「等我們存滿,再拿來慈濟捐出幫助人。」他深信,單憑一個人的力量難以成事,行善需要人人出一點錢、出一點力,累積起來才能形成一股強大力量。今天他很感動也很感激,感動於志工付出的心,感激有機會帶家人一起來感受這分美善;身為企業家更需回饋社會。

◎以愛與善續傳承

另一邊孫幼華帶著慈濟竹筒,一家三人歡喜出席。她說:「每年一家都會來領上人的祝福,除了Covid的時候沒舉辦無法參加之外,前後大概參加十多年了。每一年的紅包我都珍藏起來,寫上年份。」

一家人期待地打開紅包,映入孫幼華眼簾的是「若有人扯後腿,要心存感恩;沒有人扯,就練不出腿勁。」逗得一家笑開懷。她表示,上人的法語充滿生活的智慧,平時遇到事情,她都會抽一句靜思語,幫助她解開困惑或是紓解心情。兒子去英國念書,她只為孩子準備了一本《靜思語》讓他帶出國,幫助孩子應對國外生活大小事情。

當志工送上春聯,她打開一看,上面寫著:「日日造福,日日有福」,孩子和先生不約而同拿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一家再度笑開懷。她分享:「我最喜歡收看大愛臺的慈濟新聞及上人的《人間菩提》,還有志工劉濟雨的「讀書會」。我知道慈濟在世界各地做的事,雖然我還未有因緣成為志工,但慈善是做對的事,做得好,所以我長期捐錢護持慈濟。」

孫幼華的女兒王婉怡是一位小學老師,不僅將靜思語用在生活裡,也用在教職上激勵學生。此外,親眼見證慈濟長期給予校內貧困學生「獎助學金」,近幾年慈濟更提供學生免費校園課輔和午餐,「不只是來這裡從影片中看見而已,而是真的有看到慈濟在社會上做利益人的事。讓我感受到人間有愛,不是假的,是真實的!」席間,一家聽聞馬六甲慈濟義診中心空間不敷使用,將進行擴建,現場馬上捐款響應。

另一家庭,張寶晶夫婦帶著三個子女初次出席歲末祝福感恩會,母女倆接到上人的紅包祝福,皆是同一句靜思語「小事不做,大事難成」。張寶晶表示,這一句話說到心坎裡,不管家庭、生活、事業上都要先從小處做起。早就耳聞慈濟,但是忙碌於工作一直沒時間參與,今年終於報名參加慈濟親子成長班課程,期待能陪伴孩子,親子共同成長。此外,臺上報告大眾捐款所用之處,張寶晶驚訝每個人小小善舉,竟能發揮如此大力量。

◎善行啟動愛循環

場內感恩溫馨,場外應景熱鬧,周邊活動有新春打卡區、年節禮儀遊戲區、新年裝飾製作區、健康美味蔬食展區,以及品茶、樂器體驗、書法水墨展等活動,吸引了眾多民眾前來參與。

呂蓮梅與好友黃珮詩一同出席,兩人開心地參與每個環節。呂蓮梅分享:「每個活動都很好玩,都很喜歡。每年的歲末祝福我都會來參加,但因為疫情,已經有幾年沒來了。今年特別興奮,第一時間邀請了好友一起來。活動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讓人感到溫暖,尤其是拿到上人的福慧紅包時,感覺到滿滿的正能量。」

黃珮詩也深有感觸地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參加歲末祝福活動,拿到福慧紅包真的很開心,是一分特別又有意義的祝福。她在祈願區寫下祝福,祝願家人和孩子健康平安;透過如此別具意義的儀式,讓新年更加充滿希望。

兩人對慈濟義診中心的擴建計劃,表達了高度支持,立即響應捐款,盡一分力量。黃珮詩並成為慈濟月捐會員,加入大愛行列。她提到:「病苦的人真的很多,我們這樣做只是小小的一點力量,但每個人的付出匯聚起來,就能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呂蓮梅補充說:「能夠為病患提供更舒適的就醫環境,對於整個社會來說都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伸出援手,共同努力。」

另一邊,會眾林金郿看著播放的2024年《慈濟大藏經》影片,從日本和臺灣的強震到尼泊爾、印度和莫三比克的援助行動,每一幕讓她感動不已。「看到這些災區的重建和受助者的感恩,我感到震撼,也流下了感動的淚水。」影片讓她更了解慈濟在做的事,她也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付出,向朋友分享環保觀,保護地球環境。

會眾何筱君對慈濟的善行也深有共鳴,影片裡提到,在災難面前,人人都很渺小,但慈濟人願意付出,受助者懂得感恩並回饋,這種善的循環讓她很感動。「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全心投入大愛的行列。」期待將這分愛與善的力量分享給更多人。

全場會眾在〈祈禱〉歌聲中,一同點亮心燈,在溫馨祥和的氛圍中,人人虔誠祈禱,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祈福。

歲末祝福感恩會不僅溫暖人心,更是一個啟動善的契機。每一分的愛心與善行,是慈濟永續前行的力量,感恩您與我們攜手提燈照路,成為苦難者最堅強的後盾,也期盼更多人加入這場愛的行動,讓善匯聚成改變世界的力量。

圖左 :清澈佛音迴盪,慈濟馬六甲分會在《無量義經》的梵唄聲中,為2024年歲末祝福感恩會揭開序幕。[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孫幼華(右二)一家很喜歡上人的「靜思語」,字句皆充滿生活智慧。[攝影者:王淙鋕]

圖左 :曾添興(右一紅衣者)深受感動及感恩,體悟身為企業家更需回饋社會。[攝影者:陳聯喜]
圖右 :呂蓮梅(右一)與好友黃珮詩一同出席,在祈願區寫下祝福,及捐錢助人,新的一年別具意義。[攝影者:鄧遂嶸]

圖左 :場外,有新春應景的一系列活動,吸引大人和小孩前來體驗與同歡。[攝影者:廖志勇]
圖右 :全場志工與會眾在〈祈禱〉歌聲中,一同點亮心燈,在溫馨祥和的氛圍中,人人虔誠祈禱,為自己、為家人、為社會祈福。[攝影者:廖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