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志工組隊長在授袍儀式中,將慈濟志工背心交給學子們,期待他們穿上背心後,發揮志工服務助人的精神。[攝影者:李威德]](/community/./images/community/94652B50E7C011EFBE0605E52B7E8F1B_0.jpg)
營隊為期三天,地點除了在東大靜思堂,第二天更帶領學子到彰化田尾社區關懷據點,讓學子及長者們共創青銀好時光,之後隊伍回到花蓮心靈的故鄉,讓學子認識慈濟發源地,更深入了解慈濟的法脈與核心價值。
◎五星級服務 溫暖學子心
2025年2月6日營隊第一天,東大靜思堂許多慈濟志工及青年志工,都準備好以最熱忱的心,迎接孩子們的到來。此次的座位安排並沒有整齊的桌椅排列,而是十一位學子坐成圓弧,志工陪伴坐在孩子身旁,彼此零距離,互動性更佳。
「大家好,我是林小亨,來自臺北教育大學,我喜歡藍色,因為我喜歡天空的藍色。」只見小亨說完趕緊把麥克風遞給下一位同學,可以感受到每位學子因陌生而產生的緊張感,透過簡單的自我介紹,先讓大家對彼此有初步的認識。
而真正熱絡氣氛的是玩破冰遊戲,藉由團體帶動,共同完成任務,讓原本有點陌生的氛圍,頓時充滿歡樂的笑聲,彷彿一家人般和樂,讓人倍感溫馨。
「今天報到的學子有十一位,但服務的志工有三十幾位,這是五星級的服務!」志工蔡明模在開營時鼓勵學子,因為有你們學習道路上堅持的向前走,所以值得我們如此的看重。育成計畫在翻轉孩子人生的同時,更期盼的是未來這一顆顆的種子,可以藉由自身的經歷去陪伴更多的弱勢家庭。
◎慈濟人文 從愛開始
「慈濟五十八年,我在慈濟四十八年。」語畢,現場給予熱烈掌聲。資深慈濟志工靜淇(李惠瑩)擔任講師,為學子們娓娓道來關於慈濟的人文與故事。
育成學子長期有慈濟志工陪伴,你們從志工身上感受到什麼呢?「愛、力量、關懷、溫暖、支持、良善……」學子們不假思索提供講師許多正向的答案,而這些也正是慈濟的人文所在。
慈濟人文除了著重於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互動,慈濟人文也注重環境,因為地球只有一個,我們對於世間萬物都要心存感恩,而「感恩、尊重、愛」正是慈濟的核心人文,若沒有透過親身實踐,則無法體會。
愛也是人際之間正能量的交流,靜淇讓學子們互相打招呼,透過「好臉色、好言語、好動作」,練習與他人傳遞愛的能量。
小菁分享道:「若是世界上每多一個人願意做善事,那善的傳播就達到了,這個世界將會有滿滿的溫暖和愛。」而透過行動給予對方一個溫暖的笑容、一句好話,更可以感染別人,一起帶動愛與善的循環。
◎點亮人人心燈 讓愛飛揚
五毛錢救人的竹筒故事到緬甸的米撲滿,更是慈濟人文表現愛的最佳體現,藉由五毛錢及一把米的點滴力量,就可以幫助別人,每個人都可以做的到。許多學子對講師述說這段故事都印象深刻。
小瑄表示,原來捐錢不一定要等自己大富大貴,小小的力量就可以聚沙成塔,造福很多人。小蓁則說:「家家戶戶節省一把米,就可以幫到整個村莊,真的只要有心,就有無限的可能。」
靜淇強調,慈濟人文透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互動,經由實踐讓人人心中的愛與善啟發,自己做還不夠,還要利他,讓身邊的人也跟著你一起做好事,開發人人的悲憫之心。
小恩聽了心有所感分享道,他想成為一盞燈,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點亮,他相信這個舉動會感染周遭的人,讓社會不再冷漠,原本一盞燈會變成好多盞燈,照亮更多冰冷的角落。
慈濟以善以愛照亮全球,絕對不能缺少任何一個人的那一道光。靜淇勉勵所有的青年學子,讓自己成為一道光,由內而外散發光和熱,同時也要成為別人生命中的一道光,帶給人愛與溫暖,讓愛飛揚。


圖左 :學子小菁(右二)活動後分享,若是世界上每多一個人願意做善事,那善的傳播就達到了,這個世界將會有滿滿的溫暖和愛。[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中區新芽育成營隊啟航,慈濟志工蔡明模(右一)鼓勵學子,在翻轉人生的同時,期盼你們都是慈濟的種子,未來藉由自身的經歷去陪伴更多的弱勢家庭。[攝影者:吳涵芸]


圖左 :學子們專注聆聽講師分享,並用心做記錄。[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慈濟資深志工靜淇擔任講師,為學子們娓娓道來關於慈濟的人文與故事,此次的座位安排是由十一位學子坐成圓弧,志工陪伴坐在兩旁,彼此零距離,與講師互動性更佳。[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學子小恩(右一)聽了講師的分享,心有所感表示,他想成為一盞燈,在別人有需要的時候點亮,讓社會不再冷漠,他也相信原本一盞燈會變成好多盞燈,照亮更多冰冷的角落。[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育成學子們精心製作感謝卡,感恩講師靜淇(左二)的陪伴,並為他們講解慈濟的人文與故事。[攝影者:陳麗雪]


圖左 :開營前,東大靜思堂的志工們用心準備結緣品,以最熱忱的心,迎接學子的到來。[攝影者:陳麗雪]
圖右 :愛是人際之間正能量的交流,學子們互相打招呼,透過「好臉色、好言語、好動作」,練習與他人傳遞愛的能量。[攝影者:陳麗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