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大家圍坐一圈,林靜羭社工師以熱絡、風趣的互動方式,讓學員受益良多。[攝影者:陳麗雪]](/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DFB0100E88511EFBE0605E52B7E8F1B_0.jpg)
中區新芽育成計畫「須彌登山隊」2025年2月6日至8日為期三天的課程。2月6日第一天課程在臺中東大 靜思堂舉行。下午第一堂的「青銀共創新力量——談代間合作青銀共好」,由林靜羭社會工作師事務所所長分享,為營隊第二天十一位學員走入彰化村莊的「青銀共創好時光 ——關懷據點」做準備。
◎尊重傾聽是最佳的陪伴
有二十年老人服務經歷的林靜羭社工師,曾經是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社工師、甘霖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社工督導,以及天主教曉明社會福利基金會主任。業務內容是長照、送餐、居家服務、二十四小時照顧的安養中心等,因此對於健康或失能的老人照顧極為熟捻。
林社工師還說,因為媽媽是上班族,她是由外婆帶帶大的,所以與九十七歲才往生的外婆感情很好。因此她清楚如何與老年人互動,也更珍惜跟長輩相處的時間,延緩老化與退化。
林靜羭社工師,提醒大家,「傾聽」是「陪伴」的主要技巧之一。有時候只要在一旁應著「是喔!這樣喔!再來呢?」就能引起共鳴。社工師還建議學員,事前做好準備,了解長者可能喜歡的話題,陪伴長者聊天,是預防失智症的首要訣竅。
老人服務中,「陪伴」幾乎是每一位長者都需要的,但是陪伴,絕非是無所事事地坐在一旁,而是跟對方在一起,讓對方感受到自己不是孤獨一個人的過程。
◎了解長者生理心理是溝通要務
互動過程前,務必了解長者的生理、心理的狀態。林社工師說,長輩通常比較怕冷,可以握握他的手。「如果這時候拿出一個暖暖包來,你就一百分了!」長輩眼睛普遍看不清楚,所以如果使用海報,字體要大;也可以口述,加上肢體語言。
長者聽力也普遍不好,不是大吼大叫就可以的。林社工師建議,溝通前先問一下哪邊耳朵比較好?靠近耳朵慢慢地輕聲地講。長者雙腳比較無力,行動緩慢,因此社工師建議,活動儘量坐著進行為宜。
老人的心理需求也格外重要,一定要有被尊重的需求。林社工師特別提到,目前的老年人,分布在戰後嬰兒潮(1946至1964年)出生,教育程度普遍提升,對於服務品質要求比較高,也許有些是大學以上的程度,所以不要隨意教他們,倒可以裝傻。另一個特點是他們崇尚年輕主義,不喜歡被當老人,可以先問「我可以叫你阿伯還是阿公?」詢問是尊重的表現。
◎三心二意找互動話題
「『陪伴』的關鍵,要『三心二意』原則,就是『用心、愛心與耐心,記憶和回憶』」林靜羭社工師提醒大家,老年人最喜歡講以前的事情,懷舊的主題,得做好控制。競賽遊戲也要留意,年長者很認真,且不服輸。
「可以聊什麼話題?」可以聊天季節天氣、居住地、出生地,發問就好,但是私領域儘量不要問。不要聊政治,恐造成對立。還可以聊興趣,觀察對方的外在,聊最近發生的事、喜歡的美食、想去的地方或想做的事情,聊兒時的記憶。
中國醫藥大學物理治療系的江秉蓁,想到可以直接問長者有幾個小孩嗎?但是又怕對方可能是「黃金單身漢」等疑慮。林社工師建議,可用旁敲側擊的方式詢問,譬如問「到哪過年?」以偵探的方式,從故事裡找線索。
朝陽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的岳恩生問:「遊戲可以玩什麼?」說著他的構想。林社工師提醒,要留意一次可以幾個人玩,不要讓只有少數人參與。如果兩組以上,進行中競賽務必注意安全。「給的獎勵品,也不能太簡陋喔!」
◎慈濟慈善的方針與措施
經過片刻休息後,中部社福室三位社工,密集地輪番上陣說明慈濟目前慈善的方針與措施。社工廖婕雯以「安穩家園、美善社區」,說明慈濟平日針對弱勢家庭關懷扶助、清寒學子助學扶助、鄰里互助安心扶老,以及偏鄉原鄉整體關懷。尤其臺灣地區2025年以邁入超高齡社會,為讓長者安心,守護每一個幸福的善緣,中部地區規劃出長者居家安全改善專案、芳苑慈善醫療專案及社區關懷據點。
接著社工黃嵩荃,介紹彰化田尾社區據點,早年多以種植花卉為主,因時代變遷人口外移,目前田尾村僅一千四百多人;而且每五人就有一名長者,更有近百人年齡超過八十歲。慈濟在2018年3月走入社區,攜手社區發展協會,舉辦關懷據點,提供並推廣蔬食餐點;且帶入健康促進等各項有意長者身心之課程。慈濟在2021年8月起推動「安美專案」讓長者在地健康老化。
陪伴長者不僅關懷生活起居,更要給予心靈安慰。因此,2022年3月,社工與社區慈濟志工,在據點協力推動「生命回顧工作坊」,讓長者回顧未完成的心願,以及目前想做的事,珍惜現在的人生。
孫詩雅社工,帶著大家回顧當天慈濟人文課程,重視長者服務及輔具的基本認識。她請大家想想看,從什麼方向出發……?晚餐後,學員們聚集一堂,討論著隔天如何帶動,建立共同默契,希望與長者歡度快樂的時光。


圖左 :慈濟中部社福室社工黃嵩荃(左一)、孫詩雅、廖婕雯(站右至左),輪番上陣為學子們說明慈濟目前慈善的方針與措施。[攝影者:李三字]
圖右 :社工黃嵩荃介紹彰化田尾社區據點的樣貌,以及慈濟近年在社區推廣蔬食、健康促進課程、「安美專案」及「生命回顧工作坊」等。[攝影者:李三字]


圖左 :孫詩雅社工帶著大家回顧當天慈濟人文課程,重視長者服務及輔具的基本認識等。[攝影者:李三字]
圖右 :有二十年老人服務經歷的林靜羭社工師,分享如何與長者互動與接觸,為隔天走入彰化村莊的「青銀共創好時光 ——關懷據點」做準備。[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林靜羭社工師,發給學子紙張,隨時請學員動動腦,列出課程中進行的互動主題。[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學子們聚精會神寫下年長者的特性,可以與年長者互動的活動等。[攝影者:李威德]


圖左 :林靜羭社工師,隨時請學員分享平時和長輩互動的情形,作為討論的主題。[攝影者:李威德]
圖右 :課程接近尾聲,學子描繪出與長輩互動的遊戲,以及應注意的事項,為隔天的互動做充分的準備。[攝影者:李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