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東山區志工許茂忠年輕時學過水電工程,五年前又開始經營安美專案,對鑽牆鑿壁熟門熟路,打先鋒賣力地工作著。[攝影者:温寶琴]](/community/./images/community/1CB4D520FB6011EFA8914589D7133C83_0.jpg)
據鄰長李女士說:「這裡是楠西區第 一批同時蓋的透天厝二百戶,屋齡接近五十年,左鄰右舍很多人是比家人還親的朋友了。」遇到有史以來的大地震,讓大家惺惺相惜,相互間的關懷更緊密。
◎確定修繕範圍 立即動手施作
八點上工,工班窗口志工許茂忠,首先分配工作場域給三組工班團隊。
以志工許茂忠、盧萬發、黃清叁等為主,在楠西區茄拔路施作的工班團隊,志工陳碧蓮首先請屋主簽修繕同意書,並再次共同確定要修繕的範圍。後因屋主洪先生夫婦覺得拆掉一面牆的工程實在很大,決定請區公所再重做結構鑑定勘察災損狀況,最後志工先幫忙修繕廚房兩面牆裂開毁損的七十六塊磁磚。
志工馬上協助廚房壁面剝落損毁的磁磚、樑柱磁磚和地面磁磚二塊破損的,切割、剔除後再盡量平整牆面,清除後以泥作粉光施工,不再貼磁磚,讓屋主以油漆處理,工班團隊立即動手施作。
團隊利用一個早上的時間,將所有龜裂的牆壁磁磚切割剔除,並清除磁磚碎片,打包搬出室外才離開。下午一點半再回到現場,有人攪拌乾水泥粉,如同攪拌麵粉的工序,大家把基礎簡單的工作讓年輕人盧伯霖見習;有人當泥作師傅助手,從泥桶中將水泥舀在托盤上,再傳給樓梯上的師傅,等二位泥作師傅用心抹平粉光的牆後,又把原有的磁磚及地面擦拭乾淨,讓屋主洪先生夫婦好感動。
志工黃阿金與屋主洪太太互動過程中,才知道她女兒的婆婆也是慈濟志工,雖然洪家人是信奉基督教,但看到慈濟志工一群人,像做自己家裡的事一樣,盡心盡力把他們破損的牆壁磁磚修繕好,讓她與先生感覺很安心。
◎黃清叁半退休 把握因緣付出
這一組工班團隊主力是來自東山區的泥作師傅,有黃清叄、盧萬發,許茂忠、陳美惠夫妻檔。以及東山區的工班行政陳碧蓮、安平區陳民種、李壽榮等小工。每個人以自己的專業以及體力、能力來貢獻心力,助受災鄉親棉薄之力,希望他們能早日安身、安居、安生活。
七十五歲的東山志工黃清叁,十七歲開始當學徒,從事泥作已有五十幾年之久。六十五歲以後已經半退休,但是寶刀未老,雖然開過脊椎手術,但是遇到慈濟有需要的時候,也必定挺身而出。他謙虛地表示:「還能為受災的鄉親服務是我的福氣,我就只會做這個啊。」
為人善良、勤勞的黃清叁,從工地退休後以種田為業,常常栽種大量的當令時蔬菜,如高麗菜、辣椒、玉米等,廉價與法親分享。目前正值玉米成熟,沒有上工的時候,黃清叁也沒閒著,藉由新營和氣輪值為修繕工班煮午餐的日子,當日採摘玉米煮熟,與來自全臺的修繕工班們分享。黃清叁說:「跟法親結緣比賣錢更歡喜。」
◎許茂忠有專業 用心用愛承擔
六十三歲的東山區志工許茂忠,年輕時學過水電工程,五年來也在臺南大新營區經營「安美專案」,施作個案超過六百戶。許茂忠十七歲喪母,父親也於三年前往生,非常渴望有個溫暖的家,因此對於偏鄉長者的居家安全特別盡心力,因為他了解長者居家安全無虞,子女才能放心在外打拚事業。
對於地震受災的鄉親,不論關懷或修繕房屋,許茂忠總是戰戰兢兢爭取時間來參與。佛心的老闆娘也是慈濟志工,了解慈濟救災如救火,讓他時而巡視田地莊稼的水分之外,仍以慈濟事為優先。因此讓他更勇於承擔工班窗口,勘查屋況、發落分工。許茂忠苦民所苦,為災區奔走忙碌,不論在東山協力或新營和氣組隊,他都啟發悲心,把握機會爭先要當小工。
隨班擔任小工的志工陳美惠,從小在嘉義中埔山區長大,對很多泥作小工的事務很熟稔。同時她也深刻感受到從地震至今,先生許茂忠每天早出晚歸,為震災鄉親的訪視、修繕而忙碌著。因此身為美髮師傅的她遇到有特休的假日,一定會把握因緣參加慈濟的活動。
陳美惠分享:「因為自己的家也有磁磚掉落,我們就可以同理楠西鄉親這麼嚴重的災情,有能力、撥出自己休假的時間,換一種心態工作,手會痠,但是不會累。看到完工時,屋主打開深鎖的眉頭、展現出美麗的笑容,我就很法喜。」
志工將心比心,用心、用愛、用力、用專業付出,就是希望災區的鄉親早日回歸日常生活,在工作告一段落後,大家歡喜合照,互道感恩祝福才離開。


圖左 :新營區志工水電技師沈新富,把握分秒操作機器賣力切割破損磁磚。[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擔任小工的志工陳美惠,對很多泥作小工的事務都熟稔,用特休的假,跟隨先生許茂忠一起為鄉親修繕而付出。[攝影者:温寶琴]


圖左 :陳美惠(上)在清除完泥渣處,以濕海綿除去灰塵,以利後續好貼磁磚,遞海綿的是冬山志工陳碧蓮(下)。[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七十五歲的東山志工黃清叁(右上),已經半退休,但是寶刀未老,雖然開過脊椎手術,但是遇到慈濟有需要的時候,他必定挺身而出,(左下)陳民種。[攝影者:温寶琴]


圖左 :一番鑽牆過後,滿室的塵土飛揚,工班換手後,許茂忠(右)邱博義(左)趕緊到門外清除臉上的塵土。[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剷水泥到托盤的工作看似簡單,其實也要有方法,志工讓年輕學子盧柏霖(左)也能參與,陳民種(右)細心應對。[攝影者:温寶琴]


圖左 :邱博義(左)指導陳碧蓮(右)利用手機APP快速登錄工班施作的紀錄。[攝影者:温寶琴]
圖右 :志工將心比心,用心、用愛、用力、用專業付出,就是希望災區的鄉親早日回歸日常生活,在工作告一段落,大家歡喜合照。志工(左前)黃清叁,後排左起陳民種、陳碧蓮、黃阿金、陳美惠、許茂忠、盧萬發、盧柏霖。[攝影者:温寶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