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臺南靜思堂舉辦「臺南區司儀養成」共修,首堂課聚焦理論,邀請大愛臺主播陳竹琪分享,以聲音傳遞法音力量。[攝影者:郭美秀]](/community/./images/community/4B1D6720FB2311EFA8914589D7133C83_0.jpg)
司儀——活動主持人,也是串聯全場活動、引領氛圍的重要靈魂人物。為培育更多優秀的司儀人才,2025年3月1日於 臺南靜思堂特別舉辦「臺南區司儀養成」共修研習,首堂課以理論為基礎,邀請大愛電視臺主播陳竹琪分享,以聲音傳遞法音的力量。當天吸引百餘位志工熱情參與,現場氛圍熱絡而溫馨。
◎ 司儀養成之路 使命與專業並重
適逢228連假,來自臺南各社區的百餘位學員齊聚臺南靜思堂,參與「司儀養成」共修課程。學員背景多元,包括教聯會教師、大愛媽媽,以及經驗豐富的慈濟司儀前輩。無論年齡或資歷,大家皆懷抱精進之心,期盼提升主持技巧,在司儀崗位上發揮更大影響力。
「司儀不只是主持人,更是法的傳遞者,也是一場活動的靈魂引導者。透過今天的共修,讓我們一同學習如何用恭敬心、慈悲音,在活動中傳遞法的力量。」臺南區合心活動幹事鄭純琦溫潤而有力地說道。她優雅地拿起麥克風,舉止端莊從容,展現專業司儀的風範。
課程開始前,臺南區首批司儀前輩謝雪霞勉勵大家:「司儀是活動的代言人,背後是一整個用心籌畫的團隊,唯有充分準備,才能不負眾人期待。」她進一步強調:「所有的學習都是為了增進能力,而能力的提升是為了更好地付出。」
合心活動團隊自2023年起規劃司儀人才培育計畫,並於2024年就已邀請大愛電視臺新聞總監陳竹琪來擔任講師。陳竹琪從事新聞播報三十年,以端莊儀態與溫潤聲音聞名,她不僅傳授專業技巧,還帶領學員探索司儀的核心價值——以恭敬心承擔角色、以慈悲音傳遞智慧,提升活動的深度與感動。
本次共修課程不僅提供專業的司儀培訓,更強調內在的修持與法的傳遞。透過學習與實踐,學員們期許自己能以沉穩的心境、圓融的語調,帶動活動流程,讓每一場活動都能成為啟發人心的法會。
◎傳遞法的力量 展現風範與品格
「我天生就是這塊料,很珍惜自己的天賦,所以更要好好穿上這件『天衣』。」陳竹琪笑著對學員侃侃而談。上人賦予她的法號「慈皎」,象徵慈濟人文志業如同月光皎潔明亮。她更打趣道:「每晚月亮升起時,就是提醒大家要收看大愛新聞的時候!」幽默的話語讓學員們會心一笑。
課程中,陳竹琪毫無保留地傳授她三十年的主持心法。「司儀雖是配角,卻是活動的靈魂人物。」她強調,唯有充分準備,深入了解主辦單位、活動目標及講者背景,才能在臺上發揮自如。
她建議學員,最好的方式是親自撰寫司儀稿,真正理解活動的精髓,讓主持更具溫度與感染力。「如果只是照本宣科,這場主持就會缺乏靈魂。」
「主持人是活動的配角,這點大家一定要記住。」她提醒學員,司儀的角色在於襯托主角發光,而非成為焦點,若串場內容超過主角的戲分,就失去了主持的本質。主持人雖掌控活動節奏,卻需拿捏分寸,避免喧賓奪主。
在主講者發言時,應專心聆聽,掌握重點,以利自然銜接下一個環節,確保流程順暢。同時,主持人需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與靈活應變能力,隨時應對突發狀況,確保活動圓滿進行。
此外,陳竹琪強調,主持人的最高境界是「用他們聽得懂的話,說進他們心裡」,讓臺下每個人都覺得你像是在與他對話。這需要事前做足功課,了解觀眾背景,展現主持人的誠意。
她也提醒:「千萬別十年都用同一套介紹詞!」現今網路資訊發達,應用心準備別出心裁的開場與介紹,讓來賓有賓至如歸的感受。學習放下身段,將自己融入活動中,而非過度自我表現,專注與觀眾建立深厚的連結,保持謙和與適度的低調,才能真正發揮主持的價值。
◎掌握核心技巧 散發靈魂與溫度
主持與司儀的工作,絕非單純的理論學習,而是一門需要實戰經驗的課程。陳竹琪強調:「即使我告訴你該怎麼做,你也未必能學會,因為這需要親自練習。在過程中,你會遇到挫折、感到緊張,甚至發抖,然後才會開始思考:我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正式或非正式場合,主持人都是活動的靈魂人物,不僅要掌控場面、確保流程順暢,還需帶動現場氣氛、與觀眾互動。因此,掌握主持技巧,是成就一場成功活動的關鍵。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陳竹琪提醒,唯有透過不斷練習,才能在突發狀況中從容應對。她分享自己在水懺演繹擔任主持時,場館突遇跳電,全場設備停擺,唯獨司儀的聲音仍可傳遞。憑藉事前準備的小故事,她巧妙圓場,讓觀眾誤以為這只是暖場環節,成功化解危機。
「要做好失誤的心理準備,即便失手了也要迅速放下,從錯誤中學習,如同解鎖新關卡,這才是成長。」她鼓勵學員,將每次挑戰視為進步的機會,累積實戰經驗,培養臨場應變的能力。
總結來說,主持人需要在準備、心態、應變能力等方面全面提升。只要具備充分的準備,能夠靈活應對臨場狀況,並且以真誠的態度帶動現場氣氛,便能成為一位成功的主持人。
談及自己走入慈濟後的轉變,陳竹琪感觸良深。年輕時,她曾是高材生與新聞主播,因才華出眾,難免流露優越感。然而,在慈濟,她見到許多德才兼備的師兄師姊默默奉獻——有人在靜思堂洗廁所,有人在環保站分類回收,有人在大寮揮汗備餐,這些景象讓她深受觸動。
「我還有什麼好驕傲的呢?」她自問。這份感悟,讓她學會收攝自己,放下貢高我慢的習氣,成為親切謙和、見者歡喜的「竹琪師姊」。
從一名耀眼的主播,到慈濟人文的推廣者,她用自己的經歷,詮釋了真正的主持人風範——不只是傳遞訊息,更要以謙卑之心,讓每一場活動充滿溫度與力量。
◎累積學習體悟 拓展視野與格局
翁子喬,現任臺南慈濟高中的英文老師,曾在澳洲求學時參與慈青社團並擔任司儀。她笑言:「今天是以粉絲的心態來學習!」一直視主播陳竹琪為偶像的她,透過課程在時間掌控與臨場應對上獲益良多。
來自學甲區的柳秀燕,擁有五、六年司儀經驗,承擔社區大小活動。儘管熟練,她仍期望精進:「過去經驗不足時,總是死背稿子,壓力很大。」聽了講師陳竹琪的建議後,她恍然大悟:「只要掌握重點,不需死背,反而更輕鬆自然。」
來自歸仁區的鍾美蕙,於2024年首次擔任上人場次歲末祝福的司儀,深刻體會到講師陳竹琪所說的:「主持人可以向成功的主持人學習,但最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風格與特色,避免過度模仿。」每位主持人都應該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並將其發揮得淋漓盡致
今日的司儀養成研習讓藍修嘉麟法喜充滿,不僅學到實用的語言技巧,更深入了解場控的重要。她坦言:「每次主持都會遇到突發狀況,難免會出錯,讓自己壓力不小。」然而,這堂課帶給她更多信心,也學習如何冷靜應對挑戰。未來將運用今日所學,不斷精進,成為更穩健的司儀。
主持對素人而言是挑戰,從準備到檢討皆充滿不確定性。蘇祐民感恩講師陳竹琪的分享,讓他釐清主持前、中、後的準備方向。陳竹琪建議平時朗讀報紙、背誦靜思語鍛鍊語感,主持時一心多用、冷靜應變,事後錄音回聽,調整語氣、去除贅字。蘇祐民笑說:「這堂課收穫滿滿,未來會更用心準備,讓主持更穩健、有感染力!」
課程尾聲,陳竹琪勉勵學員:「沒有天生的主持人,只有用功的主持人。上臺得幾分,取決於自己付出幾分。」她鼓勵大家持續精進,透過社區活動累積實戰經驗,彼此交流學習,用麥克風與眾生結好緣,讓慈濟司儀人才輩出。


圖左 :活動幹事鄭純琦溫潤有力地說:「司儀不僅主持,更是法的傳遞者與活動靈魂。」她舉止端莊,優雅握麥,展現專業風範。[攝影者:陳駿朋]
圖右 :司儀前輩謝雪霞勉勵大家:「司儀是活動的代言人,背後是一整個用心籌畫的團隊,唯有充分準備,才能不負眾人期待。」[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陳竹琪分享,主持最高境界是「用聽得懂的話,說進心裡」,讓觀眾感受對話感。這需充分準備,了解觀眾背景,展現誠意。[攝影者:陳駿朋]
圖右 :學員把握與講師陳竹琪的互動機會,分享過往挫折、尷尬與惶恐的經歷,尋求解決之道,希望讓主持更從容自信。[攝影者:陳駿朋]


圖左 :來自臺南各社區的司儀學員齊聚靜思堂,參與「司儀養成」共修課程,懷抱精進之心,提升主持技巧,期盼在司儀崗位上發揮更大影響力。[攝影者:陳駿朋]
圖右 :翁子喬現任臺南慈濟高中的英文老師,曾在澳洲求學時參與慈青社團並擔任司儀。她笑言:「今天是以粉絲的心態來學習!」[攝影者:郭美秀]


圖左 :歸仁區鍾美蕙(左)2024年首次擔任上人歲末祝福司儀,體會講師陳竹琪所言:「學習成功主持人,更要融入自身風格,避免模仿。」[攝影者:郭美秀]
圖右 :蘇祐民(右三)感恩陳竹琪指導,釐清主持前中後準備方向,收穫滿滿。他表示未來將更用心準備,讓主持更穩健、有感染力![攝影者:郭美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