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5年3月16日,慈濟內湖聯絡處舉辦「2025年佛教慈濟內湖區親子成長班第三十三期」,主題為「關懷」,參與人數約一百四十位。[攝影者:陳俊郎]](/community/./images/community/5AFEB36002D011F0A8944589D7133C83_0.jpg)
◎親子成長班溫馨啟航
2025年3月16日,慈濟內湖聯絡處舉辦「2025年佛教慈濟內湖區親子成長班第三十三期」,主題為「關懷」,內容包括親職講座(家長)及靜思語教學、分站遊戲(孩子)等,另有心得分享與頒獎,參與人數約一百四十人。
雖然北臺灣近日受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氣溫驟降,還伴隨零星降雨,但16日一早,家長和孩子們還是起了個大早,剛過八點,在寒風細雨中陸續抵達內湖南園區,只為了不錯過每個月一次的親子成長班課程。在志工的帶領下,家長與孩子們以〈快樂小天地〉和〈心星〉兩首手語律動歌曲進行團康活動,也為今天的成長班課程揭開序幕。
來參與的家長皆獲贈《教心˙交心》書籍一本。《教心˙交心》以「靜思語」為起點,精選收錄了二十一位臺灣教師的創意教案,是一本共創百花齊放的閱讀素養教育專書。
◎關懷與教育的智慧
專為家長舉辦的親職教育課程,特別邀請方美倫老師現身說法。方老師不僅是《教心˙交心》書中二十一位專業教師之一,也是大愛劇場《春風伴我行》的故事本尊。
方美倫老師首先分享了當前教育環境中,學生普遍面臨心理層面的困境與壓力,包括憂鬱傾向的普遍性、難以啟齒的困境、嚴重情況的潛在危險、家庭因素的影響與不被理解的痛苦等。她形容,現今孩子的心就如蓮子的心,有苦卻不知該如何表達。方老師說,想要走進孩子的心,就要先理解他們面對的各種壓力與困境。
「人生最大的懲罰是後悔,我是帶著懺悔的心來跟大家分享……」方老師分享,自己過去在學校是一位嚴厲且會體罰學生的老師,在家中是位雷厲風行、說一不二的媽媽,使學生畏懼她,親子關係也因此失衡。直到一次機緣,她聆聽了慈濟教聯會老師分享「理直氣和」這句靜思語,使她大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老師強調,在教養的路上,不應以過去的方式教育現代孩子,而要與時俱進,以愛與關懷為基礎,關注孩子的品格、人際關係與表達能力,而非僅僅關心學業成績。
◎用愛走進孩子的心
方老師透過許多案例,分享如何透過關心與溝通「走進孩子的心」,幫助行為偏差的學生找到問題根源並改變。她指出,孩子的行為背後往往有不為人知的原因,例如家庭環境、過去的經歷或內心的掙扎。她提醒父母,要多觀察、多傾聽,設身處地理解孩子,而不是急於批評或處罰。
她也建議,要建立良好的家庭溝通機制,例如定期舉行家庭會議,讓孩子參與討論和決策,並制定明確且一致的規則。特別是在3C產品使用上,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關鍵是「想改變別人之前要先改變自己」。
老師還強調,愛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愛、信任與支持,讓他們感受到安全感,並願意與父母和老師分享心事。她鼓勵父母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
◎從體驗中學習關懷
親職講座之外,也安排了學生們的「靜思語教學」及「分站遊戲」。靜思語教學由王燕芬老師帶領,透過影片分享2024年0403花蓮地震及0724凱米颱風後,各界展現的關懷行動。王老師說,當他人需要幫助時,以行動分憂解勞,是「慈悲心」的展現;慈悲心加上同理心,就是「關懷」。
分站遊戲設計了兩個主題,分別是陳逸駿老師帶領的「只牽你的手」,以及吳美玲老師帶領的「我會在乎你」。在湖畔書屋進行的「只牽你的手」單元,透過導盲體驗與助人影片分享,引導孩子培養信心與毅力。在齋堂進行的「我會在乎你」,透過環保分類體驗,培養勇氣與責任感,並思考如何關懷清潔人員的安全。
精彩的親職講座與多元且有趣的分站遊戲,讓親子們都獲益良多。劉凡愷的爸爸劉耿豪分享,過去他對孩子較為嚴厲,今天聽了方美倫老師的分享後深受啟發,未來會多溝通、多傾聽。一旁的凡愷也大方表示,自從爸爸陪他來親子成長班上課後,真的變得更慈祥、更有耐心。凡愷的童言童語,讓現場許多家長忍不住笑了出來。
◎在陪伴中學習愛與耐心
陳宣妤的媽媽鄭琇文分享,聆聽方老師的分享後,她也有所反思,意識到父母往往會為自己忽視孩子的行為找理由。改變要從自己開始,而今天正是好的開端。身形嬌小的宣妤則依偎在媽媽身旁,害羞地說,她喜歡來上課,更喜歡媽媽陪她一起來上課。
自2022年起就陪伴兒子一起參加親子成長班的江欣怡分享,她的兒子是獨生子,透過親子班的陪伴與觀察,她察覺到兒子在群體中較為好動且愛說話,這些特質在她與兒子單獨相處時並不明顯。她也從課程中學習到許多教養方法,獲益良多。
江欣怡還表示,她個性較急躁,對孩子缺乏耐心。在前一次阿德老師的課程中,她看到老師以包容的方式引導孩子,令她深受啟發。她期許自己能透過持續參與課程,沉澱心靈,並學習如何幫助孩子發展自信心。
◎家長與孩子的雙向改變
家長鄭乃慈有兩個孩子,大女兒在即將升上國中時,因進入青春期而情緒起伏較大,導致親子關係緊張,讓鄭女士意識到需要學習親職教育,於是陪伴女兒一起參加親子成長班。在親子成長班的學習過程中,她見證了女兒的成長。如今女兒雖已畢業,仍主動擔任小志工,轉變極大,讓她倍感欣慰。
她再次陪伴小兒子參與成長班,也見證了兒子的點滴進步,是讓她持續參與的動力。她期許自己成為更具智慧的家長。此外,她也提到,方美倫老師的課程內容深深觸動了她。她也對今日課程中特別安排的「孩子以點心傳遞關懷」環節深受感動,更能體會成長班團隊的用心。
◎團隊攜手 共同成長
擔任今年度內湖親子成長班窗口的林素玉老師表示,內湖親子成長班隸屬於教聯會陳乃裕老師帶領的大北區親子成長班團隊,由大北區內的十幾個區輪流負責不同主題課程設計與教學。課程內容包含親子團康、靜思語教學、專題講座及闖關活動,旨在透過活潑有趣的方式培養孩子良好品德,並促進親子互動。
素玉老師還說,課程前置準備包括課務團隊的初步討論、工作團隊的詳細規劃,以及各區的試教觀摩等,都是為了確保課程品質。雖然老師們付出許多時間精力準備教材與活動,但從家長與孩子的正向回饋中,工作團隊也獲得了成就感。
內湖親子成長班在滿滿的愛與關懷中圓滿落幕,不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能從課程與活動中有所收穫。透過實踐靜思語的智慧、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以及在互動中體會關懷的真諦,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共同成長。未來,內湖親子成長班將持續以愛為橋樑,陪伴更多家庭走在教育與成長的道路上,讓關懷與溫暖在親子之間持續流動與傳承。


圖左 :靜思語教學由王燕芬老師帶領,她分享,當他人有需要時,以行動為對方分憂解勞,是「慈悲心」的展現;慈悲心加同理心就是「關懷」。[攝影者:丁碧輝]
圖右 :來參與的家長都獲贈精選收錄了二十一位臺灣教師創意教案的《教心˙交心》書籍一本。[攝影者:陳俊郎]


圖左 :課程中安排讓孩子以送上點心的方式表達對家長的關懷,讓家長既驚喜又感動。[攝影者:陳俊郎]
圖右 :陳逸駿老師(左)帶領的「只牽你的手」單元,是藉由導盲體驗和助人影片分享,引導孩子從中學習信心和毅力。[攝影者:陳俊郎]


圖左 :由吳美玲老師帶領的「我會在乎你」單元,是透過環保分類體驗,學習勇氣和毅力,並思考如何關懷清潔人員的安全。[攝影者:陳俊郎]
圖右 :家長江欣怡表示,她希望能藉由持續參與課程,沉澱心靈,並學習幫助孩子發展及建立自信心。[攝影者:陳俊郎]


圖左 :家長鄭乃慈陪伴小兒子來參與,看到兒子點點滴滴的進步,是她持續參與的動力,她期許自己成為更具智慧的父母。[攝影者:陳俊郎]
圖右 :專為家長舉辦的親職教育課程,特別邀約了大愛劇場─「春風伴我行」的故事本尊方美倫老師現身說法。[攝影者:陳俊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