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一個 | 下一個 > |
---|
![2025年新竹慈誠委員培訓開訓,共有學員四十五位學員,及工作人員三十六位齊聚一堂,攜手同行菩薩道。[攝影者:張谷稔]](/community/./images/community/0BA647F0026311F0A8944589D7133C83_0.jpg)
◎靜思家風
德傑師父是新竹的志工,因緣殊勝回精舍出家,今日回新竹分享靜思家風。德傑師父深切的訴說:「上人因父親突然往生而出家,出家後自力更生種田、種菜維生,又因一念悲心想要救人,成立慈濟慈善基金會。當時師父們自己住的地方,都還是向普明寺借的,從竹筒歲月五毛錢開始助人。證嚴上人叮嚀要做個有志氣的修行人,自己做到也要求弟子要克己、克勤、克難、克儉,至今精舍的生活都一直維持自力更生。不趕經懺、不受供養。每件事用心,就有法在。有心、有願、就有力,發好願一定要力行。」
而為了生活已做過了數十種手工,中間的挫折與艱辛聽了總讓人心疼。師父們出家前許多都是連煮飯、種田都不會的人,到慈濟樣樣都得學習克服,無論原來的身分是老師、主管,到精舍人人都是平等,要一起種菜做事,但大家都甘之如飴。上人說:「一定要入人群,不只誦經、打坐修禪,第一代的弟子要徹底犧牲。」
◎慈濟十戒
德劭師父提到慈濟十戒「不殺生,包含不殺眾生和愛惜物命,眾生裡則涵蓋昆蟲、蚊蟲等,看到螞蟻不要用水去沖,食與殺同為殺生;物命,如一張紙、筆都可重複使用;不偷盜,要注意做分享時要標出出處;孝順父母,不只養還要供養,要有如禮敬諸佛的供養心。」
◎四法四門四合一
清修士張靜書師姊分享,慈濟人數日漸眾多,從四、五人一組到幾百人一組,有的由北要跑到南一組;有的要由東跑到西一組等,因此決定要就地分組回歸社區又可節省時間。因此在1996年賀伯颱風時開始分組,2003年上人正式宣布,調整志工組織架構,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為名,實施功能分組調整架構,宛如透徹無染的琉璃同心圓。
四法四門四合一中的四法,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四門四合一即隊組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分工,合一心協力為人間付出。
證嚴上人說:「合心是起點的精神,協力是推動的功能、良能,中間是度人度己、化人教己,自己要教育自己去感化別人,就是和氣、互愛。」
「落地皆兄弟何必一家親,所以我們每人要好好的珍惜每一個人,要好好尊重每一個人,何況我們同師同道同志願,怎能沒有這份同根生的心態。所以人間要建立一個覺悟的菩提,所以菩提林立同根生。人世間五濁惡世的濁汙,很需要我們趕快將這個濁汙化成如肥料,好好來耕耘這分福田,若能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有希望。」
◎餘命不多 隨緣付出
開訓前一位看來幹練的師姊,拿起一個個桌上擺設的小花器,仔細地端詳著底部,原來她是來自湖口的陳麗娟師姊,已在靜思堂的志玄推廣教育捏陶課、茶道課中學習,所以對這些很有興趣。她表示:「自己過去為了養孩子忙著賺錢,現在孩子大了,自己也有年紀,餘命不多,是該為自己出來做奉獻的時候了。」
先生婚前就愛賭,婚後,先生賺的錢都未拿回家,且偶有債主來向麗娟要求代先生還債相當辛苦,雖然如此,她對先生仍如常往來未出惡言。
麗娟常去算命問:「自己和先生交往數年才結婚的,命怎會如此?」很希望和先生離婚,但先生一直不肯,孩子國二那年,先生終於主動表示願意離婚,讓她很是驚喜,那年剛好結婚二十年。
◎緣深不怕遲
個子嬌小,與已故的鄭妝師姊是老玩伴的吳秀芸師姊,參與慈濟會員已有四十餘年,平時都會看大愛台及慈濟的書籍,對於慈濟的事深信了解。秀芸師姊說:「在慈濟風暴時,我都沒有退轉,仍繼續繳全家的善款,唯獨培訓需要邀會員,讓自己有些膽怯,遲遲不敢進來培訓。這2、3年參加經藏演繹,發現慈濟的手語老師宋美玲師姊,及周圍的人都那麼的好,懊悔自己早就該進來慈濟了。去募款時,發覺其實很多人都是很有愛心,只是須有人去跟他邀約罷了。


圖左 :德傑師父是新竹的志工,因緣殊勝回精舍出家,分享靜思家風。德傑師父說「上人要弟子們做個有志氣的修行人。」自己做到也要求弟子要克己、克勤、克難、克儉,至今精舍的生活都一直維持自力更生。[攝影者:張谷稔]
圖右 :所有人員起立,在精進組師姊的帶領下,恭敬地一起唱誦供養歌,涵養學佛行儀及孕育感恩的心。[攝影者:張谷稔]


圖左 :德劭師父提到慈濟十戒「不殺生,包含不殺眾生和愛惜物命。眾生裡則涵蓋昆蟲、蚊蟲等,看到螞蟻不要用水去沖,食與殺同為殺生。物命,如一張紙、筆都可重複使用。」[攝影者:張谷稔]
圖右 :清修士張靜書師姊分享四法四門四合一中的四法;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四門四合一即隊組以合心、和氣、互愛、協力的分工合一心協力為人間付出。[攝影者:張谷稔]


圖左 :湖口的陳麗娟師姊(左二),已在靜思堂的志玄推廣教育上捏陶課、茶道課,所以對這些很有興趣。她表示:「自己過去為了養孩子忙著賺錢,現在孩子大了,自己也有年紀,餘命不多,是該為自己出來做奉獻的時候了。」[攝影者:張谷稔]
圖右 :精進組張秋梅師姊分享食的威儀,讓大家今天中午用餐時,就能派上用場,展現出慈濟的人文。[攝影者:張谷稔]


圖左 :德傑師父代表上人,為學員們別上培訓名牌,祝福他們順利通過培訓同行菩薩道。[攝影者:林正宇]
圖右 :德劭師父與今天的學員們近距離談話,鼓勵及回答學員們的問題。[攝影者:陳范秋燕]
